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PCA3mRNA及PCA3mRNA密度的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前列腺癌(PC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sPSA在4~10ng/ml的BPH或PCa患者200例,收集其前列腺按摩后尿液,离心取细胞沉淀物,提取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SAmRNA、PCA3mRNA的含量,以PSAmRNA来校正尿液中的前列腺癌细胞。以PCA3mRNA/PSAmRNA表示PCA3mRNA的含量,经直肠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PSAD和PCA3mRNA密度(PCA3mRNA/D)。以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用ROC曲线对PCA3mRNA及PCA3mRNA/D诊断PSA灰区PCa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PCa组的tPSA、PSAD均较BPH组升高(P0.05或0.01)。PCa组PCA3mRNA(P=0.009)含量及PCA3mRNA/D比值(P=0.005)均高于BPH组;以2.01为截断值时,尿PCA3mRNA/D比值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95%CI:0.790~0.869),其诊断P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和66.7%。尿PCA3mRNA/PSAmRNA比值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95%CI:0.666~0.997),以0.27为截断值时,其诊断P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6.5%和77.5%。结论:PCA3mRNA含量和PCA3mRNA/D两个指标定量检测,可以显著提高检出PSA灰区PCa的敏感度,可用于早期PCa的诊断。其中PCA3mRNA/D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后尿沉渣中AMACR mRNA含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列腺癌(PCa)患者30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41例,在前列腺穿刺活检前收集前列腺按摩后的尿液,离心取细胞沉淀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AMACR mRNA的含量,并用PSA mRNA进行校正,即用AMACR mRNA表达量/PSA mRNA表达量比值来表示AMACR mRNA的含量。结果AMACR mRNA在PCa组患者尿液中的含量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63,以0.277为截断值时,其诊断PCa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75.6%。如果血清PSA以10ng/ml为临界值,其总体特异度为58.5%(24/41),尿液AMACR mRNA较血清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之间,AMACR mRNA表达量及检测阳性率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尿液中AMACR mRNA的表达量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一种非损伤性指标,而且在PCa的早期诊断中也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PCA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从56例PCa患者、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9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对照组)前列腺按摩后初始尿液中分离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中PCA3的表达情况。结果BPH和对照组未见PCA3阳性表达,而PCa患者PCA3阳性率为81.3%(39/4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PCA3的检测有望成为早期诊断PCa的一种较敏感的方法,也有望成为PCa治疗后监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Id1 mRNA在人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d1 mRNA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用SYBR Green Ⅰ嵌合荧光法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d1 mRNA在人正常前列腺、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和PCa组织中的相对定量,分析Id1 mRNA的相对含量与PCa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 Id1 mRNA在PCa组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BPH组织(P〈0.01)。Id1 mRNA表达量与PCa的Gleason评分有明显相关性(r=0.9995,P〈0.05)。Id1 mRNA表达量高者,2年内发生浸润和转移的机率提高。结论 PCa组织中Id1 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肿瘤分化程度成负相关,Id1 mRNA的高表达从转录水平反映了其与前列腺癌病情进展的关系;Id1 mRNA的实时定量检测有助于从转录水平对前列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并初步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PCA3在前列腺癌诊断、临床分期及Gleason评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前列腺癌患者56例,其中T2期12例,T3期21例,T4(N0~3,M0~1)期23例;Gleason评分5~7分27例,8~10分29例;BPH患者23例,健康男性9例。分别获取其外周血及前列腺按摩液,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两种体液标本中PCA3的表达阳性情况,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PH和对照组两种体液标本未见PCA3阳性表达,而PCa患者外周血标本PCA3阳性率为88.9%(48/54),前列腺按摩液标本PCA3阳性率为81.3%(3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体液标本PCA3的阳性表达有明显的前列腺癌特异性,并且随着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增高,其阳性率越高,有望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新肿瘤标志物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前列腺液中DD3基因的表达,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1例PCa患者、59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液,离心取细胞沉淀物,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琼脂糖电泳法方法检测其中DD3 mRNA的水平。同时用2χ检验分析比较不同Gleason分级的PCa患者DD3 mRNA阳性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PCa患者前列腺液中DD3 mRNA阳性率(77.42%)明显高于BPH患者(5.08%),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DD3 mRNA表达阳性率诊断PCa的灵敏度为77.42%,特异度为94.91%,不同Gleason分级的PCa患者DD3 mRNA表达阳性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测前列腺液中DD3 mRNA诊断PCa是一种有效的无侵入性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尿液中PCA3和PSA基因表达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12月因前列腺疾病住院患者105例,收集前列腺按摩后的初始尿液和外周血标本,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37例、BPH 68例;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尿沉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CA3、PSA mRNA表达,以β-actin为内参照. 结果 外周血PCA3的mRNA表达敏感性为48.6%,特异性为100%.尿PCA3评分经ROC曲线分析,ROC- AUC=0.908,以截断值64.6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前列腺癌患者中尿PCA3阳性率为81.1%,BPH患者中尿PCA3阴性率为86.8%.5例血清tPSA<4μg/L前列腺癌患者,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4例;3例血清tPSA 4 ~ 10 μg/L前列腺癌患者,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2例;29例血清tPSA>10.μg/L前列腺癌患者,尿PCA3评分诊断前列腺癌24例(82.8%).22例血清tPSA<4μg/L BPH者,PCA3评分诊断阴性率为89.4% (20/22);19例血清tPSA 4 ~ 10 μg/L BPH者中,PCA3评分诊断阴性率为84.2% (16/19);27例血清tPSA> 10 μg/L BPH者中,PCA3评分诊断阴性率为81.5% (22/27).尿PCA3评分、外周血PCA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5%,高于两者单独测定. 结论 外周血中的PCA3 mRNA表达是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指标,尿PCA3评分联合检测外周血中PCA3基因表达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sPSA)与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比值(s/uPSA)对血清PSA处于诊断“灰区”—sPSA于4.0~10.0ng/ml(放射免疫法范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清PSA(sPSA)于诊断“灰区”的共19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尿PSA(uPSA)水平,根据前列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76)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BPH组,n=115),比较两组s/uPSA比值以及两组间sPSA和s/uPSA比值的受试者运算特性曲线(ROC)面积。结果BPH组与PCa组的sPSA分别为(5.20±1.09)ng/ml和(6.41±2.12)ng/ml,uPSA分别(3.57±0.97)ng/ml和(2.17±0.61)ng/ml,sPSA和uPSA在BPH组与PCa组两者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t=1.24,P〉0.05);BPH组与PCa组的s/uPSA分别为(2.32±0.61)和(4.13±1.09),PCa组s/uPSA比值明显高于BPH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P〈O.01)。s/uPSA比值和sPS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703。在保持95%敏感性时,s/uPSA比值和sPSA的特异性分别为77.1%和39.6%。结论在血清PSA值4.0~10.0ng/ml范围内,s/uPSA比值较sPSA更好地检出前列腺癌:在保持同一敏感性时,s/uPSA较s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TPSA、FPSA、FPSA/TPSA和PAP在早期前列腺癌中的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PSA、FPSA、FPSA/TPSA和PAP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血清中的TPSA、FPSA和PAP,计算FPSA/TPSA的比值,并与正常人群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PCa组血清TPSA、FPSA和PAP水平显著高于BPH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PCa组FPSA/TPSA比值显著低于BPH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BPH组和正常对照组FPSA/TPSA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PSA、FPSA、FPSA/TPSA和PAP联合检测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中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PCA-2)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研究血清中EPCA-2对诊断PCa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非前列腺疾病患者20例(作为A组),BPH患者56例(作为B组),PCa患者44例(作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EPCA-2和PSA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组患者血清中EPCA-2和PSA水平分别与A组和B组患者的进行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组血清中EPCA-2水平均≤分界点(30μg/L)。③以30μg/L为分界点,EPCA-2对PCa诊断的特异性为92.1%,敏感性为93.2%;以4μg/L为分界点,PSA对PCa诊断的特异性为55.3%,敏感性为79.5%;PSA结合fPSA/tPSA(以0.15为分界点),对PCa诊断的特异性为78.9%,敏感性为68.2%。结论:EPCA-2作为新的诊断PCa的肿瘤标志物,较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临床PC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在BPH和PCa患者中的表达,评价t-PSA与f-PSA/tPSA在BPH和PC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BPH和PCa的患者,结合其术前的t-PSA及f-PS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在t—PSA%4.0μg/L的患者中,f-PSA/t—PSA〈0.16者共6例(BPH3例;PCa 3例),〉0.16者共20例(BPH13例;PCa例7);4.0≤t—PsA〈10.0μg/L的患者中,f-PSA/t—PSA〈0.16者共17例(BPH5例;PCa 12例),〉0.16者共24例(BPH21例;PCa3例);10.0≤t—PSA〈100μg/L的患者中,f-PSA/t-PSA〈0.16者共49例(BPH19例;PCa30例),〉0.16者共31例(BPH22例;PCa9例);t—PSA≥100μg/L的患者16例,均为PCa,f-PSA/t—PSA比值均〈0.16。结论:BPH患者随年龄增长t—PSA逐渐升高,但f-PsA/t—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的PCa患者t-PSA、f-PSA及f-PSA/t-PSA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SA水平在4.0~10.0ug/L的PCa患者和t—PSA在10~100μg/L的PCa患者相比,其f-PSA/t—PS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0≤t—PSA〈10.0的患者,结合f-PSA/t-PSA〈0.16,能更有效地区别BPH和PCa(P〈0.05),但是,对于t—PSA%4.0μg/L的PCa患者来说,f-PSA/t-PSA比值对其与BPH的鉴别意义不大(P〉0.05)。  相似文献   

12.
随着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普遍开展,特别是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CT、MRI、全身骨扫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局限性早期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率显著提高,增加了PCa患者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Ca组织中前列腺癌抗原-1(P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PCa组织、3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组织(HG-PIN)、43例BPH组织和39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CA-1蛋白的表达。结果: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6/45)和60.0%(18/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均未见PCA-1 mRNA的表达。PCA-1 mRNA表达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34/45)和50.0%(15/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未见PCA-1蛋白阳性表达。结论:PCA-1仅在PCa组织中表达,且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有可能作为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对PCa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外周血和前列腺组织炎性细胞在鉴别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0 ng/ml的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8年10月PSA水平4~10 ng/ml的PCa和BPH患者共45例,其中PCa组患者20例,BPH组患者25例。PCa组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确诊,BPH组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病理确诊。所有患者在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检测血常规,记录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NM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等。同时收集患者术后病理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炎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PCa组和BPH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a组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MR、NMR和NL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PH组单核细胞标志物CD14表达高于P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和组织中单核细胞计数有助于诊断PSA浓度4~10 ng/ml的PCa患者。  相似文献   

15.
美国每年新发男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几乎25%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1],其中40%需要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Rp)[2]。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局部早期CaP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导致RP数量的逐年上升。RP具有良好的肿瘤进展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开始,对中老年男性进行以PSA为主要检查指标的PCa普查,累计23761例。普查中发现PSA〉4μg/L者占普查人群的8.0%,达1900例。以前列腺PSA密度(PSAD)〉0.15ng/cm^3,同时结合直肠指诊为658例疑似PCa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外腺6点穿刺活检术。结果:经穿刺证实为PCa者168例(25.5%),BPH者347例(52.7%),非典型性增生者24例(3.6%),腺瘤样改变者36例(5.5%),前列腺炎者57例(8.7%),肉芽肿性前列腺炎者26例(4.0%);168例PCa者中,前列腺周围区见低回声反射103例(61.3%)。PCa者PSAD为0.19±0.04,前列腺体积为(28.11±12.79)cm^3;BPH者PSAD为0.12±0.02,前列腺体积为(36.22±18.18)cm^3,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6点穿刺活检具有准确、安全等优点,是确诊PCa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结合正确应用PSA、PSAD,不但提高PCa的早期诊断率,而且有助于PCa高危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可用于临床实践的最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对于不可触知的前列腺癌(PCa),PSA比直肠指检和影像学检查提供了更早期的诊断,把疾病的诊断时间向前推进了5~10年。在美国,PCa发病率在1984年为84人/10万人,由于PSA检查的普遍应用,PCa的发现增加,其发病率上升到1992年的190人/10万人的顶峰,  相似文献   

18.
DD3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定量表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DD3基因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1例前列腺癌(PCa)组织、27例非前列腺部位的肿瘤组织、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DD3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用ROC曲线对DD3 mRNA诊断PCa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27例非前列腺组织中均未检测到DD3基因的表达。DD3在PCa组、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7.2×106、2.5×104、1.5×104拷贝/mg组织。PCa组较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DD3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而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DD3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DD3 mRNA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37(95%CI:0.879~0.995)。当临界值为1.4×105拷贝/mg组织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拟然比(+LR)、阴性拟然比(-LR)分别为90.5%、85.0%、86.7%、76.0%、94.3%、6.03和0.11。结论:DD3 mRNA的表达仅限于前列腺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DD3 mRNA表达在PCa组织中显著升高,在正常前列腺和BPH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DD3 mRNA可作为PCa诊断的良好标志物,在PCa早期诊断、微转移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等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SA值增高患者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沉渣中DD3mRN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前列腺穿刺活检前或术前麻醉后收集患者前列腺按摩后患者的尿液,离心取细胞沉淀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DD3mRNA和PSAmRNA含量,以PSAmRNA作为管家基因校正沉渣中的前列腺细胞,以DD3mRNA/PSAmRNA比值表示DD3mRNA含量.SPSS13.0分析相关数据,以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同时探讨了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DD3Mrna含量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PSA值增高患者中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液DD3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BP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分级之间DD3mRNA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值增高的患者行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沉渣中DD3mRNA含量检测,较前列腺活检的损伤更小,作为前列腺癌的一种非损伤性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后,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显著提高。PSA诊断发现的PCa有60%为早期PCa。但当PSA处于灰色带(4~10μg/L)时,在诊断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