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因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将活动前后的输液外渗发生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10.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提升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等,规范了输液操作流程,在保障护理安全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静脉输液顺利是保证患儿治疗效果的重要技术,静脉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过行程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预防静脉输液外渗可减少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防止护患纠纷,避免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由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小儿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方法:择取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这一段期间内收治的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患儿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探讨总结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并比较实施护理策略前后的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本组60例患儿在静脉输液期间发生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因素15例、患儿及家长因素33例、血管或药物因素12例,各占总数的25.0%、55.0%、20.0%.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后,仅有8例(13.3%)再次发生药物外渗,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护理策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护理人员因素、患儿及家长因素、血管或药物因素,均应引起临床重视;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保障小儿静脉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69-1270
目的评价小儿静脉输液渗出分级护理的制定及应用效果,总结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管理对策。方法我院2015年开始实施静脉输液渗出风险等级管理,识别评估小儿配合能力,划分高渗液风险患儿,根据护士能级安排护理工作,对高风险等级患儿增加护理干预的强度以及丰富干预内容,包括输液前干预和舒适护理,将高风险等级小儿集中安排在高风险护理区域;成立护理小组,建立低危高危药品外渗处理方案,详细分析渗液的原因,采取改进措施继续输液,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结果 2015年的延迟输液率、多次穿刺率、护患纠纷率、静脉炎发生率和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0.3%、5.5%、0.2%、5.1%和0.1%,显著低于2014年的1.3%、10.4%、0.7%、11.9%和0.6%(P<0.05);2015年家属满意度为95.4%,显著高于2014年的86.6%(P<0.05)。结论分级管理以及应急措施建立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质量明显上升,家属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心血管内科高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通过6个月的品管圈实践,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由原来的10.6%降低至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0,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心血管内科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有利于护理团队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儿静脉输液情况,根据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外渗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外渗率为9.73%,护理质量评分为(80.4±4.21)分,活动后,外渗率为2.49%,护理质量评分为(92.3±4.18)分,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运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何素平 《药物与人》2014,(9):259-260
儿科病房静脉输液工作中出现药物外渗较为常见,而药物外渗会增加患者痛苦,如不能进行有效护理,会降低整体质量效果,并增加护患纠纷现象。因此,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期间应重视药物外渗并给予有效外渗护理措施,以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儿科门诊输液中细节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2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143例,采用细节护理,一组为对照组143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注射的重注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脉重注率和护患之间的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方式能降低小儿静脉注射的重注率,降低护士和患者之间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使患儿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3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静脉输液患儿839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月~2014年3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静脉输液患儿841例作为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风险因素,探讨管理对策,制定解决方案。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实验组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减少了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了护理效果,保证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小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保证小儿静脉输液顺利进行,切实减轻患儿痛苦,增强输液疗效,改善护患关系.方法通过查阅医学文献资料和总结十余年临床工作经验,取3000例各年龄段患儿进行输液观察并概括总结,找到小儿静脉穿刺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技巧.结果通过改进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上升,护患关系明显改善,输液环境由不安静变为较安静.结论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练习入手,要保证小儿静脉输液顺利进行应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借助必要的辅助器械.熟练地掌握小儿静脉输液技巧,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门诊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利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重复静脉穿刺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采用护患沟通技巧,不仅能降低重复静脉穿刺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东艳 《智慧健康》2022,(11):160-162
目的 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延边妇幼保健院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850例需采取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分别护理后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患儿及家属的护理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患儿家属护理依从性均明显更高(P <0.05);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P <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沟通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依从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致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出现输液外渗的原因及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1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配合;对出现输液外渗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门诊输液工作极其繁重,短时间内大批输液工作极易出现护理缺陷,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因小儿缺乏表达能力,给输液操作带来更大难度,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加强对患儿静脉输液的管理,可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何佾秋 《药物与人》2014,(10):306-306
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致渗漏性损伤的预防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行静脉输液的新生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静脉输液致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致外渗性损伤发生率5.36%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1.57±2.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3±2.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液护理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渗漏性损伤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华社区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状况,探讨输液药物反应影响护患关系的防控措施。方法输液大厅设立专人大视窗观察和电子监控的防控措施,把2010年至2011年在龙华社区输液时有药物反应的病人进行登记,输入SPSS软件,应用c2方检验分析实施护理防控措施前后输液药物反应对护患关系提升状况。结果实施护理防控措施后,因药物反应导致的医疗纠纷明显下降。结论做好社区输液室大视窗观察和电子监控的护理防控措施,可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并分析小儿搂抱姿势与静脉输液渗漏率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如何降低输液渗漏率.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22例患儿,将其按照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搂抱姿势,对比两组渗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渗漏发生率为7.58%,对照组为24.6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穿刺的患儿使用斜卧式搂抱法,四肢穿刺的患儿采用直立式搂抱法,其可有效降低渗漏发生率,提高护理效率及工作质量,还可较少患儿的痛苦,改善护患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造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和出现外渗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某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儿共计50例,对其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出现的外渗原因加以分析,并探讨了应采取的护理对策。结果:分析得出,造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有:患儿自身因素、护理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外渗状况的发生,因此需要临床人员加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小儿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浅谈降低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方法抽取手术室2012年下半年以及2013年上半年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2012年度下半年实施陈旧的护理管理方法为对照组,将2013上半年实施相关的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方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内发生院内感染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开展降低院内感染的管理方法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了低于对照组,而且护理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主要是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方法,从而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9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5.9%)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1,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