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下肢主要肌群及负重关节训练为主的肌力训练体操对老年人平衡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北京市某干休所老年人66名,坚持下肢肌力训练12周,比较不同跌倒风险等级老年人训练前后跌倒发生率、10m最大步行速度、单腿平衡时间、"起立-行走"时间等的变化。结果训练12周后,跌倒发生率由24.24%降至13.64%。高风险人群单腿平衡持续时间延长(P0.05)、步行速度增快(P0.05),中风险人群"起立-行走"时间缩短(P0.05)。结论下肢肌力训练可以改善高风险人群平衡状态、加快步行速度,提高中风险人群运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跌倒,同时方法简单易掌握,适合在社区及养老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郑夏茹  吴洪  张新  刘丽平 《中国康复》2010,25(3):197-199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功能训练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髋部骨折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术后2~12周时利用MTD平衡仪进行视觉反馈法静、动态平衡功能训练。训练1周和12周时2组分别采用MTD平衡测定训练仪进行站立平衡功能评定,采用Tinetti步态及平衡试验和"起立-走"计时试验评定步态和静动态平衡、行走能力。结果:治疗1周时2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2组MTD平衡测定,其平均压力峰值差和百分比差均较1周时明显缩小;Tinetti步态及平衡试验评分明显提高;"起立-走"计时试验所需时间明显减少(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表现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MTD平衡仪进行视觉反馈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平衡和行走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毛巾操运动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步态、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84名养老机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预防跌倒健康教育,对照组自行进行日常活动,干预组实施16周毛巾操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老年人进行步态、平衡能力及ADL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平衡测试、步态测试、ADL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组干预前后平衡测试、步态测试、AD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干预前后步态测试、AD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毛巾操运动干预有助于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步态、平衡能力及ADL。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定符合老年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伴步态障碍患者弹力带抗阻运动方案,评价其对患者姿势稳定性及下肢力量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老年神经内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80例的老年CSVD伴步态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步态康复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2w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姿势稳定性(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总分、平衡得分、步态得分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评价)和下肢力量。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Tinetti平衡与步态总分、平衡得分、步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下肢力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带抗阻运动不仅能提高老年CSVD伴步态障碍患者姿势稳定性,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力量,提高患者运动与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足背屈联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足背屈和辅助站立平衡训练,连续训练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下肢运动功能、足背屈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评级(MMT)、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和Berg平衡量表对病人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联合训练组病人FMA下肢运动功能积分、TG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常规训练组(P0.01)。[结论]采用运动想象足背屈联合早期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可促进患侧下肢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帕金森病病人步行能力和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帕金森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应用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估病人的步行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病人的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可以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步行能力,对改善病人害怕跌倒的状况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疗法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在成都市某社区筛选47例老年人进行12周的八段锦练习。干预前采集一般资料,并于干预前后分别应用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单脚站立时间(ECLSB)、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及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MFROP-Com)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2周后ECLSB评分、BBS评分、MF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MFROP-Com、TUGT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八段锦运动疗法可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训练对养老院老年人跌倒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的老年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VR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防跌倒运动训练,VR组接受VR训练。两组均每周训练3次,每次50min,共训练12周。分别采用平衡功能测试系统、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30s座椅站立试验(30s CST)、Tinetti步态评分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价静态平衡功能、动态平衡功能、下肢肌力、步态功能及跌倒效能。随访老年人训练结束后1年内的跌倒次数。结果:训练后两组养老院老年人的静态平衡功能参数指标、TUGT评定、30s CST评定、Tinetti步态评分和MFE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VR组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1年随访期内,两组老年人的跌倒次数均较组内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VR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能有效改善养老院老年人的平衡功能、下肢肌力、步态功能及跌倒效能等跌倒相关危险因素,降低跌倒次数且效果优于常规防跌倒训练。  相似文献   

9.
安莉  甄景  崔保玲  王杏微 《护理研究》2012,26(14):1328-1329
[目的]探讨全桥运动训练方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常规运动治疗组(A组)和全桥运动方案训练组(B组),A组采用常规的双桥、单桥运动训练,B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对桥式运动增加了内容、时间和次数上的变化。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由专人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功能均有明显提高,但B组评分增加幅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桥运动训练方案较常规运动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及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上、下肢肌力训练、良肢位摆放、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训练及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平衡能力、步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FMA、BBS、TGA及MBI评分[分别为(23.3±4.1)分、(44.3±6.5)分、(7.9±2.1)分和(63.1±10.3)分)]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运动想象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有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动与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骨密度的影响各异,高冲击性的训练优于低强度的耐力训练。振动训练作为新兴的运动形式,备受科学界的关注,而且对其与骨密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是由于运动强度、时间、频率等因素的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老年人的抗阻训练研究国内鲜有报道,急需在这方面多做研究。振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从而对骨骼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振动训练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有关骨代谢调控基因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与运动结合进行研究的较少,有待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及治疗OP的运动处方。方法将2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按病情平分成A、B两组,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结果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不同运动对原发性OP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有所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影响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sporting events, even for people on drug treatment, has raised the ques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exercise and pharmacokinetics. Exercise reduces splanchnic blood flow, but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absorption of orally given drugs seem to be of mino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bsorption from intramuscular, subcutaneou and transdermal application sites may be accelerated by exercise, possibly causing harmful consequences, e.g. in diabetics treated with insulin. Exercise or physical work increases the rate and depth of respiration thus increasing alveolar exchange of gases and vapours. Physical activity increases muscular blood flow and the binding of digoxin to muscular structures, with a simultaneous fall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digoxin. Reduction in blood flow to adipose and other inactive tissues may delay the distribution of some drugs that are stored or removed by these tissues. The change from supine to upright position can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a drug. Exercise reduces the blood flow in the liver and deactivation of drugs with flow-limited (high clearance) hepatic metabolism such as nitrates and lidocaine. Metabolism of capacity-limited (low clearance) drugs, e.g. antipyrine, diazepam and amobarbital, is not influenced by exercise. Renal plasma flow, urine excretion rate and urine pH are also reduced by exercise. Thi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the serum levels of drugs eliminated through the kidneys increase during physical stress. The changes in parenteral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volume of some drugs caused by exercise, as well as the short half-life of drugs, are properties resulting in altered therapeutic/toxic response in those drugs with a narrow therapeutic range.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运动可导致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从宏观和微观状态分析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资料来源:检索近30年内中国的体育期刊,检索内容为运动对血液流变性、运动对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以及药物对血液流变性影响。资料选择:选择运动对宏观血液流变性、微观血液流变性影响以及药物对运动后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相关文献86篇。资料提炼:在86篇文献资料中,删除内容不同程度重复的16篇,对7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其中25篇作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已从过去的宏观流变转为微观流变,主要集中在红细胞变形性。急性运动可引起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为血容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短时间大强度运动,红细胞数量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运动强度越大增加越明显。而血浆容量随运动时间的延长,将减少。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和长时间力竭运动都易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长期系统训练使血液流变性产生良好适应性变化,表现为: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相对减少。②长期运动训练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结论:一次急性运动使血容量减少、红细胞数量增多,同时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运动时红细胞在细胞水平上出现各种功能的变化。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4-12关于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的文章,检索词:“sports;redbloodcell,immunefunctiondeformability”,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网1991-01/2004-12关于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的文章,检索词:“运动,红细胞,免疫功能;抗氧化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阅读相关内容的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运动引起的红细胞变形,红细胞免疫机能的改变;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红细胞生成与老化的相关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入标准:详细阐述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收集69篇关于运动、红细胞及其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的文献,排除55篇,选用14篇文献和1本书籍内容用以综述。资料综合:红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之一,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受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训练水平等因素影响。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可抑制红细胞免疫功能。在运动中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高,能快速消除自由基对红细胞的损伤,改善红细胞的运氧功能,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运动增加了红细胞的更新。但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引起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破坏速度超过生成速度,则可能导致红细胞的减少和血红蛋白下降,可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恢复能力。结论:了解运动中红细胞的变形性、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恢复特点、抗氧化酶活性、生成与老化的影响,对科学地指导大众健身运动、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运动时红细胞在细胞水平上出现各种功能的变化。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991—01/2004-12关于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的文章,检索词:“sports;redbloodcell,immunefunctiondeformability”,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网1991-01/2004—12关于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的文章,检索词:“运动,红细胞,免疫功能;抗氧化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阅读相关内容的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运动引起的红细胞变形,红细胞免疫机能的改变;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红细胞生成与老化的相关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入标准:详细阐述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收集69篇关于运动、红细胞及其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的文献,排除55篇,选用14篇文献和1本书籍内容用以综述。 资料综合:红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之一,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受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训练水平等因素影响。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可抑制红细胞免疫功能。在运动中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高,能快速消除自由基对红细胞的损伤,改善红细胞的运氧功能,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运动增加了红细胞的更新。但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引起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破坏速度超过生成速度,则可能导致红细胞的减少和血红蛋白下降,可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恢复能力。 结论:了解运动中红细胞的变形性、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恢复特点、抗氧化酶活性、生成与老化的影响,对科学地指导大众健身运动、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延续性围产期运动指导对孕期运动依从性及体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500例孕妇按照建立围产期保健册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围产期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运动指导。观察2组孕妇运动依从性、孕期体质量增长指数及新生儿体质量。 结果 实验组运动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体质量增长指数及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实施围产期延续性运动指导可以提高孕妇孕期运动的依从性,控制理想的孕期体质量增长及新生儿体质量。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exercise intensity on the kinetics of muscle oxygen consumption in non-exercising forearm flexor muscles (VO(2mf)) during exercise. Seven healthy male subjects performed cycling exercise for 60 min at 30% of 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VO(2max)) and 30 min at 50% VO(2max) on separate days. The VO(2mf) values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 were measured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VO(2mf) at 30% VO(2max)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1·2 ± 0·1-fold over resting value at 20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exercise (P<0·05) and remained constant within 1·2- to 1·3-fold over resting value until 60 min during exercise. The VO(2mf) at 50% VO(2max)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1·2 ± 0·1-fold over resting value at 15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exercise (P<0·05). Subsequently, the VO(2mf) at 50% VO(2max) increased with time to 1·3 ± 0·1-fold over resting value at 20 mi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exercise and to 1·5 ± 0·2-fold over resting value at 30 min. The VO(2mf) 15-30 min of exercise at 50% VO(2ma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30% VO(2max) (P<0·05).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e in VO(2mf) has a time lag from the beginning of exercise, and the kinetics of VO(2mf) during exercise differs with exercise intensity.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the kinetics of VO(2mf) during exercise is dependent on exercise intensity.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运动干预对血脂异常高校教师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在哈尔滨市某两所高校中选取研究对象,一所高校的40名教师作为试验组,另一所高校的37名教师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次健康讲座,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1次个性化指导、8次自发运动小组培育活动,并建立微信和QQ交流群。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的运动达标率、BMI和腰围。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运动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教师的BMI和腰围在各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师的BMI和腰围在干预后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干预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能够改善血脂异常高校教师的运动依从性,促使其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