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大学生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关系,为指导健身运动和减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广州某医科大学1 775名学生,测定其静息代谢率、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及全身、上肢、躯干、下肢的皮下脂肪率和肌肉率,分析静息代谢率与各体成分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男、女大学生RMR分别为(24.3±2.4)和(22.6±2.1) kcal/(kg·d-1);RMR与全身、上肢、躯干、下肢的肌肉率均呈正相关,与体重、体质量指数、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全身、上肢、躯干、下肢的皮下脂肪率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男生RMR与各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由大至小依次为内脏脂肪系数(r=-0.49)、躯干皮下脂肪率(r=-0.48)、全身皮下脂肪率(r=-0.45)、身体脂肪率(r=-0.44)、上肢皮下脂肪率(r=-0.42)、下肢皮下脂肪率(r=-0.42);女生RMR与各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由大至小则依次为躯干皮下脂肪率(r=-0.44)、下肢皮下脂肪率(r=-0.42)、内脏脂肪系数(r=-0.41),均呈负相关.无论男、女学生,RMR随体质量指数增加而降低(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应及时关注自身的体质量指数,通过适当的有氧与无氧结合运动提高RMR,从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累积.  相似文献   

2.
探究广西医科大学在校男大学生体测成绩与身体肌肉参数的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07名广西医科大学在校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奥美体成分测量仪(TANITA MC-180)测量肌肉量、肌肉量比值.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统一测试被试的肺活量、50 m跑、1000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及引体向上的成绩.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肌肉量水平组男大学生BMI、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8.415,10.794,40.245,P值均<0.01),即男大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肺活量均值均为肌肉量多组>肌肉量平均组>肌肉量少组,而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为肌肉量少组>肌肉量平均组>肌肉量多组.3组被试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及引体向上的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36,4.027,52.250,P值均<0.05),其中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的均值均为肌肉量平均组最高,引体向上成绩均值肌肉量多组最低.3组被试的50m跑和1000m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被试的肺活量和1000m跑成绩的及格率均达到50%以上,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50 m跑成绩的达标率均达到87%以上,而各肌肉量水平的男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不及格率均高达75%以上.结论 男大学生不同的肌肉量对体测成绩有不同的影响.保持适当的肌肉量,加强锻炼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崔凯  徐玉明 《健康研究》2012,(4):273-277
目的了解大学生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特征,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74名,其中男18名,女56名为测试对象,采用韩国OsteoSys生产的EXA-3000数字DR 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大学生的骨密度各项指标,采用韩国Biospace生产的Inbody 720身体成分分析仪测试其身体成分,运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数理统计。结果 1)不同性别大学生各部位骨密度和T值均具有显著差异,男生各部位骨密度和T值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女生(P<0.01);2)大学生跟骨的骨密度好于前臂骨(P<0.01);3)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脂肪、肌肉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4)男大学生跟骨的骨密度与体重、肌肉量和身体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0.01);女大学生跟骨的骨密度与体重、肌肉量、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肪显著相关(P<0.01);不论男女,前臂骨的骨密度与肌肉量相关性最高(P<0.05)。结论骨密度和身体成分均存在性别差异;体重是影响大学生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了解8周抗阻训练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血脂及血清瘦素的影响,为改善肥胖儿童的健康水平以及寻求更好的减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选取晋中市18名肥胖儿童(男、女各9名)进行8周抗阻训练,然后对运动前后身体成分[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身体脂肪量、身体各部位脂肪量及身体脂肪比率]、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清瘦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肥胖儿童抗阻训练后血清瘦素、TG、LDL水平均下降(P值均<0.05),HDL水平上升(P<0.01);男性肥胖儿童抗阻训练后体重,BMI,身体脂肪量,左右上肢及躯干脂肪量均下降(P值均<0.05),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均增加(P值均<0.05);女性肥胖儿童抗阻训练后BMI,身体脂肪量,右下肢、右上肢及躯干脂肪量均下降(P值均<0.05),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增加(P值均<0.01).结论 8周抗阻训练可以降低肥胖儿童BMI、身体脂肪量和血清瘦素水平,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5.
比较12周高强度间歇运动(HILT)和中等强度连续运动(MICT)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动脉僵硬度(cfPWV)和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为改善肥胖大学生的心血管健康水平以及寻求更好的减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晋中学院37名肥胖女大学生随机分为HIIT组(19名)和MICT组(18名).HIIT组及MICT组分别进行12周(5次/周)运动干预,所有受试者在实验前、后测试身体成分指标及血清抵抗素水平,通过测量颈-股脉搏波速度(dPWV)评估动脉僵硬度.结果 12周HIIT和MICT均能降低肥胖女大学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脂肪量及躯干脂肪量(P值均<0.05),只有HIIT使cfPWV及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肌肉量增加(P值均<0.01).与MICT组比较,HIIT组干预后躯干脂肪量、cfPWV及抵抗素水平均下降,肌肉量增加(t值分别为2.19,6.02,2.64,-2.76,P值均<0.01),且HIIT干预前后血清抵抗素降低的变化量与躯干脂肪量及cfPWV降低变化量呈正相关,与肌肉量增加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0.56,-0.65,P值均<0.01).结论 HIIT及MICT对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均有影响.与MICT比较,HIIT对躯干脂肪量、肌肉量及动脉僵硬度的改善更有效,可能与此运动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究广西在校大学生的身体脂肪参数对肺功能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身体功能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西医科大学2 462名(男生716名,女生1 74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奥美体成分测量仪(Tanita MC-180)测量身体脂肪参数,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统一测试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及肺活量.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均随着体脂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肺活量体重指数均随着体脂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41.627,69.196,P值均<0.05).体脂率过低组男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参数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脂率过高组和标准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不同部位的脂肪参数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r值均<0,P值均<0.05).在女大学生中,仅有体脂率过低组和标准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参数呈负相关(r值均<0,P值均<0.05),体脂率过高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参数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部分身体脂肪参数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对大学生的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保持身体各部位适宜的脂肪含量对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肺功能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特征,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海淀区807名参加体能测试的中小学生进行体成分测量,测量项目包括体脂肪量、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7名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21.2%,其中男生为24.6%,女生为17.9%;肥胖率为13.0%,其中男生为16.2%,女生为9.9%.儿童青少年肥胖组和超重组的体成分均大于非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和超重组比较,只有BMI和体脂肪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男值分别为-7.780,-7.646;t女值分别为-5.096,-3.771,P值均<0.05).男生6~12岁阶段的体脂肪量逐年增加,均值从5.07 kg增加到14.79 kg,13岁开始逐年减少,女生的体脂肪量逐年增加,均值从5.17 kg增加到15.78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的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逐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在变化,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探讨天津市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招募天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363名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采用InBody 5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体成分,采用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记录7d体力活动数据.运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男生肌肉量、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量均高于女生,体脂百分比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6.20,6.16,6.18,6.47,-3.09,P值均<0.05).男、女生每天静坐时间均为10 h,女生每天中高等体力活动时间低于男生.男、女生每天静坐时间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均呈正相关,与肌肉量、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量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每天轻体力活动时间、每天中高等体力活动时间、日均能量消耗、每周运动次数、每周运动时间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均呈负相关,与肌肉量、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量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静坐时间过长是天津市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增加中等以上体力活动时间可以降低肥胖风险.  相似文献   

9.
了解健身运动处方对网络成瘾肥胖大学生体成分和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肥胖和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体成分测试仪对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最终选取22名男生和26名女生肥胖网络成瘾者进行为期10周的健身运动处方干预.结果 干预后,肥胖网络成瘾者在强迫性上网行为、退瘾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及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等5个方面得分比干预前均有所降低(P值均<0.01).有37人脱瘾,脱瘾率为77.08%.体成分各指标也均有所变化,其中体重、脂肪量、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各指标下降,肌肉量、肌肉率、骨量、水分量上升;除女生肌肉量和水分量之外,其余各项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健身运动处方对肥胖网络成瘾大学生戒除网瘾,获得合理体成分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特征,为68岁儿童体成分标准的研制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松江区903名68岁儿童进行体成分检测,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体脂肪量、蛋白质、骨量等.结果 松江区68岁儿童超重率为3.9%,肥胖率为1.9%.68岁儿童身高每年增长5 cm左右,体重每年增长约3 kg,骨量和蛋白质水平也逐年增长(P值均<0.05).相同年龄的男、女童去脂体重、骨量和蛋白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8岁男、女生之间的肌肉量除了躯干部位,其余各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童体脂肪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女童体脂肪率在67岁之间增长明显,78岁之间基本保持不变.7岁时女童体脂率高于男童,而8岁时男童体脂率高于女童(P值均<0.05).结论 67岁儿童体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但性别差异较小,从8岁开始体成分变化的性别差异明显.在研究和制定68岁儿童体格发育标准以及营养和健康水平等政策时,需将年龄纳入重要的考虑范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隐性肥胖大学生的骨密度特点,为提高大学生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作为研究群体,在校园内招募518名低体重或正常体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隐性肥胖的判断标准进行分组,采用双能X线测试法对各组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及骨密度指标进行检测,比较隐性肥胖与非隐性肥胖大学生的骨密度差异,并...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大学生肥胖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体成分测定、体质测试等方法,对山东省1 287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8~23岁男、女大学生随年龄、体重的增长体脂缓慢增长,而去脂体重即瘦体重(LBM)却呈下降趋势。男、女大学生18和19岁年龄组的无氧工作能力及18岁年龄组的有氧工作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各年龄组中,高体脂学生的体质状况及运动能力与体脂正常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取适当手段对大学生特别是高体脂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质健康干预,以增强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郭昊  曾强 《现代预防医学》2022,(16):2951-2955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青春期青少年体脂率状况以及与血压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为该地区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2 019年4—6月在河南、湖南、湖北三省省会城市的15所中学对4 846名初中学生进行生物电阻抗(BIA)的身体脂肪测试和问卷调查及血压测试,通过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体脂肪率与血压偏高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结果 华中地区省会城市青春期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0.96%。男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8.96%,女生为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48,P<0.01)。不同城乡、年龄、BMI和是否遗精/月经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χ2 = 7.28、86.98、178.68、45.76,P<0.01)。青春期青少年体脂率平均为(23.14±9.26),其中男生为(21.02±10.86),女生为(25.25±8.1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 = - 15.24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男生体脂率<P 25者相比较,P25~<P50、P50~<P75、P75~<P90、≥P90者患血压偏高的比例是其3.14(OR值95%CI = 1.76~5.52)、4.05(OR值95%CI = 2.31~7.01)、6.33(OR值95%CI = 3.55~11.17)、12.44(OR值95%CI = 6.97~22.13)倍(P<0.01);与女生体脂率<P 25者相比较,P50~<P75、P75~<P90、≥P90者患血压偏高的比例是其2.25(OR值95%CI = 1.45~3.45)、3.29(OR值95%CI = 2.09~5.12)、6.14(OR值95%CI = 3.88~9.64)倍(P<0.01)。结论 华中地区省会城市青春期青少年体脂率与血压偏高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男生关联关系大于女生,今后应保持合理的体脂率,以预防血压偏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体成分及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为维吾尔族大学生肥胖干预以及学生营养教育、科学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师范大学14个班的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659名,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项目和测试要求进行测试,比较不同体成分大学生间身体形态指标。结果维吾尔族男女大学生肥胖组BMI指数均高于正常组,超重组的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常、超重、肥胖3组的上臂皮褶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应在控制高热量饮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儿童双能X线吸收法与生物电阻抗法身体成分结果,为儿童体成分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儿童180名,每性别、年龄组约10名,分别采用DEXA和BIA测定身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成分及骨矿含量,分析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7~15岁儿童肌肉组织、骨矿含量、脂肪组织和脂肪百分比BIA与DEXA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除个别年龄段的个别指标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年龄组女生脂肪组织和脂肪百分比测量值相关系数均高于男生。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测量结果的平均差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但男生差值标准差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生相对稳定。Bland-Altman图分析男生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结果的一致性限男生为-7.6%~12.6%,女生为-3.2%~10.4%。男、女生BIA得出的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大于DEXA结果,差值在2.0以内,男生有随脂肪百分比含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女生20%~30%脂肪百分比组差值最小。结论儿童BIA与DEXA身体成分测量值相关性好。BIA与DEXA相比,可低估脂肪组织含量和脂肪百分比,高估肌肉组织含量和骨矿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肥运动处方对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体脂、血糖与抵抗素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单纯性超重肥胖的大一、大二学生,男性9人,女性13人,对其进行身体形态与机能检查、运动能力测试后确定功能能力(FC),根据不同对象确定减肥目标、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定为FC的60%~70%及RPE在13~15级,每次运动时间为60min,运动频率为5次/周,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通过8周减肥运动处方的实施,实验前后超重肥胖的男、女大学生的体重、BMI、WHR、体脂%、体表面积等相关肥胖指标显著下降(P<0.01);实验前后的体脂重量、血糖显著降低(P<0.01);实验前后血抵抗素男性显著下降(P<0.01)、女性有所下降(P<0.05),通过Bivariate Correlation进行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男性血抵抗素与BMI、腰臀比相关(P<0.05),女性无相关性。结论该减肥运动处方安全、有效,在无饮食控制下实施8周能有效改善体重、BMI、体脂%、脂肪重量、WHR、体表面积及身体密度,取得较好的减肥效果,能降低血糖和血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童少年体重指数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为提高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70名7~18岁儿童少年的体重指数(BMI)与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男)、1 min 仰卧起坐(女)、耐力跑、立位体前屈作相关分析,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肥胖筛查,分析肥胖儿童少年的体质状况。结果体重指数与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肌力呈显著负相关,肥胖儿童运动素质较差。结论体重指数增加对运动素质发展不利,在正常范围内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 aims

Body composition measurement is a valuable tool for assessing nutritional status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a variety of clinical settings. Although bioimpedance analysis (BIA) can easily assess body composition, its accuracy remains unclear. We examined the accuracy of direct segmental multi-frequency BIA technique (DSM-BIA) in assessing different 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s, using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as a reference standard.

Methods

A total of 484 middle-aged participants from the Leiden Longevity Study were recruited. Agreements between DSM-BIA and DEXA for total and segmental body composition quantification were assessed using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Bland–Altman plots.

Results

Excellent agreemen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both techniques in whole body lean mass (ICC female = 0.95, ICC men = 0.96), fat mass (ICC female = 0.97, ICC male = 0.93) and percentage body fat (ICC female = 0.93, ICC male = 0.88) measurements. Similarly, Bland–Altman plots revealed narrow limits of agreements with small biases noted for the whole body lean mass quantification but relatively wider limits for fat mass and percentage body fat quantifications. In segmental lean muscle mass quantification, excellent agreements between methods were demonstrated for the upper limbs (ICC female≥0.91, ICC men≥0.87) and lower limbs (ICC female≥0.83, ICC male≥0.85), with good agreements shown for the trunk measurements (ICC female = 0.73, ICC male = 0.70).

Conclusions

DSM-BIA is a valid tool for the assessments of total body and segmental body composition in the general middle-aged population, particularly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body lean ma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