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0.5 a以上,而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该人群健康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农村问题的解决[2].良好的睡眠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可影响儿童的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发育[3].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邮市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探讨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及影响留守儿童睡眠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北京市大兴区学龄前儿童的睡眠障碍及情绪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并分析二者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16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学龄前儿童的人口学特征、睡眠障碍及情绪行为问题情况,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该人群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与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睡眠障碍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睡眠障碍儿童392例,占29.21%;情绪行为问题儿童127例,占9.46%;经相关性分析,睡眠不安与情绪问题(r=0.219)、多动问题(r=0.172)均具有相关性(均P<0.05);睡眠节律紊乱与情绪问题(r=0.245)、亲社会行为问题(r=0.064)具有相关性(均P<0.05);异态睡眠与情绪问题(r=0.293)、多动问题(r=0.297)、同伴交往问题(r=-0.073)及亲社会行为问题(r=0.167)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不安(OR=5.733)、睡眠节律紊乱(OR=5.909)、异态睡眠(OR=12.273)是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大兴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与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率均较高,且睡眠障碍是影响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和睡眠状况与其情绪及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视屏时间与睡眠状况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联合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扬州市8所幼儿园的2 946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视屏行为、睡眠状况和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等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视屏时间与睡眠状况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影响。  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视屏时间>1 h/d的学龄前儿童发生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时间<10 h/d发生多动、同伴交往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质量不良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01)。联合作用分析显示,睡眠时间<10 h/d合并视屏时间>1 h/d的学龄前儿童发生多动、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质量不良合并视屏时间>1 h/d更易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和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P<0.001)。  结论  视屏时间>1 h/d和睡眠质量不良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更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setionnaire,CSHQ)对1 12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 35.7%。睡眠中多汗的发生率最高,达34%,其他依次为磨牙13.9%,打呼噜10.5%,睡眠辗转不安10.2%,说梦话8.9%,用口呼吸6.4%等;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家庭类型、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存在等;睡眠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儿童健康状况、睡前情绪、儿童睡眠习惯、全天睡眠时间等。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问题的因素较多,对其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居家隔离期间的睡眠问题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居家隔离和限制活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3月15-28日对16 094名3~6岁儿童进行在线调查.由家长填写一般资料、标准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以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收集儿童睡眠及情绪/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脑力活动比较多,而睡眠时间及质量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国内报道大学生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好的文献较多[1-6]。合理的睡眠时间、有效的睡眠质量不仅具有维持个体生存的功能,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的功能。同时,基本的睡眠知识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识之一[7]。本调查以城市学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寝室楼并以寝室为单位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的睡眠状况以及对睡眠知识了解程度和需求,并通过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及夜间睡眠时间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源自2015年3-6月中国长江中下游4个城市部分3~6岁学龄前儿童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学龄前儿童发育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夜间睡眠时间和质量,通过长处与困难量表(SDQ)了解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有效问卷共8 900份。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与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结果 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率分别为9.0%、13.9%、18.9%、25.5%、13.6%和16.2%,除情绪症状异常率女童高于男童,其余各项异常率男童全部高于女童。睡眠质量好、较好和较差/很差分别为3.9%、52.9%和4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和父母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与夜间睡眠较短的儿童相比,夜间睡眠较长的儿童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较低,OR值(95%CI)分别为0.86(0.77~0.95)、0.85(0.78~0.93)、0.85(0.79~0.92)、0.87(0.81~0.93)、0.83(0.76~0.91)和0.82(0.76~0.89);与睡眠质量好的儿童相比,睡眠质量较差/很差的儿童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升高,OR值(95%CI)分别为3.26(2.40~4.42)、2.86(2.16~3.78)、2.60(2.00~3.38)、1.96(1.52~2.54)、4.02(3.06~5.27)和2.56(1.96~3.35)。结论 夜间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芜湖地区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及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和情绪行为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对芜湖市12所幼儿园1 158名大班儿童进行整群抽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的一般情况和入睡前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和《2~5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情绪行为及睡眠障碍问题。  结果  调查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异常总的检出率为44.21%,其中同伴交往问题最为突出;学龄前儿童入睡前情况存在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是否单独睡眠及睡前是否需要安慰物两个方面;41.97%的学龄前儿童检出至少1种睡眠障碍类型,其中睡眠不安的检出率女童为33.83%,高于男童的25.97%;睡眠影响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出现,异态睡眠(OR=2.33,95%CI=1.25~4.34)和睡眠不安(OR=4.92,95%CI=1.28~19.00)增加女童该问题的风险,睡眠充足会降低此风险(OR=0.46,95%CI=0.27~0.77);异态睡眠增加男童情绪行为异常的风险(OR=1.86,95%CI=1.08~3.19),而单独睡眠降低该风险(OR=0.59,95%CI=0.37~0.95)。  结论  睡眠障碍增加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充足的睡眠及儿童单独的睡眠习惯可减少其情绪行为问题的出现,睡眠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自编问卷,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扬州、镇江、徐州3座城市的8456名在园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由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完成一般人口学特征、视屏时间、睡眠模式和儿童睡眠习惯量表(CSHQ)...  相似文献   

10.
近视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眼科疾病,并已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急速上升[4].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达53.6%,其中初中生为71.6%,高中生高达81.0%[5].在过去几十年中,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教育年限的提高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增加,同时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睡眠问题开始恶化[6].有研究认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可能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影响因素[7].本文通过综述睡眠与近视的相关关系,对家长和学校调节学生睡眠模式从而延缓近视发病或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动、饮食和睡眠构成了儿童每天24 h自然养育的3个要素。学龄前儿童的运动与其骨骼、心肺健康、动作和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均密切相关,并且也将持续影响着成年后乃至一生的健康。近几年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推出儿童早期(涵盖出生至学龄前阶段)的运动指南,而我国尚无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为此,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运动科学、儿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组成指南工作组。指南研制全过程遵循了严谨、透明的指导原则,借鉴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 II),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全面检索文献和整理国外学龄前儿童运动相关指南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形成指南推荐意见的核心内容。通过共识会议反复讨论修订,最终完成《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我国首次研制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指南,适用于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人群为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及儿童家长。《指南》遵循了国际身体活动指南的发展趋势,全面考虑了学龄前儿童1天24 h的各种活动行为,包括运动、久坐行为以及睡眠,从学龄前儿童运动原则、运动时间、运动类型以及运动监测与评估4个方面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我国学龄前儿童科学和安全的运动以满足其身体发育需求提供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2.
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足够的睡眠、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体格发育、情绪、行为、认知及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近年来,睡眠障碍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常见,儿童睡眠障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儿童睡眠障碍,改变儿童睡眠现状,本文就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儿童睡眠障碍的流行现况、认知行为改变、影响因素以及防治进展简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睡眠是个体的一种重要生理活动,人类的睡眠占整个生命周期的1/3.睡眠作为一种生理功能,对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升学、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高中生的睡眠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质量问题[1],睡眠不足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三学生.本研究旨在调查高三学生的睡眠质量,为改善高三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80例婴幼儿睡眠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儿童的生存和保护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儿童保健的重点正在逐渐向促进儿童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方向转移.睡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特别对婴幼儿来说,完善的睡眠结构更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睡眠障碍还会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目前国内有关婴幼儿睡眠状况报道不多,因此,我们于2000年7~10月对180例1~24个月的婴幼儿进行睡眠状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和睡眠情况,探讨二者的关系,为促进儿童睡眠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20年10—12月选取广州市3所幼儿园的166名在园幼儿为研究对象,利用父母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等。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与睡眠时间的关联性,并采用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户外活动时间的调节作用。结果 共调查学龄前儿童166例,其中有138例(83.1%)夜间睡眠持续时间不足10 h, 86例(51.8%)每日总视屏时间≥1 h。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移动电子(手机/平板电脑)屏幕暴露时间与睡眠时间显著相关(β=-0.298,95%CI:-0.603~-0.021);而看电视时间与睡眠时间无显著关联(β=-0.144, 95%CI:-0.382~0.089)。调节效应模型显示户外活动时间对不同类型屏幕暴露时间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均无显著调节效应(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尤其是移动电子视屏时间可能会影响其睡眠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能并不降低屏幕暴露对睡眠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扬州市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对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扬州市区7所幼儿园的2 531名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关过敏性疾病及睡眠障碍的资料。结果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为49. 07%。各种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过敏性结膜炎。男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及特应性皮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总检出率为30. 38%。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特应性皮炎均会增加睡眠障碍发生率。有过敏性疾病的学龄前儿童睡眠出汗及夜间磨牙检出率较高。结论扬州地区学龄前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对睡眠状况有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悦  崔振泽  陈爱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732-1734
近几年来,随着睡眠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睡眠障碍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儿童最常见、最严重的睡眠问题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 syndrom e OSAS),它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严重而隐袭的。OSAS可导致儿童白天过度睡眠、行为问题、睡眠时觉醒的混乱、中枢认知能力的下降等,长期发作可导致高血压、生长发育落后、肺动脉高压、甚至突然死亡〔1〕。因此充分认识和研究OSAS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5年来OSAS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1发病机制1·1肥胖在…  相似文献   

18.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系睡眠一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是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并引起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等,甚至会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神经递质紊乱以及血中金属离子浓度改变等有关[1-2].本研究对儿童睡眠障碍进行调查,并测定血铅水平,旨在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以期对儿童睡眠障碍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癫痫患儿的睡眠状况,探讨其睡眠问题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的3~5岁癫痫患儿96例作为癫痫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9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其监护人的询问,运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对其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CS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健康儿童及患过敏性疾病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互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制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1 43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10.74±0.85)h,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患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儿童睡眠时间明显比健康儿童短(P<0.05);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52.7%,患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8.3%和66.5%。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过敏性疾病可能是睡眠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