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11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心胸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心房颤动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房颤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胸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房颤发生率,降低心胸比值,值得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护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心脏骤停的抢救已成为当今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在抢救过程中,只有医护间的紧密配合,才能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的生命。心脏骤停的抢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心脏复苏:第二阶段是复苏后的护理。这两个阶段同等重要,但是第二阶段容易被忽视。复苏后的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同样会使病人难免于死亡。因此,第二阶段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程业滢 《妇幼护理》2022,2(22):5236-5238
目的 探讨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集中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 例)与研究组(35 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集中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心肺复苏效果、预后情况、不良反应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复苏 60min 后研究组的 SBP、SaO2及 HR 水平更高(P<0.05)。研究组复苏成功率、恢复窦性心律的占比较对照组高,复苏成功消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成功插管比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集中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成功抢救6例心脏骤停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公众在接受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就医权利意识增强,维护个人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就医环境、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安全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医疗纠纷的处理也因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实习护生初次接触临床护理工作,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忽视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经验等问题。所以,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对防范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41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6年7月同类患者38例为观察组,均开展常规心肺复苏抢救,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指导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及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60 min内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总成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30,60 min时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中应用集中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应激水平,改善血气指标,进而提升复苏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使用负压联合局部氧疗治疗Ⅱ度烧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40例Ⅱ度烧伤病人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治疗结束时对两组病人的心理状态、疼痛、烧伤部位愈合情况以及在院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病人焦虑评分(22.64分±8.68分)、抑郁评分(36.65分±8.54分)、疼痛评分(4.55分±1.49分)低于对照组(29.50分±7.91分,40.14分±10.79分,8.46分±1.81分),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82.86%),并发症发生率(4.28%)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改善Ⅱ度烧伤病人的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前护理目标干预在抢救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培养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提高延迟复苏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12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观察组)实施超前护理目标干预,用于休克期抢救,与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器官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休克期心率、抢救耗时、机械通气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CVP)、每小时尿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前护理目标干预能降低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危重烧伤延迟复苏病人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心脏骤停复苏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伟 《现代护理》1999,5(4):80-81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慢而无效的心室自动节律,不能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用以维持生命器官的代谢需要,致使新陈代谢发生停顿,尤其是心跳骤停超过6分钟,脑组织就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严重的不可逆性损害,因而抢救心脏骤停必须争分夺秒,在各种器官未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之前,使之复苏,以抢救其生命。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多见的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脏停掉,尤其以心肌病、冠心病为最多见。1994年~1997年我医院循环内科病房住院患者发生心跳骤停47例,复苏成功4…  相似文献   

10.
李路生 《全科护理》2016,(18):1943-1944
正心跳呼吸骤停为最紧急的病症之一,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有效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1])。据相关研究显示,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最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复苏措施能有效挽救病人的生命,该抢救措施必须遵循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2])。心肺复苏的成功与病人心跳、呼吸停止时长密切相关,同时长时间胸外心脏按压体力消耗大,不易做到有效按压,增加了按压并发症,如肋骨骨折、血气胸、心包积液等。我院201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功能性便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功能性便秘病人160例,实施连续护理健康教育。[结果]病人出院时便秘危险因素、饮食治疗、合理运动、药物干预等方面知识认知均高于入院评估(P0.05);住院病人对护士健康教育总满意率为98.75%。[结论]将连续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于功能性便秘病人,提高了病人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增加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孟云  钱玉兰  陆勤美 《护理研究》2014,(7):2526-252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化疗的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静脉通路,但在PICC留置过程中也会伴随一些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2]。回顾分析2011年1月-11月我科189例行 PICC治疗的肿瘤病人并发症发生原因,于2012年1月-11月我科在PICC规范化置管及维护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提高病毒性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选择70例行干扰素治疗出现轻中度抑郁症的病毒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情志护理加辨证施音护理干预,对照组予情志护理,采用汉密尔顿(HAMD)量表比较两组病人抑郁情况。[结果]干扰素治疗第30天、第60天 HAMD量表测评比较,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辩证施音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程度,提高病毒性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灌肠前后腹围、术前灌肠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灌肠后腹围、术前灌肠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生殖是物种繁衍的永恒主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压力的增加,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中国“传宗接代”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孕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常陷于悲伤、抑郁、焦虑等情感困惑中,自觉生活质量下降。1978年第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 ET)俗称“试管婴儿”获得成功。近年来,作为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不孕妇女接受治疗时,由于该技术耗时长、费用高及结果的局限性等会造成各种不良情绪。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是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和医学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性应用学科,是运用音乐艺术手段,以治疗疾病、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系统干预过程[1]。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等。通过音乐疗法使焦虑病人精神放松,情绪转换,心理得到慰藉,从而改变其负性心理状态,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本研究通过对病人实施音乐疗法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焦虑状态,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病人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8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重症脑卒中病人312例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干预策略,采用包括环境管理、呼吸道管理、体位管理、口腔护理、加强营养支持、避免反流误吸等措施;选择2013年5月—2013年12月同病房收治的急、重症脑卒中病人30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病人相关性肺炎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自我效能水平、焦虑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降低其焦虑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0.
陈峰 《护理研究》2015,(12):1519-15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护理效果及其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