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胆结石临床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胆结石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0)和小切口组(n=40),分别给予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5.8±8.1)mL,手术时间为(37.7±7.5)min,住院时间为(4.1±1.5)d,下床活动时间为(6.5±2.2)h;小切口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4.3±34.1)mL,手术时间为(74.6±13.3)min,住院时间为(8.2±3.2)d,下床活动时间为(30.1±3.3)h,经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小切口组,且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小切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疗效良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较快,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胆囊切除的5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各2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1.58±10.78)mL]、手术时间[(51.59±5.12)min]、肛门排气时间[(11.21±4.32)h]和住院时间[(5.71±2.61)d]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68.54±16.47)mL]、手术时间[(76.18±10.48)min]、肛门排气时间[(24.62±8.37)h]和住院时间[(9.63±1.82)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86例行经脐单孔 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10例行传统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例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经脐单孔LC组与传统LC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47.1±26.6)min vs.(30.5±17.2)min,P=0.001],但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少(3.5% vs.16.4%,P=0.004)、术后住院时间短[(2.3±0.6)d vs.(4.5±1.1)d,P=0.000]、住院费用低[(7368±515)元vs.(8987±909)元,P=0.000];而两组术中出血量[(19.5±4.5)mlvs.(20.4±4.7)ml,P=0.458]及并发症发生率(2.3%vs.3.6%,P=0.91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更具美观优势,目前可部分代替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宋文周 《吉林医学》2015,(10):2043-204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6.2±9.3)ml和(4.1±1.5)d,均显著少于小切口开腹组的(121.4±27.3)ml和(7.5±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小切口开腹组的2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全腹腔镜术式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剖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5年10月~2003年6月行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共55例,其中LC组26例,OC组2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2.69±53.78)mL、(53.19±20.77)min、(6.65±1.98)d,OC组分别为(151.72±61.94)mL 、(77.76±22.16 )min、(10.24±2.60)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在治疗合并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为A级和B级)胆囊结石患者中,LC较OC更安全,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胆囊结石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各68例的两组,一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另一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75.2±4.3)ml、手术时间(54.3±16.4)d、切口长度(1.3±0.5)cm、术后排气时间(1.2±0.3)d、术后输液时间(3.4±0.3)d、住院时间(5.5±1.1)d、胆总管损伤率(10.29%)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P0.05)。结论:肝硬化胆囊结石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胆总管损伤小、切口短、排气早、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剪刀剥离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复杂胆囊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复杂腹腔镜剪刀剥离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杂腹腔镜常规剥离胆囊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45±5)min比(58±6)min],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67±4)mL比(76±5)mL],抗生素使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52±0.27)d比(2.54±0.32)d,(1.09±0.15)d比(1.67±0.23)d,(3.84±0.51)d比(4.95±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29%(52/54)比85.18%(46/54),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1%(5/54)比48.15%(26/54),P<0.05]。结论对于复杂胆囊患者,运用复杂腹腔镜剪刀剥离胆囊切除术可行性高,对肝脏的功能没有明显的伤害,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能够帮助患者尽早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109 例有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2 例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 组),57 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B 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A 组术后平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B 组短,A 组疼痛情况较B 足轻.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临床工作中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壁悬吊式非气腹装置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比较非气腹与CO<'2>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即时动脉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血ACTH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气腹组手术时间(34.2±7.7min)显著短于非气腹组(46.7±16.8min,t=-4.094,P=0.000)、气腹组术中出血量(10.4±2.0ml)显著少于非气腹组(14.8±7.2ml,t=2.174,P=0.047).而在术后即时动脉血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气腹组为3.7±0.7d,非气腹组为3.9±1.2d,t=0.864,P=0.391)和术后第1天ACTH(气腹组为12.1±30.8pmol/L,非气腹组为4.6±2.3pmol/L.t=0.869,P=0.129)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但非气腹组33例中有20例出现了右季肋部皮下气肿,而气腹组无此并发症出现.结论 腹壁悬吊武非气腹装置安全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可避免非气腹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拓宽了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富生  陈荣海  张劲 《微创医学》2012,7(3):255-25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对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2例为观察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4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68.7±18.2)min,对照组平均为(83.5±11.8)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为(36.8±14.8)mL,对照组为(46.5±21.7)mL,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为(4.5±1.5)d,对照组为(7.5±2.5)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感染率低等优点,可作为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215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微创保胆取石组(97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组(118例),微创保胆取石组患者须术前检查胆囊功能良好。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创保胆取石组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复查B超未见胆囊或胆总管残余结石。两组比较,微创保胆取石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费用较低(P0.05)。两组随访2.5年,未见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和癌变。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方法:对2012年1-12月在本院行胆囊结石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术相对于OC术,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刚 《中外医疗》2012,31(24):22-23
目的旨在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手术(OC)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04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分为LC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4例和OC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7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LC组病人的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均少或短于OC组。LC组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OC组5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局部血肿,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结论 LC与OC相比较,降低了病人损伤程度、加快了术后恢复速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LC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较好的手术方式,临床应该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会琦 《海南医学》2014,(15):2216-22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LC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残余结石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对LCBDE+LC亚组术式的选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LCBDE+LC组为97.62%,EST+LC组为95.24%;两组残石率LCBDE+LC组为2.38%,EST+LC组为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数均明显少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DE+LC组患者在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术后平均体温、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低于EST+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CBDE+LC组内一期缝合与胆总管内径、胆囊结石数目和胆总管下端通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LC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肯定,并发症低,患者负担轻,针对相关适合患者可以采取对胆总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放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2例拟行LC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引流组(n=158)术后未行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引流组(n=154)术后行常规预防性腹腔引流。观察两组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非引流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引流组患者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一般行LC治疗患者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刘宗岐 《医学综述》2012,(18):3114-3115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手术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组与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组,各31例,分析这两种微创方法的疗效及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留T管)、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较为理想。结论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症状明确的患者,采用LCBDE术式,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段泽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253-125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对粘连胆囊安全切除胆囊的方法。方法:将83例胆囊三角有粘连患者在腔镜下随机分为胆囊三角入路组(对照组,n=40)和胆囊后三角入路组(治疗组,n=43)。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后三角入路均顺利完成LC手术,术后并发症5例(11.6%),与胆囊三角入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后三角入路切除粘连胆囊可以降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和35例采用传统开腹治疗(对照组),比较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构成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不同气腹压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C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行LC治疗,对照组术中维持常规气腹压(12~15 mmHg),观察组术中维持低气腹压(7~8 mmHg)。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24 h对两组肝功能及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子进行检测对比。 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素1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术中维持低气腹压在术野清晰度、疗效、安全性方面与正常气腹压效果相当,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对保护肝功能及抑制内皮细胞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卫星 《吉林医学》2014,(18):3923-392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胆囊炎患者95例,分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47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48例,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量化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LC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低于O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的排气时间、术后腹部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低于O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OC组为27.6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量化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