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电子内窥镜比较,评价CT仿真内窥镜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7例病人的螺旋CT资料进行计算机工作站Explorer软件处理,制作成仿真内窥镜影像并观察分析。47例患者均进行电子内窥镜检查。结果 CT仿真内窥镜能清楚地显示胃肠道正常结构、狭窄和梗阻、直径大于4mm的肿块,不能评价黏膜状况及帮助组织学诊断。结论 CT仿真内窥镜非侵袭性显示方法对胃肠道结构及病变的显示能力相当于电子内窥镜,可作为电子内窥镜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强  王成伟  刘淑萍 《农垦医学》2005,27(6):411-413
目的:对照分析消化道病变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检查,总结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胃肠道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通过对39例病人进行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GE AW4.0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阈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及立体剖面等3D图像,并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图像相比较.结果: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于胃肠道腔内结构显示与电子内窥镜近似,优于气钡双重造影.在观察胃肠道腔外情况如:肿瘤有无侵犯和转移等方面,优于电子内窥镜和气钡双重造影.结论:胃肠道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具有无痛、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与气钡双重造影和电子内窥镜检查是相辅相成的,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评价并与纤维电子内窥镜相比较。方法:通过对39例病人进行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GEAW4.0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阈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肠道的仿真内窥镜及立体剖面等3D图像,并与纤维电子内窥镜图像相比较。结果: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于胃肠道腔内结构显示与纤维电子内窥镜近似,在观察胃肠道腔外情况如:有无侵犯和转移等方面,优于纤维电子内窥镜。结论:胃肠道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具有无痛、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与纤维电子内窥镜检查是相辅相成的,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就诊的20例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CT仿真内窥镜检查,分别获得检查部位的仿真内窥镜及立体剖面等3D图像,并对其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诊断结果19例与手术结果一致,1例误诊病例,准确率为95%。CT仿真内窥镜能清楚地显示检查部位的内部结构,其成像较纤维电子内窥镜清晰,能准确反映病灶病变的位置。结论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用于结肠患者中可准确地对病灶进行观察,能清晰准确地反映肿物表面细节,同时还能发现异常粘膜纹。采用CT仿真内窥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具有无痛、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其图像显示清晰,诊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慢性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为探讨其病因及有关临床特点,我们对58例患儿进行了电子内窥镜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及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在1995年3月至1998年4月门诊及住院患儿,均表现为慢性发作上腹部或脐周疼痛,多数病例腹痛无明显规律性。病程3个月~6年,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5.5岁~14岁。1.2方法58例均采用EG29OP型成人电子内窥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通过内窥镜钳取胃粘膜组织,采用尿素酶试验。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将58例病人分成2组,即内窥镜检查有…  相似文献   

6.
应用纤维内窥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目前在国内尚未见到报告。我院内科消化组,自1977年5月开始,用日产GIF—K型胃镜,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慢性肝炎等92例进行食管内窥镜检查,其中有35例同时做X线钡餐食管透视。依据我们对92例内窥镜检查体会,对内窥镜食管静脉曲张的分度、临床意义、予后、和手术适应症选择时期等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锦荣  嵇高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03-2804
目的:对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气钡双重造影结果与电子内窥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全部病例均进行食管气钡双重造影,摄左、右前斜位片。然后在3d~5d内用内窥镜进行检查,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查并病理证实。结果:20例返流性食管炎,病变部位,16例在食管中下段,4例在上中段,病变范围,短者在4cm,长者达14cm。内窥镜诊断轻度返流性食管炎为11例,中度3例,重度6例。钡餐造影误诊5例有占位性病变。结论:内窥镜检查使该病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银  梁军 《西部医学》2010,22(8):1501-150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60例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按照海口标准:Ⅰ型患者40例,Ⅱ型154例,Ⅲ型66例;在局麻下完成手术245例,全麻下完成手术15例。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5.2个月。结果治愈Ⅰ型38例(95.0%),Ⅱ型129例(83.8%),Ⅲ型42例(63.6%),三型之间的治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现手术并发症者13例(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与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鼻窦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探讨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对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260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0例均复查超过半年,治愈219例,好转39例,治愈率84.23%,有效率99.23%。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鼻窦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疗效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电子胃镜23例分析刘均平1张占云1孙晓宁1任学云2随着内窥镜检查的普及,小儿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大为增多,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1996年引进日本OLYMPUS公司产130型电子胃镜以来,检查23例小儿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3例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子喉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2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上颌窦囊肿患者52例,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给予实验组患者电子喉镜下囊肿摘除术,对照组患者鼻内镜下囊肿摘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30例有效,有效率为100%,其中26例治愈,治愈率86.67%;对照组22例有效,有效率为100%,其中16例治愈,治愈率72.73%,两组患者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喉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与鼻内镜下手术疗效相当,但前者更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瘰疬宁治疗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患者按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西药三联(安慰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瘰疬宁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有效率为76.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肝郁痰凝证疗效最佳(P≤0.01);治疗后两组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瘰疬宁是一种治疗淋巴结核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经门诊确诊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仅接受α受体阻滞剂治疗,实验组接受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疗程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同时参考治疗后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结果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对照组治愈2例(4.17%),显效4例(8.33%),有效13例(27.08%),无效29例(60.42%),总有效19例(39.58%);实验组治愈6例(12.24%),显效8例(16.33%),有效17例(34.69%),无效18例(36.73%),总有效31例(63.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疗程后,实验组CPSI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尤其排尿症状评分及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前列腺液常规正常者分别为12例(25.00%)、27例(5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无发生肛门外伤的并发症。结论:α受体阻滞剂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安全、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病灶大于2 mm)行ESD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ESD专项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ESD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患者消化道隆起全部切除并治愈,治愈率为100%;实验组住院时间(6.23±1.34)d,术后并发症2例;对照组住院时间(10.34±1.76)d,术后并发症9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ESD专项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传统的甲状腺手术的比较,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将我院2007年7月-2011年月收治的160例患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符合筛选条件的131例患者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腔镜组(55例)采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对照组(76例)采用传统手术切除,对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及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38.78±17.40)ml,术后引流量为(54.29±22.92)ml;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52.83±25.50)ml,术后引流量为(87.76±27.96)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O.01)。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40.04±37.19)min,住院费用为(8659.54±580.46)元;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27.51±30.34)min,住院费用为(6830.76±279.65)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腔镜手术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8.18%,传统手术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57.89%,腔镜手术组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手术组治疗费用略高于传统手术组,但是具有明显的美容优势且不会额外增加创伤,值得在特定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给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疗效。方法将6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全身抗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纤支镜局部给药治疗,治疗后2个月两组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痰液结核菌检查有效转阴分别为25例(83.3%),12例(41.4%);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表现有效好转分别为30例(88.2%),14例(41.2%),治疗组和对照组纤支镜检查明显好转分别为29例(85.3%),13例(38.2%),治疗组和对照组x线检查明显好转分别为27例(84.4%),12例(41.4%),治疗组在痰菌阴转,临床表现,纤支镜检查和x线检查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结论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抗痨药物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疗效较单纯全身抗痨治疗好。  相似文献   

17.
杜启峰  陈贻华  于妍  邢志强  胡静  张建龙  范洪峰  刘磊 《西部医学》2013,(11):1701-1702,1705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粉(安素)在拒食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拒食精神病患者69例进行研究,其中66例完成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行肠外营养支持为主的常规治疗,实验组34例除常规营养支持外,同时予肠内营养粉治疗.分别于应用前和应用后6周测量体重,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 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病人体重、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实验组病人上述指标上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体重(P<0.05)、红细胞计数(P<0.05)、血红蛋白(P<0.01)、总蛋白(P<0.01)及白蛋白(P<0.01)等指标的改善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粉治疗能够改善拒食患者的营养状况,为精神科专科治疗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健步走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及身体活动能力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运动组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快速健步走运动训练,将运动前后糖代谢及身体活动能力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运动组运动前后体适能项目VO2max 、2 min原地踏步、6 min行走、30 s臂屈伸运动、抓背伸展运动、坐椅体前伸运动等6项测试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坐站走、30 s连续坐椅站立测试2项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运动训练,体适能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善(P>0.05);运动组患者餐后2 h血糖下降明显(P<0.05),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尿糖阳性率、餐后2 h尿糖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 h胰岛素测试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下肢肌力测试比较,运动组患者踝关节屈伸肌力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结论快速健步走运动训练方案有利于改善T2DM患者糖代谢及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分析3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接受胶囊内镜和电子胃镜检查时得出的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38例患者中,胶囊内镜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12例,占总数31.6%;电子胃镜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15例,占总数39.5%,其中经胶囊内镜诊断的26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行电子胃镜检查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12例胶囊内镜诊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行电子胃镜检查检出浅表性胃炎2例。结论:胶囊内镜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幽门螺杆菌(H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60例)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60例),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胃镜下取胃组织检测Hp,对Hp阳性者检测cagA基因。结果:冠心病组的Hp感染率(55%vs 30%,χ2=0.67,P〈0.01)及Hp阳性患者的细胞毒性相关基因(cagA)基因检出率(60.6%vs 27.8%,χ2=5.01,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Hp阳性患者血浆HCY水平[(19.60±3.11)μmol/L]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14.80±4.60)μmol/L](t=4.82,P〈0.001);cagA基因型患者血浆HCY水平[(22.61±4.98)μmol/L]显著高于非cagA基因型患者[(17.10±3.41)μmol/L](t=3.48,P〈0.001)。cagA基因型患者血浆CRP水平[(4.98±2.02)mg/L]显著高于非cagA基因型患者[(2.06±1.00)mg/L](t=2.355,P〈0.05)。结论:cagA基因型Hp感染,可增高血浆HCY和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