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惊恐障碍发作间歇期的最佳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惊恐障碍诊断标准的116例惊恐障碍患者分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以循证医学的方法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方案,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在入组时和治疗2、4、8周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计数资料对照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HAMA评分研究组治疗2周末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对照组治疗4周末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结论 循证护理以证据为基础,理论结合实际,因人、因“证”施护,身心同治,护患与家属共同努力,帮助患者重建认知功能,提高应对能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情绪。结果治疗4周末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缓解惊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门诊森田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3例惊恐障碍患者进行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应用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治疗。治疗前后均使用生活量表3(LS3)进行自评,并于治疗后由患者依据以下标准自评临床疗效:①痊愈:无惊恐发作和担心发作,社会适应无障碍;②显著进步:焦虑症状大部分消失,社会适应基本自如;③进步:焦虑症状部分消失,社会适应部分改善;④无效:维持森田治疗前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对自己生活的总体满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维持治疗中,应用森田疗法后痊愈8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6例,无效2例,显效率94%。结论 惊恐障碍维持治疗中应用森田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惊恐发作患者的身心症状及人格特征.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189例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的惊恐发作患者(实验组)进行心理状况及个性评估,将随机抽样的189例大学生组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以焦虑、强迫、躯体化、抑郁、恐怖等为主,个性特征中PEN模型呈现"V"字形,N分极高者高达60.2%,E分极低者占22.1%,P分极高者达17.1%,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惊恐发作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很低,情绪极不稳定,有极端内向和精神质倾向.  相似文献   

5.
赵清珍  刘超  刘坤申 《临床荟萃》2012,27(4):341-342
急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酷似急性心脏病发作。面对酷似心脏疾病发作的躯体症状和精神心理障碍,关注精神-心理障碍与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采用中医中药结合西药治疗是临床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惊恐发作是伴有严重植物性症状的强烈的焦虑发作。这种发作可见于甲亢,自发性低血糖,嗜铬细胞瘤,肺梗塞等躯体疾病的患者,及某些精神异常者。临床上有一类患者反复出现惊恐发作,而发作间歇期无躯体或精神病症状,应诊断为惊恐障碍(惊恐发作障碍)[1]1临床资料23例患者,男6例,女17例,年龄16~65岁。其中12例有一定心理因素作用,余11例发作时无明显精神刺激。发作时同时存在4种以上的下述症状,出现频率依次为呼吸困难或宰息感;心悸或心跳加快;出汗;胸前区病或胸闷;濒死感;失控感;头晕及不稳感;皮肤潮红或苍白发凉;恶心或腹…  相似文献   

7.
惊恐发作是一种急性的焦虑障碍,是焦虑性神经症的亚型。其临床特征为发作性的极度紧张、恐惧,伴有明显的濒死感、失控感,发作期间可能有广泛性焦虑伴随。惊恐发作时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失调症状,如心悸、头昏、视物模糊、胸闷、口干、呼吸困难等。由于极度的恐惧,患者感到死亡即将来临。每次发作时间不等,由几分钟到几小时,患者通常求助“120”或到急诊看病,但往往到医院后即自然缓解,有时喝口水,打个哈久即自然缓解。患者发作期间可完全正常或伴随着预期焦虑,常惴惴不安,担心再次发作。由于发作时濒死感,患者常常不敢远离亲人,…  相似文献   

8.
惊恐障碍是无法预料和没有诱因的焦虑发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强烈的恐惧感或不适感,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症状骤然出现,在10min内达到高峰。该病通常为慢性病程,应用药物治疗能及时控制症状,但也有局限之处,如复发率高,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秦晓霞  汤艳清 《现代康复》1997,1(5):380-381
惊恐发作是一种急性的焦虑障碍.是焦虑性神经症的亚型。其临床特征为发作性的极度紧张、恐惧、伴有明显的濒死感、失控感,发作期间可能有广泛性焦虑伴随。惊恐发作时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失调症状.如心悸、头昏、视物模糊、胸闷、口干、呼吸困难等。由于极度的恐惧.患感到死亡即将来临。每次发作时间不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居家宁养癌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116例居家宁养癌症患者家属随即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家居探访护理,干预组针对患者家属存在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加以干预,包括家属教育团体支持、心灵工作坊、义工服务等.结果 干预组中患者家属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居家宁养癌症患者家属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焦虑及抑郁症状,使患者能正确认知焦虑与抑郁的来源,掌握对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自我减压技巧.  相似文献   

11.
心理社会因素与焦虑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麦慈任 《新医学》1998,29(9):459-459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而它的产生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实际情况不相称。临床上可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两种亚型。国内12个地区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眼外伤儿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80例眼外伤儿童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及适合我国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定眼外伤儿童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心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及家属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眼外伤儿童SCARED、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32.52 ±4.19),(75.65±8.02)分,干预后分别为(20.26±1.04),(93.69±12.03)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3.01;P<0.05);干预前后眼外伤儿童在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及症状与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等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3.98,3.12,2.06,2.32,2.67,2.31,2.52;P<0.05);患者家属存在明显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问题,女性家属在强迫、焦虑、抑郁及恐怖情绪方面得分分别为(1.98±0.73),(1.83±0.45),(1.89±0.67),(1.78±0.21)分,均高于男性家属得分[(1.82±0.34),(1.67±0.45),(1.73±0.28),(1.53±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3.18,2.06,3.03;P <0.05);经过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心理焦虑程度均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外伤儿童及家属存在明显的心理疾病,心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焦虑、恐惧情绪,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正>惊恐发作又称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或惊恐症,属于非人格性障碍,其特征为无法预料的、频繁的惊恐发作,表现为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常伴有强烈濒死感和/或失控感反复出现,心悸、出汗、震颤等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精神和躯体方面症状,其发病原因和心因性障碍(刺激)、人格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环境)等有关[1-2]。惊恐发  相似文献   

14.
惊恐发作的循环动力学应激反应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惊恐发作即急性焦虑发作是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急诊之一 ,研究表明焦虑发作时的循环系统处于应激状态 ,易并发高血压危象、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导致死亡[1 ] 。我们观察惊恐障碍患者在急性焦虑状态下的循环动力学的应激性变化。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 :研究组 :2 0 0 0年 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对31例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在患者转出ICU过渡期间的心理干预经验。方法 采用中文版ICU家属转科压力综合征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量后,根据转科压力量表高分因子项和焦虑抑郁量表的症状水平,对31例神经精神疾病ICU患者家属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31例ICU患者家属在普通病房的认知、分离焦虑的认知、转出的认知3个维度分,以及中文版医院焦虑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的认知维度和中文版医院抑郁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精神疾病ICU患者转出ICU的过渡期,其家属存在一定的转出压力和焦虑症状,通过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改善。  相似文献   

16.
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惊恐障碍是一种焦虑性障碍,以反复惊恐发作为其特征,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窒息感、震颤伴濒死感等症状[1],所以常常被误诊为"心脏疾病"。现将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惊恐障碍误诊为冠心病33例报道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惊恐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4周的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和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在4周心理干预后HAMA评分(7.83±3.12)分,对照组(11.42±4.0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AMD评分(19.45±3.92)分,对照组(18.67±4.3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躯体化以及人际关系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改善惊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认知及应对方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由于本症具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治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现有许多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症状,但对患者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很难改变,导致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9.
综合医院惊恐障碍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惊恐障碍是一种急性焦虑障碍,以反复惊恐发作为特征,呈突然的强烈恐惧伴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的躯体症状,患者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等,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极易误诊。本文收集本院近3年确诊的惊恐障碍病例18例,先后一度误诊,为了解其误诊原因,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惊恐障碍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于第2、4、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1例患者脱落,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从第2周开始见效;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缓解或减轻,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