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an F  Wang MQ  Liu FY  Wang ZJ  Song P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918-1920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3月对解放军总医院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3~75岁,胰腺癌8例,胰腺囊腺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胰腺炎4例.所用介入治疗方法 包括脾动脉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栓塞、肝动脉栓塞、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血管加压素灌注、肝动脉覆膜支架置入.结果 所有患者共行介入治疗29次,16例患者末次介入治疗后均未再发出血,其余2例患者血管造影未发现明确出血征象亦未行假定出血血管栓塞治疗,再次开腹后证实为消化道溃疡出血,经手术切除溃疡部位后未再发出血.18例患者生存时间为1周~50个月,其中5例患者末次介入治疗后1~7周内死于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患者8~17个月后死于肿瘤进展,其余患者均健在.结论 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应作为内科治疗无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阳性发现率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1例消化道出血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1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16例,发现率76%。对10例行栓塞治疗,栓塞成功止血率100%,6例行药物灌注止血,3例止血,3例48h后再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动脉血管造影为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介入治疗为消化道出血止血的非手术性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结果 6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率100%,其中5例行栓塞治疗,1例行栓塞+药物灌注,均止血成功.结论 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后的Seldinger技术对22例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进行24次造影,分别行腹腔干动脉及分支、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分支及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检查。对出血动脉及其它异常动脉显影行栓塞治疗,造影阴性和不能超选出血动脉的行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2例患者24次造影,发现出血病灶21次,阳性率87.5%(21/24),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8例,肿瘤3例,小肠动脉瘤3例,小肠憩室4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3例首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病灶,予以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2例复发再次造影超选到3-4级血管发现出血动脉予以栓塞治疗,栓塞治疗4例复发,成功率81%(17/21),灌注治疗成功率33.3%(1/3)。随访时间3个月,未见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对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的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其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8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或明胶海绵、含钡聚乙烯(PVA)微球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阳性27例,其中血管畸形17例,肿瘤6例,小肠憩室3例,回盲部溃疡1例.介入治疗27例,其中17例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3例,止血率76%;10例介入栓塞治疗,即刻止血8例,2例术后24 h出血停止. 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药物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 28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率75%,其中16例行栓塞治疗,5例行药物灌注,均止血成功.结论 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消化道出血病例,男12例,女6例,分别进行急诊数字电影血管造影(DCM)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针对性采用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18例中阳性发现有15例,均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检出阳性率83.3%。灌注缩血管药物治疗11例,即时止血率62.5%,动脉栓塞治疗7例,即时止血率100%。结论 消化道出血急诊血管造影同时行针对性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在出血病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术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分别再采用动脉栓塞或/和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动脉栓塞治疗28例,即时止血率为92.9%(26/28),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4例,即时止血率为50.0%(2/4),本组总的即时止血率为87.5%(28/32).结论各部位大出血在急诊血管造影的同时行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与介入治疗的方法 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5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的原因及部位,对出血部位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造影发现病灶20例(80%),其中血管畸形12例,肿瘤5例.小肠憩室3例.介入治疗20例.均先应用垂体后叶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4例.止血率70%,6例未能即时止血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即时止血,1例术后24小时出血停止.结论 DSA检查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药物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28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率75%,其中16例行栓塞治疗,5例行药物灌注,均止血成功。结论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再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并经介入治疗后再次出血1-6 h内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小肠、结肠出血或可疑出血于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收缩剂,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动脉及直肠上、下动脉出血或可疑出血直接栓塞。结果:24例阳性中第2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9例,小肠憩室3例,血管畸形2例,多发假性动脉瘤2例和肿瘤2例;第3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2例,肿瘤3例和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再次造影阳性和阴性出血控制率分别为79%(19/24)和53%(10/19),其中17例阳性1次灌注收缩剂或栓塞后止血,2例2次栓塞止血,4例小肠和1例结肠止血失败行手术止血;19例阴性患者采用灌注收缩剂后止血10例,7例失败行外科止血,2例死亡。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再出血的患者再次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不仅能提高血管造影的阳性率,而且也能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与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5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的原因及部位,对出血部位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发现病灶20例(80%),其中血管畸形12例,肿瘤5例,小肠憩室3例。介入治疗20例,均先应用垂体后叶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4例,止血率70%;6例未能即时止血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即时止血,1例术后244,时出血停止。结论DS憷查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乃宏  王佳 《当代医学》2013,(25):46-47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46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5例行出血靶动脉药物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29例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2例血管造影无阳性发现。对44例介入治疗患者,灌注血管加压素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及呕血、便血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及呕血、便血均明显好转。结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靶动脉药物灌注血管加压素及出血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是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鞠洪凯 《吉林医学》2014,(3):571-571
目的:探讨并分析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行胃切除术后再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再次出血后的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在3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术前行急诊胃镜检查,5例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造影,18例患者术中进行胃镜检查,应用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术中采用胃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的准确率显著高于术前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未作胃镜检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采取旷置溃疡切除术;19例吻合口出血者,进行局部缝扎止血、切除原吻合口,再作毕Ⅱ式重建;还有7例再次胃切除手术。治愈33例(94.3%);死亡2例(5.7%),均为术后大出血者。结论:为预防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行胃切除术后大出血造成生命威胁,应在手术中采取胃镜检查或者在手术前采用超选择血管造影,有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同时在手术前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制定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断和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23例,常规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造影后保留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或行栓塞治疗,追踪观察止血情况。结果:23例中14例有血管异常表现,其中5例见造影剂外溢。17例行灌注治疗,6例行栓塞治疗。22例在介入治疗后止血,I例治疗无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诊断不明确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及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4例在东莞市塘厦人民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或保守治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大部切除术组的治愈率及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例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治疗。结果  30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 ,3例未确定 ,4例造影阴性 ,5例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 ,2 7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结论 介入性诊断可作为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方法 ,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大出血的血管造影特征及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作者通过对22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大出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治愈20例,1例介入栓塞止血后再出血,1例未发现出血部位,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大出血患者行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能迅速明确出血部位及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及内镜下止血失败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7年6月予药物及内镜止血失败,且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进一步行DSA检查或治疗的患者48例,分析统计其内镜下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药物及内镜止血失败的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最为多见占58.33%,男性患者占70.83%,溃疡直(长)径2.0 cm占22.91%。DSA检查发现出血征象阳性率为87.50%,进一步行栓塞止血治疗成功率为78.57%,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痛苦较小。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血管以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最为多见。内镜下表现为巨大溃疡、溃疡合并裸露血管患者止血效果较差,应引起医师高度重视;患者经药物及内镜下止血失败,DSA检查及治疗在药物及内镜下止血失败后可选择的重要方法,发现出血血管阳性率较高,治疗效果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20.
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44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44例消化道出血进行血管遣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治疗并进行护理.结果:4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完全止血25例(56.8%),止血不完全14例(31.8%),复发5例(11.3%);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5%.结论:介入治疗对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