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对比股骨头坏死应用CT、核磁共振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结果: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阳性率为95.08%,明显要高于CT扫描检出80.33%的阳性率(P0.05);在股骨头坏死分期的诊断上,在Ⅰ期、Ⅱ期坏死的检出率上核磁共振检出率要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相比CT检查,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这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以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7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行以CT检查,研究组(38例)行以核磁共振检查,对照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以及临床分期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中,检出30例,检出率为75.0%;核磁共振检查中,检出35例,检出率为92.1%,研究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CT检查中,Ⅰ期5例,占比为50.0%(5/10),Ⅱ期14例,占比为77.8%(14/18),Ⅲ期8例,占比为88.9%(8/9),Ⅳ期3例,占比为100%(3/3);核磁共振检查中,Ⅰ期8例,占比为88.9%(8/9),Ⅱ期16例,占比为94.1%(16/17),Ⅲ期8例,占比为88.9%(8/9),Ⅳ期3例,占比为100%(3/3),研究组Ⅰ期和Ⅱ期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Ⅲ期、Ⅳ期诊断符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来说,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显著,诊断符合率比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93-2295
比较CT和MRI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效果。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1例,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并分成CT组和MRI组,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MRI的检出率为80.28%(57/71),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为56.34%(40/71)(P0.05)。经CT检查,查出Ⅰ期35例、Ⅱ期14例、Ⅲ期2例、Ⅳ期0例;经MRI检查,Ⅰ期25例、Ⅱ期23例、Ⅲ期14例、Ⅳ期12例,两种方法Ⅰ期、Ⅱ期的例数无明显差异,MRI检出Ⅲ期、Ⅳ期的例数明显高于CT(P0.05)。将MRI应用到股骨头坏死的检查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且其分期更精准,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及X线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行CT及X线诊断,并以核磁共振(MRI)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经MRI检查确诊,50例患者中Ⅰ期14例,Ⅱ期20例,Ⅲ期10例,Ⅳ期6例。CT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92.00%)明显高于X线检查(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像学表现分析发现CT检查可多层次清晰显示股骨头坏死部位变化情况,而X线检查较为单一。结论:与X线诊断比较,根据影像学表现CT检查可提高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讨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依据其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CT检查,研究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积液检出状况和股骨头坏死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确诊率80%高于对照组52.50%,漏诊率20%低于对照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积液检出率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高于CT诊断,检查的安全性和检出率相对更高,建议临床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对疾病分期检出率及典型征象检出率。结果: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Ⅰ期、Ⅱ期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方法对疾病Ⅲ期、Ⅳ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MRI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显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施以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对疾病临床分期检出结果理想,可清晰检出患者早期疾病典型征象,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CT与核磁共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放射科于2017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CT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ARCO分期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RCO分型中,Ⅲ期和Ⅳ期患者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其Ⅰ期和Ⅱ期患者的占比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诊断中128层CT与3.0T磁共振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7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63例患者为研究组,纳入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接受128层CT与3.0T核磁共振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在股骨头坏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临床综合诊断确诊6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128层CT检出阳性患者56例,其中真阳性51例;3.0T磁共振检出阳性63例,真阳性63例;3.0T磁共振诊断灵敏度(100.00%vs 80.95%)、特异度(100.00%vs 90.00%)、准确率(100.00%vs 84.96%)均高于128层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T磁共振检出Ⅰ期11例、Ⅱ期14例、Ⅲ期31例、Ⅳ期7例;128层CT检出Ⅰ期9例、Ⅱ期14例、Ⅲ期23例、Ⅳ期5例;3.0T磁共振在不同病变分期患者总检出率高于128层CT (P<0.05)。结论:3.0T磁共振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更高,对...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99-4100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和病情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8%;两组患者病情Ⅰ级和Ⅱ级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Ⅲ级和Ⅳ级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上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高于CT检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占吉 《临床医学》2016,(4):123-125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CT组和MRI组。CT组:采用CT扫描仪进行检测;MRI组:采用MRI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情况。结果 CT组阳性检出率为57.50%,MRI组为80.00%,MRI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对照组(P<0.05)。CT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6例、1例、0例,MRI组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10例、6例、5例,在Ⅰ期、Ⅱ期例数上未见明显差异,而在Ⅲ期、Ⅳ期,MRI组明显高于CT组(P<0.05)。结论磁共振技术检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更高,分级更准确,可作为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结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给予CT检查诊断以及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并将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检查组检出率72%,核磁共振检查组检出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组Ⅰ期检出率75%,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RI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3年4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0例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对成人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及典型征象的检出情况,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Ⅰ期有8例、Ⅱ期6例、Ⅲ期4例、Ⅳ期2例,MRI检查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的总检出率95.00%明显高于CT检查的70.00%(P <0.05);MRI检查骨小梁结构模糊、骨髓水肿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P <0.05),两者线样征、单一囊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可提高成人股骨头坏死影像学典型征象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接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将股骨头坏死程度分为五期,分别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对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检查结果显示,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过MRI检查后,其检出28例,检出率为93.33%。MRI检查股骨头分期Ⅰ期2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6例。结论:MRI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方面均有一定优势,无创,可重复性,MRI早期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首要检测方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核磁共振(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6年1月-2019年11月,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146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和CT诊断。比较分析两种方式诊断结果。结果: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对比发现MRI(95.89%)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在分期诊断方面,MRI对Ⅰ、Ⅳ期检出率较CT明显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中MRI诊断的检出率更高,还可明确患者临床分期,利于早期确诊,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CT与核磁共振的检查效果。结果:核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5.5%,明显比CT的77.8%高,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相较于CT,核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与确诊率较高,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对照组通过CT诊断,观察组通过磁共振诊断,对两组检出率、分期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检出29例患者,观察组检出37例患者。观察组检出率(92.50%)与对照组检出率(72.50%)对比明显较高;临床分析结果,观察组Ⅰ期检出率为90%,Ⅱ期检出率为95%,Ⅲ期检出率为85.71%,Ⅳ期检出率为100%。对照组Ⅰ期检出率为54.55%,Ⅱ期检出率为77.78%,Ⅲ期检出率为66.67%,Ⅳ期检出率为100%。观察组Ⅰ期检出率、Ⅱ期检出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中,磁共振诊断检出率较高,且发病初期诊断效果更加明显,诊断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8例。参照组行CT检查,研究组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检出率,两组股骨坏死分期情况。结果:研究组检出率85.71%(24例)高于参照组50.00%(1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33,P=0.0119);参照组Ⅰ期5例;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2例。研究组Ⅰ期10例;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4例。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而言,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坏死分期的判定,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起始时间为2017年3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共收治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和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阳性检出率以及分期情况。结果:本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核磁共振检查阳性检出率与CT检查相比显著更高,P<0.05;核磁共振检查影像学T1W1与T2W1信号表现为条状或斑点状,部分呈局限性斑点状,部分呈不规则信号区域,少量为关节囊积液。结论:与CT检查相比,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52例,均行CT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CT及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对各分期股骨头坏死诊断差异性。结果:52例临床疑似病例中30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其中手术确诊Ⅰ级患者15例;Ⅱ级患者8例;Ⅲ级患者3例;Ⅳ级患者4例。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67%、95.45%、96.15%,显著高于CT诊断的73.33%、68.18%、71.15%(P <0.05)。MRI诊断股骨头坏死Ⅰ级与Ⅱ级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P <0.05)。结论:临床鉴别诊断股骨头坏死可首选MRI技术,MRI与CT相比具有更高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效能,尤其是对早期病变的识别,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成人,共计60例。对的有患者均实施CT诊断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的检出率及早期诊断定性敏感度。结果:经CT诊断的线样征、骨小梁模糊以及骨骼水肿检出率,均明显低于经磁共振成像技术检出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诊断结果在局部囊变检出率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T诊断的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为88.41%,明显低于经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的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98.55%,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尤其在Ⅰ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与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的检测率较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