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 男,20岁,因颈痛3年,3肢体功能障碍逐渐加重5个月于1976年10月28日入院。查体:右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高。腱反射(+++),郝夫曼氏征双(+),巴彬斯基氏征双(+)不能行走,大小便困难,腰穿压力1.9mmHg,csf蛋白82.5mg%,X线颈4~5左椎弓根破坏,椎体右缘不清,后缘有压迹椎间孔扩大,局部有钙化,行C_(3-5)椎管探查术。术中发现硬脊膜外有一个质硬2.2×1.2cm包膜完整肿物,硬脊膜下有一个质硬、壁圆形包膜完整1.5×1.0cm大小肿物,均完整切除,病理诊断:骨缘化脊膜瘤,同年12月11日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为交感神经机能性肿瘤,主要生长于肾上腺髓质,只有10%见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国内报告肾上腺外者不足30例,仅一例发生于椎间孔。尚未见发生于椎管内者。现将我们所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男,36岁。右手麻木无力一年余,双下肢麻木无力半年,截瘫20天。体查:血压130~90/70~120。脊柱无畸形及压痛。第2胸椎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右上肢肌力Ⅲ°~Ⅳ°,右手肌肉萎缩并有肌纤维震颤,左手肌力Ⅳ°,双下肢肌力Ⅱ°。肌张力高。双侧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反射(+),双膝反射(++),双踝反射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1岁.因颈项强直、疼痛2年,加重伴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潴留8 d入院.查体:双上肢近端肌力Ⅱ级,双上肢远端及双下肢肌力0级,四肢腱反射消失,T2以下痛觉减退.颈椎MRI提示:C3~6占位,T1WI信号稍低,T2WI信号高,腹侧蛛网膜下腔增宽,横断面上包块有向后压表现.手术采用C3~7后正中入路,切除C3~7棘突及椎板,见椎板明显变薄,有些部位薄如纸,硬脊膜张力高,无搏动,切开硬脊膜,脊髓腹侧面有一囊肿,表面光滑,壁完整,壁厚0.5 mm,前面与脊膜无粘连,后面与脊髓侧面有粘连,与神经根轻度粘连,肿瘤大小约3 cm×2 cm×1 cm.术后病理报告为肠源性囊肿.术后13 d大、小便失禁,T2平面以下对疼痛稍有反应,四肢肌力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颇少见,本文报告妊娠合并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一例。吴××,女,26岁,住院号169893,1981年7月4日下午2时急诊入院。患者妊娠42周,于1981年7月3日下午3时突发颈背部剧烈疼痛,随后即相继发生右下肢、左下肢、右上肢、左上肢麻木无力及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女性,42岁。主诉预后及肩背部间断性疼痛5年,右上肢乏困无力1年,双下肢无力2月。查体:颅神经阴性,C_(5·6·7)棘突压痛阳性,颈部活动受限。右上肢肌力Ⅲ级,左上肢Ⅴ级,双下肢肌力Ⅴ-级,C_(6·7)以下感觉减退,右手大小鱼际肌明显萎缩。双下肢肌张力亢进,膝腱反射活跃,双Babinski's征(+)。腰穿CSF蛋白0.23g/L,Qvecken-stedt试验椎管腔完全梗阻。MRI示C_1~T_2髓外硬脊膜内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男,22岁。四肢活动失灵半年。家族中有结核病史。入院查体:午后低热,被动仰卧位,四肢肌力0级,C_6以下浅感觉消失,深感觉减退,双下肢巴氏征阳性。胸片示左肺上野侵润性结核,磁共振示斜坡至C_6水平髓外硬脊膜内占位。于1993年12月24日在全麻下行枕大孔C_1—C_6椎管探查术。纵行切开硬脊膜,见斜坡至C_6水平硬脊膜内一约0.4cm×0.5cm×10cm不规则、暗黄色、质硬、界线不清的带色膜包块,切除部分病灶,病理报告结核性炎伴干酪样坏死。术后抗痨1月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抗痨治疗。半年后随防,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7.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少见病。不典型者诊断困难,尤其是CT、MRI问世前,容易误诊。现将近期确诊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女,34岁,于1993年3月10日入院。患者自1980年开始出现右前臂麻木、灼热感,伴乏力。其后逐渐延至右上臂和左上肢。间有右前臂肌肉跳动。双腕关节以下无力,握力差。经营养神经、针灸等治疗无效。继出现不能持筷子、走路沉重、夜间双下肢时有抽动。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一),四肢肌张力正常。右臂肌力Ⅰ°,左上肢及双下肢肌力Ⅱ。右手鱼际肌显萎缩,左手鱼际肌轻度萎缩。右前臂下1/3较对侧萎缩0.8cm。右前臂下1/3以下及左腕关节以下部位痛、温觉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硬膜外腔,成人膜椎韧带(Meningovertebral Ligaments)从前面把硬脊膜连于后纵韧带或椎体后表面,从后面则把硬脊膜连于椎板或黄韧带。换言之,膜椎韧带广泛分布在硬脊膜周围。背部的膜椎韧带与椎板或黄韧带附着处多偏于头侧,与硬脊膜附着处多偏于尾侧,整体上膜椎韧带的走向呈前下后上,少部分韧带呈前上后下走向。手术显微镜下,膜椎韧带与硬脊膜附着处紧密结合,钝性剥离可见膜椎韧带的纤维束与硬脊膜后壁相延续,显然,参与其构成。膜椎韧带的这种解剖结构,在硬膜外麻醉置管的过程中,会影响到硬膜外导管的走向。而细长坚硬的硬膜外导管通常向上或向下需要置入3-5cm,在置入导管的过程中,也会牵扯到膜椎韧带。基于以上两种情况,硬脊膜后壁很容易被撕脱。从而,原来与膜椎韧带连接的硬脊膜意外变薄甚至产生缺口,硬膜外腔注入的局麻药通过直接扩散抑或毛细管效应进入硬脊膜下腔,从而造成异常广泛的阻滞即硬脊膜下腔阻滞或硬脊膜下隙阻滞。  相似文献   

9.
<正>例1男,48岁,因四肢麻木、行走困难,持物不灵活入院。查体:扶拐行走,痉挛性步态,上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手部骨间肌萎缩,双下肢肌力Ⅰ~Ⅲ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髌踝阵挛均(+),腹壁及提睾反射正常,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CT检查:C_(3、4),G_(5、6),L_5、S_1I椎间盘突出。入院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C 3.4C4.5)。术后随访3个月,无效。在外院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病情仍无改善。再次入院行CTM检查:显示颈,水平完全性梗阻。脑脊液检查:色淡黄、清晰,潘氏试验阳性,细胞计数:60×10~6/L,单核细胞48%。MRI检查:C_(6~7),水平脊髓前方硬膜内有3mm×10mm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楚,侵犯椎间孔。诊断为脊髓肿瘤。行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脊髓外硬膜内,呈灰白色,光滑,脊髓明显受压变细、萎缩。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出院。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孟焦 《华夏医学》2000,13(5):627-628
椎管内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椎管内肿瘤可分为硬脊膜外肿瘤、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及脊髓内肿瘤。硬脊膜外肿瘤和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主要有神经鞘瘤及脊膜瘤 ,均属良性肿瘤。脊髓内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常见 ,多为恶性。肿瘤的分布以胸段最多 ,其余分布于颈段、腰骶段及马尾。临床表现主要为受损节段以下疼痛、肌力减退及感觉减退 ,少数患者有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 ,晚期表现为受损节段以下的完全性瘫痪、感觉运动消失及括约肌障碍。椎管内肿瘤由于多属良性 ,一旦定位确定 ,应尽可能作手术切除 [1 ] 。本…  相似文献   

11.
周本秀 《安徽医学》1992,13(6):33-35
<正> 神经系统肿瘤伴随综合征又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以肺癌较为常见。今将我们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39岁,渐进性四肢无力2月余,不能行走半月。曾在某院拟诊“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经治疗无效,1987年8月10日入院。胸片及断层片示:右肺中叶块影伴阻塞性肺炎改变。体检:体温36.6℃,心脏正常,右中下肺呼吸音减低。双上肢肌力Ⅳ°,下肢Ⅱ°,以近端明显,四肢肌张力低,近端肌肉轻度萎缩,双膝反射消失,跟腱反射迟钝,四肢肌肉无压痛,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阴性,疲劳试验阴性。双下肢肌电图提示神经原性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病例 1 ,男 ,6 0岁 ,农民 .双下肢麻木、针刺样疼痛 9月 ,加重伴右下肢活动无力 .双上肢疼痛 3d于 1 999年 5月 2 9日入院 .体检 :双上肢、左下肢肌力Ⅴ级 ,肌张力正常 ;右下肢肌力Ⅰ级 ,肌张力稍高 ,膝腱反射亢进 .四肢无肌萎缩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T2 以下双侧痛觉、触觉、温度觉消失 .颈胸椎MRI扫描 :C7~T2 椎管内偏右侧硬脊膜下髓外 1 5cm× 1 8cm× 2 6cm类圆形占位病灶 ,T1W等信号 ,T2 W不均匀高信号 ,同平面脊髓受压左移 ,Gd -DTP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一致强化表现 .术中所见 :C7~T2 …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岁。右肩部隆起伴右上肢上举受限4年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右肩部高耸,高出对侧约3.0 cm,以肩胛骨内上角明显,达C6水平,肩胛骨右下角缺如。右上肢外展80 °、上举100 °、前屈80 °、后伸30 °。周围肌肉无萎缩,肌力正常。心尖搏动在右锁骨中线外1.3 cm处,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脏右位。心电图示右位心改变,B超示肝脾翻转异位。X线表现:胸廓对称,颈胸椎轻度右侧弯曲,C7-T1见脊柱裂,C7-T3椎体之椎板部分缺如。右肩胛骨高达C5水平,发育短小。肩胛盂发育尚可,肩锁关节上移,未见“肩椎骨”征。气管左移…  相似文献   

14.
我院收治4例经河医大确诊的脊髓蛛网膜粘连,采用椎管内注氧治疗,近期疗效显著,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1,董某某,男44岁,工人。以双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阳萎四年为主诉入院。检查左上肢肌肉萎缩,远端明显,右上肢正常,左上肢及双下肢肌张力低,左上肢肌力Ⅳ°,双下肢Ⅲ~Ⅳ°,跟膝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右侧消失,双侧巴氏征阳性。大、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6岁。因双下肢无力8月,进行性加重2月于1999年6月16日入院。查体:T7平面以下感觉减迟,双下肢肌力II级,肌张力增高,双例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Babinski(十)、Chaddock( )、Kemig( )、踝阵挛( )。腰部CT示L2-L4硬脊膜外肿瘤;椎管造影示L2-L4、T11硬脊膜外多发占位;MIR示C1-L5硬脊膜下巨大呈节段性分布、不规则、囊状(CSF、信号)占位病变,脊髓明显受压前移。X线示胸硬腰椎正常。入院后行惟管探查术,术中打开T6-T11右侧半椎板,见硬脊膜外有一灰白色囊状物,下界位于T11,上界位于T6,长约15cm。在T7平面有一直径约1cm的裂口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仅有CSF出入,无神经通过。囊肿与硬脊膜易分离,切除囊肿,用囊壁修补硬脊膜裂口,并用508生物胶粘涂。上下探查惟管无占位病变发现;术后诊断为T6-T11硬脊膜外囊肿。病理报告为玻变的结缔组织囊壁伴出血。术后两周出院,感觉基本恢复正常,肌力Ⅳ级,病理征消失。半年后复诊,肌力V级,无胸背部畸形与疼痛。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0岁,因下腹部肿块20余天于1990年3月30日入院。两个月前突发左大腿酸痛、乏力,上楼梯困难,经治疗无好转。20天前无意中发现下腹部有一包块,伴尿频、尿急、尿痛,大便困难秘结。查体:下腹部偏左侧触及一大小为10×9cm,质硬、光滑、边清、固定、无压痛的肿块。左大腿前侧及内侧皮肤感觉迟钝,股四头肌萎缩,肌力Ⅲ°,左髋屈曲130°,膝反射减弱。化验:尿WBC(+++)、脓球(+)。血象正常。B超盆腔内探及111×111mm实质暗区,内见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髓外硬膜下单发肿瘤的MRI表现,研究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3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MRI资料完整的髓外硬膜下单发肿瘤,肿瘤大小均在3CM以下,研究神经源肿瘤与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神经源肿瘤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3例。15例神经源肿瘤T1为低信号,T2均呈高信号,10例T2信号不均匀,5例T2信号均匀。Gd—DTPAT1增强明显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10例,其中2例呈环状强化。8例脊膜瘤中,T1低信号2例,等信号6例,T2呈均匀高信号1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等信号5例。T1增强扫描中等均匀强化5例,轻度强化1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15例神经源肿瘤中引起椎问孔扩大5例,有10例邻近椎间孔区,5例可见哑铃型改变。8例脊膜瘤中3例可见脊膜强化。结论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定位准确,可鉴别神经源肿瘤及脊膜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疗效,以提高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03年3月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结果 出院时双下肢肌力恢复到Ⅲ~Ⅳ级13例,恢复到Ⅴ级5例,未恢复3例。结论 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要争取早期诊断,尽早及时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病例介绍例 1 :李×× ,男 ,38岁。因腰腿痛跛行间歇性发作 2年 ,伴向右下肢放射性麻木 1月余 ,诊断明确后在局麻下行髓核扎除术。术后第 3天 ,患上呼吸道感染 ,并发现背部切口肿胀 ,自诉头痛 ,伴有头部空虚感 ,经检查切口敷料有较多的渗出液 ,证实为脑脊液外漏而即进行手术室探查。术中发现因椎板咬除时未咬平整 ,其中有一点呈尖角状 (如笔尖样 )突出 ,在剧烈咳嗽后致使脑压增高 ,硬脊膜膨胀时被尖角椎板刺破 ,致使脑脊液外漏。用尼龙丝线缝补硬脊膜 ,并将突出椎板咬除平整逐层缝合 ,经补液抗炎等治疗 ,住院 2周痊愈而出院。例 2 :王××…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3岁,因双下肢无力渐加重、排尿费力3个月入院。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有驼背,双下肢肌力Ⅲ级,不能自己行走,肌张力高;鞍区痛觉减退,肛门反射消失,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X线平片提示T_9~L_1椎弓根间距增宽,MRI见T_9~L_1椎管内脊髓背侧硬脊膜外一巨大囊性占位(约11cm×2cm×3cm),该段脊髓受压,诊断为硬脊膜外囊肿。在全麻下开椎,充分显露T_8~L_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