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采集资源影像后做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结果:60例患者经过MRCP检查均满意的显示梗阻部位及胆管扩张程度,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6.7%。结论:MRCP可以直观准确地显示胆管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结合MR常规SE序列和胰胆管成像的原始图像所见,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ERCP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19例。该11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用西门子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行常规MRI及MRCP检查。常规MRI包括轴位T1WI、T2WI及T2trufi冠状位扫描;MRCP检查包括3DMRCP和二维厚块MRCP检查。结果良性病变98例,其中胆系结石80例,胆管炎性狭窄12例,胆总管蛔虫4例,胆总管囊肿2例。恶性病变21例,其中胆管癌11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7例。MRCP能清晰地显示正常胰胆管树结构,能直观地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对梗阻性胆道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4%。结论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特别是对结石的诊断,能清楚地显示梗阻部位、原因、病变形态、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周围病变性质,为临床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场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及B超、CT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低场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 55例,同时与所做CT和B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55例梗阻性黄疸,其中胆管结石 30例、肿瘤 21例,其他 4例;MRCP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准确性达 100%,确定梗阻病因的准确性为 81. 8%。结论 低场MRCP可对胆管梗阻性疾病准确定位, 3D-FSEMRCP联合MR常规T1WI、T2WI断层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及其影像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5例梗阻性黄疸患行MRCP检查,原始图像作三维重建,然后分析其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并与US、CT和直接胰胆管造影进行比较,对照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5例中MRCP确诊71例,误诊4例,确诊率95%,与直接胰胆管造影(92%)相近,明显高于US(74%)和CT(75%)。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MRCP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完整清晰地显示胰胆管系统结构,提高了,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率,为临床保守或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梗阻性黄疸患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MRCP及LAVA联合应用在癌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动态增强扫描(LAVA)对癌性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106例癌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RI、MRCP和LAVA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6例癌性梗阻性黄疸中,胆管癌45例,胰头癌22例,胆囊癌18例,壶腹癌12例,十二指肠癌9例。不同来源的肿瘤引起胆管系统的改变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本组癌性梗阻性黄疸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约为92.5%。结论MRCP和LAVA的联合应用对癌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影像学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SCT与CDUS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MRCP联合LAVA序列增强在梗阻性黄疸中定性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CP联合LAVA序列增强对梗阻性黄疽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人常规MR平扫、MRCP和LAVA序列增强的综合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梗阻性黄疸MRCP联合LAVA序列增强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3.0%;分类比较符合率为:恶性梗阻87.0%,结石性梗阻100%,良性梗阻83.3%。恶性梗阻组与良性梗阻组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P联合LAVA序列增强对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特异性较高,有利于对梗阻性黄疸性质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CT对梗阻性黄疸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CT表现,并与B超诊断进行了比较。结果 本组引起阻性黄疸性的疾病,分别为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胆囊癌及肝癌。CT的正确率为91.7%,超声的正确率84.7%,CT和超声作为互补的检查方法,其正确率可达94.4%。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胆管的扩张,梗阻段胆管的改变及其对周围软组织的浸润和转移情况。CT和超声互补,可作为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较为有价值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表现。并与B超、CT、PTC相比较。结果 MRCP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的梗阻部位,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率100%,定性诊断率93.6%。结论 MRCP是阻性黄疸的首选和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良性梗阻性黄疸的MRCP影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MRCP对良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用Philips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 12 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常规MRI及MRCP检查。 12 3例经手术或ERCP病理证实 ,5例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MRCP对良性梗阻性黄疸定位诊断准确率 10 0 % ,定性诊断准确率 90 .6%。枯枝征在良性梗阻性黄疸中特异性 10 0 %、准确性 95 .3 %、敏感性 85 .7%。结论 MRCP在良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定性诊断中枯枝征可作为一种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黄疸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MRI及MRCP检查,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与临床诊断、化验结果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2例梗阻性黄疸病例中医辨证阳黄30例,主要以结石、炎症、先天囊肿为主;阴黄42例,主要以肝内、肝外肿瘤为主,并发现肝外胆管扩张程度阴黄高于阳黄。前者以重度和中度黄疸为主,占38/42,且形态以软藤状为主,占38/42;后者以轻度和中度黄疸为主,占28/30,且形态以枯枝状为主,占17/24。结论:MRCP图像清晰,能清楚显示扩张肝内胆管、胆总管、胆囊的形态、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的诊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对病因的定位、定性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MRCP作为一种胰胆管成像新技术以其准确、无创、成功率高等诸多优点受到临床及影像医师的关注,本文即就MRCP的原理、应用现状及其与相关影像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2例经CT、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梗阻性黄疸中CT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和93%。结论CT可显示胆道系统梗阻的平面及梗阻端征象因而能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像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TzwI+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82例,包括胆总管结石36例,Mirizzi综合征5例,胆囊癌4例,胆管癌14例,胰头癌20例,壶腹癌3例,治疗前均经B超、磁共振T2加权平扫和MRCP检查,其中,73例还经CT检查。将T2WI结合MRCP和单独的MRCP、CT、B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T2WI结合MRCP对于梗阻性黄疸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优于单独MRCP片(P〈0.05),定位诊断无差异,同时也优于CT,B超检查。结论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T2WI结合MRCP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积测量法胰胆管水成像(MRCP)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禁食6~8h空腹行MRCP及多层螺旋CT检查,在每个患者MRCP及CT图像的标准轴位上,取相同长度扩张或狭窄的病变胆管,分别测量其截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命名为相对扩张度,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中,良性梗阻10例,其中结石7例,炎性狭窄3例。恶性梗阻23例,其中肝门癌3例,胆管中段癌3例,胆管下段癌4例,胰头癌5例,壶腹癌8例。MRCP和CT两组截面积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最大截面积之间的差值、最小截面积之间的差值以及相对扩张度之间的差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面积测量法MRCP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相对扩张度可以反映病变胆管扩张与狭窄的程度,把影像特征数据化,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010年间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肝外梗阻性黄疸68例,将所有病例按良恶性分成两组,良性组36例,恶性组32例。其中20例同时再行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PR、CPR等。观察CT定量及定性指标:胆总管内径,肝内胆管扩张程度,梗阻部位距肝门部长度;有无结石,有无肿块及肿块部位、肿块与胆总管关系、肿块强化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部位,梗阻部位距肝门长度良恶性组间差别显著(P<0.01);而恶性组中胆管癌和胰头癌分别与壶腹癌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胆总管内径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部位、病因及良恶性的区分准确性较高,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外引流、内外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一般症状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单纯外引流14例、内外引流31例、置入金属支架内引流34例。术后患者一般症状、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致梗阻性黄疸的CT或MRI表现。方法:分析18例PAD伴梗阻性黄疸的CT或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确诊。结果:本组18例中,憩室直径小于2 cm的11例,大于2 cm的7例。PAD的CT和MRI表现为胰头右后方与十二指肠之间圆形或半圆形含气囊袋影,可见液气平面,部分憩室内可见食物残渣影。18例PAD均伴有胆道系统不同程度的梗阻扩张。增强扫描憩室壁及相邻十二指肠局部肠壁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对PAD致梗阻性黄疸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在老年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在老年人梗阴黄音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人梗阻性黄疸的PTC,其中37例有完整的手术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PTC穿刺成功率高,达97.3%(36/37),且相当安全。PTC对梗阻性疸中非肿瘤性病因和肿瘤性病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14/15)和86.4%(19/22),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9.2%(33/37),而B超和CT的诊断条例率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