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刚 《系统医学》2023,(16):49-52
目的 探讨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予外侧与后路小切口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外侧小切口治疗对照组与后侧小切口治疗观察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以及Harris功能评分,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7.52±1.21)cm、出血量(225.48±50.35)mL、引流量(157.25±19.10)mL、下床时间(3.41±0.76)d、住院时间(11.05±1.6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7、14.017、25.500、8.882、5.157,P<0.05)。手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为(2.32±0.6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3,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73±5.4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9,P>0.05)。两组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远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者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也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关节功能,且手术时间与常规切口手术相当,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后外侧小切口不切断外旋肌群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7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外侧小切口不切断外旋肌群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地活动时间的差异,比较术后2组Harris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虽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VAS评分虽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2组VA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4/36)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6/36)(P>0.05)。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不切断外旋肌群髋关节置换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李秋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27-1527,1529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术中输血患者比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Harris髋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根据手术入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治疗,对照组给予直接外侧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下床活动时间,评估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harris hip score)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外侧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切口长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均可获取一定效果,但对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更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及骨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9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行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39例,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骨代谢骨代谢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具体的出血量、术后具体的引流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Harris评分方面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PINP、FGF、BGP、PICP、B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RACP-5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在术后1个月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5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外侧入路,前者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更加显著显著,不仅能提高其髋关节功能,改善骨代谢状态,缓解疼痛程度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半髋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感染、关节松动、严重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同时,对机体组织的损伤更小,有助于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进一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半髋组43例和全髋组41例,半髋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半髋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全髋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全髋组(P<0.05),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全髋组(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全髋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半髋组高(P<0.05);半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髋组(P<0.05)。结论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但半髋关节置换术在优化围术期指标、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改善远期髋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对照组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未发生术后假体脱位,功能恢复快。结论采用仰卧位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便于术中患者观察与管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加快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各34例。对比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15.73±10.73)min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68.62±41.59)mL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2、22.123,P均<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多,但患者的术后髋关节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78-5379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选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选取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常规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时间早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为观察组。40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髋臼完好率高于对照组,磨损、髋臼增生的总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该术式的术中出血量较多,选择手术方式时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因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列为两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n=42)和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n=54),术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两组关节功能,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所需时间、疼痛情况、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肌酸激酶等]进行比较,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总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而手术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前Hb、红细胞压积、CRP、ESR及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两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均较术前降低,而CRP、ESR及肌酸激酶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两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肌酸激酶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前VAS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和14 d两组患者VAS平均均较术前降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3d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术后14 d两组VAS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假体下沉、松动。末次随访观察组活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较后外侧入路比较而言,更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肌肉损害,可明显改善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和预后恢复,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30例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即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引流量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发症。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引流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观察组Harris评分(87.29±1.44)分较同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明显增加(P0.05);术后早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对60岁以下老年人建议选择全髋,60~70岁老年人根据情况选择全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对两组随访3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术后1年、3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95.6±21.7)min vs(72.4±18.9)min,(482.8±117.9)ml vs(262.5±81.3)ml,(247.3±71.8)ml vs(169.6±61.7)ml,P均<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24.4%(10/41)vs 7.3%(3/41),χ2=4.479,P=0.034];术后1年,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年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全髋关节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半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而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优,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87-4688
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Harris评分低于观察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效果较好,预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近3年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实验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术均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术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但在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势不如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全身疾病情况及手术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