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邢曼丽 《中国康复》2007,22(5):360-360
2005年3月-2006年11月我科收治的部队官兵训练伤患者68例,男66例,女2例;年龄17-38岁,平均24.9岁;病程4d-11年。致伤因素主要为器械伤,400m障碍,5km越野和技战术比武等,其中关节肌肉扭伤、拉伤、应力性骨折、脊柱损伤、过度性损伤及脏器损伤为主,其次还包括烧伤、颅脑损伤、五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久居阿里、天空地区的高原官兵,返回平原到达临潼疗养地经矿泉浴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选取从高原在4 d以内到达临潼的180名官兵,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采用全身浸浴方法治疗半个月,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矿泉浴治疗前后的心动过缓7例(7.78%)、心律不齐10例(11.11%)、ST-T改变6例(6.67%),均有明显改变。结论临潼矿泉浴对疗养期间的高原官兵异常心电图改变有部分调节作用。高原官兵应定期到该地利用矿泉浴疗养以便很快适应新的环境,缩短脱适应时间,促进身体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原对驻守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不同部属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选择不同海拔区域的哨卡守防官兵及驻地后勤保障等10个单位的361名官兵,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1.73±3.5)岁,入伍时间(2.6±3.1)年,守防时间(8.6±2.8)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海拔、不同部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海拔越高,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忧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越高(P〈0.05);守防部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和其他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后勤部队,且守防部队的躯体化因子分超过2分。结论高海拔地区官兵的心理健康程度比低海拔官兵差,守防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程度比后勤部队差;要加强高海拔守防官兵的心理保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编制适合高原部队官兵特点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方法以《军队健康教育方案》规定的内容为理论基础,采用健康教育及部队健康教育课程文献回顾、基层高原部队健康教育者工作认知情况的调研、专家访谈的方法拟订高原部队健康知识需求调查问卷。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1,判断系数为0.88,熟悉系数为0.74;最终编制完成的高原部队官兵健康知识需求调查问卷包括Ⅰ级指标9条、Ⅱ级指标47条,Ⅰ、Ⅱ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991、0.476(P0.01)。结论专家咨询结果表明,本研究编制的高原部队健康知识需求调查问卷可为开展高原部队官兵的健康需求调查及高原部队健康需求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TTM)又叫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其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极为成功,该模型已应用于众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目前在国际上的应用亦十分广泛~([1])。我国大型高海拔区域的总面积达250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亚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防守官兵31名,分别以不同疗养组(高压氧疗组和正常疗养组)、不同海拔(4 000 m和5 000 m)、守防时间(6个月和12个月)、不同疗养时间(1 d、15 d和30 d)进行分组,通过综合疗养措施,并采用康奈尔健康量表测评。测评结果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测量相关数据的前后变化。结果疗养30 d的官兵亚健康状态较入院时有显著差异(P0.001),高压氧组对亚健康的调节效果优于正常疗养组;康复疗养对海拔4 000 m官兵亚健康的调节效果较好;对于防守6个月的官兵健康状况调节更显著。对照组不同海拔的高原官兵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康复疗养综合措施对高原官兵的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疗效,且疗养30 d较15 d显著。今后要提高改善高原官兵亚健康状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对不同海拔官兵制定科学疗养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康复疗养对于高原官兵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从不同海拔区域哨卡刚下山的守防官兵31名,赴疗养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康复疗养,随机分组:正常疗养组、高压氧疗组,又分为海拔4 000 m组、海拔5 000 m组、守防6个月组、守防12个月组。同期选择疗养院官兵13名作为对照组。疗养人员在入院1 d、疗养15 d、疗养30 d采血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结果高原官兵微量元素铅、铁、钙、锌在不同疗养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钙、铁入院1 d、疗养15 d异常,疗养30 d后恢复正常。高压氧组、正常疗养组铁、铜、钙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压氧组钙、铜、铁异常。海拔5 000 m的微量元素钙、锌、铜低于正常值,铁高于正常值。高原守防12个月官兵的微量元素钙、锌、铜低于正常值,较守防6个月明显减低(P0.001)。结论高原环境对官兵体内微量元素有一定影响,且海拔越高,官兵守防时间越长体内微量元素钙、锌、铜低于正常值,康复疗养30 d对微量元素的调节较15 d疗养期效果好,海拔5 000 m守防一年官兵,加强微量元素的调节,以防治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特勤疗养对于高原官兵血液细胞调节的影响。方法将刚下4 000 m以上高原赴临潼疗养院的26名官兵分为疗养+高压氧疗组、物理治疗组和常规疗养组,分别在疗养人员入院1 d、疗养15 d和疗养30 d采血进行血细胞检测及统计学分析,观测指标的前后变化。结果特勤疗养后血红蛋白值、RBC压积、中性细胞比率在疗养30 d较入院1 d、疗养15 d有显著降低(P0.05),淋巴细胞数明显升高(P0.001)。疗养+高压氧疗组中红细胞、RBC压积、血红蛋白值、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细胞比率在疗养30 d较入院1 d、疗养15 d有显著降低(P0.05),尤其海拔5 000 m、守防12个月以上官兵红细胞、血红蛋白、RBC压积、平均血红蛋白量、中性细胞比率疗养30 d较15 d、入院1 d明显降低(P0.05)。结论特勤疗养对高原官兵血液细胞的调节有很好的作用,尤其配合高压氧疗法效果显著,今后应定期组织高海拔守防时间长的高原官兵的定期疗养,提高官兵到平原后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刚下4 000 m以上高原赴临潼疗养院的30名高原官兵分为正常疗养组和疗养+高压氧组,分别于入院时、疗养15 d检测SOD的变化。结果高原官兵入院后经过疗养因子等综合措施,疗养15 d检测SOD明显降低,正常疗养组与疗养+高压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疗养15 d对高原官兵SOD的调节有一定的影响,对官兵身心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康复疗养对于高原官兵皮质醇的影响。方法将刚下4 000 m以上高原赴临潼疗养院的31名高原官兵分为疗养+高压氧组(简称高压氧组)和正常疗养组,分别于入院时、疗养15 d检测皮质醇变化。结果正常疗养组与高压氧组在入院、疗养15 d时皮质醇无显著性差异;疗养15 d时守防12个月、海拔5 000 m官兵皮质醇有增高趋势。结论康复疗养15 d后对守防时间长、海拔高的官兵皮质醇激素的调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次急进高原士兵训练倦怠与疲劳状况、心理资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法选取首次进驻高原的700名士兵应用疲劳‐14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自编士兵训练倦怠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48套,有效率92.6%。结果首次进驻高原士兵训练倦怠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疲劳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在疲劳状况和训练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显著(P<0.01),心理资本在疲劳状况和训练倦怠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P<0.01);心理资本在疲劳状况与训练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78,占总效应的17.0%。结论首次进驻高原士兵训练倦怠与疲劳状况、心理资本具有密切的关系,心理资本在疲劳状况与训练倦怠间具有中介和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武警部队战士新训期体能训练特点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心率和血乳酸两类指标对新训期战士的体能训练课进行监测调查,并对不同训练日的体能训练课的结构安排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战士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方法:2003年新训战士209名,年龄(19±1)岁,身高(168±5)cm,体质量(65±6)kg。按照战士实际训练的课次安排,连续进行37个课次的生理负荷(生理负担量)检测,训练课中主项练习负荷结束即刻测定血乳酸和心率。结果:通过计算运动量指数表明,大量课和最大量课的负荷安排占了37个体能训练日的58.5%,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43±10)次/min,平均最高心率为(177±10)次/min,170次/min以上的心率占18.2%,对于新训战士来说,这样的负荷安排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刺激,运动负荷较高。由于训练方式的不同血乳酸和心率值变化较大,血乳酸为:(3.22±0.46)~(11.89±0.91)mmol/L,心率为:(130±10)~(189±11)次/min。结论:武警战士新训期体能训练课的负荷强度较大,大量课和最大量课安排较多,体现发展有氧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和手段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张艳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8):711-712
目的对西北偏远地区官兵心理亚健康状态实施护理干预,使心理亚健康人群向健康人群转归。方法制定详细的护理干预措施,普及亚健康知识,使其认识亚健康的危害,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结果通过积极引导,避免不良因素升级引发疾病,从而提高了官兵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结论做好西北高原地区官兵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康复及护理干预,对提高和保障部队战斗力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方案的实施对武警战士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选择某2003年新训战士120名,单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名,实验组进行持续跑和间歇跑交叉训练,对照组进行持续跑。检测定量负荷前后身体功能和生理生化指标:以亚极量踏阶运动间接法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用岛津UV-2100分光光度计(日产)和PE3000遥测心率仪(芬兰)分别测定各组间定量负荷后(2800m跑)不同阶段的血乳酸和心率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阶段性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VO2max犤mL/(kg·min)〗分别为56.0±4.6和5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定量负荷后,实验组的血乳酸(mmol/L)和心率(次/分)均低于对照组(血乳酸:6.8±1.1和7.9±1.6,P<0.01;心率:169.81±5.88和176.68±8.22,P<0.01);负荷后的恢复期,实验组的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血乳酸:4.9±0.8和6.0±1.1,P<0.01;心率:144.31±9.09~91.90±8.54和151.4±10.85~96.18±7.43,P<0.05~0.01)。结论:持续跑和间歇跑的交叉训练方案对提高战士有氧代谢能力有显著效果,定量负荷后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曾琴  张绍蓉  李燕萍  胡正委 《护理研究》2012,26(34):3249-3251
[目的]探索应用我院已培训考核的护患冲突场景下的标准化病人(SP)培训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临床实习护生中随机抽取40名进行沟通能力测试,之后按培训脚本设置的护患冲突场景,让护生扮演临床护士与考核合格的SP进行沟通,以培训护生的沟通技能,当受训护生已经完全掌握脚本内容并领会到其中的沟通技巧后,再以相同方法行沟通能力考核,并将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生沟通能力总得分有很大提高,其中收集信息、给予信息和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方面的能力提高最为显著。[结论]选择临床真实的护患冲突案例为依据编写脚本并培训SP,用合格的SP对护生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能明显提高其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战士在进入高原前的心理变化,为新战士进入高原前的心理干预、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入伍在成都等待进西藏的战士作团体评定,结果与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与军队常模新比较,新战士进入高原前的强迫症状(t=2.49)、抑郁(t=2.1)、敌对(t=2.38)精神病性因子分(t=2.01)、阳性项目(t=2.05)和总分(t=2.36)与军人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焦虑(t=5.34)和恐怖(t=7.97)因子分有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并随着文化教育程度越低心理障碍越明显,尤其以焦虑(t1=1.99,t2=2.02,t3=2.97)和恐怖(t1=2.14,t2=2.17,t3=2.96)较为明显。结论:新战士进入高原前心理问题较多,主要是对部队的生活的不了解以及对高原环境的恐惧心理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于2004年3月~2005年7月,从03级、04级高护班级中各随机抽出1个班为教改实验组,采用多媒体环境下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另外在同专业、同年级的非教改班中分别随机抽取2个班平均分在两个对照组,即对照组(A)2个班和对照组(B)2个班。对照组(A)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对照组(B)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果三组使用相同试卷,统一时间进行闭卷考试,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A)、(B)比较,结果P均<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不仅利于学生有重点的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增加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侧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军龄野战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方法:于2004-03/04整群抽取某野战部队1000名男性官兵为调查对象.军龄1年至5年以上不等,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测试个体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测验共有187道题,每题有3个答案,分别记0、1、2分,包括16个一级因素和4个次级因素.采用统一指导语,对1000名官兵进行团体测试,测验时间约90 min.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45份,回收率为94.5%.①卡特尔16种因素量表原始分结果:与全国成年男性常模相比,该野战部队官兵群体具有6高6低的人格特点,即高乐群性、高兴奋性、高敏感性、高幻想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低恃强性、低有恒性、低世故性、低怀疑性、低创新性、低独立性.②不同军龄官兵卡特尔16种因素量表原始分结果:与1年兵相比,2年兵在乐群性、恃强性和敢为性因素上得分增加,忧虑性、世故性和适应与焦虑性降低;3年兵在乐群性、敢为性和内向与外向性因互上得分增加,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下降;4年兵在稳定性和适应与焦虑性因素上得分增加,忧虑性、敏感性和紧张性下降;5年及以上兵在乐群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创新性、自律性、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和怯懦与果断性因素上得分增加,忧虑性和紧张性下降.结论:野战部队官兵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可能与其特殊的职业环境有关;不同军龄官兵同样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应根据其在部队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人格教育及辅导.  相似文献   

19.
不同军龄野战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军龄野战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方法:于2004-03/04整群抽取某野战部队1000名男性官兵为调查对象。军龄1年至5年以上不等,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测试个体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测验共有187道题,每题有3个答案,分别记0、1、2分,包括16个一级因素和4个次级因素。采用统一指导语,对1000名官兵进行团体测试,测验时间约90min。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45份,回收率为94.5%。①卡特尔16种因素量表原始分结果:与全国成年男性常模相比,该野战部队官兵群体具有6高6低的人格特点,即高乐群性、高兴奋性、高敏感性、高幻想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低恃强性、低有恒性、低世故性、低怀疑性、低创新性、低独立性。②不同军龄官兵卡特尔16种因素量表原始分结果:与1年兵相比,2年兵在乐群性、恃强性和敢为性因素上得分增加,忧虑性、世故性和适应与焦虑性降低;3年兵在乐群性、敢为性和内向与外向性因互上得分增加,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下降;4年兵在稳定性和适应与焦虑性因素上得分增加,忧虑性、敏感性和紧张性下降;5年及以上兵在乐群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创新性、自律性、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和怯懦与果断性因素上得分增加,忧虑性和紧张性下降。结论:野战部队官兵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可能与其特殊的职业环境有关;不同军龄官兵同样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应根据其在部队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人格教育及辅导。  相似文献   

20.
护患冲突场景中标准化病人培训护生沟通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应用我院已培训考核的护患冲突场景下的标准化病人(SP)培训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临床实习护生中随机抽取40名进行沟通能力测试,之后按培训脚本设置的护患冲突场景,让护生扮演临床护士与考核合格的SP进行沟通,以培训护生的沟通技能,当受训护生已经完全掌握脚本内容并领会到其中的沟通技巧后,再以相同方法行沟通能力考核,并将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护生沟通能力总得分有很大提高,其中收集信息、给予信息和获得并理解病人的观点方面的能力提高最为显著。[结论]选择临床真实的护患冲突案例为依据编写脚本并培训SP,用合格的SP对护生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能明显提高其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