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细胞癌确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小细胞癌患者,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SCT三期增强扫描组、CT平扫组,对比两组扫描效果。结果:MSCT三期增强扫描组动脉期检出38个病灶(95.00%);门静脉期检出27个病灶(67.50%);延迟期共检出36个病灶(90.00%)。MSCT三期增强扫描组动脉期、延迟期病灶检出率高于门静脉期、平扫组(P<0.05);两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MSCT扫描的高密度、低密度强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期增强扫描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肝脏、肿瘤及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均高于平扫组(P<0.05)。结论:MSCT三期增强扫描可准确反映肝小细胞癌病灶强化特征,确诊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肝小细胞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平扫联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MSCT平扫与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析HCC病灶的密度分布情况。结果 动脉期、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高于平扫和门静脉期(P <0.05);联合诊断的病灶检出率为100.00%,高于平扫的65.26%(P <0.05)。HCC病灶在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影,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影。结论 MSCT平扫联合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显著提升HCC患者的病灶检出率,尤其是对微小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SCT(即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102例患有原发性肝癌的病人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临床价值.结果 用MSCT(多层螺旋CT)扫描的102例病人中,在肝中的癌结节一共被检查出123个,在处于延迟扫描的时期、处于门静脉扫描的时期、处于动脉扫描的时期、处于平扫的各被诊查出有96、89、112、62个病灶.确诊概率分别是:78.05%、72.36%、93.49%、50.40%.结论 MSCT(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很大,足目前更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53例,对所有患者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资料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 53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病灶84个,患者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60.71%,96.43%,85.71%,88.10%。53例小肝癌患者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灶,门脉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灶,其次为高密度灶,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灶。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清晰反映小肝癌血供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能显著提高小肝癌诊断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手术及穿刺)为肝脏肿瘤的136例患者(病灶280个)的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资料。结果:动脉期显示217(77.50%)个病灶,门静脉期显示195(69.64%)个病灶,延迟期显示196(70.00%)个病灶,三期综合显示267(95.36%)个病灶,总正确诊断率95.00%。结论: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扫描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明显高于单期相扫描和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用磁共振机和自动注射器对147例患者行肝脏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10~15ml(0.2mmol/kg),注射流速为2ml/s。注射后30s和70s进行双期扫描。结果:147例肝动脉期、门脉期影像显示良好,并能很好地显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4例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因各种原因双期显影不佳。结论:磁共振行自动高压注射对肝脏进行增强扫描,对肝脏许多疾病的诊断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磁共振增强扫描和CT增强扫描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对前50例患者应用CT增强扫描进行扫描,并设为对照组,对后50例患者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进行扫描,并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残留动脉期强化区评分及增强图像情况、肝脏肿瘤病灶评分。结果:二者在残留动脉期强化区分数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在增强图像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短径上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脏肿瘤病灶评分(3.17±0.26)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磁共振增强扫描对治疗后患者的肝内病灶进行扫描,其检出率更高,对治疗后残留病灶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新胜  朱笑年 《现代保健》2011,(11):116-117
目的 探讨肝脏肉芽肿的早期和晚期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肉芽肿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行上腹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肉芽肿早期病灶,平扫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形态可为圆形、花瓣型、索条形,增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或明显强化,持续至门脉期、延迟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1例肝脏肉芽肿共35个病灶,其中9个为早期肉芽肿.纤维化期平扫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灶,形态为圆形、卵原形等,增强无明显强化或边缘环状强化,31例肝脏肉芽肿共35个病灶,26个为纤维化期病灶.结论 肝脏肉芽肿的多期CT表现可以反映其所处的病理时期,可以与肝脏的其它肿物鉴别.  相似文献   

9.
林传友 《现代保健》2009,(21):125-127
目的探讨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MSCT)双期或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临床价值,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方法观察20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肝脓肿在多层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在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的CT表现,特别是在动脉期的表现。动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25s开始扫描,门静脉期是65s开始扫描,延迟是5min开始扫描,每期全肝扫描所用时间为5-7s。结果(1)动脉期表现:肝内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灶周围肝组织强化明显,而病灶本身或边缘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2)门静脉期表现:环靶征、环状征、花瓣征、分房状征。(3)延迟期表现:病灶缩小或不变,水肿带消失或模糊。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充分反映了肝脓肿的病理变化,对早期诊断肝脓肿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期MSCT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结肠癌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疑似结肠癌患者,均行MS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期MSCT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结果多期MSCT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单纯多期MSCT增强扫描(P<0.05)。Kappa检验显示,多期MSCT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37,P=0.000)。结论多期MSCT增强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诸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MSCT图像的质量。方法固定扫描条件,分别对两种不同密度材料的质量控制体模进行扫描。在质量控制体模的左、中、右各选取1个431.43mm2的感兴趣区(ROI),改变其中某个扫描条件(如层厚、电压、曝光量、螺距),对质量控制模各扫描10次,计算CT值(X±SD),并比较各条件下两种质量控制体模的CT值。结果在固定扫描条件下,随曝光量、层厚的增加,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变化不明显,而SD明显减小;随着管电压的升高,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和SD明显减小;随着螺距的增大,CT图像对应各材料的平均CT值无明显变化,而SD增加较为明显。结论CT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密切相关,并且各扫捕参数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2-6月在本院行能谱CT三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肝占位患者33例,其中肝硬化再生结节22例,癌性结节11例,对比两组病例的能谱图像,算出不同能量时病灶与肝实质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含碘浓度比值(LNR)、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碘浓度差异(ICD)。结果: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在不同能量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有一定规律,随着能量的增加,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减少(P〈0.05)。癌性结节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碘浓度比值和碘浓度的差异值均低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动脉期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含碘浓度比值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巨大临床价值,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并分析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MSCT的影像表现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综合分析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的24名患者MSCT平扫+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总结各病灶的发生分布、边界形态、增强表现等影像信息。结果: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MSCT平扫显示不满意,检出率低,仅有8个病灶有较明确的影像改变;MSCT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显著升高,门脉期较动脉期和平衡期显示病灶更加明确,全部病灶在门脉期均有相对密度改变。结论: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在MSCT平扫检出率低,MSCT增强扫描能显著提升病灶的检出,同时根据病灶部位、形态及MSCT影像表现,可以对鉴别相关疾病有所帮助,降低误诊和漏诊概率。  相似文献   

14.
郑虹  于小平  陈炜  杨双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193-11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肝移植术的10例肝癌和22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在移植前后分别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并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3D成像,重建方法包括MPR、MIP、VR,于MIP图像上分别测量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结果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利用MIP能准确测量腹腔大动脉血管管径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CTA显示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径[(16.7±2.4)mm、(13.1±1.9)mm及(10.8±2.1)mm]均高于对照组[(13.8±1.6)mm、(8.9±1.1)mm及(8.2±1.7)mm,P〈0.05]。结论肝脏MSCTA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联合应用MIP及VR准确显示血管解剖、变异及病变情况,为手术方式及制订术中血管吻合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可监测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胃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35例以门静脉期更著;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各12例,远处转移ll例;增强分期准确性87.5%。结论 多层螺旋增强可对胃癌作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肝癌的各期增强图像的特点,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直径3cm以下的肝占位74例,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各期图像重建。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在静脉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在平衡期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早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立即或择期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如腰围、体重),制定了三组低剂量MSCT扫描参数,不同体质的患者用相应不同扫描参数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体质瘦小者用低KV、低MA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统计42例用低剂量MSCT扫描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低剂量扫描后减少X线辐射剂量;又统计低剂量MSCT扫描后对输尿管、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综合分析IVP与低剂量扫描MSCT图像,结果显示为结石是输尿管和/或肾脏结石的首发原因,占64.3%。CT可以发现IVP不能显示的小结石。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中,输尿管、肾脏先天性疾病所占比率为29.4%。低剂量MSCT扫描可以解决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另外低剂量MSCT扫描时,MAS总量一般在1200~3000 MAS,平均减少2100 MAS;CTDI值平均减少59.7%,相当于患者减少210次胸部DR片检查的辐射剂量。结论:IVP输尿管显影不良时,通过低剂量MSCT扫描,减少患者X线辐射剂量,解决了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A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7月到2014年3月期间行乳腺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A检查的51例乳腺病变患者,扫描序列有T1WI、T2WI-STIR及dyn-THRIVE动态增强,动态扫描时间间隔46 s。连续扫描12个时相,获取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静脉期3期图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4例共16个病灶。观察乳腺的动态增强MRA特点及动态增强MRA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乳腺癌与邻近正常乳腺实质或健侧乳腺实质的信号比值差异。结果乳腺癌动态增强MRA特点:瘤体动态显现,自动脉早期信号明显增强,周围有多支或粗大供血血管,动脉晚期可见增粗回流静脉。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乳腺癌与邻近正常乳腺实质或健侧乳腺实质的信号比值分别约1.56±0.32、1.48±0.35、1.45±0.30。结论结合动态增强MRA的恶性新生肿瘤血管、瘤体染色特点,有助于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