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1210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3d~6个月并发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17例,给予加压止血、双静脉通路输液维持血容量、交叉合血等对症处理,做好手术抢救准备。结果17例患者立即行移植肾切除手术,抢救成功率100%。结论排斥反应是引起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移植肾切除术是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以及严重感染导致无法修补的移植肾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护理上加强术后排斥反应的观察尤为重要,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时的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早期手术探查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我院462例次肾移植术后早期行探查术33例次的处理经过及方法。结果:26例次行移植肾切除,术后1周内死亡4例,放弃继续治疗2例;7例次行修复术保留移植肾,术后6例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探查并切肾的主要原因是不可逆的排斥反应致移植肾破裂或失功,对该类患者必须果断切除移植肾,以保全患者生命。对其他原因所致的外科并发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且保守治疗无效则应积极手术探查修复,以保全移植肾。  相似文献   

3.
总结12例心脏死亡供体肾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认为心脏死亡供体肾移植受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需重视术前评估,早期给予治疗及护理干预,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做好基础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本组1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8例患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22 d出现移植肾动脉同髂外动脉吻合口远端破裂,予摘除移植肾,病情平稳后出院;2例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经对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发生移植肾动脉栓塞,予溶栓治疗,出院时移植肾功能丧失,行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2011年7月~2012年6月22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 结果 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便秘导致腹压增高致使移植肾破裂最终行手术切除移植肾。余2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出院。结论 加强肾移植患者术后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保证,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前积极预防和控制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后防止出血、肾功能衰竭、尿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其早日恢复。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肿瘤直径2~23cm,术后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经病理检查均诊断为错构瘤。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疗效肯定。但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及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临床表现,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23例尿量1 000 m L/d,15例出现不同程度体温升高,2例下肢水肿;15例肾移植区胀痛,10例腹胀。经系统治疗和护理,22例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肾周血肿,剖腹探查止血后出血停止,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反复肾破裂出血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结论肾移植术后应加强患者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的监测,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合理运用免疫抑制剂,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破裂出血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恰当处理,针对不同的治疗方式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预防感染与移植肾破裂的监护等措施,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植肾切除的原因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5年来626例肾移植患者中46例移植肾切除的原因和并发症。结果:切除的46例移植肾中急性排斥反应20例(45.20%),慢性排斥反应16例(34.78%),加速排异2例,动脉栓塞1例,感染4例,肾破裂2例和肾动脉破裂1例。感染和出血为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共9例(19.56%),死亡2例(4.34%)。环孢素A(CsA)使用后移植肾切除率7.72%,与CsA使用前的27.78%相比移植肾切除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移植肾切除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排斥反应。CsA的使用是移植肾切除减少的原因之一。移植肾切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手术前后合理的处理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移植肾失功后同期再次肾移植13例,均获得成功。13例病例中首次移植失败的原因为顽固性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无效5例,肾血管栓塞7例,肾动脉出血1例。再次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术后随访1~5年,13例(人/肾)均存活,血肌酐水平72~146μmol/L,平均(110.8±20.6)μmol/L。结论:肾血管并发症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切除同期可行再次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在严格的组织配型基础上,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患者在避开存在致敏位点的供肾的条件下,切除移植肾后仍可同期行再次肾移植。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排斥药物及生物制剂,再次肾移植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体肾移植治疗肾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和血管重建的方法。方法:本组3例患者在经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肾动脉瘤后,采取自体肾移植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采用髂内动脉体外血管重建后移植。术后经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评价移植肾功能。结果:3例患者在成功接受自体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随访4个月~3年,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自体肾移植是治疗肾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方法,髂内动脉体外血管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采用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经验及价值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8例移植后5例肾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1例肾静脉血栓,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作出初步诊断,其中5例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诊断。5例移植肾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分别随访6,8,20,36,40个月,1例出现再狭窄,随访血肌酐维持在130~160μmol/L之间,其余4例移植肾狭窄无复发,随访血肌酐均正常。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经动脉鞘放入支架释放系统释放带膜支架后动脉瘤消失,目前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例肾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5d后血肌酐降至210μmol/L,此后患者血肌酐维持在200~250μmol/L。8例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说明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治疗可选用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49岁男性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行肾移植术,第一次肾移植术后因移植肾破裂行移植肾切除术,第二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供血的左侧髂外动脉吻合口近心段因血栓而闭塞,虽然通过血管介入治疗恢复了左侧髂外动脉和移植肾的血供,但由于移植肾缺血时间较长,最终肾功能并没有恢复正常。通过本病例的探讨,提醒我们:对于血栓高危的移植肾患者,需要警惕供血的髂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指导早期诊断与治疗,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BCA胶经导管栓塞治疗肾动脉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应用NBCA胶经导管栓塞治疗肾动脉出血患者23例,精心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动脉栓塞术,术后造影显示异常表现消失。术后出血症状消失,无器官坏死并发症。结论: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出血性病变,经导管栓塞治疗中单独应用NBCA或联合应用其他栓塞材料是安全有效的。做好围术期护理是确保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彩色血流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5例中10例为急性排斥,7例为慢性排斥,3例为肾内动脉、静脉栓塞(其中1例为移植肾自发性破裂),2例为原自体肾肾肿瘤,3例肾盂积水并输尿管梗阻,5例主肾动脉或主肾动脉与髂动脉吻合口处狭窄,4例肾小动脉硬化,1例为肾动静脉瘘.结论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对临床治疗及再行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1998-12/2008-12肾移植后出现尿瘘23例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中行1次肾移植21例,2次2例;吻合方式9例采用肾动、静脉与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14例采用肾动脉与髂内动脉,肾静脉与髂外静脉吻合.23例患者随访6~12个月,17例为移植后3~7 d发生尿瘘,6例为移植后7~10 d发生;17例为吻合口瘘,4例为输尿管远端坏死,2例为肾盂瘘.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12例.手术患者中,9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法的患者有1例再次出现尿瘘,经二次手术后治愈;3例采用带蒂大网膜修补法,尿瘘无复发,移植肾B超检查无积水,患者肾功能正常.手术一次成功率92%(11/12),其中采用带蒂大网膜修补法成功率为100%.提示尿瘘最重要的是预防,从取肾、修肾到手术中都要注意保护输尿管,同时注意输尿管与膀胱的吻合技巧,避免因手术原因导致吻合口瘘,这样才能减少尿瘘的发生,同时一旦出现尿瘘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尿瘘对移植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原位肝移植因其移植过程复杂,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制约着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目的:分析肝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肝移植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6例,年龄25—74岁,平均(46.41±12.02)岁。原发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合并肾衰1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性癌7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细胞性癌13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豆状核变性3例,肝功能衰竭13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7例(合并肾衰1例)。所有病例供、受者均符合血型相符原则。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发生并发症102例次,其中腹腔内出血15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肺部感染21例,腹腔感染5例,胆道并发症21例,慢性排斥3例,急性排斥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乙肝复发3例,神经精神并发症6例,移植肝无功能4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24人,直接死亡原因腹腔出血6例,肺部感染6例,移植肝无功能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腹腔感染、移植物抗宿主、心脏骤停、胆管坏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例。提示重视肝移植患者围移植期的处理,改善肝功能、纠正凝血障碍、改善营养、控制感染,重视移植技术的完善和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胰肾联合移植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胰肾联合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但这些患者由于长期糖尿病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对较复杂,且手术涉及胃肠道,并应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约物,移植前准备和移植后处理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目的:对胰肾联合移植的免疫抑制用药、凝血药物应用、围手术期以及移植后管理注意事项等进行多方面讨论,为胰肾联合移植提供一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泌尿外科进行胰肾联合移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的应用及围手术期临床监测重点等治疗经验.结果与结论: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均为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移植前胰岛素用量为1.5~2.4U,(kg·d),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次眼底出血;2例合并明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移植前心脏射血分数分别为52%和50%.移植胰腺外分泌液均经肠道引流.3例恢复顺利,肾功和血糖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于移植后第7天出现排斥反应,激素冲击后肾功能恢复;1例移植后出现移植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肠瘘,最终移植胰腺切除,但移植肾脏保留;2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例移植后消化道出血,多器官衰竭死亡.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肾病的最有效方式.移植胰腺外分泌经膀胱引流由于并发症较多,已被经肠道引流取代.移植肾功能的恢复足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移植后早期他克莫司可不必急于口服,可待血肌酐恢复到300 pmol/L.时再考虑应用.凝血药物的应用是移植胰腺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空肠造瘘是围手术期预防肠液向移植胰腺返流的重要治疗措施,且移植后随访期建议应用通便药物,预防便秘发生,减少肠液返流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及各种移植肾病变是移植肾失功能的常见原因,但对移植肾予以准确评估往往非常困难,活检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出现合并症时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方法:对72例移植肾进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合移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72例中发生急性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3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移植肾急性药物毒性损伤10例,慢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6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3例。移植肾组织活检的病理报告与穿刺前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75%以上。移植肾穿刺活检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移植肾活检安全可靠,对肾移植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顽固性鼻腔大出血行超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与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资料。结果:27例颈外动脉分支出血,其中1例蝶腭动脉伴副脑膜动脉同时破裂出血;7例发生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微导管超选择性靶血管插管后采用明胶海绵、PVA颗粒、弹簧圈、可脱性球囊等栓塞;2例再发鼻出血经填塞后缓解,其余一次栓塞止血成功;1例术后发生偏盲。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是明确外伤性顽固鼻腔大出血责任血管的“金标准”,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是微侵袭、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对1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DVT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经对症支持治疗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5例患者患肢肿胀消退,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显示再通,3例患者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另3例患者分别死于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衰竭。结论护理人员要重视DVT的易患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