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了解其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2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中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6.9%(64/932),其中早发型癫痫占73.4%(47/64),迟发型癫痫占26.6%( 17/64);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癫痫39例(7.9%,39/49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癫痫25例(5.7%,25/4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病灶较皮质下病灶患者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高(P<0.05);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早发型癫痫多采用短程治疗,迟发型癫痫需长期规范治疗.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与脑卒中类型和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关.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有利于指导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泰州地区卒中后癫痫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防治卒中后癫痫提供参考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泰州地区选择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了解入选患者卒中后癫痫发作情况,分析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45例患者,剔除问卷不合格者,得到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回收率为98.78%。242例脑卒中患者中癫痫发作36例,占比14.88%。经单因素分析,两类患者年龄、性别、BMI、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常熬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卒中类型、饮酒史、病灶累及皮质、脑力工作者在两类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饮酒史、病灶累及皮质、脑力工作者为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泰州地区卒中后癫痫发作受到卒中类型、饮酒史、病灶累及皮质、脑力工作者等因素影响,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类型与部位的关系及预后。方法对527例经CT证实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生率为8.7%,男性〉女性。早期发作(67.3%)较迟发性发作(32.6%)的发病率为高。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性发作最多(52.1%),局限性运动性发作次之(36.9%),病灶部位以脑皮质、脑叶发病率高(65.2%)。早期发作者发作次数较少的短期应用抗癫痫药物疗效较好,其癫痫发作机制,认为早期多由于脑水肿和脑代谢异常,晚期多由于癫痫灶所致。结论癫痫发作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其病变影响皮质是重要的致痫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1例脑卒中病例中28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率为5.82%,早期发作性癫痫为53.57%,迟发性癫痫为46.43%,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显著关系。皮质的发病率明显的高于白质的病变。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早发癫痫的原因可能是脑卒中后脑水肿、电解质紊乱等因素造成。迟发癫痫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的癫痫病灶所致,对早期发作性癫痫应积极控制并发症,对迟发性癫痫应进行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5.
于向明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291-4292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临床分型及其与原发病和病灶部位的关系,评价脑电图、CT、MRI对癫痫的诊断价值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之间收治的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30例,根据患者癫痫发作时间和临床表现分型,配合临床检查设施CT、MRI和EEG,研究与原发病和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早期发作型9例,迟发作型13例,在脑卒中致癫痫患者的构成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比例最高,为27.27%;脑卒中致癫痫患者中,多发病灶比例最高,比例为36.67%;治疗后治愈9例,控制发作18例,其他3例。结论针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一定要详细了解其类型并查明病灶部位,再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代洪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383-4384
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53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早期性癫痫患者中,死亡5例,33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未出现发作现象;15例迟发性癫痫患者中,8例患者偶再发作,通过分析,6例患者由停药或者不按时用药所致。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男性患者多余女性患者;依据癫痫不同的发作时间,可分为早期性癫痫及迟发性癫痫;病变处在皮质范围的概率比皮质下高。对于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及正规治疗尤为重要,可降低患者的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河西区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脑卒中患者446例,收集整理脑卒中及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病灶部位以及癫痫初次发作时间等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癫痫的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癫痫早发型癫痫占79.2%,迟发型癫痫占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发型癫痫中出血性脑卒中占71.1%,在迟发型癫痫中出血性脑卒中占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病灶部位对癫痫早发型癫痫占75.0%,迟发型癫痫占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质下病变中早发型癫痫占91.7%,高于迟发型癫痫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目前癫痫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这其中皮质病变更易引起脑卒中后癫痫,并且脑卒中后癫痫形式又以早发型癫痫多见。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癫痫4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癫痫对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发型癫痫27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9例),缺血血性脑卒中(8例);迟发型癫痫20例,出血性脑卒中(8例),缺血血性脑卒中(12例)。早发型癫痫患者中16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12例(75%)无发作;11例未给予抗癫痫治疗,8例(72.72%)无发作。迟发型癫痫患者中15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13例(86.67%)无发作;5例未给正规应用抗癫痫药物,2例(40%)无发作。结论:出血性卒中发生早发型癫痫的可能性大,缺血性卒中更倾向于发生迟发型癫痫。服用抗癫痫药物对早发型癫痫预后并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改善迟发型癫痫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4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9.4%,其中脑卒中早期癫痫发作者占64.86%,晚期癫痫发作者占35.13%,位于脑叶、累及大脑皮质者癫痫发生率较高占66.2%,其他部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生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早期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半年后才渐停用,晚期发作应进行长期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7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其继发癫痫的发病率、年龄、性别、卒中大小、卒中类型,癫痫的类型与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的关系,脑电图检查,并对其治疗、预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为10.7%。癫痫发作率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大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坚持服用小剂量艾司唑仑者癫痫再发生率与未坚持服用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复杂,应用小剂量艾司唑仑对其发作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和继发性癫痫的关系. 方法 对63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早期发作43例,占68.25%;迟发性发作20例,占31.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位于皮质占66.67%,位于皮质下占3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发作者中,以脑出血、脑栓塞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迟发性发作者中,以脑血栓形成为主. 结论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与脑卒中部位有关,早期发作与迟发性发作的治疗和转归不同.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癫痫是指脑卒中前无癫痫病史,在脑卒中后除脑部和其他代谢性病变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癫痫发作。脑卒中后癫痫根据癫痫首次发作时间可以分为早发性癫痫和迟发性癫痫,一般以两周为界。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会对患者功能恢复带来一定影响,并且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要远高于治疗对患者带来的获益,目前临床对脑卒中急性期过后,是否继续应用抗癫痫药物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下面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脑卒中后癫痫的研究进展作详细综述,以望为临床对脑卒中后癫痫防治带来一定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3.
魏新敏 《现代保健》2009,(18):12-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80例老年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癫痫发生率为10.58%,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年龄、性别与脑卒中后癫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病灶部位及卒中类型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癫痫是老年卒中的最常见症状,病灶在脑叶者癫痫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 0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可能影响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约为5.36%,其中早发型癫痫占63.11%,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发作为主,迟发型癫痫占38.89%,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4.12,P=0.042)、糖尿病(χ2=4.89,P=0.027)、肺部感染(χ2=8.95,P=0.003)、病灶部位(χ2=45.14,P<0.001)和病灶范围(χ2=23.32,P<0.001)与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46,95%CI:1.039~3.644)、肺部感染(OR=3.618,95%CI:1.536~8.520)、病灶部位(OR=6.435,95%CI:3.353~12.349)和病灶范围(OR=2.513,95%CI:1.374~4.599)等因素可能与卒中后癫痫发作有关(均有P<0.05)。结论 男性,肺部有感染,病灶部位在皮质和病灶范围大可能是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治疗的200例脑卒中患者,再进一步找出其中继发癫痫的患者,一共有32例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重点记录卒中发生的性质和部位,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类型以及时间。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为16%,根据早期发病11例,运算得出早期发病率为34%。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任何时期都可继发癫痫,早期癫痫性主要是指脑卒中后在两周内继发癫痫的现象,于有出血现象的脑卒中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痈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932例脑卒中患者中76例继发癫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痈的发生率为8、15%,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部位以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抗癫痈药物对脑卒中后癫痈的治疗有效。结论脑卒中后癫痈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及脑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脑卒中后癫痫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836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d内行脑电图检查,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5例继发癫痫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97%,男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部位在皮质的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较高。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变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及脑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脑卒中后癫痫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朱灵芝 《现代保健》2011,(22):169-17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CT证实的脑卒中后癫痫的11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56例(50.0%),显效36例(32.1%),减少发作12例(10.7%),无效8例(7.2%).全部进行出院后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经随访证实,癫痫反复发作10例(8.9%),死亡4例(3.6%).结论 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多与脑水肿有关,以单纯性部分发作为主,病灶多位于脑叶及其周围,在临床中应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与发生特点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认识与医疗质量。方法从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这两年间内作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共收治了46例首次发作的脑卒中后癫痫病人。主要研究方法是通过对这46例病人的脑卒中性质、发作时间、发作类型、卒中部位进行科学的分析。结果脑卒中的发作类型、性质以及部位等特征与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有明显的联系。结论对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与发生特点进行讨论,对于提高临床认识与医疗质量,增强病人体质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6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经以上精心治疗后好转67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5%;好转67例,患者给予治疗措施后再次发作1次者15例,再次发作2次者8例,再次发作2次以上者2例;好转出院后给予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53例患者停药后无复发,14例患者停药后复发,瞩其长期服药。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早期发作为主,及早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进行AED治疗及其他治疗可降低临床致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