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运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PC-MRI)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参数进行测量,探讨PC-MRI在乙肝肝硬化肝功能状况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29~70岁,平均52.3岁,其中Child-PughA级15例,B级13例,C级12例;10例对照组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40 ~ 60岁,平均42岁.通过PC-MRI测量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截面积(S,mm2)、平均血流量(Q,ml/s)和平均流速(V,cm/s).结果 对照组门静脉截面积(SPV)明显小于肝硬化各组(P<0.05);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门静脉平均血流量(QPV)和平均流速(VPV)逐渐减小(P<0.05),Child-Pugh C级的VPV明显低于Child-Pugh A、B级(P<0.05);肝硬化各组肠系膜上静脉截面积(SSM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Child-Pugh B级低于Child-Pugh A、C级(P<0.05);Child-Pugh B、C级SSV较正常组明显增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V、VPV、脾静脉平均血流量(QSV)和脾静脉平均流速(VSV)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96、-0.464、-0.453、-0.549.结论 PC-MRI可有效评价乙肝肝硬化不同肝储备功能状态的门静脉系统血流状态,是评价肝硬化严重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肝脏T1弛豫时间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接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HVPG值划分为高压组和对照组。其中以HVPG>5 mmHg为高压组(n=60),以HVPG<5 mmHg为对照组(n=32)。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肝脏T1弛豫时间、肝脏硬度检测(LSM)及增强肝纤维化(ELF)评分,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T1弛豫时间与HVPG的关系。结果 高压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肝脏T1弛豫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高压组患者LSM、ELF评分及HVP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肝脏T1弛豫时间与HVPG均呈正相关(r=0.533,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T1弛豫时间联合其他指标可代替HVPG,用于无创检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适合临床推...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期图像:对比剂剂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比剂剂量及扫描时间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期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剂量常规扫描组(A)、大剂量常规扫描组(B)和大剂量延迟扫描组(C),每组20例;20例年龄相匹配的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对照组对比剂剂量1.5 ml/kg体重,B组、C组剂量为2.5 ml/kg体重,注射流率均为3.5 ml/s,A、B组及对照组门静脉期扫描时间为60 s,C组门静脉期扫描时间为70 s.测量门静脉、肝实质及肝静脉的CT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目测评分.结果 A、B、C组及对照组门静脉CT值分别为(142.16±15.25)HU、(168.29±14.63)Hu、(151.42±11.96)Hu和(187.73±9.45)HU;肝实质cT值分别为(87.91±11.16)HU、(98.75±10.86)HU、(93.43±11.48)HU和(109.20±5.79)HU;肝静脉CT值分别为(121.09±16.78)HU、(130.54±15.31)HU、(136.92±17.53)HU和(160.55±14.27)HU.肝硬化组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肝静脉与肝实质之间的CT值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B组门静脉密度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肝实质密度较A组和C组增高,但和C组间差别没有显著性(P>0.05).C组相对于A组肝静脉CT值显著增加,同时肝实质密度轻度降低,两者差值明显提高(P<0.05),C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多期增强扫描应增大对比剂剂量,门静脉期扫描时间应适当延迟.  相似文献   

4.
肝静脉造影测压在肝小静脉闭塞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国君  洪丽霞  刘迎娣 《武警医学》2007,18(11):828-830
 目的 探讨肝静脉造影下检测肝静脉楔压(WHVP)、肝静脉自由压(FHVP)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在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VOD)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我科从2003年8月~2006年8月共收治6例VOD患者,3例服用过"土三七",2例服用过"不明中药",1例病因不明.病程18 d~5个月.6例均有肝大和大量顽固性腹水,血清学检查肝炎标记物阴性,肝功能异常,心脏多普勒超声及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检查无明确支持依据.因患者均有大量腹水而行肝穿活检.为明确诊断,对该6例行肝静脉造影及WHVP和FHVP检测,并以此计算出HVPG.结果 6例经肝静脉造影后测压,WHVP值为29.4~39.0 mmHg平均36.0 mmHg;FHVP值为:16.1~22.0 mmHg,平均为19.4 mmHg; HVPG值为:13.2~19.2 mmHg,平均16.4 mmHg.结论 对可疑VOD患者经静脉插管测定WHVP、FHAP和HVPG检测有助于VOD的明确诊断,且经济、方便、可靠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术治疗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断流术48例(A组),未接受脾切除断流术144例(B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TIPS术后19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随访5~65个月,平均(35.13±7.68)个月。TIPS术前、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B组(P<0.01),A组术后远期肝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随访9~64个月,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Child-Pugh评分(HR=1.653,95%CI=1.721~3.298,P=0.003)、HE(HR=1.023,95%CI=0.908~0.965,P=0.008)及脾切除(HR=0.981,95%CI=1.019~1.584,P=0.041)是影响术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效果良好。术前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对术后支架分流道通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术后HE发生率较低,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正常肝脏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增强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志愿者(60例)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90例),依据对比剂剂量、扫描时间,将正常志愿者分为常规组(A组)和大剂量组(B组),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常规剂量常规扫描组(C组)、大剂量常规扫描组(D组)、大剂量延时扫描组(E组),每组各30例。获得双期图像后,测量动脉期肝动脉CT值,门静脉期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肝实质CT值差值,并对双期图像质量进行双盲目测评分。结果:A组与B组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实质CT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静脉CT值、肝实质CT值上升,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 m L/s时,正常人对比剂剂量为1.5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28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6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对比剂剂量为2.0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33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7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栓塞对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肝癌伴MPVTT且有明显APVS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采用经皮穿肝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脉支架植入后使用合适栓塞剂对APVS所属的肝动脉分支进行栓塞。分别于门静脉支架植入前、植入后以及APVS栓塞后行门静脉造影并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植入和APVS栓塞均获得成功。支架植入前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16例患者门静脉为双相血流,10例为离肝血流。16例门静脉双相血流患者14例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向肝血流明显恢复,2例门静脉双相血流和10例离肝血流患者APVS栓塞后门静脉主干向肝血流恢复。支架植入前、后以及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50.1±6.3)cm H2O、(43.5±7.5)cm H2O和(36.9±8.2)cm H2O,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压力较支架植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较门静脉支架植入后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对肝癌伴MPVTT和明显APVS患者,植入门静脉支架能有效复通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APVS栓塞则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血液动力上使门静脉双相或离肝血流恢复为向肝血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后期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增强检查。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所有患者全有门静脉主干曲张外,以脐周静脉、腹膜后静脉、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奇静脉扩大为主,部分有门静脉-肝动脉瘘和门静脉栓子形成。结论: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及早期诊断肝硬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成像(phas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C-MRI)测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及每分血流量,分析其与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的相关性,探讨PC-MRI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名正常自愿者及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脏PC-MRI,测量并比较正常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问肝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及每分血流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组肝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及每分血流量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及每分血流量较正常组增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肝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与MELD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61,P<0.01,每分血流量与MELD评分无显著性相关,r=-0.33,P>0.05.结论 肝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与MELD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能为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的评估提供有用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脾入路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出现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为右叶巨大肝癌;10例为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门静脉主干闭塞;2例为肝硬化并发门静脉主干血栓性闭塞.所有患者采取经脾穿刺,脾静脉插管至胃冠状静脉,用液态栓塞剂加弹簧圈栓塞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失败;共栓塞35支胃冠状静脉,栓塞成功患者均获有效止血,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脾穿刺插管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于患有巨大肝癌及(或)门静脉主干闭塞等无法采用经皮经肝入路或TIPS栓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左支分流道内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门静脉左支TIPS术治疗的52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是否进入门静脉主干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318)和门静脉主干组(n-209),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分流道血流动力学、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年门静脉左支组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门静脉主干组(P<0.05).1年随访期间门静脉左支组、门静脉主干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6% (4/318)、5.74%(12/209) (P=0.003),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31%(1/318)、4.31%(9/209) (P=0.001),再出血率分别为0.94%(3/318)、2.87% (6/209) (P=0.095).结论 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并将支架留植左支内,能获得较低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正常组(51例)、慢性肝炎组(61例)、代偿期肝硬化组(4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3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直径稍宽于正常组,而明显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各组;脾脏长径、脾静脉直径较正常组和慢性肝炎组增大、增宽,但明显小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脾静脉血流量与各组比较均没有明显增加;脐静脉重开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无差异.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容易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门静脉成像 (SCTP)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进行了SCTP检查 ,观察了肝脏疾病的SCTP表现及肝外门静脉侧枝循环情况 ;在重建横断面图像上 ,测量门静脉及脾静脉主干短径。结果 SCTP能精确定位并诊断肝脏病变 ,能清晰显示肝内外门静脉系统 ;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及脾静脉主干明显增粗 (Ρ <0 .0 5 )。结论 SCTP具有无创、直观、简单易行 ,对肝脏疾病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研究脾静脉(S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流在门静脉内和肝内的分布规律,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影像解剖学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动脉期SpV强化而SMV未强化的165例患者的CT资料,观察门静脉主干内SpV与SMV血流的分布情况.分别测量平扫和增强动脉期门静脉左支(LPV)与门静脉右支(RPV)、肝脏左叶与右叶CT值;分析SpV和SMV的血流在门静脉内和肝脏内的分布区域及规律.结果 (1)SpV和SMV血流在门静脉主干内分布情况:分层分布(A组)占61.81% (102/165);螺旋形分布(B组)占24.85% (41/165);紊乱分布(C组)占13.33% (22/165).(2)动脉期LPV的CT值>RPV占84.24%(139/165),<RPV占15.76% (26/165),肝脏左叶CT值>右叶占85.45%(141/165),<右叶占14.55% (24/165);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肝脏左右叶CT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扫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组内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肝脏左右叶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pV和SMV血流在肝门静脉内存在分层分布、螺旋形分布、紊乱分布.84.24%的患者SpV血液主要流入LPV进入肝左叶,SMV血液主要流入RPV进入肝右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Cine PC MRI)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8岁;19名正常对照者,男10名,女9名,平均年龄43.5岁.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0例,B级31例,C级8例.采用Cine PC MRI对门静脉血流进行定量测量. 结果 肝硬化组按照Child A、B、C顺序,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渐降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C级的门静脉流速与A、B级及正常组相比,流速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Child B、C级患者较正常组门静脉直径增宽、截面积明显增大(P<0.05).Child C级较B级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 Cine PC MRI监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脏剪切波速(SWV)与门静脉压力相关性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近期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10月收治的30例BCS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受治血管开通前后2次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检测介入术前、术后2d及术后1个月脾脏SWV、门静脉流速及内径并计算其比值,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HVPG均值由术前(13.70±4.55) mmHg显著下降至术后(3.20±1.94) mmHg(P<0.05);术前、术后HVPG差值与术前、术后2d脾脏SWV差值及门静脉流速-内径差值均呈正相关(r=0.856,P<0.000 1;r=0.741,P<0.000 1).结论 脾脏SWV与HVPG有良好相关性,可用于评价BCS患者术后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联合介入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高危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A组25例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25例行单纯PSE术,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和测压导管检查了解门静脉侧支循环、门静脉压力,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行介入术后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采用联合介入术式的患者曲张静脉全部得到栓塞;A、B两组术前、术后门静脉内径均变小,血流速度减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门静脉压力减低较A组明显(P<0.05);A组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速度减慢(P<0.05),B组奇静脉内径无变化,流速减慢,两组间奇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联合介入术能有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该方法侵袭性小,适用于肝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单纯TIPS和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伴上消化道出血(UGH),分析TIPS和GCVE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PHT伴UG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单纯TIPS治疗15例(A组),TIPS联合GCVE治疗23例(B组),观察分析手术前后血液指标、门静脉及脾脏血流动力学、脾脏形态学、消化道静脉曲张程度变化.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门静脉压降低、流速加快、脾静脉淤血指数降低均较术前明显(P<0.05),B组均优于A组(P<0.05).术后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均明显好转(P<0.05),B组和A组EGV好转率分别为94.7%、66.6%,急诊止血率分别为100%、75%,再出血率分别为4.3%、28.5%,B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支架原发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介入通畅率均为100%,支架远端位于门静脉左支者HE发生率显著低于位于右支者(P<0.05).结论 TIPS联合GCVE治疗肝硬化PHT伴UGH疗效确切,优于单纯TIPS.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致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人以及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参数,以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这两项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存在的差异。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显像(ColorDopplerFlowingImaging,CDFI)、频谱多普勒(SpectralDoppler,SD)技术,于平肝动脉与门静脉相交处,采集56例肝硬化病人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参数,与76例正常人相应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参数作对比,以统计学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较正常人的减慢(P<0.05),甚至呈现出肝方向的血流;血流量亦明显较正常人的减少(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的测定,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提供一个客观、较为定量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正常人门静脉系统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差别,分析肝功能对成像时间的影响.方法 依受检者肝功能评定标准分为肝硬化Child-PughA级(A组,n=40)、Child-Pugh B级以上(B组,n=28)和对照组(n=28)3个大组,进一步将上述三大组依照所设定的延迟扫描时间各自再分为3 s、5 s、7 s、9 s四个时间亚组,表示在小剂量预注射法所获得的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的基础上分别延迟3 s、5 s、7 s、9 s启动正式扫描,各亚组7例或10例.分别测量门静脉主干及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CT值差值(P-L1、P-L2)并对图像进行评分.结果 对照组中,3 s亚组的P-L1、P-L2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亚组;A组中5 s亚组P-L1、P-L2和图像质量评分最高;B组中7s亚组的P-L1和P-L2明显高于其他亚组,图像质量评分各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照组、A组和B组门静脉成像最佳扫描时间为在小剂量预注射法所测得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的基础上分别再延迟3 s、5 s和7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