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血管性痴呆(VD)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V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EEG检测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比较分析。结果:VD患者EEG显示α节律减慢,出现广泛性或局限性慢波(额区、颞区、顶区)。经6个月治疗,MMSE评分升高,EEG异常率随之下降,两者呈负相关。结论:EEG在VD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与MMSE结合可为V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难治性癫痫患儿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治疗前后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观察KD临床疗效、起效时间,观察KD前及3个月后EEG背景及癫痫波的变化,评估EEG的变化与KD临床疗效、KD起效时间的关系。结果:KD能改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EEG;部分对KD无效的患儿EEG也能改善;KD临床疗效和EEG的改善呈相关性。结论:KD能改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EE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疗效。方法:收集DPN患者80例,分为两组;三七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三七治疗组给予口服三七通舒胶囊,每日三次,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肌注,500弘g每日1次。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肌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症状、体征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改善(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三七治疗组治疗后神经症状、体征亦无明显差别(P〉0.05),而神经传导速度则明显改善(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联合甲钴胺对DPN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脑电图(EEG)、神经心理障碍的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对36例ESES患儿进行V—EEG监测,随访观察临床、EEG、神经心理障碍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36例中27例(75oA)经治疗临床发作完全控制或明显减少,EEG上ES—ES消失。22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中的17例(77%)在临床发作改善和抑制痫样放电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32例神经心理障碍患儿26例(81%)经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结论:ESES是一种特殊的EEG现象,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神经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抗癫痫治疗除控制其临床癫痫发作外,还必须及早消除EEG痫样放电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脑电图特点.方法:对120例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脑震荡组和脑挫裂伤组,分别观察其脑电图改变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EEG异常率高,且两组在异常率、异常程度上存在差异(P<0.05).脑震荡组EEG改变以正常范围、界限性为主,多表现为背景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相应年龄,背景波节律紊乱,调节调幅欠佳,θ或δ活动轻度增多或短程阵发.脑挫裂伤组EEG改变以界限性、异常为主,多表现为背景波弥漫性θ、δ波、两侧对应区域持续不对称、异常阵发性活动、癫癎波等.脑震荡组EEG及临床转归均优于脑挫裂伤组.结论:小儿闭合性颅脑损伤脑电图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如异常率高,EEG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成比例,EEG异常率、异常程度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程度相关、恢复快等.脑电图检测闭合性颅脑外伤小儿,对病情估计、疾病的变化、预后判断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程脑电图(EEG)和CT在癫痫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长程EEG监测,包括动态脑电图(AEEG)、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和CT对320例癫痫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长程EEG正常123例(38.4%),异常197例(61.6%),并监测到临床发作48例(15%),占异常EEG的24.4%。异常EEG中见痢样波114例(占异常者的57.9%),非特异性异常83例(42.1%)。AEEG和VEEG的异常率及观察到的临床发作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X^2=1.32,P〉0.05及X^2=0.93,P〉0.05)。CT正常229例(71.6%),异常91例(28.4%)。CT与长程EEG两种方法的异常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X^2=10.88,P〈0.001)。结论:长程EE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痫EEG的阳性率。特别是对不典型临床发作表现和无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痫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尤为有用。CT的广泛应用使引起癫痫原因的脑部疾病的检出率大为提高,已成为癫痫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CT与长程EEG监测二者结合在癫痫病因的诊断及定位诊断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指导癫痫的治疗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7.
梁红军 《医学信息》2007,20(4):639-640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病人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7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病人,按入院秩序随机分组治疗组36例给予0.25Mpa的HBO治疗,Qd,10~14次1疗程,平均3.2个疗程;对照组34例不接受HBO治疗.两组药物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恢复工作或自理能力者77.8%,对照组44.1%.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HBO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昏迷病人,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与成人起病组的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癎(TLE-HS)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癫癎诊疗中心就诊的TLE-HS患者201例,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分成儿童起病组和成人起病组,收集病史、发作类型和频率、药物治疗、头部影像学、24 h视频脑电图(V—EEG)等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儿童起病组较成人起病组伴热性惊厥(FS)史多、间断发作少,频繁发作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3、0.013);儿童起病组较成人起病组在发作间期EEG颞区以外癎样放电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在HS侧别、发作起源、发作类型、单用或联合用药、头部外伤史、脑炎史、家族史、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成人起病组相比,儿童起病组伴FS史多,发作频率更高,这提示FS是导致癫癎患者更早起病的原因之一;儿童起病组发作间期EEG颞区以外癎样放电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病人脑电图(EEG)的动态改变。方法:对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病人(观察组)和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癫痫发作病人(病例对照组)的EEG和卒中病灶分布、范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癫痫发作形式及频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40例的病灶分布主要在颞叶、额叶及顶叶,初次NIHSS评分为4.8(±2.03)分,癫痫发作类型主要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病例对照组20例的病灶分布在顶、枕、额、颞叶、基底节和小脑,初次NIHSS评分为4.7(±2.27)分,经t检验统计表明,NIHSS评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50);初次检查病例对照组的EEG异常率为50%,其中轻度异常占异常总数的70%,中度占30%;观察组的EEG异常率为95%,其中轻度异常仅占异常总数的21%,中度和重度异常占79%;健康对照组的EEG异常率很低,仅为20%,且仅表现为轻度异常;经Х^2检验,Х^2=46.54,P〈0.005,表明三组间EEG的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意义。在随后的3次复查中,随着NIHSS评分的改善,癫痫发作的频数降低,EEG的异常程度也下降,以第60天时最为显著。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病人的EEG检查有较高的异常率,对指导其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灰质异位症(HGM)所致癫痫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EEG)特点。方法:报告4例脑HGM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EEG特点和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大脑HGM症患者均合并其他脑部发育畸形,如脑裂、透明隔缺如,其临床表现为反复的癫痫发作且呈迟发性难治性癫痫、智力低下及运动系统受损,其EEG特征为额、中央反复阵发高至极高波幅尖慢、棘慢波综合或慢波增多。抗癫痫药物可对症治疗,γ刀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癫痫发作。结论:脑HGM所致癫痫发病年龄早,主要发作类型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其EEG异常放电与病灶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约半数患者正规的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慢性点燃大鼠行为及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PTZ致癎组(B组)、RV干预组(C组),每组20只。B组和C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慢性癫癎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及海马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腹腔注射RV可明显抑制大鼠的癎样放电,延长发作潜伏期、缩短发作时间,与PTZ致痂组相比重型发作率降低(P〈0.05);同时在病理学上还能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论:RV可明显抑制PTZ诱导的大鼠癫癎发作,对致癎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压氧(HBO)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脑电图变化,探讨EEG对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对85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前后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CO中毒患者脑电图改善明显,恢复正常占67.1%,总有效率95.3%,临床症状改善与EEG一致。结论: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有显著疗效;EEG对CO中毒患者临床诊断和预后的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i比较抗癫痫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反射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改变。方法i将27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未用抗癫痫药者;第2组: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第3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5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各组均需避开诱因。根据患者既往最长癫痫发作间期的3倍时间随访其癫痫发作次数和视频脑电图表现。结果:各组无1例临床加重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3%~10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3个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病人用药与否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各组反射性癫痫预后良好,伴脑电图异常的反射性癫痫建议给予抗癫痫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对颅内大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后脑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给予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颅内大动脉狭窄组(30例)及无狭窄组(4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h、24h、7d、14d、90d等6个时间点进行QEEG检查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计算EEG大脑对称指数(BSI)及δ+θ波与α+β波的比率(DTABR),最后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30例狭窄组比较,4例无狭窄组的BSI从治疗后2h、DTABR从治疗后24h及NIHSS评分从治疗后7d起各时间点均明显减低(改善)(P〈0.01);而狭窄组各项指标则相应分别从治疗后24h、2d、7d起减低(均P〈0.05)。无狭窄组各时间点BSI、DTABR及7~90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QEEG能及时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善,而且这种改善明显要早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其中以BSI的敏感性更高。颅内大动脉无狭窄者溶栓治疗后QEEG提示脑功能好转改变早于狭窄者,但两者NIHSS评分的改善时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病人的疗效。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反馈治疗组(A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两组各30例。A组和B组均给予抗焦虑药物帕罗西汀10~20mg/d,A组同时行生物反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5次,连续2周后评定疗效。疗效用90项症状因子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SCL-90评分均较人组时显著降低。A组比B组疗效更显著,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广泛性焦虑症,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来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植物神经病(AD)的疗效,从而优选出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治疗尿毒症AD的血液净化方式。方法:将长期血液透析的115例患者,包括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组51例(A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30例(B组),血液透析+灌流治疗组22例(C组),腹膜透析治疗组12例(D组),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行SSR检测,并检测同期的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比较这四种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AD的疗效。结果:此115例患者仅有1例PTH在正常水平,占0.9%,余114例(99.1%)皆异常且PTH水平与SSR的各检测值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A组治疗前后血磷、PTH、SSR上、下肢起始潜伏期(OL)及峰-峰波幅值(Amp)无明显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血磷无明显改变(P〉0.05),PT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SSR上、下肢OL明显缩短(P〈0.01),SSR上、下肢峰-峰波幅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C组和D组治疗后血磷、PT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SSR上下肢OL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上下肢峰-峰波幅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经两两比较得出:经治疗C组和D组血磷、PTH下降程度较A组、B组明显(P〈0.01),其中C组、D组两组间血磷、PTH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B组PTH下降程度较A组明显(P〈0.01);C组、D组SSR上、下肢OL的缩短程度及峰-峰波幅值的增高程度较B组、A组明显(P〈0.91),B组SSR上、下肢OL的缩短程度及峰-峰波幅值的增高程度较A组明显(P〈0.01),其中C组、D组两组间上、下肢OL的缩短程度及峰-峰波幅值的增高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灌流、腹膜透析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对尿毒症AD的治疗疗效显著;血液透析滤过可部分清除中大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EEG改变及演变。结果:45例患儿中,男31例,女14例,5岁以下43例。病程4d内初检,42例患儿EEG异常,异常率为93%,EEG异常呈弥漫性改变。复查EEG显示,随着临床好转,EEG趋于好转,但与临床不完全平行。结论:EEG检查是反映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敏感指标,在本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及随访中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阿司匹林0.1Qd;B组:阿司匹林0.1Qd+西洛他唑50mg,Bid;并设健康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二天及用药1周后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G变化,以及CD62p和hs—CRP水平。结果用药前A、B两组PAG(ADP、AA诱导)、CD62p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周后B组的PAG、CD62p及hs—CRP水平较A组显著降低,但CD62p及hs—CRP仍高于对照组。B组用药前后hs-CRP与ADP及AA诱导的PAG、CD62p呈正相关;B组6个月临床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西洛他唑可抑制合并2-DM冠心病患者PAG,降低CD62p及hs—CRP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睡眠脑波调制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原发性失眠症中的脑电图(EEG)动态特征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将126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分为睡眠脑波调制重复经颅磁刺激组(睡磁组)44例、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常磁组)42例和假磁刺激治疗组(假磁组)40例。每次持续刺激30min,每日1次,疗程10d。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0d时和治疗结束后30d时的Krakow睡眠积分(KSS)、EEG及平均α波绝对功率谱的变化。结果:两磁疗组治疗10d时的KSS显著降低(均P〈0.05),平均α波绝对功率谱显著升高(均P〈0.05),尤以睡磁组突出,且持续至治疗结束后30d。治疗10d时磁疗患者平均α波绝对功率谱与其KSS呈显著负相关(n=86,r=0.2136,P〈0.05)。结论:睡眠脑波调制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原发性失眠症的异常EEG均有显著的良性调节作用,其疗效与提高平均α波功率谱相关,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生物反馈(又称脑电图生物反馈,EEG biofeedback,EBF)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试验组进行EBF训练来强化Ca导联12~15Hz的感觉运动节律(SMR)而同时抑制θ节律,共3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者进行空白对照。对试验前后的临床发作情况和脑电图进行观察。结果:共56例完成了30次的EBF训练,其中36例为试验组患者,20例为对照组。经EBF治疗后,试验组癫痫发作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69%,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25%。试验组重度异常脑电图所占的比例由47%降至28%,总好转率为56%(20/36)。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EBF训练,在强化C4导联SMR节律的同时抑制θ节律,可以减少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