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症老年患者临床护理的经验。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糖尿病且合并脑梗塞的老年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心理状况、神经功能评分(ESS评分)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水平、心理障碍百分比、ESS评分三方面比较,均未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依旧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障碍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S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护理人员为患有糖尿病、脑梗塞合并症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系统护理,可以在保证血糖平稳降低的基础上,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方法:2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及7天、15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室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大面积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一个新的参考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短效加中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及长效胰岛素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116例,除脑梗死常规治疗外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诺和灵R+诺和灵N、诺和灵30R、诺和锐30和长秀霖。试验过程为期3个月,观察4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比较各种胰岛素制剂的应用效果。结果4种胰岛素制剂治疗均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且诺和锐30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诺和锐30组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病残率并改善长期生存质量;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综合疗效优于其他胰岛素,更适用于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和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46例进行研究.分析其GCS评分、病死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Ⅰ组(GCS评分≤6分)即时血糖水平为(12.32+3.60)mmol/L,Ⅱ组(GCS评分6~8分)为(6.82±2.4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24h后血糖水平为(14.50±3.44)mmol/L.Ⅱ组为(6.20±2.25)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死亡34例,病死率为70.83%;非高血糖组死亡25例.病死率为25.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能够作为判定病人伤情及预后的一个指标,伤者越重,血糖水平越高,其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高龄急性脑梗死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患者中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1例高龄急性脑梗死并发MODSE患者诊断当日行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并于次日抽血测定空腹血清PA、NT—proBNP水平。按患者APACHEII评分值将患者分为3组(A组10~15分,B组16~20分和c组〉20分),分析3组患者的空腹血清PA、NT—proBNP水平及死亡率;再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清PA、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值。结果A组空腹血清PA检测水平明显高于B、C组(P〈0.05),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血清NT—proBNP数值A组空腹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死亡率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死亡组APACHEII评分值较生存组高(P〈0.01),空腹血清PA水平较生存组低(P〈0.05),NT—proBNP水平较生存组高(P〈0.01)。结论联合检测空腹血清PA、NT—proBNP水平对评估高龄急性脑梗死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NT—proBNP水平越高、血清PA水平越低者,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临床空腹检测分为血糖正常和高血糖两组,根据199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判两组预后。结果正常血糖组120例,有效率88.3%;高血糖组72例,有效率6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升高是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其预后有不良影响,而预防高血糖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IL-10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玉玲  鲍立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89-219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60例脑梗塞患者发病24h、d 3、d 7血清IL-10含量,并对患者进行梗塞面积的测定,同时检测24h内其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10水平在发病24h、d3、d7均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24h IL-10显著升高,第3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持续到d7仍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塞者比小面积梗塞者高(P〈0.05),急性脑梗塞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塞继发脑损伤导致抗炎因子IL-10表达升高,IL-1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利于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和存活。[结论]IL-10的变化与脑缺血的病程及缺血面积大小有关。是否可利用IL-10治疗脑梗塞、减轻缺血后脑损伤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人院时血尿酸水平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分为两组: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起病初尿酸水平与其病灶范围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梗死灶直径〉2cm者居多(P〈0.05),治疗好转率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病死率高于正常尿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10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钠、血钾、血糖等指标变化和代谢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死亡12例,对照组死亡21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高血钠5例,对照组13例,两组出现重度高血钠的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12mmol/L 10例,对照组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高血糖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APACHEⅡ评分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水、电解质代谢及血糖的调控更为平稳,更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琳 《现代保健》2012,(21):130-13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入院即刻化验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6.1mmol/L)、轻中度升高组(6.1~11.0mmol/L)、高度升高组(〉11.0mmol/L),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第7、30d时的全因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轻中度血糖升高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血糖升高组及高血糖组7、30d联合终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越高,不良b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险因素,为防止其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S患者192例,根据有否AMI发生分为MS合并AMI组和非AMI组,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MS合并AMI组与非AMI组比较,性另4、吸烟和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史(P〈0.01)、收缩压(P〈0.01)、空腹血糖(P〈0.05)、甘油三酯(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和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等6个因素是MS合并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MS患者应积极控制发生AMI的危险因素,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禁烟),针对血糖、血压、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异常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陈龙霏  于宁  许梅 《中国保健》2009,(16):747-74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62例病人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经治疗14d后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梗死灶体积变化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轻,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治疗前两组间脑梗死灶体积比较无差异,治疗后两组间脑梗死灶体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对照组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疗效好,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3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为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和纳络酮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和纳络酮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联合用药组用葛根素注射液0.4g(克)和纳络酮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15天;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共15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2%(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液流变学改变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和纳络酮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血糖升高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史及血糖水平分为三组:糖尿病组,非糖尿病血糖正常组和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观察三组的神经功能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糖愈高,神经功能缺损愈重,并发症及病死率愈高,预后愈差(P〈0.01)。结论血糖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针刺配合放血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JOA评分及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10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放血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职业、饮食结构、饮酒量及秃顶情况对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及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的158例MS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职业、膳食热能、饮酒量及有无秃顶。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及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一并填表分析。结果 自由职业组与其他职业组比较,平均年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较低(P〈0.01),体重指数(BMI)较高(P〈0.01);工人组、自由职业组与技术干部、行政干部组比较,LDL-C、TG、血压及血糖较高(P〈0.01)。HDL-C较低(P〈0.01);技术干部组与其他职业组比较,血压、血糖、MBI较低(P〈0.05),平均年龄、HDL-C较高(P〈0.05)。患者平均热能摄取过剩。过量饮酒者多集中于男性,与其他酒量组比较,平均年龄、ISI较低(P〈0.05),空腹血糖、血压、LDL-C、TG及TC均较高(P〈0.05)。秃顶组与无秃顶组比较,平均年龄、ISI、HDL-C较低(P〈0.05)。血压、BMI、血糖、LDL-C、TG、TC及BMI较高(P〈0.05)。结论 患者职业、饮食结构、饮酒量及有无秃顶对MS发生及控制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和遵医行为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在饮食控制、坚持运动、合理用药、血糖监测及定期检查等方面的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IFG)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定3874例13~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父母糖尿病患病情况。根据FPG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n=3738)和空腹血糖受损组(5.6mmol/L≤〈FPG〈7.0mmol/L,n=136)。结果两组间各体脂指标比较,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空腹血糖受损组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后,BMI、腰围、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均与FPG呈正相关(P〈0.05),其中腰围/身高比的r’值最大(r’=0.0925)。对FPG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佳模型引入年龄(β=-0.102,P〈0.05)、糖尿病家族史(β=0.186,P〈0.05)和腰围/身高比(β=0.842,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与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关系密切,腰围/身高比是描述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有效指标,是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