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虚脉证、虚脉见、阴虚病、暑伤身、自汗出、精血少、或征仲。骨中蒸。轻取有、浮为阳、表风热、重按无、表病候、有力浮、漂漂然、秋应见、血虚少、肉上游。久病愁.无力浮。J、、实脉脉来沉、沉主里、虚与汽、脉实有力、实脉证、脾胃热、阔脉形、邪气盛、腹中痛、大而长、或伤食、尺部实、浮沉应。气血充。便不通。筋下行、水蓄停、无力沉、举不足、平人脉、沉有力、按须深。冬季应。积寒并‘三、迟脉 九、长脉象、长脉匀、阳毒病、长脉分部长、身无恙、癫瘸象、缓中求、长弦硬、阳明经、脉直长。气逆上。热势旺。一呼吸、迟脉象、有力迟…  相似文献   

2.
一、按脉位记此类脉的共同特点是脉位异常,包括浮、濡、散、沉、伏、牢、弱7种。重取稍减而不空者为浮脉;浮而细软者为濡脉;浮散无力,漫无根蒂,重按消失者为散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者为沉脉;若脉更深于沉者为伏脉;沉而实大弦长者为牢脉;沉而细软者为弱脉。二、按脉率记此类脉的共同特点是脉率异常,包括数、疾、迟3种,一息5—6至者为数脉;脉来急疾,一息7至者为疾脉。一息  相似文献   

3.
切脉自《内经》之后各家均有发挥,但因众说颇多,脉象名目愈为繁杂,给初学之人造成一种头绪难寻,下指茫然之感。今笔者对陈修园《时方妙用》中八脉该二十八字脉象法的学习,作以介绍,供同学参考,兼谈一点体会,就正于师长。陈氏将祖国医学,习惯称为的病脉二十八部,分别归附于浮、沉、迟、数、虚、实、大、缓的八脉之下,又总括以诗,切有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之优,又易于初学者牢记和实用。现将陈氏原诗介绍如下: 一、浮脉(附属脉:芤、革、散)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扪来指下彰芤似著葱知血脱革如按鼓识阴亡从浮辩散形缭乱定散非浮气败伤除卸沉中牢伏象请君象外更参详  相似文献   

4.
1、沉脉:轻取感觉不到,中取应指,重按则跳动明显。沉脉多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2、沉脉的相类脉大致有2种,沉而重按着骨始得为伏脉,沉而实大弦长为牢脉。3、迟脉:脉搏来去迟缓,医生一呼一吸(称一息),患者脉搏跳动仅3次,或不足4次。迟脉多主寒证,主病在脏(五脏)。迟而有力为实寒,见于阴寒冷积实于里;迟而无力为虚寒,4、迟脉有4种相类脉,其一为缓脉:一息四至,来去和缓;其二为涩脉:脉细而迟,往来艰难,三五不调;其三为代脉:脉缓而弱,时有中止,稍停又复搏动,表现为有规律性地停顿;6、数脉的相类脉有3种,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为…  相似文献   

5.
涩脉论     
《中医药通报》2011,(6):4-4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此平人血气营运之定数也。医者欲知血气之病与不病,非切脉不足以得之。脉之状不一,载于《脉经》者二十有四:浮、沉、芤、滑、实、弦、紧、洪、微、缓、涩、迟、伏、濡、弱、数、细、动、虚、促、结、代、革、散。其状大率多兼见。人之为病有四:曰寒、曰热、曰实、  相似文献   

6.
(三)以迟脉为纲的迟、缓、濇、结、代五脉:17迟脉:迟脉行三至,刚逢一息终,脏寒为主病,气滞亦填胸。胃痛阴邪结,筋攣络道壅。浮沉分表里,二至危中。〔注〕“一呼吸,脉行四至”。成年人每分钟十八呼吸,符合脉搏七十二动。如果每呼吸脉行三至,那么,每分钟脉搏只有五十四次,这就是心肌力弱,血压下降,所谓“阴寒之脉”。寸部见迟,是阴寒凝滞于上焦,发生心、胃气痛;关部脉迟,关脉似候肝、脾,“肝主筋”,“脾主肌肉”,由于阴寒凝阻血流,刺激神经痉攣和肌肉急剧的收缩。浮迟是表寒,沉迟是里寒,必须分清。如果脉数减退至一息二至,  相似文献   

7.
夏季风寒湿三气同发一年四季当中,惟夏季气候最复杂,因而發病也很复杂。自春分以后,夏至以前,风寒湿三气同发的病很多,尤其农村更多,其症发热恶寒,身疼头痛,舌苔薄白,味淡,或渴、或渴不多饮,或有汗,或无汗;寒胜脉浮而紧,风胜脉浮而缓,湿胜脉浮而濡,大致病状类似伤寒,不必执定伤寒方为治,汗多者九味羌活汤,咳嗽者活人败毒散,两三剂可愈。  相似文献   

8.
《濒湖脉学》首创"四分法"以归类27种脉象,即八阳脉(浮数实长洪紧动促)、十五阴脉(沉迟涩虚短微缓革濡弱散细伏结代)、三种阳中之阴脉(滑芤弦)、一种阴中之阳脉(牢脉)。比晋·王叔和《脉经》的24种脉象多出了3种脉象:长脉、短脉、牢脉。《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认为比李士材《诊家正眼》的28种脉象少1种脉象:疾脉,其实在濒湖脉学所附的四言诀中已提及疾脉。探讨其中主要的浮沉迟数脉以及相似脉,其创新点是描述脉象具体形象,独取寸口,并把浮沉迟数四种脉象概括为众脉的一个提纲,加以分析,以了解病症在表在里,属阴属阳,从而能引申而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A型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填入括号内。) 1.下列脉象除……以外均在浮位()。 A.洪脉;B.乳脉;C.濡脉;D.散脉;E.牢脉。 2.气虚证常见的脉象为()。 A.细脉;B.微脉;C.虚脉;D.涩脉;E.短脉。 3.诊察疾病的方法是()。 A.察阴阳;B二明脏腑;C.四诊合参;D.用八纲;E.以上都不是。 4.肾虚的面色可见()。 A.青;B.赤;C.黄;D.白;E.黑。 5.舌体瘦薄色淡,其主病为()。 A.阳虚;B.气血两虚;C.阴虚;D.气滞;E.寒凝。 6.枕项痛属()头痛。 A.足厥阴经;B.足少阴经;C.足阳明经;D.足太阳经;E.足少阳经…  相似文献   

10.
中医的脉象是以脉搏的位置、幅度、力度、频率、节律、形态等方面来认识的.脉象从位置来分辨的有浮、沉、伏,以幅度来分辨的有洪、大、细,以力度来分辨的有虚、芤、实、濡、弱、微,以频率来分辨的有数、迟、缓,以节律来分辨的有促、结、代,以形态来分辨的有弦、紧、滑、涩、长、短、革、牢、动、散.现将古代医学家有关常见28种脉象的论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搜集、梳理、分析多版《中医诊断学》国家统编教材中浮与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对其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总结如下: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浮、沉脉脉象特征的描述基本一致,除1版教材赋予浮脉滑利特点之外,均认为浮、沉脉是描述脉位浅深的相反脉;临床意义方面,早期教材仅就主病进行了论述,即浮脉主表证、虚证,沉脉主里证,并以兼脉有力无力区分表实、表虚、里实、里虚。至六版教材始,不再讨论"表实"浮而有力、"表虚"浮而无力的问题,而是以有力与无力区分人体正气虚否,避免了表虚是否归属表证的争论,同时提出浮、沉脉可以为生理性脉象,由桡动脉部位浅深,或因季节阳气升降等生理因素形成。  相似文献   

12.
<正> 三、气血同病辨证(一)气滞血淤证[临床表现]主症:胸胁脘腹胀闷;疼痛,或窜痛,或刺痛,拒按。次症: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经期少腹疼痛;或经行夹有血块。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弦。[病机分析]气滞血瘀证,是气机郁滞而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肝、脾、肺、肾虚损是病之本,气滞、血淤、痰浊、阴寒是病之标。而痰浊血淤贯穿于冠心病的始终,痰、瘀共同为病是临床常见病理因素,从痰瘀同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各证的症状,寻找出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得出七类中医基本证候;分析提示:大肠湿热证主要症状:脉滑数、舌红、苔黄腻、腹部灼痛、里急后重等;阴虚肠燥证主要症状:舌红少苔、舌红少津、脉细数、腹部隐隐灼热等;脾胃虚弱证主要症状:便溏、舌淡嫩、苔白微腻、脉濡缓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腹痛则泻、泻后痛泻、与情志有关、脉弦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脉沉细或弱、畏寒肢冷、五更泻、舌淡胖边齿痕等;血瘀肠络证主要症状:舌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脉涩、腹部刺痛等;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脉濡数、苔薄黄、腹泻时发时止、胃脘灼热不舒等。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辨证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肝、脾、肺、肾虚损是病之本,气滞、血淤、痰浊、阴寒是病之标.而痰浊贯穿于冠心病的始终,从痰论治,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试探濡、涩、硬、动脉的临床主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教礼 《中医研究》2007,20(10):5-6
在医学丰富的诊法中,脉诊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体现中医学神奇魅力的特色,因而历来倍受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深切感悟到中医的脉象特别是一些比较少见的脉象,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现根据体会,仅就有异于浮、沉、细、弱等常见脉象的濡、涩、硬、动四脉的主病主证略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伤寒论》共见脉23种,即:浮、沉、迟、数、虚、实、长、短、洪(大),细(小)、位、紧、缓、弱、动、滑、芤、涩、结、促、代、疾。  相似文献   

18.
<正>"虚劳体痛候"导引法原文劳伤之人,阴阳俱虚,经络脉涩,血气不利。若遇风邪与正气相搏,逢寒则身体痛,值热则皮肤痒。诊其脉,紧濡相搏,主体节痛。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简析有虚劳之症的人,体内阴阳皆虚,气血因虚弱而运行不畅,故显涩脉。此时要是感受风邪则与正气相争,感受寒邪则身体疼痛,感受热邪则皮肤发痒。如果脉象是紧濡(浮细无力为濡,为气血不足之象)交替,则必然身体疼痛。除了用汤药、砭石、  相似文献   

19.
正3临床表现湿滞互结证的临床表现有主证和兼证之分,主证是湿滞互结证自身病机所产生的临床表现,是此证必须具备的证候。兼证则是湿滞互结证之外,患者其他病证与其并病,不是湿滞互结证必须具备的临床表现。湿滞互结证主证又分为反映湿滞互结于中焦和与湿滞互结因果相关的后续病变两大类表现。分别是该证中焦病机和所衍生的其他部位病变的临床现象,两者是同一临床证候系统中的组成部分。3.1主证临床表现1)中焦病象:其主证的病机按邪正虚实理论归为邪气盛实,按有无虚实理论则是气痹壅滞、有者为实。这是湿滞互结证的主要病机环节。其临床表现(1)脉像:弦、沉、郁、滑、满、涩、细。往往在弦、郁、细基础上以兼脉形式出现,如弦满、弦滑、弦涩、弦细、郁滑、郁满、郁涩、细滑、细涩、细满或弦满郁、弦滑  相似文献   

20.
一、概说太阴病可由他经误治转属,或由外感风寒直中而发。其病机为脾阳不振,寒湿阻滞。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苔白、脉缓弱为主要脉证。若太阴寒湿因肝胆疏泄不畅,致郁而发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