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视网膜断层光学相干成像技术。OCT对视盘及盘旁神经纤维层的评定是检测青光眼性结构损伤的重要依据。黄斑区是一个没有粗大血管、结构相对简单的区域,且中心凹周围4.5mm范围内包含全视网膜50%的神经节细胞,黄斑区的检测在青光眼的评估方面具有结构上的优势。现就OCT在青光眼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柴盼盼  杨光 《光明中医》2010,25(12):2308-2308
<正>患者,女,63岁。1991年1月因双眼胀痛、恶心呕吐,到北京某三甲医院眼科就诊。查:视力右眼0.06(-800D→0.8),左眼0.12(-700D→1.0);双眼眼前节正常,房角开放;右眼视盘杯深,C/D0.6,可见巩膜筛板。左眼视盘杯深,C/D0.5;眼压:右眼20.55mmHg,左眼18.86。  相似文献   

3.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眼压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却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及与之相关的视盘改变。现代多数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是自身免疫,血管因素,机械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随着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临床观察及研究的深入,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视盘参数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98例(136眼)为青光眼组,正常人65例(130眼)为对照组,均采用CirrusHD—OCT检测RNFL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盘参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NFL厚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青光眼组各区域视盘面积无明显变化(P均〉0.01),而视杯面积、视杯容积、杯盘比、水平杯盘比和垂直杯盘比均显著增加(P均〈0.01),盘沿面积和盘沿容积均显著降低(P均〈0.01),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结论RNFL厚度、视盘券数、昔斑区视网膜厚度是诊断青光眼的敏感指标.OCT检测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从祖国医学角度来探讨其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指出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保护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视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58例10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滴眼,观察组口服补中益气丸+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滴眼,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视野、视力、眼压情况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野平均缺损深度、视力、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有效治疗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频域OCT(spectral domain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观察生理性大视杯者的视盘形态学参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 GCC)的表现。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50例97眼在眼底检查中发现生理性大视杯者及30例60眼健康人进行SD-OCT检查,测量视盘形态学参数、整体平均RNFL厚度、上方平均RNFL厚度、下方平均RNFL厚度、整体平均GCC的厚度、上方平均GCC厚度、下方平均GCC厚度,并分析大视杯组RNFL与GCC的相关性。结果大视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视盘各形态学参数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FL及GC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平均RNFL(P=0.289 1),上方平均RNFL(P=0.822 3),下方平均RNF(P=0.140 3);整体平均GCC(P=0.693 4),上方平均GCC(P=0.772 4),下方平均GCC(P=0.6429);RNFL与GCC在整体(r=0.726 8,P=0.000 0)、上方(r=0.732 0,P=0.000 0)及下方(r=0.666 6,P=0.000 0)的厚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SD-OCT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可观察到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检查方法,能够更为全面客观地观察生理性大视杯人群眼底的结构学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于青光眼患者,通常要求先控制眼压,再行手术治疗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但是我们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常会遇见一些经局部或/和全身药物治疗后眼压仍难以控制的病例,以及一些老年、多病患者患者在全身用降眼压药治疗过程中眼压尚未得到控制,但是肾功能不好,不容许我们长时间给预全身药物治疗者。从2000年2月-2005年12月我们对这些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了认真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黄斑区血流灌注状态,分析其与视野缺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70例(70只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同医院就诊的同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49例(49只眼)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线性密度(MSRVLD)、黄斑区视网膜浅层血管灌注密度(MSRP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及观察组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MD),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SRVL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下方=4.041,P=0.000;t鼻侧=2.945,P=0.004)。(2)MSRPD:观察组黄斑区下方及鼻侧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下方=3.291,P=0.001;t鼻侧=2.924,P=0.004)。(3)黄斑中心凹FAZ:观察组黄斑中心凹FAZ面积为(0.21±0.13) mm2,对照组为(0.2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预护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控制眼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后实施干预护理,包括术后加强巡视及监护、个性化护理、降压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17例患者手术后视觉功能恢复均良好,患者的眼内压力均控制在(15±5)mmHg。在出院1个月后的随访中,17例患者眼内压力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一例反复发作。结论:对青光跟小梁切除术患者实施干预护理,不仅有效保障了手术成功率,而且大大提高了手术效果,对提高患者视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与高度近视、正常人视盘、黄斑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OCT参数之间的差异,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tratus3.0OCT(CarlZeiss,Germany)分别对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50例73只眼、高度近视50例100只眼、正常人50例98只眼的视盘、黄斑及RNFL厚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比较3组之间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杯/盘直径比、平均RNFL厚度,黄斑区外环厚度。结果与单纯高度近视及正常人相比,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的杯/盘面积比率显著增加、平均RNFL明显减小(P〈0.05);黄斑厚度方面,颞侧和上方明显变薄(P〈0.05),鼻侧和下方略薄于单纯高度近视及正常人(P〉0.05)。结论 OCT测量视盘参数及黄斑厚度可作为高度近视可疑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对慢性青光眼患者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经视野检查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的患者10例20只眼,采用最新国际针灸穴位标准,针刺眼周穴位(睛明、鱼腰、承泣等)和远端穴位(合谷、太冲和足三里)进行治疗(每周3次连续12周为1个疗程,平均2.3个疗程),并采用翻转频率为4 Hz的多焦图形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mfPERG)检测针刺前后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后极部约30°范围61个小区的N1、P1波振幅变化,将mfPERG振幅变化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一阶kernel反应(first order kernel,FOK)相比较.结果 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前后,mfPERG N1波振幅密度值分别为(3.49±3.87) nV/deg2、(3.98±3.34) nV/deg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008);P1波振幅密度值分别为(7.49±7.70) nV/deg2、(8.32±6.70) nV/deg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029);将mfPERG振幅值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后,pattern-4 Hz总合振幅密度值分别为(0.08±0.19) nV/deg2、(0.46±1.11) nV/deg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P<0.0001);数量积(scalar product,SP)分别为(0.20±1.06)nV/deg2、(0.36±0.87) nV/deg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008).与此相反,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前后,mfERG FOK总合反应中,N1波振幅密度值分别为(7.94±3.11) nV/deg2、(7.26±1.86)nV/d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2383);P1波振幅密度值分别为(20.66±7.73) nV/deg2、(18.98±4.98) nV/deg2,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52,P=0.1518);经FFT变换,FOK总合振幅密度值分别为(9.91 ±4.46) nV/deg2、(8.44±2.64) nV/deg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P=0.0674);SP值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为(5.19±1.95) nV/deg2,(4.81±1.14) nV/deg,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28,P=0.2234).结论 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主要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mfPERG较传统PERG检测后极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变化更为敏感;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后,青光眼患者mfPERG的振幅明显增高,表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光刺激的传导加快、兴奋性增强,提示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对青光眼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综述了对筛板正常结构及青光眼病理性改变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青光眼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近年来应用针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其在实验性青光眼治疗中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甲基纤维素在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5例(92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个月至1年,术后6个月两个组眼压正常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1.3%和7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浅前房的发生率实验组(4.5%)明显低于对照组(16.3%)。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髌骨爪和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分析2000年8月—2004年8月分别用2种方法治疗48例患者的疗效,其中髌骨爪组22例平均随访1.5 a,改良张力带钢丝组26例平均随访2 a,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及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无论在手术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以及随访时的临床疗效,髌骨爪组均优于改良张力带钢丝组(P均<0.05)。结论针对治疗髌骨粉碎骨折,髌骨爪优于改良张力带钢丝,是一种优良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用眼底立体照相和GDx对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RNFL)缺损检测的一致性。方法采用眼底立体照相技术和GDx检测青光眼患者97例(191只眼),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3.39±14.67)岁;其中男44例(88只眼),女53例(103只眼);视野平均缺损在-2.0~23dB。所有患者视野检查的可靠参数≤15%。按视野的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将患者分为早期青光眼改变者124只眼[MD:(1.37±5.44)dB];中晚期青光眼67只眼[MD:(11.16±5.67dB)]。然后将GDx的各象限的概率图按各概率的频数加权平均计算对其概率进行分级,与眼底立体照相的各象限RNFL分级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s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GDx的上方平均值(SA)和下方平均值(IA)概率图分级与眼底立体像上方和下方RNFL分级的Spearman’s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78,两种方法四个象限的总RNFL分级相关系数为0.77,Κappa值=0.80。结论 GDx的RNFL分级与眼底立体照相RNFL分级相关性和一致性均很高,GDx可为临床青光眼的诊断提供可靠和定量的RNFL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房水引流途径的观察,探讨该手术降低眼压的机制。方法利用前房注入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的方法对兔眼卡波姆模型手术组(A组)、单纯手术组(B组)手术后及正常对照组(C组)兔眼进行荧光强度的观察。结果 FITC-BSA注射后2h,A组和B组的前部结膜和房水池有耀眼荧光,而C组该部分组织无荧光;FITC-BSA注射后6h,A、B组结膜和房水池部位仍有明亮荧光,其他各部位荧光均有不同程度减弱,C组在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可见明亮荧光;FITC-BSA注射后10h,A、B2组结膜和睫状体、A组后巩膜、C组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和前巩膜可见少量荧光。此时3组其他部位无荧光。结论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房水经3个途径回流:①房水经滤过口引流至结膜下,结膜血管将房水吸收;②房水经前房角,进入睫状体外侧和巩膜内侧之间的Fantana间隙,被海绵状组织所吸收;③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自脉络膜上腔、睫状体、前巩膜、后巩膜、脉络膜吸收。这是该手术降低眼压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近10年针灸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青光安颗粒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患者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观察青光安颗粒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的作用。方法:对青光眼术后患者服用青光安颗粒剂的51例(78只眼)和术后未用青光安的对照组37例(54只眼)的视力、视野、眼压、血液流变、血栓素和前列腺素改变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平均13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数视力由治疗前的3.82±1.27增进到4.35±0.75(P<0.01);73.9%患眼的视野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改善(P<0.005);两组的眼压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的测定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视力、视野和眼压均稳定。结论:青光安颗粒剂有提高抗青光眼术后患者视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