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0例除常规内科治疗外,加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20min/次,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后10d分别进行SNSS和BI评定。结果在治疗后10d,SNSS评分和BI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0例除常规内科治疗外,加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20min/次,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后10d分别进行SNSS和BI评定。结果在治疗后10d,SNSS评分和BI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功能治疗仪(CVFT)与高压氧(HBO)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60例PSD患者随即分为康复对照组、3个单组(氟西汀组、脑功能治疗仪组、HBO组)、脑功能治疗仪+高压氧组,后4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并评价5组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变化。结果:6周后,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3个单组P<0.05,脑功能治疗仪+高压氧组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各组P<0.01;3个单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任一单组比较,脑功能治疗仪+高压氧组(P<0.05,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各单一组治疗PSD及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基本相同,而脑功能治疗仪+高压氧组优于单一组。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瑞满 《宁波医学》1998,10(4):187-188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降低缺血性卒中致残率。方法 将6 5例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当时和治疗后 6周、12周 ,用简易智能量表 (MMSE)、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 (FMA)及BARTHELINDEX量表 (BI)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康复组FMA及BI评分 6周即有所提高 (P <0 .0 5 ) ,12周后有明显提高 (P <0 .0 1) .MMSE评分在12周后也有提高P <0 .0 1)。结论 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脑卒中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卒中单元的治疗理念的实践,使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是目前卒中单元治疗中,仍有部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不佳。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即加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有很高的致残率。近年脑卒中的发生率高.年轻化,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早期康复能减轻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预防继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提高而且费用低。本组对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 5 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赛乐特治疗组 2 9例 ,对照组 2 8例 ,观察治疗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生活自理程度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对照组常规治疗原发病及康复训练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合并使用赛乐特 2 0mg/d ,各组患者观察治疗 ,并随访至 1 2周末。在治疗后 2周、4周、8周、1 2周末复查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自理程度评分经t检验P >0 0 5 ,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 2周、4周、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以上各种评分比较经t检验P <0 0 1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抑郁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46 43% ,经X2 检验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 89 66% ,对照组5 7 1 4% ,经X2 检验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用赛乐特抗抑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而且副作用小 ,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出现言语及肢体功能障碍是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很多患者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烦躁、缺乏主动性以及全身疲劳等症状,即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并且符合抑郁诊断标准。本研究对PSD患者进行心理及药物干预的对比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108例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主要表现为下肢运动功能及共济失调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卒中后肢体瘫痪神经网络重建康复治疗仪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神经网络重建原理,研制一种康复治疗仪,检测卒中后患者瘫痪肌肉的肌电信号,以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形成生物反馈,调动患者积极性,通过患者主动努力和治疗仪辅助电刺激,重建大脑和瘫痪肌肉的功能联系,以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选择260例脑梗死和2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分别设立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使用卒中后肢体瘫痪神经网络重建康复治疗仪3个月时行为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脑梗死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降低6.6分(P<0.01),脑出血组比对照组降低4.4分(P<0.01).结论 卒中后肢体瘫痪神经网络重建康复治疗仪对脑卒中造成的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在入组时、康复训练30天、60天分别采用MBI、FMA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两组在入组时FMA、MB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康复训练30天、60天后,FMA、MBI评分在组间及组内不同时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康复训练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扩血管、抗凝、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发病7d后,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时进行康复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组(结合组),各40例.治疗1、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2组均能降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P<0.01),均能增加吞咽困难亚量表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分(P<0.01).2组治疗1、2周后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82.5%,结合组97.5%,2组比较,P<0.05.结论 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能刺激咽喉部肌肉,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镜像理论指导下的运动联合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机器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另给予镜像理论指导下的运动。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最大握力、捏力及手指总主动活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等速肌力及手屈曲、背伸动作下屈指浅肌、伸指肌的积分肌电值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最大握力、捏力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腕关节屈肌肌群手、腕关节伸肌肌群峰值力矩、最大总用功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手屈曲、手背伸动作下屈指浅肌、伸指肌的积分肌电值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8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功山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44-45,4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康复组患者在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72 h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6.20±1.59)、(6.12±1.42)分]、下肢FMA评分[(6.67±2.21)、(6.31±2.41)分]、MBI评分[(26.15±10.52)、(26.39±10.62)分]均低于治疗后[康复组:(24.62±3.31)、(26.23±7.27)、(34.95±8.26)分,对照组:(11.52±3.63)、(13.84±6.29)、(30.23±7.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t=4.965、5.145、3.675,均P〈0.05;对照组:t=2.471、2.542、3.274,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t=2.547、2.965、2.312,均P〈0.05)。结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赵京  徐哲 《华夏医学》2014,(3):177-179
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并出现肢体障碍,影响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下肢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瘫患儿中不同康复手段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康复手段对脑瘫儿童康复的方法。方法 ①小脑电刺激组:20例,小脑电刺激治疗 神经生物学疗法组。②高压氧治疗组:20例,高压氧治疗 神经生物学疗法组。③神经生理学疗法组:20例,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 Vojta法),其余时间在康复中心训练。④家庭康复组:19例,每天在康复中心接受神经生理学疗法30min,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小脑电刺激或高压氧组结合神经生理学疗法效果较理想。结论 小脑电刺激和高压氧可作为儿童脑瘫康复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机制。方法:34例脑卒中失语症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头皮针、体针和语言训练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在听理解、复述、命名及阅读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语言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61-64
目的探讨言语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言语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能力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6周后,两组5项基本语言功能较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干预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χ~2=4.07,P0.05)。结论言语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效果较确切,能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地减轻语言交流障碍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