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琼  曾雪彬  李小峰 《护理研究》2015,(11):1361-1362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5例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病人实施抢救。[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及病人家属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但要求手术室护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灵活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骨科创伤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骨科进行培训的32名护士为观察1组,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进行创伤急救培训,同期收治的62例病人为观察2组;以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骨科学习的护士为对照1组,以常规教学方法进行创伤急救培训,同期收治的62例病人为对照2组,比较培训同期两组病人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及两组骨科护士急救培训成绩。[结果]两组病人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骨科护士急救培训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科学规范,分工明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骨科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裔雅萍  徐宇红  韩惠芳 《护理研究》2012,26(26):2484-2485
[目的]对急诊病人的抢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以提高急诊抢救质量。[方法]将151例急诊抢救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实验组(78例),对照组采用原有急救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新构造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两组病人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新构造的急救护理流程采用连续无缝隙抢救,为病人提供全程护理,不仅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而且减少了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87例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救护方法同期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培训;将2013年1~12月在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89例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患者救护和护士的培训中实施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5.7%(162/189),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1.7%(134/187),两组比较,χ2=19.1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急救处置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提高心内科护士对心肌梗死抢救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9月—2014年8月我科进行培训的51名护士为观察组,以2012年9月—2013年8月来我科学习的51名护士为对照组。对照组护士以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急救培训,观察组护士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进行心肌梗死急救培训,将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教学后,观察组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提高(P0.05),抢救时间缩短(P0.01)、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率提高。[结论]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科学规范,分工明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心内科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时间环节护理在多发伤病人院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创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急救电话接听、现场急救、转运3个时间环节段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多发性创伤病人的抢救中实施时间环节护理能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严红柱 《全科护理》2015,(10):904-905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急救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优化护理流程,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缩短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整体规范化护理培训,提升护士处理外科急腹症的急救护理能力。[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将266例临床急腹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3例,一组接受经过整体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护士进行护理,另一组由未接受整体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护士进行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和护士自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卡方检验,整体规范化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和护士自信率明显高于未接受整体规范化护理培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规范化护理培训能使护士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具体的分析和评价,并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收治的12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资料,按照急救流程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5例,观察组在急救护理路径指导下进行急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流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抢救费用。[结果]观察组病人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使抢救护理程序化、规范化,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抢救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