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发病在4.5小时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观察组37例行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临床疗效,以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治疗后90d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h、24h、7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23±3.51)vs(11.32±1.12),(6.72±2.31)vs(9.24±2.53),(4.23±2.12)vs(7.3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BI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8.56±3.51)vs(61.30±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mRS评分疗效良好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56%(25/37)vs 34.3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h脑出血率及死亡率高于对照组[16.21%(6/37)vs 9.37%(3/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均较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2.
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3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和对照组15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均治疗14d;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TNF-α、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计算Barthel指数(BI)。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2月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原发病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15 d和治疗后30 d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期间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并监测心、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d、30 d治疗组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乏力、易倦。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经rt-PA静脉溶栓患者66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溶栓后立即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持续14 d)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溶栓前以及溶栓后1、7、14和30 d的变化,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定溶栓后7、14和30 d的变化,并记录溶栓后24 h、14 d头颅CT影像学变化。结果与基线NIHSS评分比较,2组溶栓治疗后1、7、14和3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前列地尔组溶栓后14和30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3.0(1.0,4.0)分vs 4.0(1.0,6.0)分,2.0(1.0,3.0)分vs 3.0(1.0,6.0)分,P0.05];前列地尔组溶栓后14和30 d的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35.0,90.0)分vs 50.0(25.0,87.5)分,75.0(57.5,92.5)分vs 60.0(30.0,92.5)分,P0.05];前列地尔组溶栓后3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1.0(0.5,2.0)分vs 3.0(0.5,4.0)分,P0.05];2组均未出现皮肤出血、尿道出血、症状性消化道出血、症状性脑出血和死亡患者,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14 d,有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趋势,存在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4.61±0.96)分]显著高于治疗组[(1.77±1.34)分,t=14.316,P0.001],治疗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等发挥药理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联用阿加曲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4.5 h行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阿加曲班分为阿加曲班组56例和常规治疗组52例。2组治疗前、治疗后7和14 d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估疗效,同时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90 d随访时,记录不良事件情况。结果阿加曲班组治疗后7、14及90 d时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8.45±3.77)分vs(11.09±2.31)分、(7.19±3.27)分vs(9.03±3.19)分、(7.11±2.64)分vs(9.01±3.03)分,P=0.000],BI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67.14±12.79)分vs(57.48±11.71)分、(68.23±11.25)分vs(58.93±12.16)分、(68.43±10.28)分vs(64.23±12.47)分,P=0.000]。2组治疗后7及14 d的APT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阿加曲班组治疗后7 d及14 d的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90 d随访时,2组均无死亡、脑出血及再发脑梗死等患者。结论脑卒中溶栓治疗后联合阿加曲班疗效更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应用长春西汀片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7天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长春西汀片治疗组和对照组。长春西汀片治疗组患者口服长春西汀片治疗90天,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改良 Rankin 量表(mRS)、Barthel 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情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临床有效率等指标,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90天后,治疗组 NIHSS 评分为(1.82±1.49)分、mRS 评分为(0.79±0.70)分、BI 评分为(91.24±9.21)分、MMSE 评分为(26.50±4.53)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治疗组患者 SOD、MDA 在治疗90天后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后患者继续服用长春西汀片强化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认知功能,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和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72 h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22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3例和对照组114例。干预组予RIP治疗,1次/d,连续14 d。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14、30和90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sICAM-1和ET-1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组NIHS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低,BI评分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干预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各时间点变化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具有组间、时间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14 d血清sICAM-1和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105.86±34.57)ng/L vs(116.41±41.76)ng/L,P=0.039;(40.49±18.86)ng/L vs(45.89±16.94)ng/L,P=0.0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RIP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影响(P0.05,P0.01)。结论 RIP可改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ET-1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9例(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15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OCSP分型。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2周及1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以及2组相同亚型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及1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05±6.14)分vs(8.53±6.42)分、(4.56±5.55)分vs(6.09±5.68)分],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5.91±18.22分vs(70.60±19.61)分、(84.36±17.31)分vs(78.60±18.66)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且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和腔隙性脑梗死型(LACI)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2组TACI、PACI、POCI的NIHSS评分好转度分别大于LACI,TACI的NIHSS评分好转度、BI评分好转度大于PACI亚型(P0.05/6)。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可能更适用于TACI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脑梗死后抑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病人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黛力新片剂,治疗组同时服用黛力新片剂及松龄血脉康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0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以HAMD量表对病人的抑郁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0d后HAMA评分、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BI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临床疗效较单用黛力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卒中后继发肺炎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及抗生素费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了159例急性卒中后(发病2周内)肺炎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的为卒中单元组(77例),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的为对照组(82例)。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和人院后21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抗生素费用。结果①卒中单元组入院后21d NIHSS、mRS、BI的改善值明显优于对照组[-(1.06±1.27),0.18±1.19;-(0.12±0.33),0.03±0.36;3.1±6.0,-(0.5±2.7)。均P〈0.01]。②卒中单元组并发症、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9.7%,32.5%,低于对照组的75.6%,48.8%,均P〈0.05。③卒中单元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36±17)d,(55±34)d,P〈0.01],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506±893)元,(3070±1455)元,P〈0.05]。结论与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相比,在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能减少急性卒中后肺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营养不良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抗生素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脑梗塞患者96例,随机分为奥拉西坦组(采用奥拉西坦为主的治疗方案)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各48例。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巴氏指数(BI)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分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一个月后,两组MMSE、B1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0.01),且奥拉西坦组MMSE[(21.52±7.83)分比(16.75±6.27)分]、BI[(88.17±11.39)分比(79.97±13.36)分]分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兆  张千  李先锋 《内科》2014,(4):383-385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infarction,ACI)的效果,评价发病3~6 h内动脉溶栓和发病3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发病6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发病3~6 h内)18例患者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发病3 h内)15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h、24 h、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和90 d的Barthel(B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h、24 h、14 d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7 d、90 d的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颅CT灌注成像(CTP)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机选择。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的研究方法。18例发病3~6h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行CTP检查,有影像学改变且有缺血半暗带者进行溶栓治疗。评定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周围正常脑组织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h、24h、7d、90d NIHSS的变化;溶栓后7h、90h Bather指数(BI)、mRS的变化。结果CTP检查,18例病人均出现灌注异常,病灶中心区域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h、24h、7d 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d 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 BI、mRS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d BI、mRS与溶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可以帮助选择病人,在有影像学支持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溶栓时间窗,在发病6h内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患者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月北京房山区第一医院冠心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高脂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将其随机等分为2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B组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AU及随访中心脏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并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转氨酶升高、肌痛、磷酸肌酸激酶升高等)。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和LDL-C均下降,HDL-C升高,但B组变化较A组更为明显[TC:(3.20±0.09)mmol/L vs.(4.21±0.37)mmol/L;TG:(1.73±0.21)mmol/L vs.(2.61±0.73)mmol/L;LDL-C:(1.98±0.19)mmol/L vs.(2.07±0.29)mmol/L;HDL-C:(1.32±0.47)mmol/L vs.(1.12±0.3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U亦较治疗前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0±3.84)mg/L vs.(42.10±5.65)mg/L];随访期间B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6.4%vs.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肌痛或磷酸肌酸激酶升高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MAU患者高脂血症和MAU水平,对预后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效果,探讨CPAP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68例,根据是否接受CPAP治疗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CPAP,均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减饱和指数(OD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_aO_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总有效率。结果 (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ODI和LS_aO_2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DI:(16±6)%比(35±21)%,(26±15)%比(36±21)%;LS_aO_2:(88±6)%比(75±11)%,(80±8)%比(74±11)%;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ODI和LS_aO_2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后,观察组ox-LDL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x-LDL:(487±90)μg/L比(548±77)μg/L,SOD:(111±10)k U/L比(94±15)k U/L,均P0.01]。(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HISS、BI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HISS评分:(5.2±2.2)分比(12.9±3.9)分;(7.6±3.1)分比(12.5±4.2)分;BI评分:(88±10)分比(52±30)分;(81±4)分比(58±30)分;均P0.01];观察组NIHSS、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1.3±0.4)分低于对照组(2.0±1.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2,P0.01)。(4)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2%(23/31)和48.6%(18/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5)。结论 CPAP治疗短期内可减轻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 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呼吸末正压(PEEP)及脉压变异率(PPV)在心脏外科术后液体治疗中的作用,比较与液体负荷试验治疗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随机性、对照研究我院从2010年8月~12月间因行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低灌注的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液体负荷试验组和PEEP组,各54例。液体负荷试验组按照中心静脉压变化量来补充容量;PEEP组根据增加PEEP后PPV的变化分为两组,PPV≥11%组(30例)给予补液治疗,PPV〈11%组(24例)给予维护心功能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监测指标变化。结果:三组入选时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液体负荷试验组比较,PEEP组(PPV≥11%和PPV〈11%组)平均动脉压[(55±13)mmHg比(64±9)mmHg、(67±6)mmHg]、脉压[(44±10)mmHg比(59士9)mmHg、(58±10)mmHg],中心静脉氧饱和度[(62±14)%比(72±11)%、(70士8)%]、尿量[(1.4±0.5)ml·kg-1·h-1比(2.1±0.4)ml·kg-1·h-1、(1.8±0.6)ml·kg-1·h-1]、氧合指数[(215±25)比(307±14)、(315士20)]明显增加(P均〈0.05),乳酸水平[(2.3±1.0)mmol/L比(1.5±0.8)mmol/L、(1.4±0.9)mmoi/L]明显降低,住ICU时间[(4.5±2.1)d比(2.8士1.1)d、(3.1±1.6)d]明显缩短(P均〈o.05);pPV〈11%组液体输入量明显低于液体负荷试验组和PPV≥11%[(1354±183)ml比(2563±214)ml、(2054±259)mI,P均〈0.05]。结论:利用呼吸末正压及脉压变异率指导临床液体复苏治疗较传统的液体负荷试验有效地改善了循环,减少不利影响,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依达拉奉、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及常规治疗,B组给予依达拉奉及常规治疗,C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14天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4天后的有效率比较,A组(86.67%)最高,C组(46.67%)最低(P<0.01).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的ADL、mRS评分比较,A组ADL评分(65.00±29.20)最高,mRS评分(2.40±1.28)最低;C组ADL评分(46.72±27.63)最低,mRS评分(3.72±1.24)最高(P<0.05),提示A组预后最好,C组预后最差.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能保护脑细胞,有效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