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负荷视阈下的中学生学业负担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资源投入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3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学业负担与学业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51.67±11.02)、(71.54±10.46);高中女生情绪资本与心理资源投入总分高于高中男生(t=3.72,2.94,P0.05);初中生认知资源投入高于高中生(t=5.17,P0.001),情绪资本投入低于高中生(t=-3.59,P0.001);女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低于男生(t=-2.25,P0.05),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于高中生(t=4.61,P0.001);认知资源投入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0.17,P值均0.05),情绪资本投入及总分与其负相关(r值分别为-0.15~-0.26,P值均0.05);初中生认知资源、情绪资本投入与高中生情绪资本投入均可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P0.001)。结论中学生认知负荷视阈下的学业负担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认知资源投入与情绪资本投入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中学生生命意义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北京、山东、四川、湖南和广西随机抽取初、高中生共1352名,采用问卷测量其生命意义、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自杀意念和价值观.结果 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普遍不强,高中生的生命意义得分低于初中生(F=10.14,P<0.01).学生生命意义感减弱时,主观幸福感降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r=-0.40,P<0.01),自杀意念增多(r=-0.33,P<0.01).在价值观方面,低生命意义组学生更看重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x2值分别为11.87,11.57,P值均<0.01),高生命意义组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为社会做贡献(x2值分别为5.46,12.38,P值均<0.05);高生命意义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对一个人最重要的事物是信仰(x2=5.92,P<0.05).结论 中学生生命意义缺失将带来严重后果,应设法提高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心理干预形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山东省济宁市选择八所初中的60个班和三所高中的38个班,共选择学生5052名.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抽取的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随机抽取六个初中班和六个高中班各分成三组,分别进行六次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家长讲座,干预结束后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861份,其中初中生2879名、高中生1982名,有效率分别为95.14% 和97.83%.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4.176~8.595之间,P<0.05);除强迫状态和敌对外,初中生的因子阳性率均高于高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介于20.872~168.317之间,P<0.05);除强迫状态和抑郁外,进行团体辅导及心理讲座的初高中生因子阳性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介于3.900~11.066之间,P<0.05);家长讲座干预前后所有因子的阳性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辅导组与心理讲座组干预后所有因子的阳性率降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初中生的心理问题,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多进行以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能有效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疏离感及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自尊量表、单一项目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所农村初中的26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疏离感总均分为3.72分,环境疏离感均分最高,为3.99分,社会疏离感为3.84分,人际疏离感得分最低,为3.39分;女生的无意义感和社会孤立感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初一学生孤独感得分明显低于初三学生(P<0.05);除生活环境疏离感外,农村初中生疏离感各维度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初中生疏离感状况相对良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疏离感。  相似文献   

5.
了解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抽取1所寄宿制高中、2所寄宿制初中共计1 335名学生,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45.0%,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7.7%)高于女生(42.1%)(x2=4.295,P<0.05),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8.3%)高于初中生(41.6%)(x2=5.9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快乐、家庭快乐、生活费足够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性较小(OR值分别为0.482,0.784,0.663,P值均<0.05).结论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学习压力感是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安市部分中学生在SARS流行期间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出现的各种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SARS心理行为及应对方式问卷,分析中学生们在此期间的行为和感受以及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做法.全部数据采用F检验.结果资料完整的1083份中,高中生589名,初中生494名;汉族学生840名,回族学生243名(全部为初中生).中学生们存在抑郁、恐惧、强迫焦虑、疑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尤其是恐惧和强迫焦虑得分较高.5类因子中强迫焦虑、疑病男女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均为男高于女(P<0.01);神经衰弱回族高于汉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高中生与初中生比较各类因子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汉族高于回族,高中生高于初中生与初中生差异均有非常的显著意义(P均<0.001).结论 SARS流行期间,中学生们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社会及教育部门应重视这一现象,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7.
了解青少年学业拖延现状及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学业拖延行为和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安徽和江苏5所重点或普通中学的737名在校中学生进行学业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时间价值感(t=-2.29,P<0.05)、时间监控感(t=-3.12,P<0.01)得分低于女生,学业拖延得分男生高于女生(t=1.88,P=0.06);学业拖延在不同年级(F=21.24,P<0.01)、不同学业成绩(F=46.08,P<0.01)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0.59,P值均<0.01),时间效能感(β=-0.44,t=-11.80,P<0.01)、时间监控感(β=-0.18,t=-5.49,P<0.01)及时间价值感(β=-0.12,t=-3.46,P<0.01)对学业拖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中学生学业拖延状况与时间管理倾向呈统计学相关,改变时间管理有助于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窦凯  聂衍刚  王玉洁  黎建斌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195-1197,1200
目的 探讨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检验性别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初一至高三学生107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回归分析发现,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POS)中只有表达快乐/兴奋情绪效能感(HAP)对偏执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075,P<0.05);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NEG)的3个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值为-0.201~-0.069,P值均<0.05).性别在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结论 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与男生相比,女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越低,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了解南充市中学生的心理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为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南充市6所中学的2 219名在校学生,运用自编问卷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问卷评定中学生的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结果 中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仅22.8%愿意寻求专业心理援助,62.9%寻求非专业心理援助,14.3%谁也不愿意找;仅3.8%的学生曾寻求过专业心理援助.女生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t=-5.52 ~-3.11,P值均<0.01);愿意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均高于不愿意者(t=-8.31-3.57,P值均<0.01);初中生的自我认知、信任性和求助态度总分高于高中生(t=2.19~4.65,P值均<0.05).结论 南充市中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意愿较低,男生和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更消极.需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专业心理求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叶艳晖  李秋琼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3):384-386,389
探讨青少年同伴关系、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同伴关系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整群抽取的广东省6所中学57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3.5%的青少年至少存在轻度网络成瘾行为,男生网络成瘾率(46.70%)高于女生(20.88%),初中生网络成瘾率(37.67%)高于高中生(28.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08,6.02,P值均<0.05).网络成瘾青少年在同伴关系及自我效能感上得分均低于非成瘾青少年(P值均<0.01);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同伴关系3个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9,-0.105,-0.210,-0.253,P值均<0.05),与自我效能感亦呈负相关(r=-0.628,P<0.01).同伴关系对网络成瘾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53,P<0.01),且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605,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8.2%.结论 自我效能感在同伴关系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