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基层外科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并针对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外科护士的安全,从而达到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工作比较繁忙,节奏紧张,同时于术室内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如果不注意保护,就会危害机体。对此,我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以争取减轻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证手术室工作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急诊科医务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以往医院的重点偏重于怎样发挥最大潜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而员工的职业安全却不够重视,现就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医院的产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为保证产房护士的职业安全,通过工作实践总结,提出针对性防护措.产房护士应加强职业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输液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杜绝或减少输液护士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其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时刻威胁着她们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针对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引起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加强自身保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建立了完善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减少甚至避免了职业危害,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手术室各种潜在危害因素的分析,包括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生理心理性危害,提出各种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使手术室护士从预防入手,加强自身防护意识,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颇受广大医务人员关注的问题,而手术室又是一所医院中的一个特殊工作场所,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高危区,病毒感染、化学制剂、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电灼、噪音、射线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仅针刺伤一项,就有20多种血源传播性疾病可能被传染.护士的职业危害可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运动功能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1].手术室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特殊的护理群体,在配合完成麻醉与手术的同时,在做出自我奉献的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医疗护理单元,手术室的护士是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的专业群体。现代的手术室护士处于多种有害的环境之中。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精神状态处于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长  相似文献   

12.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颇受广大医务人员关注的问题,而手术室又是一所医院中的一个特殊工作场所,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高危区,病毒感染、化学制剂、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电灼、噪音、射线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仅针刺伤一项,就有20多种血源传播性疾病可能被传染.护士的职业危害可分为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运动功能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1].手术室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特殊的护理群体,在配合完成麻醉与手术的同时,在做出自我奉献的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从生物、理化、环境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外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性。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论合理应用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可减少外科护理工作中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护士比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工作压力更大,工作更辛苦,极易导致身心疲惫。我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十多年发现,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行业要求的提高,精神科护士潜在危害因素也越来越多。避免有害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充分做好职业防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绍珍  王娟 《光明中医》2008,23(10):1619-1620
目的:研究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环境特点,结合文献资料.将物理、医学、心理、生物因素对手术室护士造成的身心伤害进行研究.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存在高度危险性.结论:只有通过加强手术室职业防护意识,做到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避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6.
孙梨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05-106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1].急诊科因其工作性质急、忙且多学科交叉,病种复杂,病情危重,又经常面临各类大型突发事件,开放性创伤抢救、急诊侵入性操作等,易被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感染,故存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为降低职业性危害和加强职业防护,我们总结多年急诊工作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感染科是各类传染病患者聚集的地方,护士的职业及其工作的环境具有特殊性.近年来,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职业危害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感染科护士的工作环境是与感染性强、病情严重,并常伴有强感染性的危险疾病或者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长期打交道,这给工作在感染科临床第一线的感染科护士带来的职业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的来源,并针对各种来源探讨了具体的防护措施,以期为感染科护士正确认识职业危害并及时的做好防护措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通过健康防护减少对手术室护士的伤害。方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防护宣教。结果:手术室的危害因素众多,防护意识较差。结论: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健康防护知识教育,使其减少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血液透析室护士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落实防护措施,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方法:分析影响血液透析室护士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护对策。结果:血液透析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危害性降低。结论:熟悉血液透析室护士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保护好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手术室工作环境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探讨.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中,采用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保障身心健康.增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提高健康素质,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结论:减少或消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