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草果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草果中萃取挥发油,并用GC-MS在线计算机信息检索分析技术,对解析釜Ⅰ、解析釜Ⅱ中的挥发油分别进行成分分析,得到81个峰和110个峰,分别鉴定出65种和93种成分。  相似文献   

2.
益智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中药益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挥发油成分,其中解析釜Ⅰ挥发油出峰193个,解析釜Ⅱ挥发油出峰210个;分别鉴定出139个化合物和155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高良姜等中药对5-氟脲嘧啶的促渗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琦  李文姬  徐莲英 《中药材》2000,23(11):697-699
目的:研究高良姜所含挥发油、桉叶素、高良姜醇提物及花椒油、细辛油等对5-氟脲嘧啶(5-Fu)的促渗作用。方法:采用体外透皮双室扩散池和HPLC法,考察不同浓度的高良姜油、桉叶素、高良姜醇提物及花椒油、细辛油对5-氟脲嘧啶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与氮酮进行比较。结果:1%、3%高良姜油、2%桉叶素及高良姜醇提物具有极强的促渗作用,与氮酮相比,高良姜油的作用略强于氮酮,花椒油的促渗作用与氮酮相当。结论:高良  相似文献   

4.
细梗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从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中分行8个化合物,经光谱(IR,MS,^1H,^13CNMR,^1H-^1HCOSY,^1H-^13CCOSY,HMBC解析,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香草内酯(1)和香草素(Ⅱ)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胡萝卜苷(Ⅲ)、琥珀酸(Ⅳ)、槲皮素(Ⅴ)、3’,4’5,5’,7-五羟基黄酮(Ⅵ)、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苷(Ⅶ)和山柰酚,其中Ⅳ为首次从该属  相似文献   

5.
从草药羊红膻Pimpinella thellungiana Wolff。根降压有效部位中首次分得5个化合物,经光谱(UV,IR,MS,^1HNMR,^13CNMR,^1H-^1HCOSY,^1H-^13CCOSY,DEPT)解析,鉴定为5-甲氧基-2-甲基苯骈呋喃(I),甘油二乙酸酯(Ⅱ),异香草醛(Ⅲ),棕榈酸(Ⅳ),油酸(Ⅴ),其中化合物I为具有降压活性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羊红膻素H;化合物Ⅱ~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白豆蔻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啼挥发油,用气相色南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解析釜1、解析釜2的挥发油分别进行分析,得到209个和181个峰,鉴定了其中133种的142种成分。  相似文献   

7.
用GC-MS从滇南八角果挥发油中共检出68个成分,鉴定了其中60个化合物,其中未发现含八角茴香油的主成分茴香醚和致癌成分黄樟醚。  相似文献   

8.
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从湛江、汕头和梅州3产地高良姜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2、30、32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在所鉴定的组分中,有22种为3产地高良姜挥发油所共有,且占总量的比例也较大。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与产地有关。  相似文献   

9.
高良姜根茎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辉  蔡春 《时珍国药研究》1997,8(4):319-320
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从高良姜根,茎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4、21和16种化学成分的其中有13种成分为3个部位所共有。但根、茎、叶的含油量及同一成分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从高良姜根、茎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4、21和16种化学成分,其中有13种成分为3个部位所共有。但根、茎、叶的含油量及同一成分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施用磷肥对菊花活性成分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用磷肥对菊花活性成分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旨在为制定菊花科学施肥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壤培养试验,在采收期进行采样测产,分别测定药材总黄酮、绿原酸、可溶性糖、可溶性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以及药材提取物对羟基、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适量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菊花药材产量,增产幅度达130%。适量施用磷肥还可显著提高菊花中总黄酮、绿原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累积量,从而显著增强了菊花清除羟基、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的能力,即抗氧化活性。而菊花中可溶性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磷肥(P2O5)施用量过高(0.20 g.kg-1)会导致菊花早熟,从而降低菊花产量,并也导致菊花活性分含量、累积量及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菊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及菊花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等指标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菊花种植生产上应重视施用磷肥,综合比较菊花产量、活性成分含量与累积量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等因素,建议菊花全生育期内磷肥施用量在0.26~0.28 g.kg-1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水分胁迫对不同形态类型白术叶和花蕾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利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技术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1)在一定水分胁迫范围内,白术叶片的POD同工酶的活性及酶带数目随水分亏缺的加剧而升高和增多,但过度水分胁迫时,酶的活性有所下降且数目减少;(2)不同形态类型白术叶片的POD同工酶在水分胁迫下的变化有所不同,其中中间型白术的耐旱性略高于阔叶和狭叶白术;(3)叶片中的POD同工酶的表达较花蕾中的丰富,且酶带的变化也较大,研究水分胁迫对白术POD同工酶的影响以取叶片作分析材料为佳。结论:研究水分胁迫下白术体内POD同工酶的变化,可为白术抗旱性提供生理生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多抗霉素、井冈霉素、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和多菌灵5种杀菌剂对甘草生长及菌根效应的影响,旨在选出对菌根效应影响最小的杀菌剂,为甘草菌根化栽培提供指导。实验以盆栽甘草为材料,以田间常用浓度灌施不同杀菌剂,处理60 d后测定各处理组的侵染率、侵染密度、生物量指标、光合指标以及有效成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对甘草菌根效应抑制最强,能够显著抑制菌根侵染率,显著抑制甘草的实际光合效率,显著抑制甘草的株高、叶片数、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等生物量指标,对有效成分的含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抗霉素对菌根效应的抑制作用最弱,对菌根侵染率、多个甘草生物量指标以及实际光合效率均无显著影响;其他杀菌剂对菌根效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介于多菌灵和多抗霉素之间。作者认为杀菌剂对菌根效应的抑制程度可能与杀菌剂的种类有关,建议田间在防治病害时尽量选择多抗霉素等生物杀菌剂。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菌渣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期研究认为酚酸类物质的积累可能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研究发现不同菌渣提取液对酚酸均具有降解效果,其中杏鲍菇菌渣提取液对5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草醛和阿魏酸)的总降解率最高,达75.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的地黄根际土壤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相对含量最低。进一步研究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使地黄冠幅、叶片数量、叶长、叶宽和株高等指标接近头茬地黄水平,使重茬地黄块根质量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2.70,3.66倍,单株梓醇总量提高2.25倍,同时提高了地黄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也提高了地黄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施用杏鲍菇菌渣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地黄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5.
毛鹏飞  汪涛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22-1927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药用菊花种苗与植株生长、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药用菊花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对药用菊花种苗的株高、地径、根长、全株重、地上部分重、地下部分重和高径比7个形态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确定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级;进行不同等级种苗盆栽试验,对植株生长指标,药材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确立以苗高和地径为种苗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初步制定了药用菊花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不同级别药用菊花种苗对植株生长、药材外观形态和产量有影响,Ⅰ级苗和Ⅱ级苗的地径和分枝数要多于Ⅲ级苗,而Ⅲ级苗的株高要比Ⅰ级苗和Ⅱ级苗要高。Ⅰ级苗和Ⅱ级苗分枝数多,花心直径和管状花数显著大于Ⅲ级苗,药材产量也显著高于Ⅲ级苗药材产量。而对药材内在品质无明显影响。结论:移栽时种苗以Ⅰ级苗和Ⅱ级苗为佳。  相似文献   

16.
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的生物鉴定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的提取方法,摸索全蝎蛋白药效组分SDS-PAGE的最佳电泳条件,测定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电泳图谱条带的大致分子质量,确定其SDS-PAGE的表达特征,从而建立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的电泳鉴别法。 方法 :采用水提与盐析法获得全蝎蛋白药效组分,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药效组分的蛋白质含量,SDS-PAGE法和Alpha Ease FC 4.0.0软件测定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结果 :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50.37%;得到较好的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的10条电泳谱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4.162 0,66.400 0,40.357 0,27.541 0,22.518 0,19.520 0,12.766 0,11.190 0,9.665 3,8.534 2 KDa。 结论 :这10条谱带是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的特征谱带,可用于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柴胡三种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研究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柴胡三种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 (SFE -CO2 )获得的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及水溶性部分 ,研究比较它们对戊四唑 (PTZ)惊厥模型及最大电休克 (MES)惊厥模型的作用。结果 :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均对MES模型有明显拮抗作用 ,水溶性部分则有效对抗PTZ模型。结论 :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可能有抗癫痫的强直阵挛发作作用 ,水溶性部分可能对失神发作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GC-MS法分析太子参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初步鉴定出78种化合物,不同产地太子参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太子参挥发性成分分析,可为太子参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皮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  徐小飞  陈康  汪金玉  黄佩宣 《中药材》2012,(7):1046-1048
目的:分析陈皮炮制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探讨炮制原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陈皮炮制品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所提取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陈皮蒸制后挥发油含量减少(1.13%→1.06%)。陈皮生品挥发油中检测出33个成分,制陈皮挥发油中检测出30个成分,分别鉴定出24个化合物。其中蒸制前后共有的有15种,蒸制后未检出的有9种,新检出的有9种。相对含量增加的有4种,降低的有10种。结论:陈皮蒸制后挥发油的组分及相对含量都发生了变化,为陈皮炮制后药性改变和不同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