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31-834
文章梳理了针刀代表性文献及著作,对针刀医学现有理论进行了回顾。目前的针刀医学理论既包含现代医学理论,又吸纳传统医学理论,主要以朱氏四大基础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同时,作者在针刀医学理论视角下从针具、刺法、经筋三方面,分析整理了《内经》中与针刀相关的理论,发现针刀理论与《内经》针灸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可互相诠释。针刀理论是源于传统针灸理论的,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在新的视角下解读传统针灸理论,可以丰富传统针灸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阿是穴理论是以阿是穴为核心的中医经典理论,临床上重视阿是穴的应用却常忽视其理论内涵。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及现代理论,总结阿是穴理论作为腧穴定位方法及针灸治疗选穴原则的内涵。比较阿是穴理论与激痛点理论、浮针医学理论、针刀医学理论,发现这些理论与阿是穴理论本同末异,是对阿是穴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认为阿是穴是阿是穴理论的核心,阿是穴具有动态取治的性质,并提出阿是穴治未病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详细阐述了中医病因层次理论的发展,分析了阴阳病因理论、三因理论、内外病因理论、天地人病因理论和原发继发病因理论等主要中医病因层次理论的概念、局限性以及存在的必然性,提出从确定性病因理论、补充性病因理论和发展性病因理论来探究中医病因分层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的临床医学理论非常丰富,它包括临床指导思想、病因病机理论、临床诊察理论、临床辨证理论、临床论治理论等,其临床指导思想包括以人为本思想、以防为主思想、以和为贵思想;其临床论治理论包括治病求本理论、阴阳求衡理论、气血求和理论、正邪求谐理论、时势求顺理论、五行制胜理论、以此治彼理论、各有所宜理论等。《黄帝内经》的这些理论及其方法,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注重针灸理论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思路,还是对于相关的理论阐述,都值得当今借鉴。高武对针灸理论的研究,以《内经》《难经》为准绳,对针灸经典理论进行立题分类和全面系统的分析,突出经络、腧穴、刺灸等理论的渊源和要点,尤其是理论专题研究、医家学术整理等方面,图文并用、理论联系临床,都值得当代针灸理论研究界的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中医传统经络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以及《内经》相关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针灸理论"五膜理论",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针灸方法"经穴五膜针法",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年莉  于铁城 《吉林中医药》2008,28(11):831-833
方剂经过先秦两汉时期的广泛实践应用,理论内容逐步产生形成.秦汉时期<内经>、<神农本草经>、<汉书>等著作对方剂理论进行了总结探讨,该时期产生的方剂理论主要包括:治法理论、方剂结构理论、配伍理论和剂型理论.秦汉时期的方剂理论并不完备,但它是后世方剂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孙勇  郝军 《中医正骨》2016,(4):72-74
经筋理论源于经络学的十二经筋,从概念上讲经筋理论是筋病理论的一部分;从病证上看,经筋理论是筋病理论在四肢的具体表现;从治疗方面分析,经筋理论长期强调针灸、针刀等治疗方法,而筋病理论不再局限于针灸、针刀等疗法,而是融合了功能锻炼、药物、针灸、推拿等疗法,更加强调预防和力学的平衡。本文从概念、病证、辨证和治疗几个方面对筋病理论和经筋理论的异同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经络理论是学习针灸的基础,正确理解经络理论对针灸学术发展意义重大。现代经络研究成果仍与传统经络理论存在明显差距,结合《十二经脉理论临证指要》一书,本文从临床角度阐释十二经脉理论的构建和内涵,论述古代医家基于临床对十二经脉理论的认识和发挥,认为从临床角度解读经络理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皮部"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中医传统"皮部"理论的研究却鲜有开展。文章从"皮部"理论的理论渊源、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皮部"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指明了"皮部"理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的学科特点及其现代化、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医学是一门与西医学互补的生命科学学科,应使之继续独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核心是实现数字化表达,建立中医理论数字化体系。中医四诊的数字化及四诊相关辅助仪器的研究开发,是中医学、中医、中医院以及中药功效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深才能叶茂——也谈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认为中医工作者素质的提高,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中医基本理论及其临床诊疗技能与水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中医药学的优势所在,立足于数千年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立足于临床实践,尤其需要充分重视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的合理应用,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尝试。对当前存在的某些否认中医理论、中医西医化倾向的危险性,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药之害在医不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近期国内外医药界把“龙胆泻肝丸事件”归结于中药中含有马兜铃酸的普遍倾向本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其事实并非如此,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之所以出现“龙胆泻肝丸事件”,是因为国外不懂中医的人以及国内一些西医未遵循中医理论正确辨病,乱用中药造成的,不能归罪于中药。中西医诊疗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中药必须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如果不辨病使用中药,出现问题,只能怪医(本文是在第四届中医药战略地位研讨会上的演讲稿)。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数字博物馆中药主页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字博物馆,依托数据库和多媒体展示手段,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全面完整、形象生动的中医药信息系统.数字博物馆中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学史及中药两大部分.其中中国医学史包括医史展厅、医史长廊、少数民族医学、中外医学交流、历代医家、珍本医籍、专科发展史、馆藏精品8个部分;中药包括中药展厅及标本精品浏览、中药基础理论、常用中药、道地药材、药食同源、中药的故事、馆藏标本7个部分.使浏览者对数字博物馆有较全面的了解,使其利用更方便、更直接.  相似文献   

16.
西医将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期,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各示主方,配舍抗组织胺类药物开瑞坦及扑尔敏或赛庚啶,再外用洗、敷、擦等药物,加强中药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朱明  彭建中 《中医教育》2007,26(1):34-37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是一门中医药综合性学科,各个学派的特点体现出中医学术发展的传承与学术思想的源流。在该课程的教学探索中,坚持以学派发展为主线,能够较好地携领中医历代医家的研究,涵盖和包容理论与临床不同层面的观点学说。各大学派主体学缘结构中反映出继承性、创新性、全面性、连续性和互补性5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医临床研究发展的客观性,弘扬中医文化的必要性,妨碍中医临床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阐述了医、护、药三者在中医临床中相辅相承的作用,重视发挥中医治疗急症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医临床研究发展的方向是多学科渗透,统一基本理论,使其诊断定量化、证候规范化、辨证客观化、大胆发展创新,丰富中医药内涵,以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9.
浅析医学生之思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琳  谷鑫 《中医教育》2005,24(3):10-12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特点,分析加速大学新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性.主张把"归纳总结"、"比较辨析"等思维过程应用于学习中,同时强调夯实文言文基础和积累医家名句对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思维模式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医心身相关问题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中医心身相关的起源;分析中医学几种主要的心身相关理论;阐释现代医学模式和心身研究的密切联系。提示中医心身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又一交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