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中, 溶栓治疗作为解决这一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式, 仍应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溶栓治疗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已分别证实:(1)在发病时间较早且介入开始时间可能延误较长(>2 h)的情况下考虑首选; (2)在拟采取介入治疗但因有一些延误时(1 h)考虑使用低剂量溶栓药物辅助溶栓后再行介入治疗; (3)在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严重时冠状动脉内使用溶栓药物再行介入治疗, 以上3种情况临床应用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2.
心搏骤停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后需立即心肺复苏[1].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快速和完全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对于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较好的选择[2].对于STEMI导致心搏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后施行溶栓治疗是否受益,目前尚无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起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338例STEMI患者按起病距溶栓时间不同分为研究组248例和对照组为90例,观察两组不同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及5周病死率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周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是STEMI患者早期心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措施,起病6 h内接受治疗效果较好,密切观察病情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别了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溶栓成功,1例失败后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型ACS和非ST段抬高型ACS和不稳定性心绞痛[1],发病的主流机制为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血栓若为闭塞性则造成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AMI),若为非闭塞性则造成非ST段抬高性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对ACS的危险评估中,首先是明确诊断,然后进行临床分类和危险分层,最终确定治疗方案[2].在危险评估中,心电图是最重要的资料,其次为血清心肌酶和血清心脏特异性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及患者年龄、吸烟、有否陈旧性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压等[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方法:将4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与同期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心力衰竭、休克、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酶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变化,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withSTsegmenteleva tion ,STEMl)的治疗原则是以迅速再灌注、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改善幸存者左心功能。本研究对我院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6月STEMI患者 2 1 6例 ,进行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 (directcoronaryinter vention ,DCI)与静脉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 genactivator,r tpa)溶栓比较 ,探讨两组在近期 (30d)的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1 998年 1 2月 1日至2 0 0 2年 6月 1 0日STEMI患者 2 1 6例 ,…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尚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体外心肺复苏(ECPR)后左室血栓(LVT)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因心源性休克、室颤行ECPR,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治疗期间出现左室血栓,经强化抗凝、降低ECMO流量等治疗后血栓消失,经过V-A ECMO治疗13天后撤离ECMO,住院29天后患者因心源性休克死亡。该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提醒我们AMI行ECMO治疗时需警惕左室血栓的发生,一旦出现左室血栓提示患者预后差,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院前组22例于120救护车上和(或)急诊科进行瑞替普酶溶栓,院内组40例于入院后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60、120min再通率,并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60、120min院前组临床判断再通率均明显高于院内组(P〈0.05),住院4周内并发各种出血、心力衰竭、低血压及死亡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33-4234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根据PCI时机分为延迟组与溶栓组各27例,溶栓组中溶栓时间距发病时间≤6h,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及择期行PCI;延迟组则在患者入院后给予PCI进行治疗,距发病时间为12~24h。记录患者治疗阶段临床症状的改变,以及分析其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结果治疗后,溶栓组TIMI分级:0~1级为7.4%(2/27),2~3级为92.6%(25/27);延迟组TIMI分级:0~1级为3.7%(1/27),2~3级为96.3%(26/27),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并发症方面,延迟组在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方面高于溶栓组(P<0.05)。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尽早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疏通,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于早期溶栓。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尿激酶溶栓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2h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4%和78.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心肌梗死率、心绞痛率、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尿激酶溶栓与左旋精氨酸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提高血管溶栓再通率,同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方便快捷,适用于溶栓急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泰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家属不同意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应用瑞替普酶行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时即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常规治疗7天,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胸痛缓解情况,并测定肌钙蛋白T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瑞替普酶溶栓后加用丹红注射液,可降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并有效地缓解梗死后胸痛发作。  相似文献   

14.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扩展,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可归结为长期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死亡,心电图ST—T变化可反映出心肌缺血的特征。为了采取不同对策早期积极干预AMI,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的变化特点,将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两型。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对两者的合并症、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预后是否存在差异尚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02年12月~2012年12月医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中,选取43例予以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常规组,再选取43例予以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总显效率81.40%(35/43)与试验组95.35%(41/43)相比,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发病3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是最佳的,与其他时间段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规范完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在2013年全年中,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制订更加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将实施后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健康知晓率、出院病人的满意度同上一年度的数据相比较。结果:发现2013年全年严格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天数缩短,健康知晓率上升,满意度提高。结论:积极完善和规范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服务品质必将得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7.
1993~ 2 0 0 0年我院对 6 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 (AMI) 6 80例施行尿激酶 (天普洛欣 )静脉溶栓治疗 ,15例属心肺复苏(CPR)后实行 ,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全部入选病例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确定诊断 ,从发病至溶栓时间 <6h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6 0~ 75岁 ,平均 6 4 5岁。接诊前心跳骤停 2例 ,接诊中 7例 ,接诊后 6例 ,心跳骤停平均时间 (3 2± 1 5 )min。心电图 :心室颤动 13例 ,心跳停搏 2例。心肺复苏方法 :①心电监护、体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气囊辅助呼吸。②心前区叩击 (限 1min内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溶栓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在溶栓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顿服,随后两组患者均立即给予尿激酶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溶栓开始后3h内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心电图检查中ST段抬高水平和心律变化。比较其溶栓效果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酶峰出现时间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剂80mg阿托伐他汀应用在STEMI患者溶栓前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升高溶栓再通率、缩短冠脉开通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ST段再抬高的意义。方法:将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93例AMI患者根据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两组,并对A、B两组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再通率、KillpⅡ~Ⅳ级、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病例有并发症有关,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存在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及再灌注损伤。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泰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应用瑞替普酶行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时即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常规治疗7 d,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胸痛缓解情况,并测定肌钙蛋白T(c Tn 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43.8%,对照组的为64.6%;观察组血清c Tn T及Hs-CRP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瑞替普酶溶栓后加用丹红注射液,可降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并有效地缓解梗死后胸痛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