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母婴分离的念珠菌DNA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念珠菌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的可能途径.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1对分离于分娩前母亲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口腔并经常规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为同种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再次进行大亚基rDNA的D1/D2区域DNA序列鉴定.采用电泳核型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进行分型研究,以确定是否为同一来源的菌株.结果 11对22株菌,其中8对母婴分离株的16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登录号U45776)搜索与白念珠菌参考株Cal_Y12983具有100%的同源序列,被确认为白念珠菌;另2对的4株菌和1对的2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搜索与Cgra_Y65(U44808)和C.krusei Y-5396(U76347)具有100%的同源序列,分别被确认为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电泳核型分析,每一对白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都具有完全相同的谱带.每一对光滑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尽管产生1、2条不同谱带,但仍被认为是来源于同一个体,因为主要谱带是相同的.RAPD DNA带谱分析,对母婴分离株除1对2株菌的DNA谱带略有不同外,其余10对皆具有同样的DNA谱带.结论 1111株婴儿株与其母亲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完全相同,可认为是经母亲产道垂直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状况及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好发于生育年龄,其与妊娠的关系颇受关注。综述了妊娠期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状况、人乳头瘤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新生儿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妊娠可能选择性的增加人乳头瘤病毒16/18亚型的易感性,可能存在宫内母婴传播人乳头瘤病毒的途径,但母血中的抗HPV抗体可经胎盘进入新生儿血循环中抑制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3.
白念珠菌分子流行病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用于临床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目前 ,用于白念珠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新的进展 ,主要有多位点序列分型、微卫星标记、电泳核型、内重复聚合酶链反应、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DNA指纹等。研究发现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中白念珠菌的感染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秦振宇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4)
本文提出白念珠菌流行病学的概念,并就其研究方法和内容加以初步总结。这一概念为今后如何更好地利用基因分型技术绘制了一个轮廓。本概念可进一步推广至整个微生物的流行病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山区孕产妇梅毒流行情况,为梅毒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孕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免费筛查,提取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15662例孕产妇血清学筛查发现梅毒阳性孕产妇57例,阳性检出率为3.64%0。个案调查仅有7例孕产妇承认曾有婚外性接触史和既往梅毒史。暂住和流动人口孕产妇阳性检出率占94.7%。30.36%阳性孕产妇妊娠结局不良。4例未经治疗的产妇娩出先天梅毒患儿。同意检查的22例性伴中仅有9例为RPR和TPPA均为阳性,阳性率40.9l%。隐性梅毒占91.07%,占2003年度女性隐性梅毒报告数的90.32%。结论孕产妇梅毒筛查有利于发现隐性梅毒,应提倡早做孕期保健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治梅毒,阻断先天梅毒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白念珠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振宇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4):207-210
本文提出白念珠菌流行病学的概念,并就其研究方法和内容加以初步总结。这一概念为今后如何更好地利用基因分型技术绘制了一个轮廓。本概念可进一步推广至整个微生物的流行病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儿,女,2个月24天。主因颈部、腋窝、肛周红斑、糜烂20余天,于2010年8月5日来我科就诊。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颈部、腋窝、肛周出现皮疹,在外院按湿疹、粟粒疹治疗 相似文献
8.
9.
性传播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生活、工作等方面带来许多不利影响,还可通过垂直传播方式影响患者下一代的健康,从而对家庭、下一代造成严重后果。新生儿对性病病原体的抵抗力弱,容易造成不良预后,其中以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婴传播是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妊娠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梅毒的母婴传播.梅毒的母婴传播可以导致许多不良的妊娠后果,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梅毒的母婴传播与孕妇梅毒的分期、妊娠时期及是否治疗有关,特别是早期梅毒的母婴传播风险较高.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增长,梅毒母婴传播的防控变得愈加重要,妊娠期梅毒的筛查和早期治疗可有效的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因此,了解梅毒母婴传播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与传播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等无疑会对其防控提供一个较好的指导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综述都柏林念珠菌与白念珠菌的鉴别方法。表型比较的方法相对简便易行,可以从芽管、菌落形态及厚壁孢子、产色、荧光、温度、酶活性、碳源同化、红外光谱等多个方面进行鉴别;分子生物学方法可靠性强,包括DNA指纹图、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随机扩增多态DNA、核糖体DNA测序等。 相似文献
12.
都柏林念珠菌的国内首次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柏林念珠菌是最近从白念珠菌菌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厚壁孢子和芽管试验阳性的独立菌种。45℃孵育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区分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的方法。我们采用这一方法分析了都柏林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结果口腔念珠菌病和健康人口中都柏林念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82%和4.76%,阴道念珠菌病和健康人阴道中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0.34%和0。这提示都柏林念珠菌在临床有较高分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适用于株间鉴别的白念珠菌快速微卫星基因分型方法,探索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特点.方法 采集39例女性和27例男性生殖器念珠菌病患者生殖器、肛管和口腔的白念珠菌分离株.以三色荧光标记引物,PCR扩增白念珠菌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行微卫星多态性基因分型.结果 三基因联合分析显示,男女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者共获18种基因型,主要致病菌株基因型为116:124、122:131、160:200,占感染者的50%以上.3种共有基因型占71%.女性患者中肛管部位菌株基因型与生殖器部位完全一致的占80%,男性则仅占3.8%.女性患者口腔部位的菌株基因型与生殖器部位完全一致的仅占2.7%,男性未见口腔和生殖器一致的菌株基因型.71%的夫妻共患者间生殖器白念珠菌基因型完全相同,其中80%的致病菌株基因型为两性皆感染的主要致病性白念珠菌.结论 改良的白念珠菌微卫星多态性基因分型法能够特异、准确、稳定和快速地进行菌株间鉴别.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存在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病,但临床观察发现在一些无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中也可发生严重的念珠菌感染,因此,推测这种疾病可能与遗传缺陷相关。本文对近年来人类念珠菌感染遗传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抑菌浓度的唑类药物体外诱导白念珠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将质控株及敏感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抑菌浓度的氟康唑(FCZ)、酮康唑(KCZ)、伊曲康唑(ICZ)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人工传代诱导耐药。结果:敏感白念珠菌在高浓度的唑类药物培养基中能诱导耐药,且为交叉耐药,而在低浓度中经传20代仍不能诱导耐药;诱导后的耐药菌株在无药物培养基中传代可恢复敏感性。结论:唑类药物能诱导耐药白念珠菌的产生,但与诱导药物的浓度有关,且为不稳定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孕妇对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有利于促进梅毒母婴传播防治工作的正确开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医院产科检查的50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0名孕妇中,仅有282名孕妇对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基本知晓,知晓率为56.4%,平均得分为(21.8±3.7)分,其中梅毒基础知识平均得分为(11.2±2.5)分,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平均得分为(10.6±1.2)分,且282名孕妇中,城市人口151名,农村人口63名,流动人口68名,城市孕妇在梅毒知晓情况中优于农村以及流动人口。通过Logistic分析法发现,文化水平、户籍所在地是影响孕妇对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因素。结论:目前孕妇对于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孕妇对梅毒基础知识以及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才能够保障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纤维粘连蛋白(Fn)在介导白念珠菌(简称白念)与宿主细胞粘附中的作用,把人颊粘膜上皮细胞与白念孢子共同振荡孵育2小时,显微镜下测定上皮细胞表面粘附的白念数目,粘附20个以上的上皮细胞记为+,共检测100个,计算百分比为44.75±6.82,再将纤维粘连蛋白(Fn)与上皮细胞和白念共同孵育,具体方法同上,百分比为26.25±5.06,P<0.01。验证了Fn可能介导上皮细胞与白念的粘附。从受体水平探讨了白念与宿主细胞的粘附机制,为防治白念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阴道念珠菌菌株的分型和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与念珠菌菌株的关系。方法 选择两组白念珠菌 ,A组来源于健康妇女阴道分泌物 ,B组来源于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选用自动微生物诊断鉴别系统和氨基黑染色法两种表型识别技术检测受检菌株生化反应及蛋白酶分泌参数 ,进而用数值分类技术行相似性分析。结果 A、B两组间福寿草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也进一步证实蛋白酶的分泌能力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5 6株白念珠菌共产生 41型 ,可大致分为 7类 ,c、f和g类以B组分离株为主 ,b和d类以A组分离株为主。结论 福寿草醇和蛋白酶的升高可能与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相关。数值分类技术在菌株相似性分析时 ,有其优越性 ,有待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9.
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ERG11的点突变或过度表达,抗真菌药物外排增加,生物膜的形成等.近年来,有关锌簇转录因子家族与耐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UPC2、TAC1和MRR1等锌簇转录因子的点突变可引起白念珠菌中耐药基因的过度表达而造成菌株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