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能力,满足及时快速的临床诊断需求,安装方舱CT是一种最快、最优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设计方舱CT的选用及安装方案,提出在设备选型、场地选址、用电保障、舱内布局、辐射防护、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结果从方案设计到工程完工只用了7天时间,设备和机房满足医院感染控制与放射卫生防护要求,达到防护性能检测、剂量检测和质量控制检测的国家标准,设备交付使用后已正常运行100多天。结论方舱CT能够快速和高效地用于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提升医疗机构的筛查诊疗能力,在抗灾医疗救治协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总结了56例创伤后脊柱稳定性与脊髓损伤的MRI表现,提示不稳定型脊柱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MRI对脊柱稳定性可仿用平片或CT标准进行评价,脊髓损伤分为5型。多方位成像与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反,使MRI可同时、全面、纵向整体显示脊柱与脊髓的损伤情况,是任何其它影像学检查所不能完成的。结合参考文献与CT比较,MRI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但CT对脊柱后部骨结构损伤的显示优于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反恐处突车载手术检验方舱车无菌环境管理方法。方法围绕方舱车外部环境、术前准备帐篷、手术作业区功能特点,探讨不同部位消毒管理方法及其机理与检验结果。结果正确使用各种消毒方法,可以增强消毒效果,缩短消毒时间,保证伤病员的有效救治。结论野战条件下,合理的综合运用各种消毒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检验方舱车无菌环境,满足手术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恒温加速实验法进行了异山梨醇口服液的稳定性研究,初步探讨了调节其pH值的不同物质及不同pH值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_3BO_3(pH3.84)及维生素C(pH2.543条件下的和值较理想,光照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型方舱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与实践,为各级方舱医院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从方舱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一种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型方舱医院云H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分别从系统架构、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和主要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系统网络架构、患者出入院管理、医生医嘱文书、移动护理和方舱监控等功能的实现。结果:根据大型方舱医院的建设特点和特殊的信息化需求,结合智慧医院“三统一”的建设思想,采用基于互联网和电子政务云平台的简化HIS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同时满足基础设施、医疗服务、患者服务及运营管理方面的需求。结论:方舱云HIS系统有效解决了方舱医院信息化筹建问题,为方舱医院的开办和收治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6.
戊二醛加入防锈剂后,在现场使用期间对其稳定性及消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消毒液防锈效果确切,稳定性及消毒效果与未加防锈剂的消毒液相比,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有关物质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柱色谱法,pH值测定等检测方法对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有关物质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加速试验(25℃),长期试验(6℃)条件下检测了稳定性。结果:样品在上述检测条件下,溶液颜色,pH值,纯度,含量均比较稳定,有效期定为两年。  相似文献   

8.
用恒温加速实验法进行了异山梨醇口服液的稳定性研究,初步探讨了调节其pH值的不同物质不同pH值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3BO3(pH3.84)及维生素C(pH2.54)条件下的τ^25℃0.5和τ^25℃0.9值较理想,光照对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CT方舱在野外全路况的正常工作,研制了由金属阻尼减振器、支架和平衡调节装置构成的CT机减振支撑装置,使CT机在处于行驶状态时能承受6.0 g加速度的极限冲击,同时在野外展开状态时符合安装要求。该装置的研制满足了CT机对运输和工作条件的苛刻要求,使CT机等高端精密设备应用于野战急救环境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戊二醛加入防锈剂后,在现场使用期间对其稳定性及消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消毒液防锈效果确切,稳定性及消毒效果与未加防锈剂的消毒液相比,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用SMN-I型仿真男性人体模型,按照医院常规要求模拟患者接受CT扫描检查,测定CT扫描时眼晶体、甲状腺、睾丸的屏蔽前、后X线辐射剂量。结果:距离CT扫描部位较近的上述重要器官屏蔽前后X线辐射剂量差异显著。表明CT检查时有必要对距离CT扫描部位较近的重要器官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适应医疗救援及体检的新型智能拓展医疗方舱,建立快速高效新型检查检验移动平台。该医疗方舱采用商用车二类底盘,合理布局大扩展方舱,满足X线、超声、心电、生化及体液检查,可满足各类检查检验的要求。新型移动智能拓展检查检验方舱具有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适应能力强、机动性能强的特点,可以满足医疗体检及救援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源64层CT(DSCT)评价冠脉非显著性及临界狭窄病变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筛选出非显著性狭窄(CAG直径狭窄率<50%)和临界狭窄(CAG直径狭窄率50%~75%)53例,重度狭窄(CAG直径狭窄率>75%)37例,对上述两组同期行双源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完成病变斑块类型及血管重构等特点的对比分析。结果与重度狭窄组相比,非显著性、临界狭窄组中软斑块、结节状钙化、偏心斑块及正性重构等不稳定斑块特征更多见,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64层CT可有效对冠脉非显著性及临界狭窄病变斑块进行评价,并可早期提示斑块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方舱医院收治的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以及方舱医院管理模式的探讨。方法纳入2020年2月17日至3月5日方舱医院收治的轻型COVID-19患者931例,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点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型COVID-19年龄(46.68±12.13)岁,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60.79%)、咳嗽(47.37%)、肌肉酸痛乏力(17.40%)、咽痛(13.86%)、咳痰(13.86%)、无症状(10.10%)、腹泻(9.98%)、胸闷呼吸困难(8.38%)、鼻塞(6.02%)、流涕(5.69%)等。另外精神焦虑、失眠占比12.13%。COVID-19分型:轻型248例(26.64%),普通型683(73.36%)。血生化检查中,少部分(26.32%)患者出现白细胞数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大部分(55.45%)为阳性,阴性占44.55%;胸部CT检查阳性率94.36%,最多见的改变为毛玻璃影改变(48.70%)和多发小班片状影改变(44.58%)。转院患者65例(6.98%),转院的原因主要为COVID-19病情加重(32例,占49.2%)。结论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总体病情比较轻,以普通型为主;需注意无症状阳性患者和无呼吸道症状的患者;CT仍为主要筛查手段;方舱医院可以承担轻型COVID-19患者的防疫救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骨外固定的应力遮挡作用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取30条成年狗于左侧胫骨用简易单边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固定后2,4,8,12周处死取材。通过组织学,超微结构,CT扫描及生物力学方法测定和分析。结果 外固定2-4周,固定段无明显变化,8-12周固定段发生骨质疏松。结论 骨外固定的应力遮挡作用较小,因此早期会促进骨的愈合。但如果长期固定则会造成骨质疏松,不利于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知母活性成分ZDY101调节M2受体mRNA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知母活性成分ZDY101对M2受体mRNA稳定性的调节。方法转基因细胞CHOm2在含ZDY101或溶媒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2受体的mRNA水平;用放线菌素D抑制基因转录,测定M2受体mRNA的时相变化,求出其mRNA的半衰期,比较ZDY101组和溶媒组的差别。结果ZDY101作用一定时问后M2受体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ZDY101作用24h以上,ZDY101组M2受体的mRNA半衰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ZDY101能提高M2受体mRNA的稳定性,使细胞M2受体的mRNA含量升高,是ZDY101提高M2受体密度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US)、能谱CT和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3种不同诊断方式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US、能谱CT和MR HR-VWI检查,以斑块病理分析结果为金标准,判断US、能谱CT、MR HR-VWI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  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共取得53块斑块。US检查共检出43块斑块; 能谱CT检查共检出49块斑块,不同成分的斑块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钙化斑块、内部出血斑块、纤维斑块以及脂质斑块,不同成分的斑块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 HR-VWI检查共检出51块斑块。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与MR HR-VWI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US(均P<0.05)。能谱CT和MR HR-VWI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95% CI:0.698~0.941)和0.859(95% CI:0.750~0.967),均高于US(0.669,95% CI:0.517~0.821)。  结论  能谱CT、MR HR-VWI对颈动脉斑块成分分析以及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均优于US,可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6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7例及急性心梗死患者29例,根据斑块螺旋值对所有患者的斑块种类进行区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常规取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 WF-cp)水平进行测定,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信息,使用向后迭代法对上述因素对斑块种类的影响进行筛选,之后建立逻辑斯特模型,对经过筛选的因素对斑块种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无斑块患者8例,易损斑块33例,混合斑块47例,硬斑块75例,v WF-cp水平随着CT值的升高而降低;年龄、体重、v WF-cp水平、家族病史、病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与斑块种类均呈正相关,为发病危险因素。v WF-cp水平的权重较高,对斑块种类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结论外周血v WF-c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关联性,v WF-cp的测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解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