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其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主要区别为TAAA累及内脏动脉,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介入手术也不能简单使用直型覆膜支架治疗,因而,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截然不同。TAAA自然病程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而杂交手术,开窗支架、分支型支架及多层裸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使更微创的方式治疗TAAA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胸腹主动脉瘤(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自然病程病死率高,手术治疗难度大。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杂交手术和以开窗支架和分支支架为代表的腔内手术技术在TAAA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价值,新近出现的八爪鱼技术进一步完善了腔内治疗的术式选择,TAAA的微创治疗正逐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体外开窗技术治疗腔内修复术后内脏分支动脉区域主动脉夹层的优点与要点,探索体外开窗技术在内脏分支动脉区域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介入血管中心收治的1例EVAR术后内脏分支动脉区域主动脉夹层形成并累及多支内脏动脉的患者,采用体外开窗方式重建内脏分支动脉并封堵主动脉血管破口。对该例患者的手术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全腔内技术治疗该类疾病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该患者手术成功,手术耗时5 h,术中出血约100 mL。ICU留观时间为1 d,于术后1周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如脊髓缺血、肝肾功能不全、感染、下肢缺血、穿刺点假性动脉瘤等)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显示主动脉支架稳定、内脏分支动脉血流通畅,主动脉夹层隔绝良好。结论 体外开窗技术可实现对累及重要脏器分支动脉的主动脉夹层的全腔内修复,是一种新的处理内脏分支动脉区域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AD)及真性动脉瘤(TAAA)都是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大动脉病变,尤其是累及腹腔内脏动脉的病变手术治疗难度较大。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以开窗和分支支架为代表的腔内技术在胸腹主动脉病变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胸腹主动脉病变手术治疗的现状,重点围绕开窗和分支支架技术治疗TAAD、T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腔内技术二期隔绝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远端破口并重建腹主动脉内脏分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体外预开窗技术二期手术隔绝Stanford B型AD远端破口并重建内脏分支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以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随访评估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例股动脉穿刺点血肿,3例肺部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1~2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未见脑梗死、心肌梗死、截瘫、脏器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复查主动脉CTA示AD破口隔绝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新发破口及分支支架闭塞等。结论腔内技术可有效隔绝Stanford B型AD远端破口并重建腹主动脉内脏分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治疗依然是外科中最富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存在退行性变动脉瘤的老年患者同时患肺疾病更是如此。这篇更新后的单中心报道是关于我们对高危TAAA患者采用完全内脏动脉去分支化结合动脉瘤腔内隔绝的杂交修复术经验。方法:从2005年3月—2012年6月间58名患者在单中心接受解剖外内脏血管去分支化及随后的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内脏旁路的中位数为4支,最初的33例采用同期手术方式,而最近的25例采用分期手术。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69.0岁,50%为女性,所有患者存在严重合并症而不适合传统开放修复术。平均主动脉直径(6.7±1.2)cm,30 d/住院病死率、脑卒中率、永久性轻瘫/截瘫率分别为9%、0%以及4%。最近25例分期手术患者的这三种并发症率分别为4%、0%以及0%。平均随访时间(26±21)个月,内脏人工血管通畅率95.3%,所有闭塞的内脏人工血管均为肾动脉,无1例引起永久性截瘫,2例患者需再干预,1例出现Ib型内漏,1例出现III型内漏,5年免于再干预率为94%,Kaplan-Meier总体生存率为1年78%、5年62%,5年主动脉相关生存率为87%。结论:这些更新后的结果 ,继续支撑着这一观点:运用完全内脏动脉去分支联合动脉瘤腔内隔绝的杂交技术治疗高龄且不适合传统开放手术的高危TAAA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采取分期手术的方式能取得更佳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胸主动脉疾病包括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及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等,是血管外科领域常见的危重急症。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始于1994年[1],已逐渐成为主动脉降部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2]。不过,主动脉升弓部疾病的治疗由于涉及到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问题,仍以开放手术为“金标准”[3]。虽然结合了开放手术与腔内技术的去分支技术降低了侵入性[4],但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5]。  相似文献   

8.
对于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至今仍存在争议[1]。胸主动脉病变的开放手术常较复杂,需胸骨切开、左肺萎陷、主动脉置换以及腰动脉和肋间动脉的重建,增加了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缺血、失血性休克等的风险,对于高龄(>65岁)及存在如冠心病、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并存病的患者难以耐受。即使是术前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较好的患者,胸主动脉病变开放手术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截瘫等)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2-5]。  相似文献   

9.
胸腹主动脉瘤(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截然不同,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杂交手术及以开窗支架和分支支架为代表的腔内技术在TAAA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在价值。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科手术仍然是TAAA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外科医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复杂TAAA和腔内治疗失败等临床难题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外科手术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复杂主动脉瘤主要是指近肾腹主动脉瘤(juxt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JRAAA)和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TAAA).开放性手术治疗复杂性主动脉瘤常常需要胸腹联合切口、腹腔干或肾上腹主动脉阻断和内脏动脉的显露,因此它不管是对于血管外科医师还是患者本人都是一个考验.胸腹主动脉瘤开放性手术30 d和1年的病死率为19%和31%[1].自从1991年Parodi等[2]实行第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这种微创修复动脉瘤的方法显示出了比开放手术更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对于老年和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则更具优势[3-4].  相似文献   

11.
虽然开放胸腹主动脉(TAAA)修复术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已取得很大发展,但目前Inclusion技术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这对我们而言依旧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尤其是合并广泛的动脉瘤病变、既往有主动脉手术史以及非最佳手术指证的患者更是如此。杂交技术修复TAAA是一个研究热点,由于我们需要更大数量的可重复性结果来观察完全通过开窗和分支支架修复TAAA的可行性,因此杂交手术的经验在此期间起到了一种"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脏动脉瘤为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所产生的动脉瘤。临床上比较少见,但随着近年来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症状内脏动脉瘤检出率得以提高。内脏动脉瘤排在腹内动脉瘤发生率的第三位,仅次于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1]。内脏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01%~10.4%,女性多于男性[2,3]。而瘤体破裂是该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其中肝动脉瘤破裂几率最高,达80%,胰动脉瘤75%,肠系膜上动脉瘤38%,脾动脉瘤仅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心血管急危重症。美国心脏协会统计,其发病率为2.0~3.5人/万人[1]。在Dake[2]首次报道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后,腔内技术日趋成熟,使得这类疾病成功救治率明显上升。然而目前针对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三大分支血管的处理尚属难点。传统开放性手术重建弓部分支血管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但远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适应证和具体手术方法,明确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到2011年5月,46例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患者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total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tTAAAR).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深低温停循环tTAAAR(A)组15例和常温非体外循环tTAAAR(B)组31例.计数资料采用精确概率的x2检验和计数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了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ICU治疗情况以及围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和B组术后早期死亡(26.67%对3.20%,P=0.033)和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发生率(33.30%对3.30%,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P<0.0001)、降主动脉阻断时间(P <0.0001),输注红细胞(P=0.01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情况、内脏缺血时间、脊髓缺血时间、ICU治疗时间、带气管插管时间、脊髓损伤、肾功能不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安全、可靠.适应证为可在常温下建立降主动脉到髂动脉旁路循环的胸腹主动脉动脉瘤.肋间动脉重建是重要的脊髓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开放手术是目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AAA)的金标准, 而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也已广泛开展。由于其涉及供应内脏器官的重要分支, 治疗TAAA的技术体系尤为复杂。不过, 随着更新的、低廉、灵活的支架系统的出现, 全腔内修复技术变得更加可行, 也更具吸引力。对于年轻和低危患者, 选择开放手术还是腔内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尽管微创腔内技术有诸多优点, 但EVAR会带来更多脊髓损伤的风险, 当其特有并发症——内漏发生之后可能需要二次腔内介入修复, 而且EVAR术后远期耐久性尚不明确。本文就TAAA的开放与腔内治疗进行综述, 介绍了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的发展、各型支架的优劣, 探讨在治疗TAAA时如何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术式, 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升主动脉夹层起病急、凶险,未经有效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可高达100%,多需紧急进行外科干预。干预方式主要以升主动脉置换为基础的开放手术为主,手术创伤大,死亡率、并发症率可高达30%[1],尤其是对于年龄大、一般情况差的患者,传统主动脉置换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此外,约20%~30%患者不适宜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1]。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近8年我院使用杂交技术(腹腔内脏动脉去分支加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病例,总结随访结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以杂交手术治疗的13例胸腹主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方法为一期先行腹腔内脏动脉去分支手术,二期行腔内修复术。结果:13例胸腹主动脉瘤病人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5例,马凡综合征A型夹层全弓置换术后2例。一期行内脏动脉去分支手术,其中以升主动脉为流入道行腹腔内脏动脉顺行去分支5例,以髂动脉或腹主动脉下段为流入道行腹腔内脏动脉逆行去分支8例。二期行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病例无截瘫发生。围手术期1例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肾动脉人工血管闭塞,术后肾功能不全需长期血透1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创造了良好的支架移植物锚定区,并完整保留了内脏动脉的血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去分支手术创伤较大,仍有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尤其在瘤体巨大时肾动脉的显露及重建困难。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在急性期死亡率极高,血肿压迫主动脉分支血管时,相应脏器出现缺血症状。传统手术治疗需要阻断主动脉血流,导致内脏或脊髓缺血时间较长,加上人造血管吻合口渗血、术后切口易出现并发症及需要长时间的重症监护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自从1994年Dake  相似文献   

19.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total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tTAAAR)的手术方式和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共完成4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其中27例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患者接受常温非体外循环tTAAAR治疗.男18例,女9例;平均年龄(41.85 ±10.11)岁.手术经左侧胸腹联合切口、腹膜外入路,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建立降主动脉→双侧髂动脉旁路循环,然后采用分段阻断法,重建T6~T12肋间动脉及内脏血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降主动脉阻断(13.78 ±3.77) min.脊髓缺血( 19.19±3.93) min,内脏缺血(25.19 ±5.88) min.1例患者术中死亡,其余患者均生存.术后永久性脊髓损伤2例,呼吸系统并发症3例.结论 中国全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应早期积极治疗,常温非体外循环下的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主动脉夹层以及胸腹主动脉瘤病变范围大,部位深在,常规人工血管置换术重建主动脉创伤巨大,技术难度高,主动脉和其他重要脏器分支动脉钳夹阻断导致的内脏缺血和功能衰竭发生率较高,尤以肾功能衰竭是导致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