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坐位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2007年6月,我院根据病人不能平卧或半卧,而又急需要进行血透治疗的病情需要,一改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采用去枕平卧的体位方式,开展紧急取坐位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血透通路5例,并成功应用于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等急重症的血液透析,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人,女,36岁。因原发性腹膜腺癌拟行剖腹探查术入院。入院前已在院外长期行液体治疗,浅静脉纤细、迂曲、外渗明显,补液速度不能满足治疗要求。病人表现为恶病质倾向,精神差,头颈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肺可闻干鸣音,腹部检查有肠梗阻的体征,实验室检查支持腺癌诊断,并且有远处肿瘤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3.
中位颈内静脉置管术916例分析隋永红①王瑞华刘春秀单秀丽关键词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图法分类号R473.61991-05~1996-04,我院普通外科对916例患者施行了中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916例...  相似文献   

4.
颈内静脉置管术是一种用于急诊透析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常见方法。颈内静脉穿刺是有创性操作,在穿刺过程中常会误伤到颈内静脉周围组织,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1]。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采用超声无创定位技术,对血管进行准确定位,在直视下进行颈  相似文献   

5.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用途,目前多采用传统盲穿法,并发症多,成功率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颈部血管及毗邻关系,准确显示定位颈内静脉,指导临床穿刺,明显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是抢救和治疗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急性左心衰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各种急诊和短时血液透析非常常见。建立良好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是进行急诊和短时血液透析的关键步骤。我们自  相似文献   

7.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有着广泛的用途 ,为探讨其成功经验 ,减少并发症 ,对我院近两年来所完成的 5 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 2 9例 ;年龄 2 5~ 74岁 ,平均年龄 42 .3岁 ;各种原因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 8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 2 0例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例。其中 48例用于血液透析 (HD) ,1例用于静脉输液 ,1例用于放置临时起搏器。1.2 方法 病人取头低足高仰卧位 ( 10~ 2 0°) ,肩胛骨之间用一小枕垫高 ,头转向左侧 (穿刺右颈内静脉 ) ,在胸锁乳头肌内外两头与锁骨形成的三…  相似文献   

8.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晚期,深静脉置管术应用于临床,Seldinger首次把导引钢丝用于深静脉置管术,从而使深静脉穿刺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各学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普及。特别在危重、疑难和复杂的手术病人的应用显示了其越来越多的优越性,普遍受到了麻醉医生的关注和青睬。在深静脉置管术穿刺点选择中,目前临床上最常选用的是右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而从众多书籍和文章的统计结果来看,麻醉医生最常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9.
张承华  董发团  麻伟青 《人民军医》2006,49(11):645-646
目前,深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各学科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在危重、疑难和复杂手术病人的应用中,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现就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相关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夏明银  杨梅  谭华  张勇  李锦 《武警医学》2011,22(11):985-986
通过建立临时血管通路为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颈内静脉置人双腔导管是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传统颈内静脉以胸锁乳突肌和颈内动脉搏动等体表标记定位,进行盲探式操作,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10%,  相似文献   

11.
12.
手术室外老年患者颈内静脉置管1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室外老年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经验。方法对两年来我院手术室外施行颈内静脉置管的164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成功率为93.9%,其中右侧径路置管成功率95.5%高于左侧(87.5%),并发症少(P〈0.05);特殊体位及非特殊体位置管成功率91.3%和97.2%。结论手术室外老年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右侧比左侧容易,并发症较少,尤其体位被动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颈外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4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腔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2008年154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局麻下selding技术行颈内静脉置管术建立临时血透血管通路的临床资料,观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实施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术154例,其中149例患者穿刺插管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6.75%;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1~1.5个月,应用良好;感染发生率为4%,感染发生时间多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3周,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枯草杆菌(1例)、鲍氏不动杆菌(1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给予拔管。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3.36%。局部渗血、血肿形成7例,发生率为4.7%。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方便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对于需要临时留置导管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盲探穿刺组(A组)和超声引导组(B组),观察两组病人的置管率。结果 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盲探穿刺下,27例穿刺成功,13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为67.5%;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超声引导下,39例成功,1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9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目前治疗慢性疾病、大手术及危重患者临床给药及补液的重要途径,并且也是实施全静脉高营养(TPN)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对特殊体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特殊体位下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经颈内静脉成功置管55例,其中半卧位穿刺置管52例,端坐位穿刺置管4例,成功率98.21%,失败1例改行超声定位经同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全程操作时间7-15min,平均10min;其中并发局部血肿1例,无气胸、神经损伤、空气栓塞发生。结论超声定位下特殊体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高效、准确、安全,可作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降低特殊体位深静脉穿刺置管风险的有效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广泛用于临床,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全静脉高营养、术中CVP测定及心导管检查者。本文总结了我院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共240例行低位后路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的体会,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严重多发伤患者颈内静脉粗细和影响因素,为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提供指导。方法 超声检测50例多发伤患者和27例正常人吸气末、呼气末的颈内静脉截面积,比较2组颈内静脉粗细、影响因素及优势静脉分布情况。结果 多发伤患者颈内静脉较对照组增粗,每侧有3例截面积〈0.40cm^2,优势静脉位于右、左侧分别为37例和1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颈内静脉粗细与年龄、身高、体重有关,多发伤患者则与中心静脉压、机械通气相关。结论 多发伤患者双侧颈内静脉不对称,较正常人增粗,穿刺前超声探查和穿刺时使用呼吸机吸气暂停功能有助于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超声引导改良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改良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抽取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幼儿60例分为2组(n=30)。A组:对照组,首选右颈内静脉中路,用20GY形穿刺针穿刺,再经Y型穿刺针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B组: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用18GBD静脉外套管穿刺,经静脉外套管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结果:B组总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下经18G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大大提高了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