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血管造影探讨对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脑血管疾病需血管评估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设为对照组。查找危险因素,进一步明确病因诊断。结果血管造影134例,造影结果显示:正常26例,脑动静脉畸形6例,脑动脉瘤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7例,有大动脉粥样硬化者61例,亚组分析在1-2级血管中,动脉狭窄大于50%者:颈内动脉11例,大脑中动脉8例,大脑前动脉8例,椎动脉10例,大脑后动脉1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血管造影相比,在诊断率方面,对照组低于观察组明显(P〈0.05)。结论血管造影临床操作非常简单、迅速以及可靠等,可以使误诊发生率降至到最低,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最新发展的无创性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就其成像原理、应用技术及磁共振造影在血管影像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贺宇平  王眺  田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92-793,795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0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颅内动脉瘤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的41例作为A组,CT血管造影的45例作为B组,观察两组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A组的检出率为87.8%,B组为86.7%,明显低于DSA的98.9%(均P﹤0.05);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两组患者所测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临床上检出颅内动脉瘤最敏感的方法,而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形态特征的诊断情况与DSA并无明显差异,且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方法相对方便快捷,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16年10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血管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采取颈动脉超声进行诊断),各100例,对比2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5.00%(阳性例数95例、阴性例数5例)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在诊治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住院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A检查。结果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3例,自发性颅内出血3例,颅内动脉瘤2例,脑血管畸形1例,moyamoya病1例,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再行DSA血管造影检查与CTA血管检查吻合。结论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渐变快速可靠的方法,具有非侵袭性,可对疾病程度进行初步评估,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筛选58例于2014年03月-2016年04月因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症状进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断的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并观察诊断情况与结果。结果: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后,58例患者中,发现颅内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24例(41.38%),颅外动脉组织出现病变的有19例(32.76%),颅内、颅外动脉组织均出现病变的有15例(25.86%)。结论: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时,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安全可靠,不仅能对动脉组织中病变成分的方位进行准确定位,而且还能帮助医师有效判断病变血管组织狭窄程度,以便于落实后期诊疗工作,可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患者进行检查,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对照组21例,实验组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通过血管后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血管情况,准确判断椎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自由呼吸状态三维技术下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的效果。方法使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与心脏相控阵线圈,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运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来进行多角度与双斜面的全面扫描,对来我院检查的52例受检者进行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结果在所有研究资料中的全部受检者都能够密切配合并顺利完成此项检查。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总显示的成功率达94.2%。结论自由呼吸实时导航结合B-TFE序列的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于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的显示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行DSA诊断和介入手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分别比较DSA、CTA及MRA对颈部血管的诊断情况。结果: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P<0.05)。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高于MR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P<0.05)。患者术后颈部血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1),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患者均无颈部血管狭窄的发生,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心肌梗死1例,发生新的梗死灶4例,死亡1例。结论:DSA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高于CTA及MRA检查,对术前诊断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且经介入手术治疗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颈部血管狭窄率,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04-1305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高度怀疑为小肠病变的患者先后采用CT小肠造影和磁共振小肠造影(MRE)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情况。结果 MRE对小肠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小肠造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特异性高于CT小肠造影检查,可以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变类型、部位及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舒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及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结果,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30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脑梗死156例,短暂性脑缺血84例,后循环缺血34例,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梗死157例,短暂性脑缺血95例,后循环缺血42例,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485处异常或病变,其中脑梗死307处,短暂性脑缺血122处,后循环缺血56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456处异常或病变,其中脑梗死282处,短暂性脑缺血126处,后循环缺血48处,两种检查方式均为右侧和左侧颈内动脉发生病变的占比较高,而两种检查方式不同类型病变检出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梗死、短...  相似文献   

12.
王玲 《医疗装备》2022,(22):27-29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关节造影对肩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孝感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肩关节损伤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MR关节造影检查,统计常规MRI、MR关节造影诊断结果,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MRI、MR关节造影诊断盂唇及肩袖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96例肩关节损伤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盂唇损伤40例;MR关节造影诊断盂唇损伤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例肩关节损伤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肩袖损伤62例;MR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关节造影与常规MRI诊断肩袖损伤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关节造影诊断肩关节损伤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能够提高盂唇及肩袖损伤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比较分析CT血管造影办法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6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6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8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CT血管造影办法+DSA检查,在研究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DSA检查,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诊断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瘤体直径以及瘤体宽度对比于参照组患者而言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明显研究组患者检出率更高.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的检出率略高,对比于CT血管造影办法,诊断价值明显更高,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磁共振(MR)间接淋巴系统造影对于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10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MR间接淋巴系统造影,并对前哨淋巴结显影、盆腔淋巴管引流情况展开观察,随后对患者行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将手术前后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MR间接淋巴造影判断子宫颈癌患者有否淋巴转移准确率为96.30%,灵敏度为78.95%,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由此判定MR间接淋巴造影对于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准确度预测率较高,在子宫颈癌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MR间接淋巴系统造影,可以有效显现盆腔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解剖形态,评价前哨淋巴结状态和诊断宫颈癌淋巴转移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 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及特点与评估尿路梗阻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过碎石或病例证实的尿路梗阻病变患者57 例,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仰卧头先进,Sense-Body 线圈,先行轴位和冠状位FSE 序列呼吸门控T2WI 成像及SE 序列呼吸门控T1WI 成像,MRU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作冠状面重T2 加权水成像,并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出尿路造影图像,再进行手术或病例对照研究.结果:57 例行MRU 检查的患者,发现泌尿系狭窄20 例,泌尿系结石22 例,原发性泌尿系肿瘤5例,泌尿系畸形4例,原发性巨泌尿系3例,异位血管压迫泌尿系3例.MRU 对尿路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准确率100 %,定性诊断准确率87.7%.结论:MRU 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但需综合临床表现及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脑血管病变的48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使用TOSHIBA Aquilion 64层螺旋CT机.获得原始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VR、MPR、CPR、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48例中发现30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8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无异常发现.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多种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信噪比和血管信噪差分比方法.对相控阵表面头线圈和鸟笼头线圈的体模和人体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成像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控阵线圈具有优势,也证明了该方法在磁共振线圈评价和临床选择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申斯原  张健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804-4805
目的对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临床患者病例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并将每1例患者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1mm和3mm的重建,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1mm组检出钙化斑块48个,小钙化斑块42个;3mm组检出钙化斑块35个,小钙化斑块26个。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且不同重建厚度的钙化斑块检出情况存在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杨秀云 《智慧健康》2023,(14):18-2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用于全身血管造影检查工作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0月在本院接受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检查的疑似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平扫与多层螺旋CT增强后血管造影,分别计算CT平扫与多层螺旋CT增强后血管造影的疾病检出率、灵敏度与特异性,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80例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增强后血管造影结果显示,68例患者存在血管疾病,其中40例患者为血管壁出现钙化,占比(58.82)%;8例患者为主动脉内壁形成血栓,占比(11.76)%;5例患者为血管瘤,占比(7.35)%;15例患者为斑块,占比(22.06)%。多层螺旋CT增强后血管造影检出准确率、灵敏度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结论临床开展全身血管造影诊断工作中运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具有结果准确、操作便捷等优势,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赵连松 《医疗装备》2019,(23):34-3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结果显示,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中,脑血管瘤40例,非脑血管瘤30例。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瘤的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有效诊断脑动脉瘤,且属于无创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