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ET/CT检查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是一种高科技的分子功能显像设备,它在肿瘤、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中有着独特的诊断优势,其临床应用和进展十分迅速。PET/CT是PET(正电子发射型断层)和CT(X线计算机断层)的有机结合,病人经一次扫描,就可获得关于PET和CT的全身断层图像及其融合图像,由PET提供功能诊断信息,CT提供解剖诊断和定位信息,从而全面得知人体的功能和解剖图像,对疾病做出全面、早期而准确的诊断。由于PET是利用注入人体的示踪剂参与体内的生化代谢过程,从而反映人体脏器组织功能信息,所以PET显像必然会受到各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作为PET/CT中…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 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PET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探讨其影像特征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8F-FDGPET于15例病人,10例经活检或手术发现肿瘤转移灶,3例胸腔穿刺发现肿瘤细胞,2例头颅MRI提示颅内转移瘤.采用PET胸腹部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进行评价.结果12例病人于临床发现的肿瘤转移灶部位可见明显或中度示踪浓聚,SUV2.93±0.33;3例胸腔积液病人呈片状示踪分布.14例病人经PET显像发现肿瘤原发灶,3例位于肝脏、2例位于乳腺、9例位于肺脏.转移灶与原发灶的显影类型分为三种9例转移灶明显显影,原发灶也明显显影;2例转移灶中度显影,原发灶轻度显影;3例胸腔积液处片状示踪分布,原发灶明显显影.但有1例MRI诊断颅内转移瘤的病人,PET显像未能找到原发灶,经半年随访观察尚未发现其它肿瘤灶.结论应用18F-FDGPET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灵敏的方法,其准确度达90%以上,可作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PET-CT显像检查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将正电子发射作层显像称之为PET,它是利用示踪原理显示活体生物活动的医学影像技术。我们使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能被肿瘤组织特异性地摄取,用于肿瘤定性、分期、分型等诊断方面。我院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LS PET CT,于2002年10月21日~11月29日对30例肿瘤受检者进行PET-CT显像检查,在整个过程中,护理工作是较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2-deoxy-2-[F-18]fluoro-D-gluocose,FDG)PET/CT用于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的作用。方法:对54例病理细胞学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了18F-FDG PET/CT显像,以寻找其原发灶。结果:41例患者(41/54,75.9%)PET/CT检出原发灶。13例(13/54,24.1%)PET/CT未发现原发灶。35例患者(35/54,64.8%)PET/CT发现其他影像学手段未发现的新病灶。结论:PET/CT在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电子示踪剂PET显像是反映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在分子水平监测人体组织细胞代谢、酶和受体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重要的分子影像技术,PET/CT也是迄今用于临床分子影像成像的最佳设备.PET/CT显像在临床主要用于肿瘤、脑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对治疗方案的选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显像探查原发肿瘤灶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在原发肿瘤不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访、分析活组织检查和病理结果对PET检查的32例原发肿瘤不明转移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18F-FDG PET发现可疑原发灶16例,其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经随访,5例临床证实为原发灶;5例临床排除原发灶的诊断。另有2例PET显像未找到原发灶的患者经随访排除转移性癌的诊断。^18F-FDG PE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36.7%(11/30)。PET共提示了35处转移病灶,CT/MR只提示了27处转移病灶。结论:①^18F-FDG PET显像对探查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灶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②建议在CT/MR未能找到原发灶时,应进行^18F-FDG PET显像。  相似文献   

7.
正PET-CT是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结合在一起,从而反映病变基因、分子、代谢、功能状态和实现对患者体层检查显像检查系统[1]。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为葡萄糖类似物,在PET-CT检查中能够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结构密度成像(CT增强扫描)、功能成像(CT灌注成像、PET-CT代谢显像)对肝细胞癌的病变范围的显像价值。方法 25例肝细胞癌均行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及PET-CT检查,根据PET-CT结果分为代谢阴性组和代谢阳性组,计算两组CT增强扫描面积与实际面积差(D1),CT灌注面积与实际面积差(D2),同时计算代谢阳性组PET-CT代谢面积与实际面积差(D3)。结果代谢阴性组10例,D1(2.95±1.41)cm2,D2(0.69±0.41)cm2。D1、D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阳性组15例,D1(6.51±4.76)cm2,D2(1.27±0.89)cm2,D3(0.80±0.55)cm2,D1和D2、D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2和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显示肝细胞癌病变范围与实际病变范围存在一定的差距,CT灌注成像、PET-CT代谢显像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病变的实际范围,对于临床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一日法PET脑血流-脑代谢联合显像评价不同程度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及代谢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门诊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重度脑血管狭窄组(A组,n=41),轻中度脑血管狭窄组(B组,n=48)]的PE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葡萄糖代谢显像资料。采用一日法,先后进行13N-氨水(13N-NH3)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影像,以及脑血流值、脑代谢值、脑血流减低率、脑代谢减低率和脑代谢/脑血流比值。结果A组患者的13N-NH3和18F-FDG显像阳性率分别为74.2%(98/132)和92.4%(122/132);B组分别为60.6%(43/71)和85.9%(61/71),其中5例显像正常。A组以单侧多灶和双侧多灶多见,且呈不对称性分布;B组以单侧单灶和单侧多灶多见。A组匹配型病灶68个,B组30个;A组不匹配型病灶64个,B组41个。A组匹配型病灶中,轻度、中度、重度受损病灶数目分别为29个、15个、24个;B组匹配型病灶中,其中轻度、中度受损病灶数目分别为26个、4个,无重度受损病灶。A、B组匹配型病灶之间的脑血流值(0.754±0.182,0.849±0.052)、脑代谢值(0.823±0.191,1.028±0.102)、脑血流减低率(0.252±0.194,0.154±0.115)和脑代谢减低率(0.294±0.183,0.188±0.12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VD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不能代表脑功能受损程度。一日法PET脑血流-脑代谢联合显像是评价ICVD脑功能受损程度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和随访结果,与CT/MR和手术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以评价PET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消化道恶性肿块13例(胰腺癌10例,直肠癌2例和肝癌1例)、良性肿块5例和恶性肿瘤(胃癌5例,直肠癌4例和肝癌1例)手术治疗后10例共28例患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采用双盲法将PET诊断结果与同期的CT/MR影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例消化道恶性肿块PET和CT/MR均见原发灶病变,10例PET显像结果与CT/MR相同,另外3例胰腺癌患者PET显像见腹腔淋巴结和脊柱转移。5例良性消化道占位性病变PET全身显像均阴性,其中1例病例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瘤。10例消化恶性肿瘤术后随访中有3例PET阳性结果与CT/MR相同,4例PET全身显像阴性,另外3例PET显像见其他部位病灶。结论 ~(18)F-FDG PET显像对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对恶性肿瘤治疗后随访确认或排除肿瘤残留和复发以及发现全身部位的转移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对全身转移病灶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优于CT/MR。  相似文献   

11.
《上海医学影像》2001,10(1):2-4
目的通过18F-FDG PET显像在消化道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和随访结果,与CT/MR和手术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以评价PET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消化道恶性肿块13例(胰腺癌10例,直肠癌2例和肝癌1例)、良性肿块5例和恶性肿瘤(胃癌5例,直肠癌4例和肝癌1例)手术治疗后10例共28例患者进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采用双盲法将PET诊断结果与同期的CT/MR影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3例消化道恶性肿块PET和CT/MR均见原发灶病变,10例PET显像结果与CT/MR相同,另外3例胰腺癌患者PET显像见腹腔淋巴结和脊柱转移.5例良性消化道占位性病变PET全身显像均阴性,其中1例病例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瘤.10例消化恶性肿瘤术后随访中有3例PET阳性结果与CT/MR相同,4例PET全身显像阴性,另外3例PET显像见其他部位病灶.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对恶性肿瘤治疗后随访确认或排除肿瘤残留和复发以及发现全身部位的转移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对全身转移病灶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优于CT/M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6例患者全身18F-FDG PET/CT检查肠道异常的结果。PET/CT检查先为常规扫描,然后对肠道病变异常部位行延迟显像,个别患者在口服2%优维显后行延迟显像。所有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并检测病变大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分析病变的CT征像。结果 176例PET/CT显像中PET均显示肠道高代谢,其延迟显像PET/CT结果经内镜、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诊断肠道肿瘤的灵敏度为92.86%(13/14),特异度为97.53%(158/162),假阳性率为2.47%(4/162),假阴性率为7.14%(1/14),准确率为97.16%(171/176)。有7例肠道恶性病变首先由PET/CT18F-FDG检出,9例同时检出转移。152例肠道生理性摄取所致高代谢患者中,SUVmax值为1.8~4.0,延迟显像后肠道条形浓聚明显变淡或消失。14例恶性肠肿瘤早期SUVmax值为3.0~10.49,延迟显像后均增加(P=0.03),10例良性肠道病变SUVmax值为2.66~6.9,延迟显像后7例(70%)表现为SUVmax值不同程度下降,3例(30%)SUVmax增加(P=0.03)。结论 18F-FDG PET/CT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技术在肠道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颅内肿瘤显像特征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颅内肿瘤显像的影像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患者进行FDG PET颅脑显像,包括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部分颅内良性病变和正常者,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9例胶质瘤6例病灶FDG摄取高于正常灰质或与灰质相当,3例未见摄取异常;2例脑膜瘤患者病灶FDG摄取均低于正常白质;5例脑转移瘤3例病灶FDG摄取高于正常灰质,2例病灶摄取低于正常灰质;4例颅内良性病变2例病灶FDG摄取高于正常灰质,2例病灶摄取低于正常灰质.结论在FDG PET图像上,脑实质肿瘤(胶质瘤)和脑膜肿瘤存在差异,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肿瘤(脑转移瘤)也具有各自的影像特征.作为反映体内代谢状况的功能影像技术,FDG PET显像可提供颅内肿瘤类型、级别、预后和对治疗反映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核医学最先进的无创性影像技术。18^F-FDG PET-CT的临床应用可以解决肿瘤诊治中的很多难题,如果适应症掌握得当,患者可以从诊治时机上得到很大益处,本文阐述18^F-FDG PET-CT诊断肿瘤的原理,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近十年来,由于在肿瘤诊治中应用的特殊价值得到肯定,过去仅在发达国家医学研究中心的PET影像技术迅速在全球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18F-FDG PET显像评价血糖水平对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是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先进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价心肌的血流、代谢和受体的功能状态1-2。18F-FDG与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一样,观察18F-FDGPET心肌显像可以反映心肌的葡萄糖代谢。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1月~2001年4月广州南方医院PET中心体检(无明确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正常,血糖、血脂正常)的健康人100例,年龄31~72(49±10)岁。冠心病14例,年龄为43~74(56±10)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5例,年龄为41~67(50±13)岁。1.2仪器、试剂采用美国GE公司AdvanceIIPET…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病(HD)由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引起,明显损害患者认知、情绪及运动等,尤其是运动功能,可导致典型舞蹈样动作。目前影像学诊断HD仍存在一定困难。PET脑代谢显像、多巴胺系统显像、脑内受体显像及相关多模态显像技术等可提高HD检出率。本文对PET检测HD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18F- FDG PET-CT心肌葡萄糖代谢与13N-NH3 PET-CT心肌灌注显像为“金标准”,对比研究评价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ultrasound two - dimensional spot tracking imaging technology ,STI)检测ICM患者存活心肌的价值 方法 30例临床确诊为ICM的患者,均行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并在在完全血运重建前一周内完成常规超声心动图、STI及PET-CT检查 结果 30例患者共480个心肌节段,PET-CT心肌代谢显像见灌注正常的节段85个,灌注减低的节段395个,结合心肌代谢显像,共310个节段出现灌注-代谢不匹配,提示有存活心肌;85个节段出现灌注-代谢匹配,提示无存活心肌。STI分析表明,同一心肌节段,有存活心肌的节段与无存活心肌的节段其峰值RS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峰值RS可以很好地预测ICM患者的心肌活性,因此可以用于存活心肌的检测,并有望取代PET/CT在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是一种可以测定生物体内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的分布与浓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作为功能显像的重要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心脏和神经疾病等学科研究中。微PET(Micro—PET或Smallanimal—PET)是特别用于动物模型的PET检测和扫描技术。微PET的用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显像,即显示生物体内的代谢、灌注或细胞增殖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无临床发作情况下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脑显像呈现高代谢时脑电监测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共3例无临床发作的间期情况下18FFDG PET脑显像呈现皮层或皮层下高代谢的癫痫患者, 静脉注射安定抑制皮层放电,在脑电监测确认无皮层异常放电时复查18FFDG PET脑显像,并对比两次显像结果。结果 病例1为颞叶癫痫患者,在无临床发作时18FFDG PET显像除发现右颞低代谢外,右额部分皮层及同侧基底节、丘脑及左侧小脑局灶代谢增高。脑电监测下抑制皮层放电后的18FFDG PET显像示原额叶皮层及同侧基底节、丘脑、对侧小脑高代谢灶消失。表明该患者上述高代谢灶为颞叶外皮层潜在致痫灶亚临床放电所致,同时证实了致痫灶与同侧基底节丘脑、对侧小脑之间的神经传导。此例改变了先前单纯前颞叶切除术的临床决策。病例2的间期18FFDG PET显像发现右侧大片额叶皮层高代谢,脑电监测下抑制临床下放电后,原皮层高代谢仍存在,原同侧基底节、对侧小脑的高代谢已不明显,证实皮层存在高代谢的基础病变(炎症),而基底节丘脑为继发功能改变,确定了病变性质及范围。病例3为颞叶癫痫患者,临床及脑电无法确定癫痫起源部位,磁共振成像未见明显异常。18FFDG PET显像在无临床发作的情况下左侧海马区呈高代谢,脑电监测下在明确的间期状态复查18FFDG PET脑显像,左侧海马区仍为高代谢。提示该部位存在基础病变(肿瘤),帮助临床确定手术部位。 结论 癫痫患者无临床发作情况下18FFDG PET显像呈现高代谢图像时,在脑电监测下确认绝对的间期状态时复查18FFDG PET显像,有助于分析高代谢的病因及明确病变范围,帮助作出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恶性黑色素瘤5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6例及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40例,分别研究PET/CT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及转移瘤的应用价值.结果 5例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病灶均异常摄取FDG, SUV 3.52~14.76,其中2例示区域淋巴结转移并经病理确诊.3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经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原发灶检出率18.75%,其中2例示远处多发转移;另2例患者临床体检发现原发灶,18F-FDG PET/CT未见原发征象.40例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残留8例,经病理确诊5例,准确率62.50%;18F-FDG PET/CT示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病理确诊5例,阳性预测价值 71.43%;18F-FDG PET/CT 示远处多发转移14例,远处转移率35.00%(14/40);40例患者中,2例因PET/CT显像降低临床分期,11例提高分期,18例患者治疗方案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准确分期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但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寻找原发灶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