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具有痫样放电的脑电图。方法:回顾分析358例显示有痫样放电的脑电图记录。结果:痫样放电广泛性分布99例(27.65%0。涉及额、前颞、颞、颞中央者187例(52.23%),其它部位72例(20.11%)。两半球痫样放电不对称181例,其中左球痫样放电119例(65.75%),右半球痫样放电62例(34.25%)。睡眠描记的45例痫样放电出现NREMⅠⅡ期38例(84.44%)。结论:脑电科痫样放电对癫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临床下痫样放电与认知功能受损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癫痫临床下痫样放电与认识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分析1998年8月至2002年3月,用MB8000型8导动态脑电图监测到的8例临床下痫样放电。结果:男6例,女2例。8例均有痫样放电,临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功能受损表现。结论:临床下痫样放电与认识功能受损有密切关系。所以对无明显临床发作学习困难患儿作动态脑电图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卡马西平(CBZ)是公认的比较优秀的一线抗癫痫药,尤其是在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方面,但有关其致脑电图(EEG)呈持续痫样放电者不多见。现将在我院就诊的2例癫痫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致EEG呈持续痫样放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V—EEG)异常率及痫样放电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8例抽动障碍患者进行V—EEG检查并分析其波形特征。结果:该组抽动障碍患儿V-EEG中,正常范围EEG575例,占97.8%,异常EEG(棘尖波发放)13例,占2.2%。结论:抽动障碍患儿的V-EEG异常率并不高,而其中明确与癫痫相关的痫样放电更是少数;抽动障碍患儿中的痫样放电很可能属于正常非癫痫人群中极少数人所具有的临床下放电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左侧大脑优势半球的痫样放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作性癫痫的AEEG是否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即左侧大脑半球较右侧半球更易发生局限性癫痫问题。方法:分析1790例连续性非选择性的病人AEEG。结果:在局限性149例痫样放电中,左侧半球痫样放电或双侧半球不对称痫样放电,左侧半球占优势者98例(64.4%)。明显高于右侧半球53例(35.6%),P<0.001。结论:本资料表明发作性癫痫的AEEG痫样放电存在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的问题,符合部分癫痫优先起源于左侧大脑半球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癫痫患者监测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访的3例脑电图监测到IED的非癫痫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随访半年至1年零8个月,无癫痫发作,认知功能及行为均同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对非癫痫患者监测到IED的处理,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是否是癫痫的易感人群、IED的出现与诱发实验的关系、IED出现的频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脑两半球痫样放电有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396例患者的脑电图记录。结果:452例(8.4%)脑电图显示有痫样放电,212例局限于左半球,155例局限于右半球,两者有显著差异;痫样放电部位以颞叶多见(264例,P<0.01),其中颞叶内侧面痫样放电128例。结论:痫样放电左半球多见,可能与大脑两半球存在发生学上的生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自动判断脑电图中有无癫痫样放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患者有头痛或抽搐等症状时,医生怀疑为癫痫,就要记录其脑电图,并分析其中有无癫痫样放遇(Epileptiform Discharge,ED)。尽管对ED的自动检测已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无法避免因为伪差和类似ED的脑电波造成的假阳性。因此在全自动分析时,对于该类脑电图往往容易被误判,本文没有ED的脑电图被误判为含有ED。本文根据对41份脑电图中用人工神经网络交叉识别网络输出峰值分布曲线的分析。建立一套全自动判断脑电图中是否有ED的方法,即使存在一定量的假阳性的情况下,仍能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CSA对癫痫的检测价值,探讨痫样放电在CSA上的特点。方法用脑电监护仪连续记录清醒与睡眠期脑电后,以2s为单元作离线CSA分析。结果CSA可清晰地显示出清醒期与浅睡期的散在频发中高幅放电与1s以上的阵发放电,而不能显示出散在性少量放电与低幅放电;不同的放电类型在CSA上具有不同的特征。结论对于癫痫,CSA能有效且应主要应用于放电频繁的癫痫或癫痫状态的监护,并对发作类型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468例癫Xian患者睡眠期Xian样放电与睡眠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癫Xian患者的睡眠时相与Xian样放电的关系,并初步探讨癫Xian异常脑波活动对睡眠的影响。方法:对468例癫Xian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观察发作间期清醒与睡眠脑电图Xian样放电的发作频率,分析58例癫Xian患者及对照组睡眠脑电图中睡眠时程、觉醒次数、睡眠纺缍波的变化。结果:468例患者中出现Xian样放电362例,睡眠期Xian样放电检出率88%,觉醒期检出率58%。Xian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癫Xian组NREMⅠ-Ⅱ睡眠期延长,NREMⅢ-Ⅳ期缩短;觉醒次数增加,觉醒次数与Xian样放电频率呈正相关;并有睡眠纺锤波减少及不对称。结论:癫Xian患者的Xian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癫Xian活动对睡眠有一定影响,癫Xian患者睡眠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动态脑电图对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1例常规脑电图未见痫样放电的癫痫病人,在一周内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观察痫样放电的检出率,结果:24小时动态脑电图痫样放电检出率72.73%(88/121)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涉及额颞区占73.86%(65/88),自然睡眠中痫样放电81例占92.05%(81/88),NREMⅠ,Ⅱ期出现痫样放电59例,占72.84%(59/81),结论:24小时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EEG异常改变,预测药源性癫痫临床发作。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单用氯氮平治疗,服用氯氮平剂量在100~150mg/d、175~300mg/d、325~600mg/d时分别行EEG检查。结果 共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EEG发现癫痫样放电,其中服用氯氮平175~300mg/d时有5例(6.94%)发现癫痫样放电(未见癫痫临床发作),325~600mg/d时发现67例(93.06%)有癫痫样放电,其中34例(50.75%)出现癫痫临床发作(2例癫痫频发)。减量或停用氯氮平、同时加用抗癫痫药物后痫样放电消失、癫痫发作停止、慢波减少、EEG逐渐恢复。结论 EEG痈样放电与服用氯氮平剂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可以通过EEG检查来预测药源性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单纯性热性惊厥是指非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发热T38℃以上,所引起的全身抽搐伴意识丧失数分钟而言,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大多数发生于四个月至五岁以下的儿童,复杂性的热性惊厥儿童可大于六岁,绝大多数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中枢不稳定,对热阈值耐受性差而致抽搐,有家族史者复发率高。本文对115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了脑电图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昼与夜的脑电图痫样放电特点。方法:对20例颞叶癫痫患者及同年龄、性别的对照组进行连续48hEEG监测,就其临床发作频率、睡眠各期痫样放电的频率、时程进行分析。结果:EEG监测期间共发生13次临床发作。其中清醒时6次,睡眠中7次;20例病人均检出痫样放电,18例出现于清醒和睡眠时,1例仅出现于睡眠中,另一例仅出现于清醒时。痫样放电出现于非眼快动睡眠相(NREM)1期16例,2期18例,3期3例,4期4例,出现于眼快动睡眠相(REM)12例。结论:颞叶癫痫的临床发作频率和痫样放电频率在清醒和睡眠时期基本相等。痫样放电在NREM的1、2期和REM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植物神经发作性疾病与癫痫样异常放电的关系。方法:对167例临床诊断为植物神经性发作儿童的24h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到69例患儿临床发作,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波综合)11例,间期6例,痫样放电率为10.2%,腹痛性发作痫样放电率较高(X^2=9.35,P〈0.01)。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儿童植物神经性发作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癫痫非惊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及动态脑电图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非惊厥性发作 (nonconvulsiveseizures,NCS)因其常缺乏惊厥发作 ,而临床表现又多样化 ,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延误治疗。为引起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的重视 ,兹将我院 1998年8月至 2 0 0 2年 8月用动态脑电图 (AEEG)监测的 30例无明显临床惊厥发作的资料进行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本文 30例均为癫非惊厥性发作者 ,男 18例 ,女 12例。年龄 1 6~ 13岁 ,平均 8 8岁。临床诊断典型失神 14例 ,不典型失神 9例 ,失张力性发作 2例 ,复杂性部分发作 2例 ,头痛性癫发作 2例 ,晕厥性癫发作 1例。2 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的视频脑电图(V EEG)异常率及样放电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8例抽动障碍患者进行V EEG检查并分析其波形特征.结果:该组抽动障碍患儿V EEG中,正常范围EEG575例,占97.8%,异常EEG(棘尖波发放)13例,占2.2%.结论:抽动障碍患儿的V EEG异常率并不高,而其中明确与癫相关的样放电更是少数;抽动障碍患儿中的样放电很可能属于正常非癫人群中极少数人所具有的临床下放电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Ⅰ、癫痫的神经电生理机制 神经元静息时处于胞内-60~-90mv的极化状态,称静息电位,神经元兴奋时发生胞内为+20~+40mv的去极化状态,形成短暂可传布的动作电位,接着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而复极化,在复极化前还有一个后电位(兴奋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这些极化-去极化-复极化的运转,靠各离子通道的正常功能来完成.神经元的连环状或连锁状连系,通过正负反馈保证了神经元各项活动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9.
因为聋哑儿童的表达能力较差,自身疾病有时很难向其父母告知,故对聋哑儿童做相应的检查很有意义。现将1994年2月至2002年8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医的67例聋哑儿童的脑电图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3例原发性失神性癫痫患儿进行24h痫样放电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痫样放电频度较醒觉期显著增多,而每次放电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放电失去全导同步3Hz节律性爆发的特征,表现为不规则棘慢波、多棘慢波以杂乱无序的形式出现,以前头部为主,多种放电现象可出现于同一患儿的同一睡眠相。提示儿童原发性失神性癫痫可能系皮层多位点起源,并受到丘脑等皮层下结构的调控。其脑电的去同步化可能对皮层的放电有抑制作用。NREM睡眠期可能在皮层水平触发多处放电。临床上,24hEEG监测可定量检出临床发作及放电频率,正确判断睡眠中的异常放电,确定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