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9年辽宁省中学生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控中学生抑郁情况发生提供相应策略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辽宁省14个市范围内抽取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一至三年级32 909名学生,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r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辽宁省中学生抑郁得分为(12.66±9.53)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5%。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年级、校园欺凌、网络成瘾倾向、被家长打骂、饮酒、性别、请假或休学、吸烟、严重伤害、经济水平分类(P值均<0.05)。结论辽宁省中学生抑郁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其不良影响因素的发生,从而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安徽留守儿童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及其与父母打工类型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无记名面对面的调查方式,以城乡留守儿童为目标人群,共在安徽省城乡调查941人,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定其抑郁症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15.8%)高于非留守儿童(10.9%),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外出打工是女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留守儿童抑郁症状较为普遍,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时应考虑到性别差异和父、母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8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儿童6 298名,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简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检出阅读障碍儿童174名, 检出率为2.76%。阅读障碍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37.36%)高于非阅读障碍儿童(18.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 P < 0.01)。与非阅读障碍儿童相比, 阅读障碍儿童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升高(OR=2.65, 95% CI=1.87~3.75, P < 0.01)。母亲每天与儿童相处时间的长短也是儿童抑郁的影响因素之一, 母亲每天相处时间≥3 h儿童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相处时间 < 1 h儿童降低(3~4 h: OR=0.54, 95% CI=0.36~0.81;5~6 h: OR=0.51, 95% CI=0.34~0.78;≥7 h: OR=0.47, 95% CI=0.32~0.69, P值均 < 0.01)。  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 增加母亲每日的陪伴时间有助于预防儿童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儿童抑郁症状与其自身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抑郁患儿的综合防治提供新视角.方法 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招募58名诊断为抑郁状态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按年龄、性别匹配选择8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CBCL)、症状自评量表90项(Symptom Self-evaluation Scale,SCL-90)调查两组儿童抑郁情绪表现、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病例组儿童CBCL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43.29±30.93,20.24 ±12.93),阳性因子数量高于对照组(2.57±3.14,0.97±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7,3.89,P值均<0.01).病例组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2.41,5.68,2.34,2.25,2.60,2.29,P值均<0.01).病例组儿童家长SCL-90量表躯体化、敌对、恐怖得分高于对照组(17.58±4.05,15.81±4.00;9.66 ±2.67,8.69±2.45;8.03±1.49,7.50±0.88)(t值分别为2.33,2.17,2.40,P值均<0.05).儿童SDS量表得分与CBCL量表总得分、阳性因子数量、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呈正相关,与父母婚姻状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42,0.42,0.30,0.51,0.29,0.36,0.32,0.39,-0.31,P值均<0.01).结论 抑郁症状是儿童普遍存在的情绪障碍,会对学习、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影响.在抑郁儿童的综合防治中要充分考虑患儿行为干预、家长心理疏导等因素,以更好帮助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重庆市某区青少年各青春发育指标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的抑郁现况,为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对重庆市九龙坡区1 001名随访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采用自编问卷和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得分和影响因素等。  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7.3%,抑郁量表总得分为(12.02±6.72)分,外生殖器、阴毛、腋毛和胡须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7.08,5.46,5.18,4.21,5.84),乳房、阴毛和腋毛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快感缺乏、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9.43,4.92,3.98,7.35,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未出现首次遗精和女生未发生月经初潮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60,95%CI=0.36~0.98;OR=0.46, 95%CI=0.22~1.00),女生阴毛处于发育期与检出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9.58,95%CI=1.28~71.71)。  结论  青春早中期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已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阴毛发育较为成熟的女生和已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和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抑郁症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预防控制儿童抑郁症的发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洛阳市某小学、某中学800余名8~16岁中、小学生,采用流调中心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及自拟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获有效问卷755份。调查对象的抑郁检出率为34.57%。父母经常或偶尔吵架、与父母关系紧张或抵触、父母的教养方式以拒绝或放任、过分干涉或保护、惩罚严厉为主、母亲脾气暴烈、急躁、对母亲的唠叨很厌烦者的抑郁检出率较高。结论:儿童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与家庭环境因素(包括父母间关系、子女与父母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母亲心理行为)有关。建议家长应改善教养方式、父母关系等家庭环境因素以避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期是一个独立性增加、经历新环境且进入社会角色出现的时期,这一时期会经历身体成分的变化、性腺发育和青春期进程,从而影响一系列行为,其中较为突出的行为改变是青少年明显呈现晚睡和晚起转变[1],昼夜节律开始出现延迟[2].青少年期亦是抑郁症状的高发时期[3],世界范围内青少年人群抑郁症状的患病率约为22%~60%[4].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5].笔者总结了昼夜节律紊乱的评价方法,综述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及其可能机制,可为青少年昼夜节律紊乱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个性、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对270名7~16岁农村留守儿童和609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2组儿童的个性和抑郁症状,并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留守儿童精神质、神经质得分分别为(5.25±2.56),(9.48±5.33)分,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79±2.16),(8.10±4.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留守儿童个性偏差检出率为64.4%,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7.6%(χ2=21.25,P<0.01);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0.4%,高于非留守儿童的27.8%(χ2=13.78,P<0.05);CES-DC得分(18.24±8.65)分,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5.85±7.45)分(P<0.01);相关分析提示,EPQ中精神质、神经质量表与CES-DC呈正相关(r=0.198,r=0.372,P<0.01);儿童性别、年龄、同伴交往、父母近亲结婚、家庭状况满意度、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与父母见面频率、父母期望、精神病家族史共10个变量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个性和抑郁情绪。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偏差和抑郁症状较突出,应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儿童抑郁及留守状况对抑郁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儿童抑郁量表( CDI)、家庭功能量表(APGAR)及内编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安徽省某县农村中小学生2 91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4%,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8.0%(P<0.01).儿童家庭功能总分与儿童抑郁量表( CD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状态、年级低、寄宿、父亲文化低、家庭年收入低、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更易发生抑郁症状;家庭功能好的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结论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的留守状况,可能降低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了解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少年抑郁预防策略和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海口市城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 995名中小学生,运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调查.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总体检出率为32.3%,男生检出率为34.6%,女生检出率为29.9% (x2=12.33,P<0.01);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检出率分别为34.6%,28.3%,32.6%,32.5%,31.9%,34.9% (x2=11.35,P<0.05);城市学生检出率为29.4%,农村为39.0% (x2=42.83,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地、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等对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儿童抑郁预防干预研究应考虑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地、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类型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父母身心健康状态与儿童品行问题的关系,为儿童品行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亚临床症状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题量表中的品行问题因子对辽宁、河南、山东、广东、江苏、四川、内蒙古等省(区)18个城镇1 405个完整家庭进行测试.结果 (1)父母在评价儿童品行问题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品行问题显著高于女生;(2)父母职业、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对儿童品行问题无显著影响;(3)除父母正向情绪与儿童品行问题显著负相关外,其他所有亚临床症状均与儿童品行问题显著正相关(r=-0.11~0.47);(4)在控制是否独生子女、年龄和性别等变量后,父母行为问题、父亲社会适应问题、母亲躯体症状对女生品行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090 ~0.265);父母行为问题、父亲社会适应问题、母亲的自我问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对男生品行问题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102~0.222).结论 父母行为问题、父亲社会适应问题、母亲躯体症状和自我问题能够显著预测儿童品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了解广州市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校园受欺凌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0所学校的三至十二年级5 158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行为及校园受欺凌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发生校园受欺凌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儿童校园受欺凌行为的报告率为14.19%,其中留守儿童的报告率(23.05%)高于非留守儿童(13.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一般或常有矛盾、父亲饮酒是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47,3.051,1.624);男童、小学、家庭关系一般或常有矛盾、母亲饮酒、本人吸烟或饮酒是非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73,1.417,2.442,1.969,1.941,1.671).结论 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情况比较普遍,留守儿童的报告率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受不同因素影响.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来预防校园受欺凌行为的发生,以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了解株洲市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铅暴露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以2016年2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检测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1 600名≤14岁儿童静脉血铅水平和血清钙、铁、锌、镁、铜含量,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血铅水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血铅水平为(95.2 ±46.5)μg/L.血铅水平≥100μg/L者检出率达25.7%,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血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85,2.85,P值均<0.05).静脉血铅水平与血清钙、铁、锌、镁、铜含量呈负相关(F=16.8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饮用罐装或瓶装饮料、进食前经常不洗手、常食爆米花、居室用煤、常吸吮手指/啃手指甲与血铅水平呈正性相关(OR值分别为2.12,1.57,1.46,1.78,3.24,P值均<0.01).结论 株洲市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应加强环境保护和行为干预,并定期检测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绍兴市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 3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抑郁、焦虑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2.0%和12.3%,男生抑郁检出率(44.7%)高于女生(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7,P<0.05);女生焦虑检出率(15.0%)高于男生(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4,P<0.01)。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在不同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81,11.185,P<0.01或P<0.05);城市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负担重、噪声影响、睡眠时间少、早餐不规律、朋友数量少等是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绍兴市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普遍存在,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等相关。应加强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师范学院学生抑郁症状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师范学院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分析影响学生产生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我院2006级在校学生共1263名,采用自编问卷和CES—D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学生抑郁症状产生的因素。结果肯定有抑郁症状者占31.1%,可能有抑郁症状者占15.6%,无抑郁症状者占53.3%。女生、回族学生、非师范专业学生、放任型家庭和专制型家庭学生、内向型性格和混合型性格学生、经济水平较差的学生、经历负性事件的学生、患有生理疾病的学生、上网学生及人际关系一般者和较差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各种影响因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际关系、负性事件、是否上网、性别、性格类型、生理疾病六个变量选人方程,与总分呈线性相关关系。其中性别与总分之间为正相关,其他为负相关。结论宁夏师范学院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1.1%。尤其是女生、回族学生、贫困生、内向型性格学生及经历负性生活事件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经常上网也可致抑郁症状高发。影响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人际关系、性别、是否上网、性格类型、负性事件、生理疾病等。  相似文献   

16.
陈咏梅  范明明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20-1523
  目的  分析开封市中学生抑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的抑郁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开封市随机抽取4 058名初、高中学生,使用抑郁量表(CES-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开封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年级学生患抑郁风险高于低年级学生(OR=1.47),因病请假、因病休学、受到严重伤害、受到校园欺凌、有打架行为、遭受家庭暴力、吸烟和网络成瘾均与抑郁症状呈相正关(OR值分别是1.37,1.67,1.91,2.69,1.65,2.29,1.47,2.58,P值均 < 0.05)。此外,打架行为和吸烟的交互作用对中学生抑郁症检出存在影响。  结论  中学生抑郁与年级、家庭和校园环境均密切相关。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不良的校园环境,减少生活中的不良事件,从而减少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儿童铅中毒并及时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2018年抽取海口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共计22 038人次,进行血铅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 海口市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22.45 μg/L,各组儿童的血铅平均值分别为男童22.55μg/L,女童22.33 μg/L;3岁组23.09μg/L,4岁组22.13 μg/L,5岁组22.58 μg/L,6岁组22.10μg/L.总高血铅率为0.50%,2015-2018年高血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0.80%,0.62%,0.4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8,P<0.01).各组儿童的高血铅率分别为男童0.45%,女童0.57%;3岁组0.46%,4岁组0.37%,5岁组0.61%,6岁组0.56%.高血铅组及血铅50~99 μg/L组儿童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厌食、体弱多病、腹痛、面色苍白、贫血等临床表现发生率均高于血铅0~49 μg/L组儿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从事铅作业与儿童高血铅呈正相关,经常清洗玩具、经常外出活动与儿童高血铅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儿童高血铅与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定期开展血铅筛查.并向家长普及铅中毒相关知识,从而阻断儿童铅暴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自我意识与抑郁的关系,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市小学、初中各1所学校,共873名8~16岁中小学生,采用抑郁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检出率为33.90%。初中生抑郁的检出率高于小学生,抑郁儿童自我意识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非抑郁儿童的得分,自我意识水平越低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越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行为问题、有焦虑感、幸福与满足感缺乏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大。结论:某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自我意识对抑郁有预测作用,自我意识偏低易导致个体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和干预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形式采集苏州市1 734名中学生相关健康问题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中学生抑郁症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的中学生抑郁症状304人,检出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94,95%CI:1.440~2.492)、尝试饮酒(OR=2.902,95%CI:2.188~3.849)、曾被家长打骂(OR=2.674,95%CI:2.026~3.530)和过去一周每天至少60 min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0次(OR=3.930,95%CI:2.287~6.753)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论 苏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7.53%,应将中学生作为重点人群开展防控抑郁症状科普宣传和干预工作,建议根据不同性别、饮酒、运动频次和家庭亲子关系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中学生抑郁症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了解哈尔滨市45岁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208名45岁城市留守幼儿和按同班级、同性别、出生日期(3个月之内)匹配的城市非留守幼儿208名,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一般信息、儿童行为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等.结果 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2%和15.9%(χ2=1.32,P=0.25);留守组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6.7%)高于男童(13.6%)(χ2=5.52,P=0.02).留守组(26.78±30.22)与非留守组(21.77±30.06)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且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6,-3.47,P值均<0.05).家庭功能量表各维度与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P值均<0.01);在非留守幼儿组仅家庭功能角色维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r=0.17,P<0.05).家庭功能沟通维度、角色维度对留守幼儿思维问题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和0.24,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和行为控制维度对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7和0.18(P值均<0.05);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对非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17(P<0.05).结论 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比非留守组幼儿严重,留守和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