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3例确诊为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收治AMI患者5 300例,其中合并VSR 23例,发生率为0.43%.其中男性15例(65.2%),年龄(71±10)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4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34.2%±20.1%.诊断VSR的平均时间为3.6 d.5例患者择期手术治疗.COX回归模型发现女性(P=0.009)、心率(P=0.002)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结论 AMI合并VSR在临床中并不多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内科保守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4年 7月收治的 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收治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 2 0 5 7例 ,发生室间隔穿孔 16例 ,发生率 0 7%。其中男性 8例 (5 0 % ) ,女性 8例 (5 0 % ) ;平均年龄 5 9 4± 11 6岁 ;合并高血压病 7例(43 8% ) ,合并糖尿病 5例 (31 3% ) ,吸烟 5例 (31 3% )。 16例中前壁心肌梗死 15例 (93 8% ) ,其中前壁合并下后壁 6例 (37 5 % ) ;单纯下壁 1例 (6 3% )。 11例施行冠状动脉造影 ,梗死相关血管中前降支占 90 9% (10 /11) ,完全闭塞占 81 8% (9/11) ,无侧支循环形成。心源性休克 3例 (18 8% ) ,Killip分级心功能Ⅳ级 11例 (6 8 8% ) ,Ⅲ级 5例 (31 3% )。 12例 (75 % )室间隔穿孔发生在梗死后的 1周内 ,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范围 0 6 8~ 2 5cm ,多数在室间隔近心尖部破裂。 10例 (6 2 5 % )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者中 3例存活 ,6例药物治疗者经保守治疗 30d内均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少见 ,多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 ,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 ,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AMI-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AMI-VSR患者65例,描述其基线资料特征、穿孔性质和治疗情况;进行电话随访,收集其预后情况。并对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5例AMI-VSR患者,继发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5例(84.6%),其AMI-VSR时间为0.25~15.00d[(3.9±3.4)d];其中院内死亡40例(61.5%),出院后1年内死亡11例(16.9%),好转出院并且存活至今11例(16.9%),失访3例(4.6%)。其中手术治疗6例,院内死亡0例,出院后1年内死亡0例,全部6例患者存活至今。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患者院内死亡率以及出院后1年内死亡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MI患者的TIMI评分≥7分是AMI-VSR患者院内以及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034,95%CI1.65~546.70,P<0.05)。结论 VSR是AMI严重的并发症;AMI的TIMI评...  相似文献   

4.
5.
并发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往往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导致死亡.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极差,紧急外科手术有时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风险大,死亡率高.临床中对于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应尽早做出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同顾性分析13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是常见的机械并发症之一,自然病史较差,患者往往因循环衰竭而死亡。我院2006—2009年收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9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其中8例行封堵及PCI,1例行PCI。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49例AMI并发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AMI合并VSR患者中,VSR多位于前壁心尖及心尖附近;溶栓患者AMI~VSR时间间隔短于未溶栓患者;梗死部位以左前降支(LAD)36例(73.5%)为多;血清肌钙蛋白I(CnI)、C反应蛋白(CRP)(95.4±26.8)、N末端B型利钠肽原(N-BNP)(2389.8±982.7)μg/L均有明显升高;手术治疗30d及1年病死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结论:AMI+VSR病死率高,手术治疗仍是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透壁心肌梗死1 881 例,发生室间隔穿孔13例,穿孔发生率0.69%.另有22例因AMI已并发室间隔穿孔而转来我院的患者,共35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4例(68.6%),女性11例(31.4%).结果:资料分析结果21例(60.0%)合并高血压病,18例(51.4%)有吸烟史.前壁心肌梗死31例(88.6%),下后壁心肌梗死4例(11.4%).22例患者施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梗塞相关血管前降支占81.8%,完全闭塞占72.7%.心原性休克21例(60.0%),心功能Ⅳ级26例(74.3%),Ⅲ级9例(25.7%).室间隔穿孔多发生在AMI后1周内(91.4%).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穿孔直径范围0.5~2.8 cm,多数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7例(20%)进行溶栓治疗,但未成功.21例(60%)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全部存活.14例药物治疗,仅1例存活,死亡13例,总病死率37.1%,药物治疗病死率92.9%.结论:AMI并发室间隔破裂并不常见,多发生在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数迅速发展至心原性休克,内科治疗病死率很高;如药物治疗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至穿孔后4周手术,外科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连续观察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入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年龄大于 6 0岁的患者共 10 2 4例。男性 6 5 7例 ,女性 36 7例 ,年龄 6 1~ 84(6 7± 11)岁。前壁心肌梗死 6 2 9例 ,下、后、右室心肌梗死 395例。其中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AMI)并发室间隔穿孔 ( VSP)防治措施。方法 对 5例 AMI合并 VS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用硝普钠、多巴胺等药物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IABP)可使 AMI合并 VSP患者围手术期获得暂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对 6 0岁以上、首次发生、特别是前壁 AMI患者 1周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防止 VSP的发生 ,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内科药物和 IABP,适时进行手术矫正机械并发症和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999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AMI 16038例,其中合并VSR患者44例,对这44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AMI合并VSR患者中男性24例(54.5%),女性20例(45.5%),平均年龄(71.0±6.5)岁;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包括累及前壁的心肌梗死)35例(79.5%),非前壁心肌梗死9例(20.5%)。手术治疗9例,其中7例为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2例外科手术(1例为室间隔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术,1例为室间隔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修补术)。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均较显著,除2例封堵术患者院内死亡外,其余手术患者生存期均大于1年。结论VSR是AMI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近期预后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治疗在改善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入选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4 221例,其中发生VSR的患者50例(VSR组),按照1∶10匹配原则,随机选取未发生室间隔穿孔(且未发生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患者500例作为非VS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1)AMI患者中出现VSR的风险为1.18%。(2)与非VSR组相比,VSR组女性患者较多,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更差,院内病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1例(82.0%)患者VSR发生在AMI起病1周之内,其中12例(24%)24 h内发生VSR;7例(14%)发生于1~2周之间。(4)Logistic回归发现:女性(HR=8.451,95%CI:3.433~20.807,P<0.001)、累及前壁心肌梗死(HR=3.069,95%CI:1.051~8.962,P=0.040)、ST段抬高型...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4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10天,加重伴呼吸困难3天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平日间断口服珍菊降压片,血压控制尚可。患者于入院前10天因“感冒”后突发胸骨后剧烈疼痛,压榨样,无放射痛,伴大汗,持续约30min缓解,患者未予重视,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此后胸骨后疼痛间断出现,程度较前略有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P)的防治方法。方法对6例AMI合并V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硝普钠、多巴胺等药物内科治疗仅可使AMI合并VSR患者获得暂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对60岁以上、首次发生、特别是前壁AMI患者1周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实现再通治疗,防止VSR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立即应用药物稳定病情,适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例 1 男性 ,6 5岁 ,因持续胸痛 6h不缓解 ,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CCU。查体 :血压 145 10 0mmHg(1mmHg =0 133kPa) ,双肺呼吸音清。HR 72次 min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溶栓治疗临床判断失败。发病第三日 ,血压逐渐下降至 70~ 90 5 0~ 6 0mmHg ,双肺出现少量湿音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闻Ⅲ 6级收缩期杂音。床旁超声心动检查示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室间隔近心尖部可见回声减弱区 ,最大范围 1 2~ 1 5cm ,Doppler可见收缩期跨隔血流 ,前后心包均见 0 6~ 1 1cm积液。当日即在IABP支持下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入选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2544例,将并发VSR的患者作为VSR组(n=40);同时采用单纯随机抽取的方法,在同期住院的其余AMI患者中选出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120)。回顾性地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结果 VSR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62.5% vs 36.4%,P<0.01)和年龄[(66.85±10.92) vs (60.79±12.65)岁,P<0.0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VSR组的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血肌酐(SCr)、肌钙蛋白T(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计数(RB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高龄,CRP、D?二聚体、SCr、TnT升高,Hb、Hct、RBC降低,可作为AMI并发VSR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介入封堵及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PIVSR)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探索最佳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PI-VSR的患者资料,分析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共纳入PI-VSR患者66例,其中18例为介入封堵组,2例因位置或破口面积太大不适合封堵,改行外科手术;22例为外科手术组;26例为药物治疗组。66例患者平均年龄(66.48±9.91)岁,其中男37例(57.8%),女29例(42.2%)。造影提示:左前降支闭塞58例,右冠状动脉闭塞8例。介入封堵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术后穿孔大小[(0.4±0.1)cm比(0.5±0.2)cm,P=0.816];穿孔至手术时间[(20.8±5.4)d比(29.9±4.9)d,P=0.524],急性心肌梗死(AMI)至手术时间[(20.4±5.0)d比(31.6±4.8)d,P=0.061],入院至手术时间[(16.4±5.1)d比(18.6±1.6)d,P=0.675],术后住院时间[(10.8±7.9)d比(16.6±2.7)d,P=0.65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50.0%比68.2%,P=0.135),IABP使用时间[(7.1±7.3)d比(12.9±2.7)d,P0.001]。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1.2±5.6)%比(41.9±5.0)%,P=0.002],术后LVEF[(45.6±4.4)%比(42.2±6.5)%,P=0.264]。介入封堵组患者与药物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比较(88.9%比7.7%,P0.001),外科手术组患者与药物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比较(86.4%比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介入封堵组患者与外科手术组患者有效率比较(88.9%比86.4%,P=0.5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介入封堵治疗PI-VSR是安全、有效的,创伤较小,住院时间明显减少。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积极的介入封堵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外科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6±6.7)岁。前降支单支病变例6例(25%);多支病变18例(75%)。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有室间隔穿孔形成,其中多发穿孔4例。室间隔穿孔直径大小(13.5±5.7)mm。LVEF %(47.1±10.3)%。14例患者行前降支再血管化,其中11例使用乳内动脉。平均搭桥支数为(1.8±1.2)支,室壁瘤手术19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左心室血栓清除4例。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后存活,顺利出院,1例行二次手术后死亡。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2±8.2)天,体外循环时间为(117.7±54.2)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80.4±35.8)分钟,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71.2±139.6)小时,术后ICU停留时间为(6.7±8.9)天。其中二次开胸2例,气管切开1例。术后残余分流1例,行再次手术修补后,患者因感染死亡。对所有存活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4±7.7)个月,超声随访残余分流2例,因分流量小,未予再次手术,患者均可以正常生活。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发病初期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成功率低,IABP可为患者提供围术期的支持,最好病情稳定后4-6周时进行手术治疗。从右室侧修补时应谨慎,避免残余分流的发生。手术治疗是对于此类患者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 1 临床资料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AMI患者中占1%~2%,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有报道显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