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探讨实施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10年期间收治4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采用患侧腺叶切除60例,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大部分300例,双侧腺叶和峡部切除40例,均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并发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20例,并发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0例。患者术后无颈部肿瘤复发。结论实施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可达到与目前常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相同治疗效果。所以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刺激状态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预测^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后Tg水平的价值。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38例,其中男28例,女110例,年龄6~70岁,平均39.4岁。所有患者均已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其中102例同时进行了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于术后3~4周行^131I清甲治疗。^131I清甲治疗前后定期复查血清FT3、FT4、促甲状腺激素(佟H)、Tg抗体(TgAb)和Tg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行相关分析和两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结果甲状腺切除术后和清甲治疗后刺激状态血清T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60,P〈0.01),清甲治疗后Tg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术后Tg水平分别为(199.8±327.7)μg/L、(3.5±5.6)μg/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7,P〈0.01)。76%(78例)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41%(446枚)切除的淋巴结为阳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与术后及清甲治疗后刺激状态T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97,0.633,P均〈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刺激状态Tg可有效预测^131I清甲治疗后Tg水平,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结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降低清甲治疗后Tg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下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对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乳头状癌组微钙化的发生率(88.5%)高于良性结节组(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检查中有微钙化组乳头状癌的发生率(78.0%)高于无微钙化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者与后者相比发生乳头状癌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为7.4,即超声显像发现有微钙化组患者获得乳头状癌的危险性是无微钙化组患者的7.4倍。结论超声显像下结节内微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的良好指标。对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微钙化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14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3对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 mRNA的表达量(0.96±0.04)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量(0.53±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81±0.05)明显高于在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量(0.43±0.04),同时在有淋巴结转移组(0.98±0.0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69±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4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同时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提示CD147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2)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其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TA)中MBL蛋白的表达含量;结合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MAS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腺瘤中的表达分别为(0.332±0.046)和(0.221±0.030),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性别、年龄、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ASP-2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怀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3年12月12例孕期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患者,同时选取20例非孕期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患者作为对照。随访期间监测肿瘤大小、Tg以及TSH的水平变化。结果孕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由诊断时(6.2±2.1)mm增长至产后6个月的(9.2±4.4)mm,此时显著大于对照组肿瘤大小[(6.9±4.5)mm,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Tg水平在孕中期为(33.59±10.23)ng/ml,显著高于诊断时水平[(12.34±4.23)ng/ml,P〈0.05];TSH水平在孕中期为(0.3±0.1)μIU/ml,也显著高于诊断时水平[(3.5±1.2)μIU/ml,P〈0.05]。结论怀孕期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肿瘤显著增大,Tg及TSH水平显著增高。因此,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应该密切随访,尤其是在孕早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并分析其超声表现与病变MVD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超声学检查,并经病理证实。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征〔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与MVD的关系。结果 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单发37例,多发5例,平均径线(3.47±1.18)cm。边界不清34例、包膜不完整或未见包膜、回声不均匀31例、有钙化回声29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0例。平均MVD值为(65.54±19.21)个/HP。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MVD值(71.34±21.21)个/HP,显著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的(55.45±18.56)个/HP(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多普勒超声参数Vmax值大于对照组,PI值低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MVD计数与多普勒超声参数Vmax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4.35,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且MVD计数与多普勒超声参数Vmax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8个甲状腺髓样癌及8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的声像图表现,以106个良性结节为对照组,组间差异使用卡方检验。结果甲状腺髓样癌结节声像图表现为实性(100%),低或极低回声(97.4%),边缘规则(57.9%),呈圆形或卵圆形(63.2%),结节内伴钙化(63.1%),粗大钙化(34.2%),微小钙化(28.9%),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52.6%);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甲状腺髓样癌多表现为边缘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节内钙化多为粗大钙化(P〈0.05)。结论甲状腺髓样癌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超声检查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刺激状态甲状腺球蛋白(Tg)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45例P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L1和L0 2组,检测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t=-0.675,P > 0.05)、性别(χ2=1.20,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P < 0.01)。L1组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水平呈正相关(r=0.676,P < 0.01)。 结论 PTC患者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是评价P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性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纳入曾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乳头癌患者31例,共计62枚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经细针穿刺细胞学证实)。热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28例(共计57枚淋巴结)及微波消融3例(共计5枚淋巴结)。31例患者于术前、术后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随访包括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甲状腺功能及必要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无明显并发症,热消融后超声造影显示消融淋巴结无增强。平均随访27(12,70)个月,无证据显示消融部位淋巴结复发。有3例患者出现消融部位以外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术后病理证实)。随访显示消融后淋巴结均出现体积收缩,其中9枚淋巴结完全消失,32枚淋巴结体积收缩50%及以上,21枚淋巴结收缩50%以下。在末次随访评估中,31例患者中19例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性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果  李昂  杜玲  刘显军 《武警医学》2013,24(4):306-309
目的探讨纳米炭吸附氟尿嘧啶淋巴靶向化疗对胃癌转移淋巴结、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index,AI)的影响。方法我院36例胃癌患者分为淋巴靶向化疗(lymph node-targeted chemotherapy,LNTC)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LNTC组先以纳米炭吸附氟尿嘧啶行淋巴靶向化疗后再行手术,对照组直接手术。术毕即取胃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正常胃组织,以Tunel-AP法检测其中的细胞凋亡率情况。结果 LNTC组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AI为(17.30±3.50)%及(32.64±4.72)%,对照组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AI为(4.81±2.76)%及(7.03±2.15)%。LNTC组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AI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TC组正常胃组织中AI为(13.73±3.60)%,对照组正常胃组织中AI为(14.10±3.87)%,两组间A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米炭吸附氟尿嘧啶能靶向作用于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使其凋亡率升高,促进肿瘤细胞死亡,而对正常胃组织的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灰阶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方法:用灰阶超声评估130例患者的135个PTMC结节,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灰阶超声主要评估甲状腺结节数目、位置、形态、肿瘤的边界、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内部回声、钙化类型、周边回声特征及后方回声。将上述灰阶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研究两者的关系。结果:PTMC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的超声表现是癌结节大小、结节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癌结节内部的钙化类型(P0.05),即癌结节越大、与甲状腺被膜接触面积越大,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结节内出现粗伴微钙化灶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结节大小、与甲状腺被膜的关系、钙化类型是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论:PTMC的大小、与甲状腺被膜关系、内部钙化类型等灰阶超声表现,可提示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iss-1、Ki-67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follicular adenoma , F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测定44例PTC及12例FA石蜡包埋组织中Kiss-1、Ki-67及VEGF-C的表达。结果 PTC组Kiss-1和VEGF-C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475.56±126.02和805.29±226.05,Ki-67蛋白的增殖指数为(3.36±1.11)%,与F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Kiss-1和VEGF-C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408.12±124.05和912.63±108.12,Ki-67蛋白的增殖指数为(3.93±0.92)%,与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被膜浸润的PTC组Kiss-1和VEGF-C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425.58±87.38和891.37±149.36, Ki-67蛋白的增殖指数为(3.79±1.09)%,与无被包膜浸润的PT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Ki-67与VEGF-C在PTC和FA组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Kiss-1与Ki-67、VEGF-C在PTC和FA组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Kiss-1、Ki-67和VEGF-C有助于PTC与FA的鉴别诊断,并可作为PTC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开促 《西南军医》2009,11(4):643-64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中的运用,降低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将10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循环管理护理组(PDCA组)和常规化疗护理组(常规组);PDCA组从化疗前1天至该化疗周期结束后7天采用循环管理。结果PDCA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0.05),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起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综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斌  赖维奇 《西南军医》2010,12(5):847-849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综合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抗生素头孢他美脂片、阿奇霉素胶囊和盐酸特拉唑嗪片,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舒通、热水坐浴等多种方法,两组疗程为28天。疗程结束后将两组的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痊愈16例(53.3%),显效10例(33.3%),有效3例(10%),总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痊愈8例(26.7%),显效14例(46.7%),有效6例(20%),总有效率为93.40%两组临床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均有明显下降(P〈0.05),综合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以抗菌药物为主配合前列舒通类中成药及多种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抗 菌药物治疗,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应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