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第215代Ca761脚掌移植的同一小鼠所产生的腘窝或腹股沟淋巴结与肺转移瘤分别移植于两组健康小鼠脚掌,同时取第215代Ca761腋部皮下移植的肺转移瘤移植于第三组健康小鼠,如此循环5代以上,获得Ca761-FL、Ca761-FP、Ca76l-AP三个亚株。对照实验表明:淋巴结转移率,Ca761-FL高于Ca761-FP。肺转移率,Ca761-FP高于Ca761-FL。结果显示Ca761肿瘤细胞向淋巴道与血道转移途径的选择与瘤细胞本身生物学性质有关。此外,Ca761-AP_7脚掌移植组淋巴结转移高于Ca761-AP_7腋下移植组,提示移植部位对转移途径的选择有影响。本实验早期及晚期带瘤小鼠的肺和淋巴结转移灶可同时或单独出现,提示瘤细胞可自移植部位分别进入淋巴道或血道。转移早期,肺转移为肺泡间隔型和胸膜下型的微小病灶;晚期,肺泡间隔型和胸膜下型的病灶增大,并出现支气管肺动脉支周围转移灶。提示经血道到肺的转移瘤也可穿出肺泡壁毛细血管进入淋巴循环。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具有血道与淋巴道双向转移特性的小鼠乳腺癌Ca761-86细胞系进行了高转移潜能癌细胞亚系的筛选,使其自发肺转移率由未筛选时的20%稳定地提高到100%,定名为Ca761-P93,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肿瘤血道转移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高肺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3.
将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肉瘤LⅡ分别接种在近交系615小鼠的胁部皮下、后肢肌肉和爪垫皮下组织内,取全肺和各部位淋巴结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肿瘤自发转移率及转移程度。胁部皮下与后肢肌肉移植组待荷瘤小鼠自然死亡,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9.3、27.9d,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5.7%和100%,肺转移率均为100%。爪垫皮下移植组在肿瘤接种后1、3、5、10、20、30和40d处死荷瘤小鼠,早期淋巴结转移出现在肿瘤接种后第10天,至第30天时形成肺转移瘤。局部侵袭达Ⅲ~Ⅳ级时才发生肿瘤转移,肺转移出现时间晚于淋巴转移。结果表明,LⅡ瘤株具有淋巴道合并血道转移的特性,是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理想实验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小鼠肝癌及子宫颈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H22肝癌细胞悬液经小鼠尾静脉接种,观察荷瘤小鼠的肺部转移瘤情况;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接种,复制淋巴道转移模型,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情况。U14子宫颈癌细胞悬液经小鼠肌肉接种,复制自发性转移模型,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结果]血道转移模型结果:中药组肺瘤结节数较造模组下降(21.13±7.95 v 34.11±12.14,P<0.05)。淋巴道转移模型结果表明:中药组肺瘤结节数、淋巴结指数较造模组均有下降(4.5±2.619 v 8.3±3.917和0.702±0.182 v 0.89±0.181,P<0.05)。自发转移模型结果:中药组移植瘤生长指数、肺转移瘤生长指数较造模组比均明显降低(0.059±0.013 v 0.086±0.024,P<0.01,3.899±1.356 v5.035±1.336,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明显抑制肺转移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原位移植法建立人乳腺癌SCID鼠转移模型并研究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瘤块原位移植于SCID鼠乳房的脂肪垫上,用其癌转移淋巴结传代。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对各代移植瘤的形态特征、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肿瘤移植成功率为97%,已传至18代;液氮冻存复苏移植成功率为100%,荷瘤小鼠体内出现淋巴道转移,9代后转移率为95%。原位移植瘤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移植瘤的形态学特点与原始细胞系安全一致,而原代与晚代移植瘤之间的超微结构有差异,显示进一步恶化的特征。多指标免疫组化检测表明,原代与晚代移植瘤之间存在有癌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差异。结论 该模型为人乳腺癌的实验治疗和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Ca761是将615系小鼠的一自发A型乳腺癌,经同系移植而建立的一个新的小鼠乳腺癌模型。经11年190多代的移植,生长特性已基本稳定:它是615系小鼠的一个同基因型瘤株,在615系小鼠中移植成功率为100%,无自然消退,宿主平均存活时间为17.6±4.6天;基本不受615系小鼠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无论是用埋块法或悬液法接种,或经液氮冷冻,复苏,其生长特性均保持稳定。 Ca761有明显的转移倾向;并已建成其腹水型及体外细胞系;它对所试12种常用抗癌药中的7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这与乳癌的临床化疗情况有一定的相似性,故Ca761对肿瘤和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可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来自同一祖先的两株不同亚克隆细胞系Hca-16A3-F(F)和HCa-A2-P(P),在两种不同小鼠体内经不同途径接种所得的转移率和转移部位显示有差别:C3/he小鼠皮下组,F呈现高淋巴道转移(80.0%),而P未出现转移,C3H/he小鼠尾静脉组,F在卵巢(28.6%)和淋巴结(28.6%)有较低的转移率,P权出现一例(14.3%)卵巢转移,然而,在裸鼠体内却出现了异常的变化,F呈现高血道(肺脏71.4%)转移而不出现淋巴道和其他部位转移,但P却出现高淋巴道转移(85.7%)兼有低血道(肺脏28.6%,卵巢14.3%,肾脏28.6%)转移。体内实验结果提示:HCa细胞中含有转移、浸润能力不同的亚群;F细胞在体内具有较强的浸润力与转移力,且有淋巴道转移的倾向;P细胞的浸润力和转移力则低于F细胞,但若给其提供适当的到达器官的通路,完全能形成实验性转移灶。C3H/he小鼠也是HCa细胞生长和转移的理想宿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软骨多糖对615系小鼠乳腺癌Ca761的抑瘤和抗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检测经软骨多糖和生理盐水处理过的615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的瘤重、肺转移发生率,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明胶酶谱法检测瘤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含量的变化,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软骨多糖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达到44%;治疗组肺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瘤组织中MMPs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骨多糖可抑制小鼠乳腺癌Ca761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小鼠TNF-α和MMPs分泌有关,为开发新的抑癌药物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在615小鼠腹腔保种传代的一株具有淋巴道和血道高转移能力的小鼠子宫颈癌U_(14)腹水瘤应用Ficoll和泛影葡胺配制之分层液2层比重梯度离心法分离出A、B两群癌细胞。A、B两群细胞及未经分离的细胞群均分别接种于BaLB/C近交系小鼠右腋部皮下。肺与淋巴结转移率:在12天处死之荷瘤鼠A、B两群细胞肺转移率分别为50%(4/8)和10%(1/10),17天处死鼠分别为90%(8/9)和40%(4/10)。12天处死鼠A、B两群细胞各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小鼠数和转移阳性淋巴结数全部为0。17天处死鼠A、B两群细胞各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小鼠数分别为22%和0%;转移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3%和0%。认为A、B两群细胞转移率等方面的差别,是反映了亲代U_(14)腹水瘤在转移能力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瘤株Hca -F的再克隆技术。 [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对已使用多年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瘤株Hca -F进行再克隆 ;6 15小鼠皮下接种 ,检测再克隆瘤株淋巴结转移能力。 [结果 ]共分离出 3个不同的瘤株 ,Hca -F - 2 - 2 4c6 ,Hca -F -3-d4 ,Hca -F - 3-a4 ,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 3株瘤细胞均为单克隆细胞。动物实验证明三株瘤细胞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95 .5 % ,87% ,4 2 .5 %。 [结论 ]有限稀释法操作简单 ,克隆的形成率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肿瘤转移的机理和预防以及阻断转移的方法,首先需要建立肿瘤转移的实验动物模型。理想的肿瘤转移模型最重要的条件是转移发生率高而且稳定。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株可移植的淋巴道转移模型,国外虽然有一些,但转移率不高。至于可移植性肿瘤自发淋巴道合并血道同时有双向转移的瘤株,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一株我室自己建立的小鼠可移植性瘤株子宫颈癌27号自发转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EGF-D及Ki-67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D和Ki-67的表达。结果1)VEGF-D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2%(41/50)显著高于未转移淋巴组37.5%(15/40)(P〈0.01)。Ki-67阳性率在淋巴道转移组为84%(42/50)显著高于未转移淋巴组42.5%(17/40)(P〈0.05),且VEGF-D与Ki-67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2)VEGF-D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级、ER、PR无关,与CerbB-2表达显著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VEGF-D和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可能促进了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和增殖。  相似文献   

13.
任国胜 《重庆医学》2005,34(12):1761-1763
乳腺癌的淋巴道与血道转移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淋巴转移又是乳腺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尽管目前临床淋巴转移程度是指导乳腺癌诊断、分期、外科治疗和放化疗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仍有许多患者,即使淋巴结阴性的早期患者,也可以出现复发和转移。因此,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寻找和分析乳腺癌转移的机制非常重要。乳腺癌的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参与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以往研究较多的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基因有表皮生长因子(EGF)、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D44、nm23等等。它们在乳腺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已经比…  相似文献   

14.
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建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裸鼠爪垫皮下注射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方法建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4周后收集腹股沟、腋窝、腹腔等部位淋巴结,进行H-E染色与EMA、CK18免疫组化染色以及体外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纯化培养等检测,判定裸鼠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结果H-E染色与EMA、CK18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有散在或灶性鳞状上皮癌细胞转移,体外纯化培养的细胞呈上皮样生长。在35只受试裸鼠中,23只建模成功,转移率为67.5%。结论裸鼠爪垫皮下注射可成功建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为舌鳞状细胞癌淋巴道转移的机理研究、药物干预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恶性黑色素瘤淋巴道转移裸小鼠模型.方法:12只裸小鼠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通过裸小鼠角膜囊袋植入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建立恶性黑色素瘤淋巴道转移裸小鼠模型,对照组未植入瘤细胞.2周后取材,进行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LYVE-1角膜全组织荧光染色,采用图像分析法测定角膜淋巴管总体面积,RT-PCR法检测角...  相似文献   

16.
癌细胞侵袭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献报告小鼠HAC瘤株皮下移植后的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本组曾利用血道转移模型和血道合并淋巴道转移模型探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几种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发现在侵袭期呈明显升高的趋势,而到转移期,尤其是到转移晚期,又明显下降。为了进一步阐明单纯淋巴道和单纯血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化学诱导法构建与人口腔癌发生发展相似的Balb/c小鼠口腔癌及淋巴道转移模型.方法:实验组68只小鼠,采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oxide,4-NQO)300 mg/L饮水喂养8~20周,停药后自来水喂养至40周,对照组32只仅给自来水喂养12~40周;8周后,每隔2周处死4只实验组小鼠,肉眼及HE染色和免疫组化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染色观察癌变及淋巴道转移全过程.结果:随着 4-NQO作用时间及观察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鼠舌背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的斑块及乳头状新生物等改变,斑块出现的位置由最初的舌根部向舌尖部蔓延,并在舌腹、口底、牙龈、上腭等部位发现类似斑块.24周及以前,小鼠口腔黏膜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常增生.25~32周期间,16只中有14只发生肿瘤,其中一部分发生同侧或双侧颌下淋巴结转移(2/16).33~40周期间,全部发现有原发灶肿瘤以及同侧或双侧下颌淋巴结转移(16/16),HE染色确定有转移的实验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免疫组化pan-ck染色均为阳性.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4-NQO化学诱导法成功建立小鼠口腔癌前病变、口腔癌及淋巴道转移模型,发病过程与人发病过程相似,具有较高的成瘤率以及淋巴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细胞系裸小鼠爪垫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并评价卡培他滨抗癌药物效果.方法 裸小鼠爪垫皮下注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在1~6周及8周取材,进行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种植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口服卡陪他滨抗癌药物观察其疗效.结果 种植1周后成瘤率100%.肿瘤在3~4周成指数生长.3周时见第一级胭窝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5),到6周时100%转移,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6.9%(10/13);5周时见第二级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1/5);到8周时见第三级肾门淋巴结转移(1/5),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3/5),但均未见肝肺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在肿瘤指数生长之前,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淋巴结有弥漫性癌细胞转移浸润.口服化疗药物卡培他滨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结肠癌裸小鼠爪垫淋巴道转移模型.此模型快速简便、转移集中、转移率高,且应用此模型能够评价抗癌药物卡培他滨抗癌疗效.  相似文献   

19.
患恶性肿瘤死亡的病人,往往不是由于原发瘤致死,而80%~90%是死于肿瘤转移。转移途径主要有血道和淋巴道两大类。转移是代表恶性肿瘤最终结局,目前对肿瘤转移的特性和机理并未完全弄清。因此对肿瘤转移的特性和机理深入研究,对防治肿瘤转移至关重要。我组自1979年开始利用艾氏腹水癌Walker256癌肉瘤、小鼠子宫颈癌14和27号即U14和U27及小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免疫力小鼠体内肝癌细胞转移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HCa-F25/16A3-F(F)和HCa-F25/A2-P(P)是从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在有正常免疫功能小鼠体内只经淋巴道转移的同源而具有不同转移力的两株克隆细胞系。将F细胞和P细胞接种到三种不同免疫功能的小鼠皮下(皮下组)和尾静脉内,它们均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皮下组F细胞在615小鼠和SCID小鼠体内转移率均很高,在BALB/c-nu/nu小鼠体内转移率最低。P细胞在三种小鼠体内随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