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眼晶状体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mAs对160例受检者进行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同时检测受检者眼晶状体所受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结果当mAs从200 mAs依次降至1005、02、5 mAs时,冠状位及轴位扫描组眼晶状体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较前一组明显降低。冠状位扫描四组中,200、100、50 mAs组之间在图像质量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 mAs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位扫描冠状面重建的图像质量与直接冠状面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2001、00 mAs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mAs组和25 mAs组重建图像质量低于冠状面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冠状面CT扫描可降低管电流至50 mAs,而不损失图像诊断质量,同时晶状体所受放射剂量明显降低。在不低于50 mAs条件下可用轴位扫描冠状面重建图像代替直接冠状面扫描,而不降低对副鼻窦结构的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颞骨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颞骨病变的儿童行32层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32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显示颞骨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低剂量CT扫描显示儿童颞骨扫描参数中CTDIvol为6.24mGy、DLP为25.04mGy·cm,常规剂量CTDIvol为12.48mGy、DLP为50.07mGy·cm。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其CTDIvol和DLP降低了约50%的辐射剂量。结论 32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儿童颞骨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32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怀疑颞骨病变的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32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电影扫描对显示COPD病人中央和外周气道在呼吸周期中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COPD病人67例,其中COPD0级12例,1级16例,2级16例,3级14例,4级9例;对照组15例。采用低剂量MSCT在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水平行同层电影扫描。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在肺窗下(窗宽1000HU,窗位-500HU)以电影方式观察外周气道和中央气道在呼吸周期中的开闭情况。结果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外周气道和中央气道出现呼气期间狭窄明显增加,外周气道出现早于中央气道,但外周气道各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低剂量电影扫描可以作为研究和观察气道弹性的客观、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探索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对110例健康体检者完成常规检查扫描后,再选取相同层面分别作40、30、20、15 mAs扫描。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15、40、30、20、15 mAs正常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中,采用15 mAs扫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同时有效降低放射剂量,保护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2例,分别行常规剂量250mA和低剂量100mA、50mA、30mA螺旋CT扫描,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B、C、D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降低了64.16%、82.08%、89.24%;四组图像间有统计学差异,B、C两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D组图像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结论120kV、50mA低剂量扫描既可保证鼻咽部图像的质量,又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肖戎  王颖 《中原医刊》2011,(11):116-118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案。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行不同低剂量胃癌CT扫描,以常规剂量的CT图像为参照标准,评价各级低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在胃壁、胃壁增厚及肿块的清晰度显示上,低剂量80、50、30mAs与常规剂量120mAs扫描比较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mAs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脾脏等实质脏器的清晰度显示上,80mAs扫描图象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0mAs、30mAs、24mAs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低剂量CT扫描的加权指数(CTDIw)分别减少33%、58%、75%、80%。结论在胃癌筛查中,选择30mAs剂量的CT扫描时,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同的影像信息和图像质量,并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在鼻窦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患者分成少年组(5—15岁)和成年组(16~71岁),各50例,征得其同意在鼻窦常规剂量(150mAs)CT扫描后再行选定层面低剂量单层对照冠状位CT扫描,少年组mAs设为40mAs、25mAs,成年组设为50mAs、30mA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由3位CT主治医师采用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等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少年组和成年组低剂量CT扫描的单次扫描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P〈0.01),少年组40mAs和成年组50mAs剂量扫描所得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下降,而少年组25mAs和成年组30mAs扫描图像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别利用40mAs和50mAs低剂量对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鼻窦CT扫描,图像不影响诊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次低剂量螺旋CT胸部扫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次低剂量胸部CT扫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为试验阶段和临床观察阶段.试验阶段观察100例,次低剂量法与常规剂量法各观察50例.按体重分为<65 kg,65~75 kg,>75 kg 3组.次低剂量法扫描参数为层厚10 mm,螺距1.5,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时间360°/s.常规剂量法除管电流采用160 mA外,其余条件同次低剂量法.CT图像分为5个等级评分.将照片上所有扫描条件遮盖,由2位不知道详细资料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扫描图像质量作出5个等级评分.在对试验结果初步肯定基础上,对1462例作进一步临床应用观察.结果试验阶段,观察者1和观察者2对<65 kg,65~75 kg,>75 kg两个体重组的评分结果,经统计分析次低剂量法与常规法图像无显著性差别;但常规法得分普遍较次低计量法高.次低剂量法图像的胸壁软组织、纵隔结构以及病灶内部等的噪声较常规法要高,对密度分辨率及均匀性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辨认小的空洞、钙化等异常.用次低剂量法作1462人次胸部扫描,未发现明显影响诊断的病例.结论次低剂量胸部扫描能够取代常规剂量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咽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A组用100mA扫描,B组用40mA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图像评分均数比较虽有统计学差异,但B组图像评分均数为3.6105,可满足临床诊疗需要;两组腺样体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T值标准偏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与A组比较,B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约降低了60.00%。结论120kV、40mA低剂量儿童鼻咽部CT检查,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既能满足诊断需要,又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眼眶病变最佳CT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 使用4层螺旋CT对120例眼眶部疾病患者分别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0.5 s)及低剂量(120KV,30mA、50mA,0.5 s)扫描,分别获得眼眶部CT断层图像,比较不同扫描条件下诊断结果符合率及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果 25 mAs低剂量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与100mAs常规剂量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25mAs低剂量扫描条件既能满足诊断需要,又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在眼眶疾病的CT检查中可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莫景雄 《医学综述》2012,18(5):776-778
CT是一种高辐射检查手段。CT低剂量扫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施低剂量扫描时,应充分掌握并理解各种影响因素与影响。不同机型相同技术参数扫描辐射剂量是不同的。技术参数选择是调节辐射剂量的常用方法:通过降低管电流量与管电压、合理增加螺距、使用宽准直、减小扫描范围等,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个体间与扫描部位的差异、诊断任务的不同,所接受低剂量程度不同;高自然对比部位、以了解解剖为目的诊断任务更能接受低剂量。好的技术与职业修养,才能主动为患者实施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检查时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适宜剂量。方法:选取120例COPD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120例受检查者,两种扫描方法均能使影像图像达到满意要求。而且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COPD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低剂量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小儿肘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肘关节外伤行CT扫描的患儿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低KV组(80KV、150mA)、低mA组(120KV、60mA)、低KV低mA组(80KV、60mA)和常规剂量组(120KV、150mA),扫描时记录了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计算出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并按照骨折线的清晰度为图像评级,计算甲、乙、丙、丁级图像百分比,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KV组、低mA组、低KV低mA组DLP仅分别为常规剂量组的13.03%、13.62%和5.401%。各组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肘关节外伤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显著减少了射线剂量,并且完全能够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低剂量扫描对结肠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对76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或怀疑结肠癌的患者进行低剂量64-MSCT容积扫描和增强扫描,获得多平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显示、CT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图像对病变进行分析,将诊断和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低剂量平扫和增强扫描能较清晰地显示肠腔及肠壁的病变、病灶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并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有无受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64-MSCT低剂量检查对所有患者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CT影像学分期与病理Duke分期的对比结果显示影像学分期的准确性分别是:A期88.9%,B期76.5%,C1期88.2%,C2期86.7%,D期100%。结论低剂量64-SCT能对结肠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及分期,并可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检查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肠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间,26例小肠出血性病变的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表现.结果 26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病例,经CT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间质瘤9例、空肠间质瘤4例、回肠淋巴瘤2例及回盲部外伤性出血1例,阳性率为61.54%(16/26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患者采用螺旋CT对胸部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必要时薄层扫描,发现16例肺动脉栓塞.结果:16例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①栓子位于血管中央,呈中心性充盈缺损6例;栓子附着管壁一侧,呈不规则状充盈缺损8例;栓子完全阻塞肺动脉2例.②肺动脉主干扩张8例,右心室增大6例.③肺缺血表现3例.④肺梗死表现5例.⑤胸腔积液6例.患者临床经对症治疗后,10例病情好转出院,6例死亡.结论: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但对于在亚段及远端肺动脉内血栓敏感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结合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技术(AIDR)在优化婴幼儿胸部CT扫描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3年1~5月间,从拟行胸部CT检查显示正常的,无贫血及其他疾病的0~1岁婴幼儿中随机选取40例,平均分成A与B两组,A组扫描时管电压为80kV,使用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技术(AIDR);B组为100kV,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比较两组间气管分杈层面降主动脉的CT值与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CT剂量指数(CTDI)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6±0.48、4.6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值、SD分别为50.36±5.74HU、12.57±4.48和45.31±4.71HU、10.61±3.48,A组高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和CNR分别为3.31±1.02、2.68±1.21和4.31±1.32、2.74±0.92,B组均高于A组,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79±0.316、5.04±0.19mSv,A组较B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平均减少了65%.结论 320层CT在小儿胸部扫描采用80kV管电压扫描加ADIR重建,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且辐射剂量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验延迟法、上腔静脉跟踪触发技术、肺动脉干跟踪触发技术的肺动脉成像效果及诊断结果,探讨最优的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在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76例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按检查顺序分为:经验延迟组(Ⅰ组)22例;上腔静脉跟踪触发组(Ⅱ组)34例;肺动脉干跟踪触发组(Ⅲ组)20例.对3组的肺动脉干、亚段肺动脉、肺静脉、肺动静脉差值、主动脉、CNR、图像质量评分、上腔静脉伪影及诊断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动脉干CT值:Ⅲ组>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39,P=0.002);CNR值:Ⅲ组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P=0.007),但Ⅰ组和Ⅱ组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亚段肺动脉、肺静脉、肺动静脉差值、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上腔静脉伪影及诊断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扫描方案均能得到满足诊断的肺动脉图像,但肺动脉触发技术可在不增加对比剂总量的情况下,获得比经验延迟法和上腔静脉触发技术更优质的肺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