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解剖标志定位简单的临床神经丛阻滞麻醉操作技术,单纯斜角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能为患者上肢手术或镇痛等提供较良好的神经阻滞效果,但在使用高浓度或大容量局麻药时有发生某一(膈或喉返)神经分支被阻滞,导致该分支神经功能暂时可逆性丧失,或时有部分(尺或桡)神经分支阻滞效果欠完善,不能满足术中镇痛或止血带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改善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的现象。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观察、记录麻醉效果。结果臂丛阻滞的完善率分别为82.5%和97.5%。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完善了麻醉效果,提高了麻醉质量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8例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24例。M组使用0.5%的罗哌卡因30 m L行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U组各使用0.5%的罗哌卡因15 mL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行腋路臂丛阻滞时,各用5 mL局麻药依次注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周围。记录2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评估2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评价麻醉效果,记录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注药30 min后,U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显著多于M组,2、3、4、5级运动阻滞程度均显著高于M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显著高于M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声音嘶哑1例,U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安全可行,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中上肢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传统的单纯腋路或者肌间沟臂丛阻滞,经常出现桡侧或尺侧麻醉阻滞不完善。本文采用腋路-肌间沟两点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方法,麻醉  相似文献   

5.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被广泛地用于肘部以下的手术.它的穿刺点既不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那样靠近中枢神经,也不似锁骨上入路那样接近肺尖,更适合于非住院病人的麻醉.对解剖的良好认识和理解有助于麻醉医师更好地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本文旨在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腋路加肌间沟联合臂丛麻醉在上肢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1年,我院对上肢手术采取腋路加肌间沟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行单侧上肢手术87例,年龄14~65岁。手术部位:手部25例,前臂19例,上臂14例,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29例。1.2麻醉方法肘关节以下手术先以腋路为主,1%利多卡因1:20万单位肾上腺素30ml~35ml,适量加用肌间沟阻滞(麻药同上)15ml~20ml;肘关节以上同时采用两种阻滞,各给药20ml~30ml;肩关节手术单纯用肌间沟法。术中追加用药一般选用肌间沟阻滞,用药20ml。(下转第53页)收稿日期:2002-09-…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比较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 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27 ml,随机阻滞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三支中的一支;Ⅱ组分别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 ml,阻滞上述四支神经.阻滞后30 min观察对肌皮、正中、尺和桡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手术等待时间等指标.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所需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平均6.2 min)较Ⅱ组(平均12.8 min)明显缩短(P<0.05),但是Ⅰ组的首次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在臂丛神经阻滞30 min后,两组患者对肌皮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尺、桡、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效果明显低于四点阻滞,由于实施两点法的许多患者需要追加神经阻滞,因此并不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定位技术在区域阻滞中应用广泛,它以电刺激诱发出的特定肌肉收缩为指标,阻滞成功率高.本研究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显微手外科手术,并与传统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神经刺激器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定位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神经刺激器用于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 ,就其神经定位的准确性及成功率 ,刺激强度及刺激时的肌肉收缩反应与阻滞效果的关系 ,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了临床观察。资料与方法选择行上肢骨科手术病人 6 0例 ,男4 2例 ,女 18例 ,年龄 14~ 6 5岁 ,ASAⅠ~Ⅱ级 ,无神经系统疾患。 6 0例病人均经肌间沟径路 ,应用神经刺激器 (B BRAUN)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 ,刺激器主要参数如下 :刺激强度 (以电流强度表示 ) :0 1~ 5 0mA ,刺激频率 1Hz。该装置的正极与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相连固定在病人胸壁上 ,负极与一 2 0G绝缘金属针 (仅…  相似文献   

10.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由于先天畸形或外伤需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 ,我科 1999年~ 2 0 0 1年对这类患儿实施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配合手术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1例 ,年龄 2~ 7岁 ,平均 4 5岁 ,均行上肢择期手术 ,手术时间 0 5~ 3 5h。1 2 术前准备患儿术前禁食 8h ,禁水 4h ,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0 0 2mg/kg ,安定 0 2mg/kg ,对于哭闹不合作的患儿进入手术室前肌注氯胺酮 5mg/kg作为基础麻醉。1 3 麻醉方法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 ,取仰卧位 ,头偏向健侧 ,一手…  相似文献   

11.
利多卡因与芬太尼复合液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局麻药利多卡因中加入小剂量芬太尼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良好。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观察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6 0例病人中男 48例 ,女 12例 ,年龄 18~ 40岁 ,均为急诊上肢或肩部手术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30例。芬太尼组用1 5 %利多卡因加芬太尼 2 0 μg复合液 2 0ml;对照组用 1 5 %利多卡因 2 0ml,均在C6水平做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其中5 8例为单次 ,2例为连续 ,术中均未追加其他药物 ,手术时间为 30~ 180分钟。麻醉效果以注药后病人感上肢沉重 ,麻木或疼痛减轻为起效时间 ,痛觉完全消失至病人首次感伤口疼痛的时距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硫酸镁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对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和镇痛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ISBPB复合喉罩全麻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37~73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硫酸镁组(M组),超声引导下ISBPB,用药0.5%罗哌卡因8ml(40mg)加10%硫酸镁2ml(0.5g);对照组(N组),超声引导下ISBPB,用药0.5%罗哌卡因8ml加生理盐水2ml(40mg)。待神经阻滞完全起效后,静脉诱导插入喉罩通气,术中七氟醚(呼末MAC 0.8)维持。分别记录局麻药注射后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4、8、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明显长于N组(P0.05)。术后8、12、24h M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的术后补救用镇痛药、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肌力减弱、麻木、瘙痒、寻麻疹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ISBPB注射0.5%罗哌卡因复合硫酸镁能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3.
改良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根据手臂手术的不同部位,比较采用肌间沟入路的不同进针点穿刺注药的麻醉效果. 资料与方法 将手臂手术部位分为上臂及前臂手术部位.择期行前臂手术者40例,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20例;择期行上臂手术者40例,随机分为C和D组,每组20例.A组和C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阻滞法,即进针点为肌间沟和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  相似文献   

14.
本院自2003年8月起将周围神经刺激器用于小儿肌间沟臂丛阻滞的穿刺定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上肢手术患者不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简单,能为前臂和手部手术提供完善的神经阻滞,但麻醉后发生的神经功能暂时性障碍在临床上不容忽视。不同的神经阻滞技术与阻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关。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已广泛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然而其阻滞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比较上肢手术患者三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引出膈神经刺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应用贝朗神经刺激器(Stimuplex HNSll,德国)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近80例,其中引出膈神经刺激6例,阻滞经过及术后随访均类似。现将其中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臂丛神经阻滞虽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但要达到理想、完善的麻醉效果却非常不易。我们从 1 994年始探索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注射阻滞法 ,与传统的肌间沟法比较 ,取得满意的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ASAⅠ~Ⅱ级择期行各类上肢手术病人1 2 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6 0例。A组为传统肌间沟阻滞法 ,B组为肌间沟扇形阻滞法。麻醉方法 局麻药用 0 75 %布比卡因 1 0ml+2 %利多卡因 1 0ml+0 9%氯化钠 5ml。两组进针均为肌间沟和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 ,刺向C6横突。A组找到异感后一次性注药 ;若反复找不到异感 ,则针尖抵到C6横突 ,…  相似文献   

18.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尺神经和桡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尺神经和桡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 56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Ⅰ、Ⅱ两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两点腋路臂从神经阻滞,Ⅰ组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Ⅱ组阻滞尺神经和肌皮神经.用0.25%左旋布比卡因,肌皮神经阻滞8 ml,尺神经或桡神经阻滞32 ml.注药后30 min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 Ⅰ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肌皮、尺和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相似,正中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均较低,但Ⅰ组桡神经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Ⅱ组.结论 桡神经加肌皮神经阻滞较尺神经加肌皮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更为广泛的上肢感觉阻滞.  相似文献   

19.
肌间沟一针两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麻醉常用的方法,但常规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会出现尺侧神经阻滞不完善的情况,作者采用肌间沟一针两点注射的阻滞方法提高了阻滞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诊或择期上肢手术行臂丛阻滞200例病人,男118例,女82例;年龄18~44岁,平均31岁;ASAI~II级,均为首次臂丛神经阻滞。将200例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0例。1.2麻醉方法:A组采用常规的肌间沟法。B组采用肌间沟一针两点注射法。1.2.1常规的肌间沟法:病人平卧,去枕,两肩平放,头转对侧,双臂靠于身侧,消毒铺巾,右手持针于前斜角肌与中斜…  相似文献   

20.
肩锁部手术传统的麻醉方法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较多,往往镇痛不完善,肌肉不够松弛,常需复合局麻或其它麻醉方式来完成手术。本院2007年7月至10月.对肩锁区手术病人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和肌间沟臂丛阻滞复合颈5深丛阻滞分组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