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徐彬 《现代保健》2010,(6):127-128
目的探讨异常宫内节育器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顺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病理及B超证实的71例异常宫内节育器患者的X线影像表现。结果71例节育器形态异常和(或)位置异常的患者中3例节育器穿透子宫进入腹腔,9例节育器嵌入子宫肌肉层或部分穿通,2例节育器嵌入子宫内膜,34例节育器扭曲、变形,5例带节育器妊娠,15例节育器下移到子宫颈管,3例节育器下移到阴道。结论X线检查能明确宫内节育器的形态异常和(或)位置异常,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例131岁,孕2产1,足月顺产,产后6月于本站放置带铜T型宫内节育器(Teu—IUO)。已放置宫内节育器4—5年。查环、查孕、查病(简称“三查”)时发现宫内节育器下移,节育器位置下移1年余来,无临床症状。于2007年10月29日来本站门诊取器,月经干净后7d,B超提示:子宫正常大小,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线透视检查对判定剖宫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异常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1512例剖宫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对象进行X线透视检查,并在同一天行B超检查作为对照.结果 X线透视检查发现宫内节育器异常75例,B超检查发现宫内节育器异常107例.结论 X线透视检查对判定剖宫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异常的判定方法可行,简便,必要时可结合B超检查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4.
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后困难置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后困难置器中的应用。方法:详细妇科检查,B超确定子宫大小、形状、位置等,予米索前列醇200μg口服,2h后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结果:78例节育器放置困难者,均1次放置成功,成功率100%。结论:米索前列醇用药方便、安全,宫颈软化松弛作用明显,可以提高剖宫产术后放置节育器手术成功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张丽华  罗敏  吴陈燚 《中国保健》2009,(16):735-736
目的:探讨超声在宫内节育器放置中的价值。方法:将2008年111月~2009年3月在南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宫内节育器放置的育龄妇女452例进行术后超声监测节育器的放置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52例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立即行超声检查,发现21例节育器下移,下移率为4.6%。节育器嵌顿14例,发生率为3.09%。其中哺乳期妇女与非哺乳期妇女比较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T型发生嵌顿率较高为4.76%,元宫型发生下移率较高为5.31%,吉尼节育器则发生率最低。结论:超声监测可准确的显示宫内节育器的位置和形态,可及早的发现节育器放置后的并发症,减少并发症对妇女造成的身心损害。  相似文献   

6.
患者,32岁,G4P1,月经规律,于2002年8月妊娠足月行剖宫产术,产一正常男婴,产后6个月因意外妊娠50d,行人工流产术,术毕同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一月后转经,无明显不适。2004年3月再次意外妊娠,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50d,IUD下移”。在本站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宫腔内未探及IUD,刮出物中也未见IUD,术后一周行B超检查,提示IUD嵌入子宫肌层,建议经腹取出异位节育器,患者拒绝。  相似文献   

7.
<正>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广泛的避孕方法,目前国内推广使用带铜IUD,增强了避孕效果,但因铜离子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使月经量明显增多等原因导致IUD下移占一定比例。本站自2000~2003年初共放置TCu220C、TCu-380A型IUD 1080例,经随访B超监测发现IUD下移201例,选择其中156例在B超监护下行IUD上推复位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2000~2003年初在本站放置IUD者进行定期随访,术后3个月发现IUD下移45例,6个月下移69例,12  相似文献   

8.
<正> 80年代中期国内不少学者利用宫腔测量仪进行子宫内膜腔大小的测量,以及采用碘油造影方法了解子宫内膜形态,其目的是尽量使选择的宫内节育器(IUD)与官腔形态,大小相近。但宫腔测量仪需进入宫内操作,有增加损伤及感染的危险性;而子宫造影后选放IUD,不仅妇女要遭受放射线的损伤,而且操作繁琐。我们采用国产机械扇形B超仪在放置IUD前测量子宫径线,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宫腔大小,选放与子宫腔大小相适宜的IUD,并定期用B超监测IUD在宫内的位置,及时发现IUD下移、带器妊娠、脱落等意外情况,并及时处理。现将672  相似文献   

9.
潘桂珍 《现代医院》2013,13(9):71-72
目的评价B超在检查宫内节育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搜集了1559名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进行B超分析:宫内节育环位置正常、环下移、环嵌顿、环偏移、脱落、变形、环断裂、带器妊娠以及子宫附件情况等,统计其人数和比例,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叙述宫内节育器各个状态的B超检查方法。结果宫内节育环大部分位置正常,其异常状态以环下移以及带器妊娠较多,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9.2%。结论通过B超检查宫内节育器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07年10月在长春市妇产科医院门诊就诊、常规取环失败的25例患者,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取环。结果:术前B超19例判断准确,4例IUD断端与子宫肌层关系判断错误,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同时发现子宫纵隔及子宫粘膜下肌瘤各1例。23例患者顺利镜下取出宫内节育器且无并发症,另2例分别经腹腔镜及开腹取出。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应用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者,在直视宫腔下操做,进行诊治,损伤小,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联合阴道B超诊断妊娠晚期孕妇子宫下段瘢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8例妊娠晚期孕妇均行腹部联合阴道B超检查,观察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分级情况,比较不同子宫下段瘢痕分级孕妇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分娩方式,分析分娩方式与瘢痕分级的关系并建立ROC模型分析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分娩方式的预测价值。结果腹部联合阴道B超显影率为100%,高于单纯腹部B超的92.18%(P<0.05)。单纯腹部B超与腹部联合阴道B超的子宫下段瘢痕分级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Ⅰ级产妇的下段瘢痕厚度高于Ⅱ级与Ⅲ级产妇,术中出血量、剖宫产率低于Ⅱ级与Ⅲ级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Ⅱ级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瘢痕分级与阴道分娩之间呈负相关(r=-0.471,P=0.002)。ROC模型曲线下面积0.828,临界值为2.790;当产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2.790 mm时阴道分娩难以成功,应采取剖宫产。结论腹部联合阴道B超检查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瘢痕情况具有较高显影率,可测量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定量评估瘢痕情况,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剖宫产后子宫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意义。方法321例剖宫产后子宫在超声引导下放置宫内节育器,于术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记录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子宫腹壁粘连占6.5%,术中置器困难、宫颈暴露困难分别为21.2%和19.9%。术中根据超声测量子宫径线选择节育器种类,在术后12个月续用率96.0%,宫型、元宫、花式、安宫、芙蓉、TCU220节育器的脱落率分别为3.3%、1.9%、0、0、0和0;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6%、0、0、0、0和16.7%;因症取出率1.1%、0、0、0、0和16.7%。结论剖宫产后子宫放置宫内节育器,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超声指导,可帮助选择节育器种类并确保放置到位,避免术中不安全隐患,提高续用率。  相似文献   

13.
周颢 《现代保健》2009,(20):111-112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到笔者所在医院人工流产并有避孕要求、于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宫内节育器者150例;B组:正常月经干净3~7d内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者150例;C组:人工流产组150例。对比研究A、B两组患者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和因症取出率;对比研究A、C两组出血量、感染率。结果A、B两组在妊娠率、节育器脱落率和因症取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出血量、感染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宫内节育器可有效地降低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流产率,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例 1  2 8岁 ,孕 2 产 1 。哺乳期在乡卫生院置宫内节育器 ,1年后妊娠 ,孕 2个月时 B超提示 :早孕 ,宫内节育器。行人工流产 ,但未见宫内节育器 ,后再次在 X线下取节育器失败。收入院后妇科检查 :阴道后穹窿未触及节育环 ,宫体前位 ,正常大小 ,活动度好 ,双侧正常。X线局部透视 :节育器未在子宫腔内。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经腹取节育器 ,术中见节育器位于子宫直肠窝 ,完全被大网膜包裹。例 2  2 6岁 ,2年前哺乳期在乡卫生院置宫内节育器 ,术时出现下腹痛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近期出现下腹痛 ,体检时 B超提示 :宫内节育器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上环前告知对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影响。方法对我站2005年4月-2014年3月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224例绝经后妇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4例患者中,经阴道顺利取出宫内节育器者195例,取出困难后经B超监测下辅助取出宫内节育器者24例,转外院经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取出者5例。结论取环时机宣教及选择恰当时间取环有利于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的顺利取出,减少取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成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197-419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处理方式。方法:B超测量122例前次剖宫产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患者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厚度(试验组),另外选择150例同期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足月妊娠分娩初产妇并测量其子宫前壁下段肌壁厚度(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并推断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子宫下段瘢痕处厚度0.35 cm能否作为预测子宫瘢痕情况的指标。结果:试验组产妇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厚度平均0.36 cm;对照组初产妇足月妊娠子宫前壁下段肌壁厚度平均0.50 cm,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产妇38例试产,试产率31.0%,30例成功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78.9%,总体剖宫产率75.0%。对照组产妇124例试产,试产率82.6%,107例成功分娩,试产成功率86.0%,总体剖宫产率28.6%。两组相比试产率、剖宫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产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临产前B超测定瘢痕部位厚度是一种有效预测瘢痕部位愈合情况的方法;瘢痕部位厚度≥0.35 cm是比较安全的;阴道试产的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厚度的阈值,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致育龄期女性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工作对象,均实施宫内节育器检查方法,并进行研究分析检查结果与临床相关资料情况,以寻找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的相关导致因素。结果:100例育龄期女性中,有18例发生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发生率为39.00%;发生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女性与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女性的年龄、职业、剖宫产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女性与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女性的放置宫内节育器次数、宫内节育器放置的时间、宫内节育器的环型及妊娠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引起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的主要因素有放置宫内节育器因素、在哺乳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因素、宫内节育器为O型因素、妊娠的次数>1次因素。结论:育龄期女性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发生率较高,其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包括:(1)初次放置宫内节育器;(2)在哺乳期内放置宫内节育器;(3)放置O型节育器;(4)妊娠的次数>1次;(5)选择节育器型号与子宫大小不匹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3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患者(20例有异常阴道出血,10例无异常阴道出血)和2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高于宫内节育器下移无出血组及宫内节育器正常组(t分别为2.24、3.42,均P<0.05);而孕激素受体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1.59,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子宫内膜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与分析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方法:自2016年1月~2016年6月,对在本院超声科就诊的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患者发现宫内节育器后用三维模式辩认节育器的形态及节育器于宫腔内的位置。结果:自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本科室就诊的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患者6411例,其中有2392例可见节育器回声。应用三维模式可辨认的节育器形状有:I形,O形,T形,V形,Y形、宫腔形、伽玛形,伞形。共发现节育器位置异常共198例,单纯位置下移110例,节育器偏转48例,节育器嵌顿33例(其中2例节育器穿透子宫肌壁),位置下移伴宫内妊娠者7例。结论:各种形状的节育器均可能发生位置异常,在节育器位置异常时V形节育器更易发生嵌顿甚至穿出子宫肌壁。  相似文献   

20.
B超在计划生育普查中应用非常普及,通过B超检查可以快而准的判断以下内容:①宫内节育器存在否、位置、形态、种类、钳钝否。②早孕以及位置性质。③宫肌瘤的种类、大小。④盆腔其它占位性病变。 一、宫内节育器的判断: 1、正常情况横切由下向上扫到宫体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