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异同。针对脂肪肝特点认为:病机是气滞、痰湿、瘀浊;和肝、脾、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临床辨证将脂肪肝分为痰湿困脾、肝郁气滞、瘀浊阻络三个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
姜德利  李明杰  刘丽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13-2214,2218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影响因素及与西医分型的关系。方法:对97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火内扰、气郁痰结、气滞血瘀、痰瘀交阻、痰湿内阻及气血双虚6型,并分析精神分裂症西医分型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脉搏等对中医分型的影响。结果: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分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痰瘀交阻型(30.9%)、痰湿内阻型(28.9%)、气滞血瘀型(16.5%);痰火内扰型(5.2%)最少见。中医分型与脉搏、意志减退、孤僻少动密切相关(P〈0.05),与西医分型及阳性症状无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分型与患者的脉搏及阴性症状显著相关,与西医分型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与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8月,我院符合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的患者329例,年龄28~72岁,平均49岁,其中男204例,女125例。使用仪器为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方法:患者检查前禁食8~12小时,按常规在二维切面对肝脏进行扫查,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包膜、边界、活动度、肝区光点回声密度、强度、分布是否均匀,后方回声衰减程度,管道结构的变化等,将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度。依据中医辨证将脂肪肝分为三型:肝气郁滞型、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同时,所有患者抽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肝功能。治疗方法:根据彩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稳定期白癜风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统计分析52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病程、分期的关系。结果稳定期白癜风证型以肝肾不足型、瘀血阻络型、肝郁气滞型三大证型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肝肾不足型、瘀血阻络型、肝郁气滞型患者比例增高,其中瘀血阻络型、肝郁气滞型病程〈1年和〉1年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白癜风中医证型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症状采集,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总结及频次分析,最后总结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四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肾阴亏虚型为34%,湿热内蕴型为33%,痰瘀互结型22%,肝郁气滞型1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可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型,其中以前两证型为主,对日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筛选脂肪肝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并与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并进一步对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脂肪肝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2)肝郁气滞型、痰浊内阻型、气血瘀阻型3型之间的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亏虚型比较胰岛素敏感性均显著降低,肝肾亏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最接近;(3)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属中风中经络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中医辩证分型及CT、MRI扫描检查,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并辩证分型主要以气虚血瘀、风痰阻络二证型为主,二证型在放射冠及基底节区的病灶分布有显著差异,气虚血瘀证以放射冠区病变多见,而风痰阻络证以基底节区病变多见。在病灶大小方面,痰热腑实证以大片状病灶表现为主,其他证型均表现为小片状病灶。结论:急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CT、MRI影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痰热腑实型、风痰瘀阻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分别对不同证型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73例,占总数的81.3%;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风火上扰型、痰湿蒙神型、痰热腑实型及风痰火亢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其他型显著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急性期有很强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可能与中医的火邪、痰邪有关。  相似文献   

9.
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辨证分型和超声显像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方法:对107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行彩色超声检查,检测皮肤全层、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增厚度,按照超声图像将皮下组织回声和皮下组织形态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然后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分析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改变的相关性。 结果:下肢淋巴水肿各个证型均有其独特的声像图特征。与寒湿阻络型相比,湿热下注和痰凝血瘀型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明显增厚(P〈0.05,P〈0.01);痰凝血瘀型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度与湿热下注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组织回声以湿热下注型最低,而痰凝血瘀型最高(P〈0.05);不同证型皮下组织的形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痰凝血瘀型结构紊乱最为明显。 结论:淋巴水肿的超声显像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影像学资料也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客观化的新指标,对于淋巴水肿的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狭窄程度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狭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血两虚、肝肾亏虚、痰浊上蒙、瘀血阻窍、肝阳上亢5型,分析其中医证型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CA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总体呈现以痰浊上蒙型为主,超声狭窄程度以Ⅲ级最多.结论:CA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痰浊上蒙为主,而超声显示为Ⅲ级狭窄,提示痰浊上蒙可能是导致CAS加重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脾虚肝郁、痰瘀内阻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治疗组予以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FPG)、糖基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B型超声观察肝脏脂肪样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血清FPG、HbA1c、FINS、HOMA-IR、TC水平降低值和HDL-C水平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脏B型超声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B型超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脾虚肝郁、痰瘀内阻型T2DM合并NAFLD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基于EPidata3.1软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脂肪肝证候表观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数据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轻证湿热内蕴、血瘀、重证湿热内蕴、痰湿内阻是脂肪肝的基本证型。脂肪肝以单个证型和2~4个基本证型组合形式多见,病机较为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108例(13.6%)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46例(5.8%)患者表现为证候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脾虚痰瘀互结(91例,11.5%)、肝肾阴虚(147例,18.5%)、脾虚痰湿中阻(254例,32.0%)、脾虚湿热内蕴(81例,10.2%)和肝郁脾虚湿阻(66例,8.3%)等5种证型。 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脂肪肝的证候分布规律,值得深入研究;本病病位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病基本病机,痰、湿、瘀、热、肝郁为本病主要病理要素;肝肾阴虚是本病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来我院经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后,气郁痰阻型总有效率为90.00%,肝胃郁热型总有效率为84.62%,瘀血阻络型总有效率为90.00%,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中医分型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辨证施治,治愈率高,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129-132+136
目的 探讨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不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 对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杭州市中医院睡眠障碍门诊的584例不寐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调查,采用中医临床调查表及中医体质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不寐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175例、气郁质141例、阴虚质83例。常见中医证型为痰热扰心证149例、心胆气虚证132例、气郁化火证106例、肝郁气滞证73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057)、心胆气虚证(P0.001,OR=3.140)有关;气郁质与气郁化火证(P=0.003,OR=6.638)、肝郁气滞证(P=0.004,OR=6.504)有关;阴虚质与阴虚火旺证(P0.001,OR=3.868)有关;湿热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480)、心肝火旺证(P=0.046,OR=4.837)有关。结论 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中医体质易转化为某种中医证型,为临床辨证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病程进展,患者眼底病变由轻度非增殖性病变到中度非增殖性病变再到重度非增殖性病变,最后到增殖性病变,其中医病机也相应存在着虚-瘀-痰的演变过程。本病病变以脾、肾、肝为主,其中脾虚为本病发病之本,脾虚日久及肾,导致脾肾两虚,肝肾同源,肾虚致肝阴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导致视物模糊等一系列症状。致病因素以瘀血、痰浊为主,脏气虚推动无力则血瘀,血瘀气滞,气滞水停日久化为痰浊,后期则痰瘀互结。本病防治根据其不同发展阶段分别以补虚、化瘀、消痰为治则,辨证用药,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部症状以及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CT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