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酸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998年6月~2000年6月国内公开报道的65例乳酸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65例乳酸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中 ,变态反应40例 (占61 5% ) ,神经系统反应8例 (占12 3% ) ,肾损害3例 (占4 6% ) ,肝损害1例(占1 5 % ) ,心血管系统反应1例(占1 5 % ) ,泌尿系统反应6例 (占9 2% )。结论 :在选用乳酸环丙沙星时必须慎重考虑不良反应因素  相似文献   

2.
65例乳酸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鹏飞  成杰  李亭 《中国药房》2002,13(3):164-165
目的 :探讨乳酸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998年6月~2000年6月国内公开报道的65例乳酸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65例乳酸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中 ,变态反应40例 (占61 5 % ) ,神经系统反应8例 (占12 3 % ) ,肾损害3例 (占4 6 % ) ,肝损害1例 (占1 5 % ) ,心血管系统反应1例 (占1 5 % ) ,泌尿系统反应6例 (占9 2 % )。结论 :在选用乳酸环丙沙星时必须慎重考虑不良反应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探讨国内应用上述3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 1994至2009年间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检索获得。结果文献表明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消化道反应多见;司帕沙星,加替沙星静脉滴注可致少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加替沙星所致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死亡占药物不良反应总数的0.66%、占用药病例数的0.17%。结论临床用药不可忽视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应重视用药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386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386例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A型45例,B型341例,引起的器官系统损害以过敏反应(35.49%)和泌尿系统损害(29.02%)最多.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93例,其中死亡7例.药物以头孢哌酮(97例)、头孢拉定(78例)和头孢唑啉(69例)不良反应报道较多,比例分别占25.13%、20.21%、17.88%.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探讨国内应用上述3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1994年~2005年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检索获得。结果:文献表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消化道反应多见;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可致少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死亡占药物不良反应总数的0.66%、占用药病例数的0.17%。结论:临床用药不可忽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应重视用药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兰  徐楚鸿  黄璞 《医药导报》2003,22(12):894-895
目的:对60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常用药品诱发的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01例ADR中,女340例,男261例,中青年占42.4%;诱发ADR的药物涉及25类,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82.0%;A型反应320例次,B型反应281例次;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多,其次为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损害;药物引起较重的不良反应有14例;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占3.2%.结论:应重视ADR监察,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6):1290-1293
目的:分析医院近年来皮肤用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间上报的601例皮肤用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根据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发病类型以及各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601例皮肤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皮肤用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趋势。结果:601例皮肤用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患者336例占55.91%稍高于男性患者265例占44.09%;以≤20~≤40岁和>40~≥6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患者为最多,分别为293例占48.75%和186例占30.94%;不良反应由抗菌类药物、中药制剂、解痛类药物、生物制剂和其他药物引起的分别有437例(72.71%)、31例(5.16%)、13例(2.16%)、7例(1.16%)和113例(18.8%);药疹类型为发疹型、荨麻疹型、固定红斑型、红皮病型、重症多行红斑型以及表皮大疱,分别有320例(53.24%)、179例(29.78%)、71例(11.81%)、16例(2.66%)、13例(2.16%)和2例(0.33%)。结论:皮肤用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用药类别等多种因素有关,抗菌类药物是引起药疹的最主要药物,提高其合理用药对减少药疹的发病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4):804-807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规范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利用万方数据库,检索"万古霉素""不良反应"为检索词,剔除同一病例不同文献的重复的以及病例资料不全的文献,筛选出41例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病例文献,并对其ADR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作了分析。结果:万古霉素导致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48.78%)、肾毒性(14.63%)、白细胞减少(12.20%)等;另有肝损害、第8脑神经、皮肤黏膜综合征、四肢颤抖等也有报道。结论: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较多,应规范其用法用量及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病例,同时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文献,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上报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4例,检索文献获得他汀类药物致过敏反应的个案报道26篇(26例),共3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占63.33%),女性患者11例(占36.67%);患者年龄为32~85岁,平均年龄为61.4岁;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口服后5 min,最长为连续口服6个月,其中17例(占56.67%)发生于用药后≤3 d;过敏反应包括皮肤过敏(19例)、过敏性休克(3例)、血管神经性水肿(5例)、药物热(2例)和过敏性哮喘(1例);5例(占16.67%)报告了更换其他调节血脂药替代治疗方案。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导致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哮喘等过敏反应,用药时应注意患者的用药监护,特别是首次用药初期;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对于应用他汀类药物利大于弊的患者,应阐明发生过敏反应时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0.
梁雁  李晓玫 《中国药房》2010,(34):3232-3235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收集到的抗感染药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14例严重不良反应涉及14种抗感染药。其中居前3位的是抗结核药、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损害(占34.59%),其次为肾损害(占26.32%)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14.29%)。108例好转或治愈,3例死亡,2例预后不详,1例有后遗症。38例患者有明确的药物过敏史(33.33%)。结论:常用抗感染药致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肝、肾损害,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过程隐匿,若及时发现适当处理,大部分患者可短期内治愈或好转。临床医药人员应根据这些特点加强对相关药物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第1批OTC中成药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OTC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国内40年(1960年~2000年)公开报道的116例(次)中成药诱发ADRs进行分析。结果:诱发 ADRs的药物涉及 34个品种,其中以藿香正气水 19例(次)为最多,其次是风油精 16例(次),三七片13例(次),这3种药引起的ADRs占41.4% ,ADRs类型以过敏反应占的比例最大(67.2%),116例中115例治愈(99.1%),1例死亡。结论:OTC中成药也存在不良反应,广大消费者应引起注意,同时也应消除恐慌心理,只要用药得当,OTC中成药的ADRs发生率很低,且愈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探究其发生规律。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中有关头孢菌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文献资料(1998~2011年),筛选收集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发生时间、愈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获得头孢菌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共459例,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酶抑制药复合制剂为主(62.31%);居前3位的品种为头孢曲松(20.48%)、头孢噻肟(12.85%)、头孢哌酮/舒巴坦(12.8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85.40%);多发于用药后10 min内(61.66%);1 min~24 h内缓解或痊愈(87.58%);有48例(10.46%)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菌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鼓励、推广头孢的皮试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5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中国药房》2011,(12):1096-1098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9-2010年中国知网中公开报道的有关华蟾素注射液致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合计252例。华蟾素注射液引起的ADR,在本次统计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发生人数较多。所致ADR以血管刺激性反应居多,有178例(70.63%);其次为变态反应,共53例(21.03%),其中过敏反应23例(9.13%)、过敏性休克3例(1.19%)、药物热27例(10.7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在用药时和用药后都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符壮  麦子青 《中国药业》2010,19(16):48-50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06年至2009年应用黄芪注射液所致ADR病例68例,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黄芪注射液所致ADR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过敏反应30例(44.12%),过敏性休克5例(7.35%),药物热17例(25.00%),消化系统反应3例(4.41%),呼吸系统反应6例(8.82%),神经系统反应3例(4.41%),循环系统反应2例(2.94%),其他反应2例(2.94%)。结论黄芪注射液导致ADR的原因较多,建议临床使用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量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20例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中所有描述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茵栀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58例(占48.33%),过敏性休克24例(占20.00%),胃肠道不良反应25例(占20.83%),发热伴全身性损害、药物热10例(8.33%),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损害及用药局部损害各1例(2.50%)。结论 应加强茵栀黄注射液的应用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过于简单,应定期更新。以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惠春  林大专  孙莹 《中国药房》2010,(44):4189-4191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24例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致单纯性横纹肌溶解症7例,横纹肌溶解并发肾功能衰竭1例,横纹肌溶解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肌病3例;致肝功能异常6例;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致过敏反应2例;致过敏性休克1例;致指关节疼痛1例。24例患者中,5例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例为低钾血症伴高血压和冠心病者,1例为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其他均为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超过60岁的16例(占66.67%),停药及相应治疗后22例(占91.67%)恢复正常,2例(占8.33%)死亡。结论:阿托伐他汀引发的肝功能异常、肌病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类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系统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青霉素类口服制剂 (QMSK )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规律。方法 :以《中国药学文摘》1995年1月~2003年4月发表的QMSK的ADR文摘为线索检索原刊文献 ,按设定的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QMSK所致的ADR共计334例 ,其中男性121例 ,女性213例 ;ADR以药疹为主 (74 55 % ) ;73 5 %过敏性休克是首次服药后30分钟以内发生 ;以阿莫西林的ADR报道最多。结论 :QMSK亦应按其注射剂的规则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