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老年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54例年龄大于60岁得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A组)和胰岛素泵(B组)治疗并对比分析。结果:B组血糖达标时间优于A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各点血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各点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血糖达标时间优于A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胰岛素强化,可以有效的稳定血糖,改善自身胰岛细胞功能。其中诺和锐用于胰岛素泵治疗老年糖尿病与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相比较,所需时间更短且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2.
易秀英 《西南军医》2007,9(3):43-44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病人分为3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组),胰岛素非强化治疗组(B组),口服降糖药组(C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组血糖水平基本达到理想目标,A组控制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两组,3组间治疗后空腹、餐后胰岛素及C肽水平无明显差异。3组病人治疗观察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组观察提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是一项既安全又能迅速纠正糖代谢紊乱,尽快使血糖达到理想控制目标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对初发2型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人,分为MSII组(26例)和CSII组(38例),其中MSII组中女性14例,男性12例,CSII组中女性18例,男性20例,CSII和MSII两组的年龄、空腹C肽、空腹血糖、BMI、HbA1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帮助胰岛细胞功能恢复.治疗的目标血糖值为三餐前血糖在3.6~6mmol/L之间.达到目标血糖值后全天胰岛素的总剂量小于30U,则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若全天胰岛素的剂量仍大于30U,则继续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改为口服降糖药物的比例.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1月后两组中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CSII组为81.5%(31/38),其中10例已经完全停用磺脲类药物;MSII组为30.8%(8/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的CSII组餐后2h C肽较MSII组明显增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有关,在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恢复细胞功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使更多的初诊2型糖尿病人改为口服用药,且血糖仍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大于70岁、病程大于5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20例,甘精胰岛素每晚皮下注射1次,联合那格列奈餐前5分钟口服;B组:预混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70/30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A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优于B组(P〈0.01),A组1例轻微低血糖,B组调整过程中出现8例低血糖。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损害。多年来2型糖尿病多数是在口服降糖药失效后才用胰岛素,近年来高葡萄糖所致葡萄糖毒性作用对今后胰岛细胞功能影响是糖尿病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现有人主张尽早应用胰岛素对残余胰岛功能恢复有益。为此,本研究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A组(n=80)和B组(n=80)。A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各项血糖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治疗前,且B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有效率(97.5%)高于A组(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治疗效果,并与常规疗法比较。方法常规组和胰岛素泵组各4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中常规组给以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胰岛素泵组给以相同剂量药物胰岛素泵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较治疗前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胰岛素泵组轻中度、重度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2.24%、97.67%,显著性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血糖恢复、pH恢复、尿酮体呈阴性等各项指标改善时间以及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胰岛素泵组和常规组患者并发症率分别为2.33%、16.2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疗法可显著性改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时间,降低用药量,并降低患者治疗期间、治疗后并发率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混双相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1治疗方案)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入选的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门冬胰岛素30餐前皮下注射(2±1治疗方案)控制血糖2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PC)、HBA1c和餐后2 h血糖(2 hPG)、餐后2 h C肽(2 h CP)、体重指数(BMI),并观察低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PC、2hP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体重指数较前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仅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低血糖,治疗26周结束时,采用1 d 1次(早餐前或晚餐前)或1 d 2次(早晚餐前)或1 d 2次(三餐前)的各患者构成比分别为17.4%、58.7%、23.9%。结论: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1治疗方案)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控制血糖和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贾晓炜  栾进 《武警医学》2017,(5):483-486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与直接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妊娠糖尿病患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疗效.方法 选择妊娠糖尿病162例,分为胰岛素泵组与皮下注射胰岛素组(注射胰岛素组).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观察两组血糖、胰岛功能、血脂和生存质量分数,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C肽、血脂均得到有效控制.但从两组对比可以看出,在C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这些指标上,胰岛素泵组与注射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胰岛素泵组各指标的相对偏差都较注射胰岛素组小.在对血糖漂移率和低血糖发生率控制上,胰岛素泵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注射胰岛素组(P<0.05),但是胰岛素泵组对高血糖率的控制更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胰岛素泵组优于注射胰岛素组(P<0.05).胰岛素泵组对患者的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改善明显.结论 与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素泵的疗效更好,且可使GDM患者血糖维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减少对母婴的近期及远期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效联合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与双"C"强化治疗脆性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脆性糖尿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双"C"强化治疗联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组(强化联合组)和单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组(单纯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双"C"强化治疗7 d后再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7 d和单纯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14 d,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血糖稳定情况。结果强化联合组较单纯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及睡前血糖低(P<0.05)。结论双"C"强化治疗7 d后再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7 d较单纯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14 d对于脆性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采用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治疗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方法 179例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57例,2周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30(63例)与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59例)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果糖胺(FMN)水平变化,以及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1)3组血糖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治疗后血糖除C组凌晨3:00高于其他两组外(P<0.05),其他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2)3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治疗2周前后果糖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组严重低血糖、轻度有症状低血糖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无症状低血糖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30及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均可满意地降低各时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或果糖胺.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泵组最大,甘精胰岛素组最小.  相似文献   

12.
中美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研讨会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学毅 《人民军医》1999,42(3):160-162
第1届中美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研讨会于1998年9月24~2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美两国约10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1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此项研究是由美国、加拿大10个医疗中心联合进行的。目的是想了解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否有益于减少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型糖尿病1441例随机分为:(1)常规组:每日注射2次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SMBG)至少2次/d,每3个月复查1次;(2)强化组:使用胰岛素泵或每日注射3次以上胰岛素,SMBG>4次/d,每月复查1次。强化组的目标是餐前血糖3.9~6.7mmol/L,餐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  相似文献   

13.
何强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73-1474
目的:探讨超短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试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糖、血脂检测,比较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OGTT试验表明治疗后血糖水平控制理想,治疗后空腹血糖(FPG)、HbAlC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高血糖,可以较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讨糖尿病采取胰岛素泵和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胰岛素泵组和胰岛素笔组,每组都有46例患者。胰岛素泵组给予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笔组给予常规注射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和血糖控制时间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组胰岛素用量少于胰岛素笔组,血糖控制时间短于胰岛素笔组(P<0.05);胰岛素泵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胰岛素笔组的13.04%(P<0.05)。结论糖尿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相比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能缩短血糖控制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 ,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缺乏。糖毒性和脂毒性是诱发和加重 β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过去 ,胰岛素是 2型糖尿病治疗的最后手段 ,近年来这种观念己逐渐发生改变 ,目前国外正积极探讨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 ,已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本研究旨在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选择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 ,入选标准是空腹血糖 (FBG)≥ 12mmol/L ,无急、慢性并发症 ,从未接受降糖药、调脂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疗效与效益。方法选取610例围术期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观察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PBG2h)、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和日平均费用、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SII组血糖控制优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P<0.01),血糖达标时间、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CSII组较MSII组均明显缩短(P<0.05),CSII组日平均费用较MSII组稍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费用较MSII组有所降低但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应用疗效及效益方面优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协同干预模式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协同干预模式.结果 干预前两组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干预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格列关脲(Amaryl)治疗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口服降糖药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B组采用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持续观察治疗12周,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C)、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出现次数,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甘精胰岛素组FBG达标时间、HbAlc水平及出现低血糖次数、体重增加值均低于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组(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Glargine)联合格列美脲(Amaryl)治疗,有更显著的降糖效果,临床应用安全,病人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6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共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0.5 h血糖(0.5 h 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血糖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0.5 h胰岛素(0.5 h 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胰岛素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指标FPG、0.5 h PG、2 h PG和HbAl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0.5 h INS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出现低血糖2例,恶心呕吐2例,皮肤过敏1例,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调控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排除糖尿病及其他直接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条件下,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持续缓慢静脉泵入,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严格控制血糖在4.4~6.1mmol/L;传统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0~11.11mmol/L。结果在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病人的胰岛素应用天数、呼吸机应用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治疗组也好于对照组(P<0.05)。而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