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分析移植肾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血流灌注参数的特征,为临床快速评估移植肾排斥反应的预后提供参考价值。资料与方法31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移植肾穿刺结果分为移植肾正常组6例、急性排斥组12例和慢性排斥组13例,应用超声造影成像检查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显示无排斥反应患者移植肾实质造影剂增强均匀,而有排斥反应患者移植肾实质增强不均匀;3组移植肾造影剂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102, P<0.01),移植肾正常组达峰强度显著高于急性排斥组(P<0.01),但与慢性排斥组无显著差异。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叶间动脉、皮质和髓质的造影剂起始时间、叶间动脉和皮质的造影剂达峰时间均晚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急性排斥组和慢性排斥组段间动脉、叶间动脉和皮质的绝对强度、叶间动脉和皮质的上升斜率均显著小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较好地评价移植肾的微循环状态,可以为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的半定量参数对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并评价其对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肾移植术后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患者资料,分为4组:急性排斥反应(简称急排)组18例,加速性排斥反应(简称加排)组1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组29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计算灌注相腹主动脉放射性高峰时间(A峰时)、移植肾放射性高峰时间(K峰时)、移植肾放射性高峰计数与腹主动脉高峰计数比值(Kmax/Amax)及1 min计数比值(K1 min/A1 min),功能相移植肾20 min计数/3 min计数(K20min/K3 min)、K20 min/高峰计数(K20 min/Kpeak)、20 min时膀胱/移植肾放射性计数比值(B/K).分析并比较各参数尤其是Kmax/Amax和K1 min/A1 min诊断与鉴别诊断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价值;对ATN组K1 min/A1 min进行分区,分析K1 min/A1 min大小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参数中,以K1 min/A1 min、B/K临床价值较大.急排、加排组K1 min/A1 min分别为2.54±1.59和2.04±0.94,较对照组(9.29±1.63)明显下降(P均<0.01),ATN组K1 min/A1 min为5.74±2.35,与急排、加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排与加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1 min/A1 min诊断ATN的准确性为89.7%,高于Kmax/Amax(55.2%).K1 min/A1 min≥4及B/K>1,为肾功能正常;K1 min/A1 min≥4及B/K<1为ATN;K1 min/A1 min<4及B/K<1为出现排斥反应.K1 min/A1 min与ATN预后及并发症间存在一定联系.结论 K1 min/A1 min结合B/K比值有助于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且K1 min/A1 min可用于移植肾病变预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评估慢性肾动能不全患者肾血流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血流灌注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研究组)及42例无肾脏疾病者(对照组)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随机QLAB分析软件获取肾脏超声造影血流灌注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参数[曲线下面积(AUC)、曲线上升支斜率(A)、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降支斜率(α)],并分析其与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肾皮质血流灌注TIC上升、下降均缓慢,TTP延迟;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肾皮质定量灌注参数中,AUC增大、PI减低、A增大、TTP延长(P<0.05).AUC、TTP、A与Scr(r=0.89、0.73、0.70,P<0.05)、BUN(r=0.84、0.77、0.65,P< 0.05)呈正相关,PI与Scr(r=-0.64,P<0.05)、BUN(r=-0.71,P<0.05)呈负相关;α与Scr(r=0.04,P> 0.05)、BUN (r=0.05,P>0.0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肾脏实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可实时观察肾皮质血流灌注过程,其定量灌注参数可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的真实水平,与Scr及BUN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排斥反应等,其病理改变可引起移植肾血流灌注的变化.此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影像学检查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以超声作为移植肾的基本检测手段,磁共振成像作为进一步的补充检查。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和超声成像是目前发展较快的超声新技术,磁共振灌注成像用于检测移植肾早期病变作为研究热点,三者在评价移植肾血流灌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望使移植肾术后并发症的检测从定性、半定量水平发展到定量水平,提高影像学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提供更进一步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血流灌注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排斥反应等,其病理改变可引起移植肾血流灌注的变化,此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影像学检查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以超声作为移植肾的基本检测手段,磁共振成像作为进一步的补充检查.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和超声成像是目前发展较快的超声新技术,磁共振灌注成像用于检测移植肾早期病变作为研究热点,三者在评价移植肾血流灌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望使移植肾术后并发症的检测从定性、半定量水平发展到定量水平,提高影像学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提供更进一步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估慢性肾病(CKD)早期肾皮质血流灌注改变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早期慢性肾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二维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右肾大小及皮质的厚度,上极段动脉的收缩期最大峰值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右肾实时超声造影检查,用SonoliverR CAP软件对肾皮质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时间-强度曲线(TIC)并获得相关灌注参数: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 TT)、曲线下面积(AUC)。对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与24h尿蛋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下CKD早期患者的右肾大小、皮质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超声造影下CKD早期病例组AUC升高、Imax降低、m TT升高P0.05;肾病组的RT、TTP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UC,m TT与2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710,0.637,P0.05),Imax与24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r=-0.613,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可较敏感客观的反映早期慢性肾病肾皮质微循环的血流灌注特点,该技术可作为临床评价早期慢性肾病患者的肾脏微循环变化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顺平  陈斌  赵亮  刘景云  陈丽霞  胡元平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90-129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时肾动脉舒张期反向血流在移植肾中的意义.方法:对632例移植肾共1960次Doppler频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其中2例患者行超声造影.结果:22例移植肾患者表现为舒张期反向血流,其病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12例)、肾小管坏死(5例)、肾动脉血拴(1例)、肾静脉血栓(2例)和感染(2例).舒张期反向血流频谱形态分为舒张早期(8例),舒张晚期(2例)和全舒张期(12例).全舒张期血流频谱形态可再分为平台型(4例)、反M型(6例)和V型(2例).结论:对舒张期反向血流连续观察有助于判断移植肾预后,但移植肾舒张期反向血流频谱形态不能区分其病因,超声造影有助于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活体移植肾(liv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LRT)形态结构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CDE),二维超声图像(two -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2D),脉冲多普勒(pulsed wave Doppler,PW)超声技术,对78例活体肾移植术后连续动态观察:移植肾形态、内部结构及大小,观察肾内血流分布,灌注充盈情况,检测分析血流各项参数,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末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等.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将患者分组为:移植肾正常组、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组和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组,进行图像结构和血流参数对比分析.结果:移植肾正常组,2D图像显示基本正常,CDFI肾内各级血管树血流灌注良好,血流速度、RI均值在正常范围;AR组,2D图像移植肾横径增大,皮质增厚,锥体增大,血流明显减少,点条状血管树分布稀疏,收缩期单峰及舒末无血流信号,或可见反向血流频谱,RI值>0.83;DGF组:2D图像与AR组大致相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信号丰富,充盈灌注较好,RI指数略高.结论:CDFI对亲属活体肾移植结构大小和肾内各级血管参数监测分析,对早期诊断、鉴别急性排斥反应与肾功能延迟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维超声定量分析移植肾排异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研究移植肾排异反应时形态学特点,血流灌注,定量计算体积及血流容积指数.方法:发生排异反应的移植肾30例,对照组30例,行移植肾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脱机后行肾脏结构及血流的三维图像重建及显示,二维图像测量肾脏的长、宽、厚径,三维重建后用virtual organ computer aided analysis,VOCAL法精测移植肾的体积,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计算血流容积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结果:三维重建图像测得的移植肾体积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二维测得的长、宽、厚径相比更敏感.VI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生排异反应时三维超声体积精测较二维超声显示移植肾大小改变更敏感,血流容积指数可以定量反应移植肾灌注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造影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HCM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受检者均行心脏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组间超声特征。结果以MRI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AHCM的阳性符合率为80. 8%,心脏超声造影的阳性符合率为1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AHCM组在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左室心尖部与后壁心肌厚度比值、左室心肌重量、左房容积、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H-CM组肥厚心肌节段造影平台峰值强度(A)、曲线上升斜率(β)及A×β值与正常对照组左室相应节段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心脏超声造影不仅可以提高AHCM的诊断准确性,且能定量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排斥的移植肾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血肌酐水平,对比不同时间点移植肾叶间动脉RI及血肌酐水平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叶间动脉RI与治疗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及逆转后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值存在差异,治疗后第3天开始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参数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开始血肌酐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前叶间动脉RI与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参数变化早于血肌酐变化,治疗前叶间动脉RI与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血流灌注特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纤维化组15例,均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选取健康志愿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SonoVue 2.4ml,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对比剂肝动脉到达时间(hepatic artery arrival time,HAAT)、门静脉到达时间(portal vein arrival time,PVAT)、肝静脉到达时间(hepatic vein arrival time,HVAT)及相应血管灌注强度参数(peak intensity,PI),同时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epatic artery to hepatic vein transit time,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ortal vein to hepatic vein transittime,PV-HVTT)及门静脉-肝动脉间隔时间(PVAT-HAAT,VVT),分析2组间上述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纤维化组PVAT较正常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HVAT、HA-HVTT、PV-HVTT及VVT较正常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AAT、HA-PI、PV-PI及HV-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VAT、HVAT及PV-HVTT可反映肝纤维化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望成为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无食管静脉曲张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及11例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临床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的患者(病例组)接受超声造影检查,采集食管胃底部位动态造影数据,应用QLAB图像分析软件,获得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以下定量参数: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绝对值(DPI)及曲线上升支斜率(A).结果 造影后病例组食管胃底管壁厚度达(0.87±0.08)cm,远大于正常组(0.38±0.03)cm(P〈0.05).病例组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分别为(16.76±1.23)s、(32.77±0.06)s,较正常组(15.04±1.48)s、(28.99±1.87)s明显延长(P〈0.05).病例组的达峰强度绝对值(DPI)、曲线上升支斜率(A)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其无创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恶性肿瘤病灶诊断及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并经RFA治疗的56例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比较增强cT、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多普勒)和超声造影对肝癌(原发及转移)的检出率,观察二维及超声造影病灶图像差异及特点。对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组(62个病灶)和超声造影引导组(so个病灶)在术中引导RFA的消融效果进行对比并利用超声造影观察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结果56例肝癌患者,112个病灶(原发灶36个,转移灶76个)。超声造影对肝癌病灶检出率为94.6%(106/112),增强CT对肝癌病灶检出率为96.4%(108/112),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x^2=0.42,P〉O.05)。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病灶检出率为74.1%(83/112),其与超声造影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16,P〈0.05)。在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RFA完全消融率为69%(43/62),超声造影引导下完全消融率为84%(42/50),两者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1.6,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RFA术前对肝脏肿瘤的诊断,术中对病灶的准确定位及实时引导穿刺,术后对手术疗效的随访观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 CEUS)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IU)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病例21例,共切除病灶21个。后经3~25个月,其他影像学检查( CT、MRI)发现肝内可疑转移病灶33个,(1个病灶11例,2个病灶8例,3个病灶2例)。经超声造影检查明确肝内转移病灶是否存在,经超声引导下对可疑病灶进行穿刺活检,设定CEUS为A组,IU为B组,后经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A、B两组与AorB组组间比较t检验,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B两组分别与A orB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CEUS结合IU可提高恶性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对肾脏小占位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的造影特点,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声学造影剂声诺维对27例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病变或可疑肾脏占位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增强图像特点。结果:27例患者均满意获得清晰的肿瘤动态造影灌注图像,大部分与其正常肾组织回声等强,10例肾恶性肿瘤的造影显像比其正常肾组织快,3例肾良性肿瘤造影显像为"同进慢出";4例肾柱肥大造影后与正常肾组织造影剂显像一致;2例肾囊肿内无造影剂显示。结论: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肾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不典型子宫病灶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结果:本组经病理诊断子宫肌瘤22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86.4%,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95.5%;子宫腺肌瘤16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81.3%,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93.8%。子宫肌瘤表现为瘤体周边首先灌注呈环状强化,并分支进入瘤体内部,然后内部迅速强化;子宫腺肌瘤则表现为多支、较粗大、短线状增强信号从病灶周边进入内部,继之内部迅速强化。结论:超声造影显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血流灌注具有不同的灌注模式和特征,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对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导管癌,所有病例均行FFDM、MRI增强检查。观察X线特征,根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进行分级,3级及以下的级别考虑为良性,4A级及以上的为恶性;MRI根据病灶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病灶的良、恶性。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二者对导管癌的检出情况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30例乳腺导管癌中,FFDM检出13例肿瘤呈单纯结节或肿块,肿块伴有的钙化12例,5例病灶表现为单纯簇状钙化,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7例。FFDM诊断4A以上病例26例,3级及以下的病例4例;MRI增强扫描检出肿块或结节27例,发现钙化5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10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8例呈Ⅱ型曲线,22例呈Ⅲ型曲线。FFDM正确诊断乳腺导管癌24例,MRI增强扫描正确诊断为26例,二者结合正确诊断27例。FFDM、增强MRI及FFDM+增强MRI对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86.7%、90%。结论 FFDM操作简单,对导管癌的簇状钙化检出率高于增强MRI,诊断敏感性较高,是筛查乳腺导管癌,尤其导管原位癌的首选,增强MRI对乳腺导管癌肿块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检出情况高于FFDM,在乳腺导管癌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是乳腺导管癌进行术前评价的有效方法。二者结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导管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肾乳头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2例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增强特征,并比较两者敏感性、假包膜显示率、坏死区显示率.结果 肾乳头状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主要为“慢进”、增强程度为低增强;增强CT主要表现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两者的敏感性及假包膜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坏死区显示率高于增强CT.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增强CT有助于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秦立军 《西南军医》2009,11(3):425-426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肾损伤65例,其中闭合性损伤42例(64.6%),开放性损伤5例(7.7%);合并伤18例(27.7%)。B超检查45例,CT检查12例,IVU检查8例。非手术治疗53例(81.5%),手术治疗12例(18.5%)。结果B超阳性率86.6%,CT阳性率100%,IVU阳性率69.2%;非手术治愈53例,手术治愈10例。结论B超检查最便捷,可初步判断肾脏伤情。cT检查准确快速,增强后可观察双肾功能状况,对治疗有重要帮助。其治疗主要取决于肾脏伤情,保守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