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上海14个单位新建或改建的实验动物设施与环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选择了适用的设备,噪音和光照能够达标;由于排气孔过多、或设施密封性不够、或进风量及风压有问题,设施内的梯度压差未能达标;国家标准未予规定的项目,如:外环境的清洁卫生、污物通道的设置、物品传送箱的规格等考虑不周也影响实验动物科技设施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标准对北京地区近两年内部分改建实验动物设施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测并综合评价其改建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改建不同程度地提高和改善了北京地区部分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条件,改建后实验动物设施质量分别达到了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改建设施之间以及同一改建设施内不同区域局部之间各项指标均存在有极为显著差别(P< 0-01) ,有待改进和统一标准。建议尽快研究建立我国实验动物设施设计施工规范,统一设计施工标准,促进我国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目前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静态)质量情况。方法按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中的方法,对上海市2010年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静态)进行检测。结果除温度、空气洁净度和噪声外,其他环境指标均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对存在不符合项的单位提出了整改建议。结论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应从设计布局开始综合考虑,规范施工、科学安装、全面调试,并加强在日常运行中的维护、监控和管理,才能保证设施正常有效运行,以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实验动物设施检测指标参数。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14925-2001,检测相关环境技术指标。结果换气次数、气流速度、落下菌落数、温度、相对湿度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部分设施内不同区域个别技术指标差异有显著;对于屏障系统,空气洁净度、梯度压差是影响设施达标的关键。结论建议尽快研究建立我国实验动物设施设计施工规范,统一施工标准,尽可能缩小各设施之间及同一设施内各局部环境之间的差异,并在以后国标技术参数修订时考虑采用目标值、最适值和允许偏差范围的概念,促进我国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国家标准[1],在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了对屏障设施自检的基础上,邀请了具有国家级实验动物环境条件检测[2]资质的专家进行了达标验收,完全达到了国家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6.
我部承担沈阳市科委关于《半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建筑要点》的研究。源于国家颁布了《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后,对半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便于在新建、改建、扩建半屏障系统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时掌握参考。并与同行商确。  相似文献   

7.
实验动物科技在医学研究单位的科研、药检、科技开发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支撑条件。为了保证医学科学研究、药检和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使实验动物质量与动物实验环境设施达标,还要确保所用实验动物等级和动物实验条件等级的一致性,本所20年实验动物工作的经验证明了这些论断。  相似文献   

8.
1994年至 2 0 0 2年 1月 ,我省 2 4个单位新建或改建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 33项通过省动管会验收。其中屏障系统 4项 ,设施面积 130 4 m2 ,亚屏障系统 9项 ,设施面积1335 m2 ;开放系统 2 0项 ,设施面积 4 90 5 m2 ,总投资 14 0 5万元。亚屏障系统以上有 14个新建或改建设施中 ,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平面布局采用双走廓模式 11个 ;单走廓模式 3个。在这 2 4个单位中 ,从事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工作人员 2 2 5人 ,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10 2人 (45 .3% ) ;高级职称 32人 (14 .2 % ) ;中级职称 5 8人 (2 5 .8% )。江西省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验收及…  相似文献   

9.
应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法,噪音水平测定法、物理测定法、自然沉降法、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法对新改建的Ⅱ级实验动物饲育室温度、湿度、噪声、光照、落下菌数及空气洁净度等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除温度与落下菌数达标外,其光照、噪声,湿度及空气洁净度等均未达到有关Ⅱ级动物设施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法、噪音水平测定法、物理测定法、自然沉降法、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法对新改建的Ⅱ级实验动物饲育室温度、湿度、噪声、光照、落下菌数及空气洁净度等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除温度与落下菌数达标外,其光照、噪声、湿度及空气洁净度等均未达到有关Ⅱ级动物设施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屏障系统微生物动态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运行中的实验动物屏障系统微生物的情况。方法采用沉降菌法、棉拭子法等方法,研究运行中的屏障系统不同区域、不同环境指标下屏障系统内微生物的状况。结果动态下的屏障系统微生物情况与国标GB14925-2001中静态环境有较大不同,动物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沉降菌浓度远高于静态要求;辅助区域在规范化消毒及严格管理的情况下,能达到国标要求。屏障系统的微生物情况存在一定的昼夜变化规律,在晚间出现峰值。结论合适的换气次数可有效控制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的沉降菌浓度;加强消毒及硬件的管理,是屏障系统内环境稳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屏障系统动物室控制微生物污染,维持洁净的方法。方法将屏障系统动物室的乱流空气净化方式进行改进,在乱流室内增加能改变气流方式的无动力的设施,使室内气流改变为单向流动的方式。结果乱流动物室的沉降菌平均为47个,浮游菌平均为154.5个;单向气流动物室内的沉降菌平均为1.5个,浮游菌平均为7个。结论单向流优于乱流。这将为今后我国制定新的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环境标准提供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皖南医学院SPF级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及分析,以确保达到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质量的目的。方法:以GB14925-2010为检测依据和综合判定原则,选用专业检测仪器进行屏障环境相关指标采集和评判。结果:屏障环境设施各项技术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噪声、工作照度、动物照度、换气次数、气流速度、静压差、空气洁净度、沉降菌、氨浓度等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皖南医学院SPF级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可以有力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为科学研究提供高品质的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许多科研单位对实验动物设施进行了新建或改造,使其硬件条件达到了屏障环境标准要求。但是,由于各单位所建设施用途和特点不同,管理水平和方式也参差不齐,因此运行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根据多年来的亲身实践,从一线工作人员的角度,本文从合理设计和分配屏障系统各功能区、空调净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实验动物饮水系统设置等几个方面对动物实验屏障设施运行管理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和产品检验的可信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面积,为更多的科研、检定项目服务,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通过招标设计施工单位,听取实验动物专家意见,监督设计施工质量,建立起符合国家标准的500m^2清洁级动物实验设施。同时,组建了面向6个所级单位的服务体系。实现了符合标准、满足需要、节约能源、减少人力、提高设施利用效率、降低设施维持费用的预期目标。并由低标准、分散使用的粗放管理模式,转向了高标准、集中使用的科学化、标准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国内外独立通风笼(IVC)部分物理指标,为今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90/219/EEC及98/81/EC等标准,对IVC产品部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与屏障级动物实验设施相比,IVC系统噪声指标普遍过高;压差、洁净度等指标各厂家依据标准不同,浮动范围极大。结论 IVC设备由于自身特点,物理标准不能完全照搬屏障级动物实验设施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2O2)蒸汽对屏障环境内表面、台面以及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用BIOQUELLZ过氧化氢气体发生器将浓度为30%的H2O2液体分别按6mL/m^3、9mL/m^3和12mL/m^3的用量进行汽化熏蒸处理,作用60min,检测屏障环境空气落下菌数和表面细菌数。结果6mL/m^3用量能够杀灭二更、清洁走廊、洁存间、次清洁走廊和缓冲间等空气落下菌较少区域的空气细菌;9mL/m^3用量可以完全杀灭动物饲养室的空气细菌,但不能完全杀死动物饲养室内表面细菌;而12mL/m^3用量可以完全杀死动物饲养室内表面细菌。结论H202蒸汽消毒适合屏障环境微生物的控制,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校屏障系统动物实验设施的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及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本文介绍了我校屏障系统动物实验设施的运营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完整的文件及系统内标准操作的管理体系、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管理、系统内环境物品的管理等,总结相关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